-
中国三省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抑郁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我国老年MS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索老年MS各组分与抑郁的关系。方法:基于“老年期重点疾病预防和干预”项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19年在辽宁、河南和广东三省16个县(区)共完成16 199名≥60岁老年人的问卷调查,剔除缺失变量1 001名,最终纳入有效样本为15 198名。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了解调查对象MS患病情况,使用PHQ-9抑郁筛查量表评估调查对象近半个月内的抑郁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MS及其组分与抑郁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5 198名≥60岁老年人,MS患病率为10.84%,其中MS患者的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5.49%。有0、1、2、3、4项MS异常组分数目的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4.56%、15.17%、18.01%、25.21%、26.65%,MS异常组分数目与抑郁症状检出率呈正相关关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MS、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存在抑郁症状的风险分别是未患该病人群的1.73倍( OR=1.73,95% CI:1.51~1.97)、1.13倍( OR=1.13,95% CI:1.03~1.24)、1.25倍( OR=1.25,95% CI:1.14~1.38)、1.41倍( OR=1.41,95% CI:1.24~1.60)、1.81倍( OR=1.81,95% CI:1.61~2.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睡眠障碍者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睡眠正常者( OR=4.89,95% CI:3.79~6.32),认知功能异常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是正常人群的2.12倍( OR=2.12,95% CI:1.56~2.89);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受损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是正常人群的2.31倍( OR=2.31,95% CI:1.64~3.26)。饮茶( OR=0.73,95% CI:0.54~0.98)、体育锻炼( OR=0.67,95% CI:0.49~0.90)是老年MS患者抑郁的保护因素( P<0.05)。 结论:老年MS及其组分异常患者抑郁风险高于正常人群,睡眠障碍、认知功能受损、IADL受损是老年MS患者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饮茶、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降低疾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抑郁障碍患者认知损害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探究老年抑郁障碍患者认知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 入组 2018 年 1 月至 2022 年 9 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住院部老年期抑郁症患者 119 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建立回归模型,分析比较认知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对认知总分、视觉空间能力和执行功能、语言功能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的程度对认知总分、视觉空间能力和执行功能、注意力和工作记忆力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水平异常对认知总分、视觉空间能力和执行功能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史对认知总分、语言功能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发病年龄、抑郁程度、ApoE基因、职业状态、有无精神病性症状均对个别认知功能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抑郁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损害,其中年龄、焦虑程度,血脂水平异常、既往史等因素可能是中老年抑郁障碍患者认知损害的风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针灸合并抗抑郁剂治疗对老年期抑郁障碍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针灸合并抗抑郁剂治疗老年期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医院电子信息系统提取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住院治疗的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自编病例信息采集表获取患者人口学和疾病临床特征信息,分析针灸合并抗抑郁剂治疗老年期抑郁障碍的应用价值.结果 针灸组患者的既往住院次数、共病数量、病程、有自杀观念人数等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针灸组内城市人口、伴精神症状、出院疗效达治愈标准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针灸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针灸治疗次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与针灸次数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针灸合并抗抑郁剂治疗能够提高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广泛适用性,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谵妄识别及管理策略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谵妄在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中发生率高,并增加死亡风险.然而,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谵妄的发生未被充分认识且被严重低估.本文从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谵妄的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及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发现个体特征、精神疾病与其他健康问题、心理社会因素及医源性因素等是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谵妄发生的关联因素;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谵妄需与痴呆、抑郁障碍、双相障碍等疾病进行鉴别;早期识别及多因素综合管理策略对于谵妄防治具有积极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上海市社区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上海市社区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的现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2015-10-15至2015-12-30,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静安区6个居委会中抽取≥60岁的社区老年人600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问卷为主、当面访问为辅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筛查部分和功能评估两部分组成,其中筛查部分包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性质)、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吸烟、饮酒、饮茶、运动、业余爱好、饮食习惯、老年期午睡习惯),功能评估部分包括记忆功能障碍自评表(AD8)、焦虑自评量表(SAS)、老年抑郁量表(G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600份,有效回收率100.0%.600例老年人中,记忆功能障碍68例(11.3%),焦虑56例(9.3%),抑郁65例(1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性质、饮荼、运动、业余爱好、饮食习惯(素食为主)、老年期午睡习惯、SSRS总分、主观支持维度得分、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不同程度下降是老年人记忆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性质、运动、业余爱好、饮食习惯、老年期午睡习惯、SSRS总分、主观支持维度得分、客观支持维度得分、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不同程度下降是老年人焦虑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性质、运动、业余爱好、饮食习惯、老年期午睡习惯、SSRS总分、主观支持维度得分、客观支持维度得分、对支持的利用维度得分、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不同程度下降是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上海市静安区社区老年人心理问题中,记忆功能障碍、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1.3%、9.3%、10.8%,这些心理问题发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因此应鼓励老年人培养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增加体育运动、饮茶、午睡,保持日常生活劳动是老年人保持健康、预防心理疾病最基本的措施,可促进健康老龄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隐身的"老年期抑郁障碍的识别和处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老年期抑郁障碍是老年人中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临床表现上具有抑郁体验不鲜明、焦虑疑病色彩突出、合并躯体疾病及躯体症状较多见、认知损害常见等一些不典型特征,造成识别和诊断困难,治疗处理中兼顾老年期生理心理特点影响,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重,基础支持治疗和生物物理治疗也不容忽视,还要关注整体医疗服务和疾病预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抑郁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抑郁检出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通过老年综合评估对438例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住院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438例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中伴有抑郁者154例(35.15%).抑郁组中女性、非婚姻状态、低收入、跌倒及失眠的发生率与非抑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0、0.00、0.00、0.00).抑郁组中认知功能、营养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低于非抑郁组,疼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3、0.00、0.00、0.00).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在抑郁组中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 0.03、0.04).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非婚姻状态、认知功能障碍、低收入、失眠、营养不良及糖尿病会增加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的风险(OR=2.291、2.065、2.384、2.965、2.561、1.949,均 P<0.05). 结论 老年期抑郁与女性、非婚姻状态、跌倒、失眠、认知功能障碍、营养不良、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慢性疼痛及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关,其中非婚姻状态、认知功能障碍、低收入、失眠、营养不良及合并糖尿病会增加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老年期抑郁障碍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老年期抑郁障碍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组精神疾患,临床上常以躯体疾病为主诉就诊于非精神专科;老年期抑郁障碍常起病隐匿,若不追问情绪方面的感受,患者常不主动暴露,导致误诊、延误治疗或造成患者自杀的悲剧.本文从老年期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影响因素及预后予以综述,以期为早日发现并建立预警系统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心理治疗在老年期抑郁障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老年期抑郁障碍是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的疾病,心理治疗是其重要的干预手段之一.本文通过检索文献,根据心理治疗的应用范围及文献证据级别,分别阐述了认知行为治疗、问题解决取向的心理治疗、怀旧治疗、心理健康教育四种常用心理治疗手段对老年抑郁患者的疗效.文献结果显示上述四种心理治疗手段均可改善老年人抑郁症状.本文同时探讨了针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策略,认为在对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时,需要注意筛查治疗对象,选择恰当治疗方案,整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老年期抑郁障碍的认知损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老年期抑郁障碍是指发病于60岁以后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种精神障碍.广义的老年期抑郁障碍包括老年抑郁症(depression in the elderly )和器质性抑郁障碍[1].老年期抑郁障碍具有患病率高 ,就诊率低 ,认知功能损害严重 ,致残率高等特点 ,严重影响老年人及其配偶及照料者的生活质量[2 ] .老年期抑郁障碍还存在较高的致残率.2004年抑郁障碍已成为第三大疾病负担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