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再造颅耳角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外耳再造术的整体效果取决于对耳廓美学单元和立体结构的完整构建,重建稳定的颅耳角对于塑造对称、立体、自然的耳廓至关重要,使得耳再造颅耳角成形术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取得显著进展。该文就耳后支撑支架及其覆盖组织的选择、数字化医学应用在颅耳角成形术的发展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种皮瓣修复鼻部缺损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多种皮瓣修复鼻部各部位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7—2021年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32例采用皮瓣修复鼻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鼻正中推移皮瓣修复9例,鼻面沟推移皮瓣修复10例,鼻唇沟皮瓣修复8例,鼻唇部推移皮瓣修复2例,额部推移皮瓣修复2例,游离耳屏软骨皮瓣修复1例。术后皮瓣均成活,血运良好,鼻外形及立体结构恢复正常。术后6~24个月随访无肿瘤复发。结论:术中所采用的多种皮瓣是修复鼻部多部位较小缺损的较好选择,手术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角膜炎-鱼鳞病-耳聋综合征1例及GJB2基因突变检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儿男,4岁2个月,因全身皮肤干燥、粗糙伴反复感染4年,于2017年11月13日就诊。患儿出生时发育正常,听力筛查无异常。1个月时头部、颈部、腹股沟出现红斑、丘疹并长期不愈,先后诊断为鱼鳞病、湿疹、间擦疹等。1岁时皮损逐渐蔓延至全身,表现为皮肤持续增厚、粗糙伴反复感染。患儿听力障碍,不会说话。患儿足月顺产,父母及姐姐均体健,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声带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声带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该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了2018年5月至2021年7月山东省耳鼻喉医院收治的115例声带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男性,66例女性,年龄17~70(中位年龄45岁)岁,嗓音障碍病程6个月~30年。所有患者手术均于全身麻醉支撑喉镜及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声带表皮样囊肿单开口合并声带沟者,行声带沟及残留囊壁剥离切除(94例);双开口合并黏膜桥患者,同时给予黏膜桥切除(2例)或黏膜桥整复重建(19例)。患者手术前、后均行喉镜检查,以及主观听感知评估(GRBAS评估)、客观嗓音评估、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VHI)评估。术后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随访。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分析声带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患者与单纯声带表皮样囊肿( n=116)和黏液潴留型声带囊肿( n=169)的术前客观评估参数。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比较分析声带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患者手术前后的主、客观评估参数。 结果:115例声带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患者术前动态喉镜均可见局部黏膜波明显减弱或消失,病变部位上表面黏膜血管扩张并走向异常。115例患者中,通过术前喉镜发现囊肿和/或声带沟者81例,术中显微镜下发现声带囊肿合并声带沟者34例。表皮样囊肿合并声带沟患者手术显微镜下可见局限性声带沟,沟基底即为囊袋,内陷入声韧带并与其粘连,21例合并黏膜桥者,黏膜桥深面即为声带沟,89例囊袋内可见囊液或干酪样角化物。病理检查结果发现,囊腔样结构,囊壁为内衬鳞状上皮,边缘与声带黏膜被覆鳞状上皮移行,其内可见角化物。4例患者失访,其余111例均纳入手术疗效评估。术后1个月时,除14例患者黏膜波及音质较术前改善外,其余患者均无明显黏膜波及音质恢复。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个月的主、客观嗓音评估(G、R、B、A、VHI-10、基频微扰、振幅微扰、最长发音时间)均显著提高( t值分别为15.82、20.82、17.61、7.30、38.88、7.84、5.88、-6.26, P值均<0.05);术后6个月的黏膜波及音质进一步提高并维持稳定,G、R、B、A、VHI-10、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谐比、最长发音时间均显著改善( t值分别为23.47、25.79、18.37、9.84、54.45、10.68、8.07、3.24、-9.08, P值均<0.05)。2例声带黏膜波及主客观评估均无明显改善。111例患者均随访至12个月及以上,其中34例患者随访满3年,随访期间患者主、客观嗓音指标稳定。 结论:表皮样囊肿可开放形成声带沟或黏膜桥,嗓音障碍病史较长且病变隐匿,术前喉镜检查有助于诊断,完整剥离残留囊壁及整复固有层可获得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规范化培训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现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不同年限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简称住培医师)和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简称专培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现状和对医患沟通培训的需求。方法:2020年2月采用问卷星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42名住培医师和专培医师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医患沟通实践、医患沟通内容和形式、医患沟通认知度和医患沟通培训需求。结果:① 57.1%(24/42)的住培医师和专培医师认为自己的沟通能力一般;②88.1%(37/42)的住培医师和专培医师认为医患沟通非常重要;③所有医师均认为应当将病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手术风险、治疗效果预后和围手术期注意事项等内容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④所有医师认为,医生工作繁忙,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沟通是影响医患沟通效果的最重要因素;⑤81.0%(34/42)的住培医师和专培医师希望开设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课程,其中以经验丰富的上级医生进行讲授的方式最受欢迎。结论:住培医师和专培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他们对医患沟通培训的需求较高,在后续培训中应当开展多样化的医患沟通课程教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形成性评价结合医视考试系统在耳鼻咽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结合医视考试系统在耳鼻咽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1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专业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接受住培的17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进入基地的10名学员设为A组;2018年进入基地的7名学员设为B组。采用形成性评价结合医视考试系统进行培训和日常考核,记录学员14次日常考核的成绩,通过考核成绩、问卷调查结果评价培训效果。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研究不同培训次数和分组对日常考核成绩的影响。结果:A组和B组学员在日常考核成绩[(133.49±13.81)分比(131.89±12.26)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培训次数(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干扰时)对日常考核成绩影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随着培训次数增加,分组对考核成绩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3次培训后学员成绩迅速提升,后续成绩处于平稳趋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7名学员均对耳鼻咽喉科专业知识掌握、病历书写能力提高、通过住培和其他考试、同带教教师及时沟通方面的提高表示非常满意,且17名学员对带教教师和培训均非常满意。 结论:形成性评价结合医视考试系统有助于提高耳鼻咽喉科住培学员的考核成绩,提升了培训质量,且适用于不同培训阶段的住培学员,得到了住培学员的认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模拟教学联合心理暗示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培模拟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模拟教学联合心理暗示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培模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行住培的36例住培医师,按不同教学模式将其分为研究组( n=20,模拟教学联合心理暗示)与对照组( n=16,传统教学)。比较两组住培医师考核成绩、综合能力、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采用SPSS 22.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带教后,两组住培医师理论考试、技能考核成绩、学习兴趣、自学能力、沟通能力及临床诊疗水平评分均较带教前上升,且研究组上升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兴趣程度、难易程度、可参与性、掌握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住培医师教学总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 P<0.05)。 结论:模拟教学联合心理暗示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培教学中可提高学员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水平、综合能力及教学水平,且学员对该教学方法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刺激—机体—响应"模型的家庭肠内营养干预方案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刺激—机体—响应"模型的家庭肠内营养干预方案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耳鼻咽喉科接受治疗的84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护理,试验组实施基于"刺激—机体—响应"模型的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家庭肠内营养认知调查问卷得分、营养指标、营养状况、肿瘤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得分。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后家庭肠内营养认知调查问卷得分,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球蛋白、淋巴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6.04±3.12)vs.(23.76±3.61)分、(60.24±5.35)vs.(57.25±5.54)kg、(37.34±3.24)vs.(35.22±3.45)g/L、(0.26±0.04)vs.(0.20±0.05)g/L、(2.62±0.08)vs.(2.37±0.10)g/L、(36.74±7.12)vs.(33.45±6.92)mg/L、(28.87±3.68)vs.(26.67±4.23)g/L、(1.72±0.30)vs.(1.49±0.33)×10 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肿瘤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的健康教育、护理技能、病情监测、沟通交流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4.25±0.65)vs.(3.21±0.78)、(4.15±0.77)vs.(3.76±0.64)、(4.17±0.70)vs.(3.82±0.68)、(4.27±0.54)vs.(3.65±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刺激—机体—响应"模型的家庭肠内营养干预方案应用于头颈部肿瘤患者中,可提高患者的营养认知水平,改善营养指标和营养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歌舞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分析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儿,男,7岁3个月,因"发育迟缓"就诊。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无窒息抢救史。患儿生后有喂养困难。1岁6月会独走,2岁会说话。父母非近亲婚配,父亲正常,母亲有特殊面容,表现为睑缘深,蓝色巩膜,眉毛外1/3稀疏,其余家系成员表型未见异常,家族中无其他遗传疾病史。查体:身高124.2 cm(P25-50),体重20 Kg(P3-10),特殊面容:长睑裂,弓形眉伴外侧1/3稀疏,蓝色巩膜,眼窝稍凹陷,睫毛深、长,宽鼻根,上唇薄及下唇厚,耳廓大;牙齿排列不整齐,关节过伸,左手通贯掌,第五指较短。辅助检查:智测:智商(IQ)44分;儿童行为量表总分为:40分,提示患儿存在社交退缩及多动行为;视听整合连续测试(IVA-CPT)提示患儿为混合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染色体核型:46,XY;肝脏、双侧肾上腺区及腹膜后B超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腹股沟、阴囊及睾丸B超未见异常,睾丸大小右侧约为2.1×1.0 cm,左侧约为2.0×1.1 cm;颅脑MRI示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蝶窦黏膜局部增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体筋膜填充联合筋膜加脂肪声带内注射治疗声带沟39例远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Ⅱ~Ⅲ型声带沟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6年9月间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耳鼻喉医院收治的39例Ⅱ~Ⅲ型双侧声带沟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手术显微镜对声带沟进行确诊和分型,其中男13例,女26例。患者年龄18~41岁,中位年龄22岁,30岁以内36例。29例为双侧Ⅲ型声带沟,10例为单侧Ⅲ型,对侧Ⅱ型。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支撑喉镜下行双侧自体筋膜填充术,Ⅲ型声带沟同时给予自体筋膜加脂肪声带内注射术,2例双侧Ⅲ型声带沟于术后12个月再行环甲肌切断术。手术前、后均行动态喉镜检查及主、客观嗓音功能评估。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9例患者中除1例术后双声带中份轻度粘连,余38例愈合良好。术后5~6周内发音为气息声,随后逐渐改善,术后3个月声带形态良好,沟状凹陷消失,35例声带黏膜波及音质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声带振动弹性及音质进一步提高,术后12个月声带形态及音质与6个月时无明显变化,与术前比较基频无显著差异,其余指标(G、R、B、A、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噪谐比、最长发音时间)较术前均明显改善( t值分别为8.34,10.32,10.06,11.22,10.20,9.58,7.92,-11.39, P值均<0.05)。3例声带黏膜波及音质改善不良,对其中2例男性患者行环甲肌切断术后基频下降,黏膜波改善,最长发音时间延长至正常范围。声带粘连患者行粘连分离术后声带黏膜波及音质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发音疲劳感显著改善或消失,均随访36个月以上,其中20例患者随访满5年,随访期间患者主、客观嗓音指标稳定。 结论:自体筋膜填充术配合筋膜加脂肪声带内注射术能够修复Ⅱ~Ⅲ型沟状声带的形态并改善其黏弹性,使患者音质提高;基频较高男性患者联合环甲肌切断术可降低声带张力,可能有助于改善声带振动和音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