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暗示联合合理限食疗法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代谢及心理弹性的干预效果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分析心理暗示联合合理限食疗法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及心理弹性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20年1至8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暗示联合合理限食疗法进行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血糖、血脂代谢指标及心理弹性、生活质量。采用 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组间和组内的比较。 结果:完成3个月干预的对照组有100例患者,干预组有81例患者。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干预前,干预组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坚韧、自强、乐观、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干预组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心理暗示联合合理限食疗法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和血脂代谢,改善心理弹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眩晕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情绪释放治疗联合正性心理暗示的护理效果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眩晕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情绪释放治疗联合正性心理暗示的护理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来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就诊的头晕/眩晕疾病患者368例患者,其中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眩晕患者153例为后循环组,非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眩晕患者215例为非后循环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将153例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情绪释放治疗联合正性心理暗示护理,均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头晕/眩晕的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眩晕对患者影响、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治疗依从性;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 OR=2.675,95% CI 1.179~6.070)、年龄≥60岁( OR=2.255,95% CI 1.105~4.602)、存在高血压( OR=3.330,95% CI 1.651~6.717)、糖尿病( OR=2.044,95% CI 1.270~3.291)、吸烟( OR=2.333,95% CI 1.266~4.300)、既往存在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 OR=2.601,95% CI 1.333~5.075)、既往存在心血管病史( OR=2.143,95% CI 1.085~4.230)是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干预后,观察组头晕/眩晕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分别为(1.26 ± 0.34)次/月、(4.16 ± 1.0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3.18 ± 0.95)次/月、(6.43 ± 1.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69、12.74,均 P<0.05);观察组的眩晕障碍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12.27 ± 3.34)、(37.35 ± 3.62)、(38.13 ± 3.2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8.35 ± 4.61)、(44.19 ± 3.14)、(43.25 ± 3.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35、12.48、10.05,均 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评分分别为(6.77 ± 0.52)、(87.06 ± 3.12)分,高于对照组的(5.34 ± 0.37)、(79.14 ± 4.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58、13.09,均 P<0.05)。 结论:男性、年龄≥60岁、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既往存在卒中或TIA史、既往存在心血管病史是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情绪释放治疗联合正性心理暗示的护理能有效改善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眩晕患者发作情况,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正性暗示语言干预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正性暗示语言干预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在荆门市中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将其随机法等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参照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手术室基础上配合正性暗示语言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正性暗示语言配合常规手术室护理改善了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显著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患者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儿童功能性视觉障碍24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儿童功能性视觉障碍的临床特征、发病原因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徐州复兴眼科医院确诊为功能性视觉障碍的儿童患者24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睫状肌麻痹后验光度数和视力、视野、色觉以及调节灵活度检查等资料,分析引起功能性视觉障碍的社会心理诱因、治疗以及预后情况。数据采用 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24例功能性视觉障碍患者中男4例,女20例,年龄(9.8±2.0)岁。发病时间在1个月以内9例(37%),2~6个月10例(42%),大于6个月的5例(21%)。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均见不同程度下降,右眼0.39±0.22,左眼0.40±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65, P=0.949)。20例(83%)以视力模糊为主诉。视野有异常的患者21例(87%),其中表现为周边不规则缺损8例(33%),向心性缩小8例(33%),中心和周边视野均累及5例(21%);仅3例(13%)未见明显视野异常。调节灵活度异常24例(100%)。引起功能性视觉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方面:学业压力大所占比例最高有8例(33%),其次是在人际(同学)关系矛盾方面5例(21%),家庭婚姻因素4例(17%),存在想戴眼镜心理3例(13%),另有其他原因4例(16%)。治疗上给予屈光矫正、心理安抚和暗示治疗,最终预后良好,58%患者在1个月内恢复,91%患者于1年内恢复。 结论::儿童功能性视觉障碍以视力问题为最常见主诉,视野检查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色觉和调节功能多有异常,以学业压力大和人际(同学)关系矛盾为常见的社会心理因素,治疗以心理安抚和暗示为主,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结直肠肿瘤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的器官功能保护优势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近年来,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在结直肠肿瘤外科中的应用愈加广泛。NOSES的快速发展主要归功于其本身的巨大优势和价值,包括减轻手术创伤、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和减轻患者不良心理暗示等。NOSES这些优势也正是外科手术器官功能保护的重要体现和完美诠释。器官功能保护是当下外科的热议话题,也是微创外科手术开展的必然要求。从本质上讲,NOSES与器官功能保护的诞生初衷相同,发展目标高度契合。NOSES是外科手术器官功能保护的重要实践者,器官功能保护又是NOSES理论体系发展的风向标,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现代微创外科发展的重要元素。为全面论述NOSES与功能保护的关系,笔者从结直肠手术的5个主要操作环节入手,即手术入路、手术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程度、消化道重建方式和标本取出方式,详尽剖析NOSES手术中功能保护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模拟教学联合心理暗示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培模拟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分析模拟教学联合心理暗示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培模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行住培的36例住培医师,按不同教学模式将其分为研究组( n=20,模拟教学联合心理暗示)与对照组( n=16,传统教学)。比较两组住培医师考核成绩、综合能力、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采用SPSS 22.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带教后,两组住培医师理论考试、技能考核成绩、学习兴趣、自学能力、沟通能力及临床诊疗水平评分均较带教前上升,且研究组上升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兴趣程度、难易程度、可参与性、掌握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住培医师教学总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 P<0.05)。 结论:模拟教学联合心理暗示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培教学中可提高学员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水平、综合能力及教学水平,且学员对该教学方法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心理理论能力对首次住院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伴有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心理理论能力特征,分析NSSI行为和心理理论能力之间的关系,以便早期识别有NSSI行为风险的患者并及时给予干预。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10月在深圳市康宁医院首次入院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54例,通过DSM-5将其分为伴NSSI组( n=31)和不伴NSSI组( n=23)。所有入组对象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17)评估焦虑、抑郁症状;采用暗示任务(hinting task)、Yoni心理理论任务、眼区测验(reading the mind in the eyes test,RMET)评估心理理论受损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中的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心理理论能力对首次住院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NSSI行为的影响。 结果:伴NSSI组患者在HAMA-14[(21.48±4.92)分,(16.35±5.61)分]、HAMD-17[(25.61±4.08)分,(21.43±4.64)分]分值均高于不伴NSS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57,3.51,均 P<0.05)。伴NSSI组患者在暗示任务[(16.10±2.84)分,(18.17±1.15)分]、RMET任务[(21.61±2.58)分,(23.61±3.07)分]、Yoni二阶认知测试[(18.90±3.70)分,(20.96±2.72)分]、Yoni二阶情感测试[(28.84±3.93)分,(31.04±3.04)分]分值低于不伴NSSI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8,-2.59,-2.27,-2.24,均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理理论能力情感成分(解码成分)( β=-0.306, OR=0.736,95% CI = 0.552~0.982, P=0.037)、认知成分(推理成分)( β=-0.485, OR= 0.616,95% CI =0.396~0.957, P=0.031)均与首次住院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NSSI行为有关。 结论:心理理论能力情感成分(解码成分)和认知成分(推理成分)受损程度增加可能是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NSSI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正性暗示干预方案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分析在脑梗死患者中实施正性暗示干预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正性暗示干预方案。于入院当日、出院前1 d使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及正负性情感量表(PANAS),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服药依从性及情绪变化。结果:入院当日,两组患者NFDS量表、MMAS-8量表及PANAS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出院前1 d,相比对照组,观察组MMAS-8量表、PANAS量表正性评分均明显提升,且观察组NFDS量表评分及PANAS量表负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实施正性暗示干预方案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首次膀胱灌注的中老年膀胱癌患者恐惧情绪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调查首次膀胱灌注的中老年膀胱癌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14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和简易疾病感知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中老年膀胱癌患者的恐惧情绪及影响因素。结果:145例中老年膀胱灌注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总分为(28.32±7.34)分,生理健康维度得分为(18.24±4.32)分,社会家庭维度得分为(10.11±5.46)分;疾病感知总分为(44.12±10.65)分。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总分与疾病感知总分呈正相关( r=0.61, 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个人月收入、宗教信仰、肿瘤病灶、肿瘤组织分级、肿瘤疾病进展或复发情况不同的中老年膀胱灌注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宗教信仰、肿瘤组织分级、肿瘤疾病进展或复发、疾病感知是中老年膀胱灌注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1)。 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中老年膀胱灌注患者恐惧疾病的进展过程,尤其是肿瘤组织分级高、处于肿瘤进展期、没有很好心理暗示的患者,同时可以通过改善疾病感知降低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积极心理暗示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积极心理暗示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8月—2021年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26例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结合积极心理暗示,观察组给予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积极心理暗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知信行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膝关节肿胀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出院时的知信行评分均高于入院时( P<0.05),且出院时观察组知信行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术前与术后第3天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术后2周的VAS均低于对照组( P<0.05),AKS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的术后肿胀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在健康教育、服务态度、科室环境、心理干预及护理结果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反馈式健康教育结合积极心理暗示可以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知信行水平,减少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康复效果与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