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再造颅耳角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秒前
外耳再造术的整体效果取决于对耳廓美学单元和立体结构的完整构建,重建稳定的颅耳角对于塑造对称、立体、自然的耳廓至关重要,使得耳再造颅耳角成形术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取得显著进展。该文就耳后支撑支架及其覆盖组织的选择、数字化医学应用在颅耳角成形术的发展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闭合式切口联合伞形支架行肋软骨综合鼻整形术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式切口及伞形支架方式行肋软骨综合鼻整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为52例患者行自体肋软骨综合鼻整形术,男4例,女48例,平均年龄26.7岁(18~42岁),均采用双侧鼻内切口行伞形支架搭建的手术方法,术中充分分离双侧下外侧软骨,暴露鼻中隔软骨,通过搭建伞形支架以纠正鼻小柱退缩及鼻尖突出度不够等鼻美学缺陷。所有患者术前、后拍照,并在随访期间通过网络或电话完成术后满意度调查。结果:52例患者术后即刻显示术前鞍鼻、鼻头肥大、鼻尖不突出、鼻小柱退缩等鼻美学缺陷得以改善,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感染、出血等短期并发症。30例患者获6~15个月随访,并同时完成术后满意度调查。术前鼻额角141.29°±5.61°,术后137.67°±5.27°;术前鼻唇角89.53°±10.56°,术后94.90°±5.88°;术前鼻尖角86.60°±7.09°,术后80.42°±5.47°;术前鼻小柱-小叶角48.82°±7.32°,术后44.63°±2.51°;术前鼻尖突出度与鼻长之比0.48±0.07,术后0.54±0.07;术前小叶与鼻小柱长度之比1.74±0.36,术后1.22±0.21。术前、后各项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面诊中患者鼻尖无明显偏曲、下旋、翘曲。术后满意度调查显示,术后3~6周内肿胀基本消失,未发生明显通气障碍、感觉异常及嗅觉减退等功能后遗症,大部分患者对美观及功能结果满意。 结论:闭合式切口联合伞形支架搭建的手术方式操作简单,闭合式切口允许术中随时进行支架评估调整,术后无鼻小柱切口瘢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自体肋软骨耳再造模拟训练系统的制作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开发一种数字化技术的耳郭再造模拟训练系统,并对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方法: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研制了新型耳郭再造模拟训练系统。临床规范化培训学员36名(男15名、女21名,年龄22~27岁,平均23.1岁),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名,对模拟教学系统效果进行初步评估。结果:试验组干预前后理论测试分数[8.00(4.75,11.25)比16.50(13.00,19.25)分, P<0.001];设计测试分数[2.00(0,4.25)比7.00 (6.00,10.00)分, P<0.001]。对照组干预前后理论测试分数[5.50(3.75,12.25)比11.00(9.50,16.25)分, P<0.001];设计测试分数[1.00(1.00,2.25)比5.00(3.75,6.00) ], P<0.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在自体肋软骨耳郭再造培训中,数字化技术新型耳郭再造模拟训练系统能辅助教师更系统地进行教学,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1秒前
本期刊登的《过敏原皮下免疫治疗不良反应防治专家共识(2023年,重庆)》由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从事皮下免疫治疗(SCIT)相关专业的中青年专家,在系统复习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撰写而成。本共识旨在总结SCIT不良反应的防治,重点阐述SCIT不良反应的分类、诊断、处理、危险因素及预防,希望通过本共识为我国开展SCIT治疗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提高对SCIT不良反应的认识和防治能力,进一步促进SCIT的规范应用。论著《蜗神经发育不良患者蜗神经对电刺激反应特点的研究》观察了蜗神经发育不良(CND)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蜗神经对电刺激的反应,并比较其与蜗神经形态正常植入者之间的差异,探讨CND患者蜗神经损伤特点。《不同气骨导差混合性听力损失耳硬化症患者手术疗效分析》分析了术前不同气骨导差混合性听力损失耳硬化症患者的手术疗效,为耳硬化症手术的预后评估提供参考。《听力正常儿童宽频鼓室图能量吸收率特征研究》分析了0~12岁听力正常儿童宽频鼓室图能量吸收率随年龄变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获得与年龄相适应的参考值,为宽频鼓室图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丹参酮ⅡA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高糖诱导小鼠耳蜗血管纹周细胞凋亡的研究》探讨了丹参酮ⅡA是否能抑制高糖诱导的小鼠耳蜗血管纹周细胞的凋亡及可能机制,为治疗糖尿病性听力损失提供参考。《IL-17A激活NLRP3炎性小体在CRSwNP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探讨了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IL-17A激活NLRP3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前后肋软骨支架移植喉气管重建术治疗儿童重度声门下狭窄或喉蹼的效果分析》探讨了前后肋软骨支架移植喉气管重建术治疗重度声门下狭窄或喉蹼的手术效果。继续教育园地《阿司匹林激发试验在非甾体抗炎药加重呼吸道疾病中的临床运用及研究进展》就阿司匹林激发试验适应证及禁忌证、检查注意事项、操作步骤、评估方法、诊断标准、安全性等进行了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枣核形组织切除法在鼻翼缩窄术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枣核形组织切除法在内切型鼻翼缩窄整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行鼻翼缩窄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于鼻翼小叶基底部外缘设计梭形切口线,宽度为4~5 mm,长度为8~12 mm。切口线距离鼻翼面颊沟1~2 mm,设计线内侧延长至鼻前庭内部;沿切口设计线切开表面皮肤后,先用尖头弯剪扩大剥离切口下鼻翼软组织,再切除相应的鼻翼内组织,扩大切除的组织形态类似于枣核;充分减张后,切口两端的皮肤行垂直褥式外翻缝合。术后对手术效果和并发症进行随访,并由1位第三方整形外科主治医师采用观察者总体美容改善评分法(GAIS)和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法(VSS),通过对比患者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的照片对手术效果和术后鼻部瘢痕情况进行评价。其中GAIS包括1、2、3、4、5分,评分越低改善效果越好,改善的标准为评分≤3分;VSS包括颜色(0~3分)、厚度(0~4分)、血管分布(0~3分)、柔软度(0~5分)4个指标,评分越高瘢痕越严重。结果:共纳入20例患者,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20~33岁,平均24.9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鼻翼外扩、鼻翼肥厚的表现。术后13例患者术区出现轻度肿胀、皮下淤斑和黄染,3 d后逐渐消退;术后无感染、切口裂开、延迟不愈等近期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16个月,有2例患者因联合了肋软骨植入隆鼻术,术后6~9个月逐渐出现软骨变形而影响鼻孔外观,再次通过手术调整后获得满意效果,鼻孔对称度显著提高;其余患者鼻翼形态均一次性得到较大改善,患者对术后效果表示满意;术后远期无鼻孔变形、鼻小柱偏斜、通气障碍等表现,鼻翼切口瘢痕不明显,位置隐蔽。术后第三方医师对20例患者的GAIS评分为(1.20±0.41)分,其中16例评为1分,4例评为2分,均达到改善标准;VSS总评分为(1.45±0.60)分,其中颜色平均分为0.60分、厚度为0.05分、血管分布为0.55分、柔软度为0.30分。结论:将枣核形组织切除法应用于内切型鼻翼缩窄术中,可以在切口宽度相同的情况下增加组织去除量,不仅能够充分缩窄鼻翼,而且对鼻翼组织肥厚也有一定的矫正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自体肋软骨颗粒游离移植隆鼻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与传统假体隆鼻术比较,分析自体肋软骨颗粒游离移植隆鼻术患者的效果。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河南省省立医院烧伤整形科美容中心收治72例要求行隆鼻术女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年龄(26.82±5.61)岁,采用自体肋软骨颗粒游离移植术;对照组36例,年龄(25.02±6.93)岁,用假体隆鼻术。观察患者鼻面角、鼻额角、鼻唇角、鼻小柱上唇角、鼻尖突出度,并统计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后均未发现感染、隆鼻部位变形、假体外露、折断、歪斜等并发症。两组隆鼻术前测量面部角度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鼻额角相比术前明显增大( P<0.05),对照组术后鼻额角有所增高,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鼻面角、鼻唇角、鼻小柱上唇角、鼻尖突出度在手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88.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闭合入路自体肋软骨颗粒移植隆鼻术取材具有简便、安全、高效的优势,建议依据病情优先选择自体肋软骨颗粒游离移植隆鼻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99Tc m-MDP全身骨显像诊断肿瘤相关性骨软化症1例
编辑人员丨1秒前
患者女,37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及右下肢疼痛,影响行走。就诊于本院骨科门诊,门诊体格检查见患者步态不稳,拖腿行走,下蹲后可站立,腰椎活动受限。为明确腰腿痛原因,患者行腰椎MRI、骶髂关节X线摄影和全身骨显像。腰椎MRI提示多发椎体终板炎,L 3~L 5椎间盘膨出,L 3~L 5棘间韧带变性。骶髂关节X线摄影提示右侧骶髂关节间隙变窄。 99Tc m-亚甲基二膦酸盐(methylene diphosphonate, MDP)全身骨显像(图1)示中下段胸椎及腰椎上终板显像剂摄取增高,双侧胸锁关节、双侧多根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区摄取增高,双侧骶髂关节及耻骨联合摄取增高,另在右侧第10后肋、左侧第10肋椎关节区、右侧腓骨上段、右侧下颌骨等见多处摄取增高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不同类型支架鼻整形术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一体化、1+1型、2+1型、4+1型、Y型鼻整形支架的结构特点、稳定性及术后效果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整形美容(烧伤)外科收治的鼻整形患者资料。依据采用的鼻整形支架的类型分为一体化组、1+1型组、2+1型组、4+1型组、Y型组。通过测量患者术后1、12个月鼻尖突出度和鼻唇角评估鼻支架的稳定性,术后随访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各组间术后1个月与12个月的鼻尖突出度差值及鼻唇角差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iis H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或Nemenyi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201例患者,男18例,女183例,年龄(26.6±5.9)岁(18~46岁),2+1型组34例、一体化组45例、1+1型组45例、4+1型组35例、Y型组42例。术后随访12~21个月,2+1型组1例患者术后92 d出现鼻部感染;1+1型组1例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鼻小柱轻微歪斜,3例患者术后12个月出现明显的鼻尖下旋;Y型组4例患者术后12个月出现明显鼻尖上旋;余2组患者未发现并发症。鼻尖突出度方面,2+1型组、一体化组、1+1型组、4+1型组、Y型组术后12月与术后1月鼻尖突出度差值的中位数分别为-0.08 cm、-0.09 cm、-0.20 cm、-0.10 cm、-0.17 cm。5组间鼻尖突出度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1型组分别与1+1型组、Y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4+1型组分别与1+1型组、Y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一体化组分别与1+1型、Y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Y型鼻支架与1+1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鼻唇角方面,2+1型组、一体化组、1+1型组、4+1型组、Y型组术后12月与术后1月鼻唇角差值的中位数分别为:-4.20°、-3.80°、-6.50°、-4.10°、-6.35°。5组间鼻唇角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1型组分别与1+1型、Y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4+1型组分别与1+1型组、Y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一体化组分别与1+1型组、Y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患者满意度评估,应用2+1型组满意度最高(34/34,100%),其余依次为4+1型组(34/35,97.14 %),一体化组(42/45,93.33%),Y型组(36/42,85.71%),1+1型组(37/45,82.22%)。 结论:2+1型鼻支架、一体化鼻支架、4+1型鼻支架术后鼻唇角、鼻尖突出度的变化程度较Y型鼻支架及1+1型鼻支架小;2+1型鼻支架搭建方式方便、术后稳定性良好、患者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腹壁下动脉伴行静脉分型及吻合策略在乳房再造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伴行静脉分型及吻合策略在乳房再造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1年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采用单侧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完成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的患者资料。术中采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或携带部分腹直肌的游离腹直肌肌皮瓣进行乳房再造,受区血管均选择胸廓内血管。腹壁下动脉伴行静脉的解剖结构分为3类:独立型,包括1支型和2支型;Y形结构;H形结构。独立型静脉采用直接吻合。Y形结构和H形结构伴行静脉吻合方式共分5种:(1)直接吻合;(2)去除Y形结构的共干节段后,将2条伴行静脉分别吻合;(3)结扎交通支后,将2条伴行静脉分别吻合;(4)保留交通支,将2条伴行静脉分别吻合;(5)结扎较细伴行静脉,吻合较粗的伴行静脉。方式1、2适用于Y形结构的伴行静脉,方式3~5适用于H形结构的伴行静脉。术中需将过长的腹壁下动脉节段去除。统计术中血管吻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皮瓣成活、再造乳房外形、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共纳入173例女性患者,年龄26~60岁,平均41.2岁。其中,即刻乳房再造92例,延期乳房再造81例。109例采用游离DIEP皮瓣,64例采用携带部分腹直肌的游离腹直肌肌皮瓣。皮瓣长(26.9±1.9) cm,皮岛宽(11.3±0.7) cm,血管蒂长度(10.5±0.4) cm。腹壁下动脉只有1条伴行静脉的解剖类型16例,伴行静脉直接吻合;伴行静脉呈Y形结构者14例,5例采用方式1直接吻合,3例先槽形切除部分第3肋软骨后再用方式1直接吻合,6例采用方式2完成吻合;伴行静脉呈H形结构者143例,96例采用方式3完成吻合,19例采用方式4完成吻合,28例采用方式5完成吻合。97例患者在血管吻合前对腹壁下动脉过长节段进行了修剪,去除长度为(2.7±0.7) mm。术中发生血管吻合相关并发症6例,其中2例患者采用的静脉吻合方式是Y形静脉直接吻合方法(方式1),术中出现静脉卡压,调整为方式2进行吻合后,卡压情况解除;其余4例所采用的静脉吻合方式包括方式2有1例,方式3有1例,方式4有2例,均通过及时调整血管蒂摆放位置解除了血管卡压情况。术后发生皮瓣坏死1例,采用的静脉吻合方式是Y形静脉直接吻合方法;其余172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10~36个月,平均18.7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柔软,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对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未见肿瘤复发病例。结论:根据腹壁下动脉伴行静脉分型制定较为完善的血管吻合策略,灵活调整血管吻合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确保游离下腹部皮瓣用于乳房再造血运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应用鼻翼缘支撑移植物矫正鼻翼退缩畸形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鼻翼缘支撑移植物矫正鼻翼退缩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间,重庆美莱整形美容医院应用鼻翼缘支撑移植物共矫正鼻翼退缩畸形患者23例,男2例,女21例,轻度11例,中度12例,年龄19~33岁。手术方式均采用肋软骨综合隆鼻术,术中将2条长条形肋软骨作为支撑移植物固定于鼻翼软骨外侧脚和上外侧软骨面上,远端置入已钝性分离的鼻翼缘皮肤囊袋内,并同时将支撑移植物远端与鼻翼缘皮肤行皮肤外固定,矫正鼻翼退缩畸形。观察患者术后效果。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12个月,鼻翼退缩畸形矫正效果明显,无复发,鼻翼缘无挛缩变形,无伤口愈合困难。3例出现鼻翼缘支撑移植物轻微显形,因患者无特殊不适,未做进一步处理。所有患者均对鼻翼退缩畸形矫正效果表示满意。结论:鼻翼缘支撑移植物是一种有效、简易的矫正鼻翼退缩的新方法,临床效果稳定,术后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