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病防治院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职业健康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但当前我国职业病防治院还不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本文从"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角度切入,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重要论述,结合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的实践与成效,从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发展新质生产力两大方面阐述了职业病防治院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生活质量与临床指标的典型相关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生活质量与临床客观指标的相关性,为患者个体化、差异性治疗,提高其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在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确诊住院的62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调查,采集患者入院时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等血常规临床指标.采用典型相关模型分析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客观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62例患者《健康调查简表》(SF-36)总均分为(37.48±19.58)分,低于常模.典型相关分析提取出1对典型变量,两者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性(r=0.684,P<0.05).反映临床指标及人口学特征的第1对典型变量主要由体重指数(BMI)、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L)决定,标准化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891、0.378和-0.477;反映生活质量的第1对典型变量主要由躯体疼痛(BP)、社会职能(SF)、情感职能(RE)和躯体功能(PF)决定,标准化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482、-0.387、0.538和-0.490.结论 患者的血常规临床相关指标与其生活质量存在较为复杂的相关性,临床医生在治疗时应予以重视,综合多方面因素提高职业性苯中毒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963-2020年石嘴山市职业性尘肺病生存状况及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石嘴山市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其疾病负担水平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全面的职业性尘肺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7至12月,对1963-2020年石嘴山市报告的职业性尘肺病开展回顾性调查,了解患者的生存状况,采用Kaplan-Meier法和寿命表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使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分析职业性尘肺病引起的疾病负担水平及其时间变化趋势。结果:1963-2020年,石嘴山市累计报告职业性尘肺病3 263例,其中1 467人死亡(44.96%),中位生存时间为26.71年,平均死亡年龄为(70.55±10.92)岁。不同种类、诊断年龄、接尘工龄、行业、初次诊断期别以及是否晋级的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生存时间的增加,患者生存率逐渐降低,当生存时间≥50年时,患者累积生存率为4.20%。Cox回归分析提示,尘肺病种类、行业、诊断年龄、接尘工龄、初次诊断期别和是否晋级是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 P<0.05)。1963-2020年石嘴山市归因于职业性尘肺病的DALY为48 026.65人年,其中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为15 155.39人年,平均YLL为10.33年/人,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为32 871.26人年,平均YLD为10.07年/人。归因于煤工尘肺、矽肺的DALY分别为39 408.51人年(82.06%)、6 565.02人年(13.67%),诊断年龄40~49岁组、初次诊断Ⅰ期的职业性尘肺病患者造成的DALY较高,分别为20 899.71、36 231.97人年。随着时间推移,职业性尘肺病平均YLL、平均YLD呈波动下降趋势。 结论:石嘴山市由职业性尘肺病造成的疾病负担不容忽视,对重点人群、重点行业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建议为患者实施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分级诊疗,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长寿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贫困家庭妇女心理安全感与生命质量现状及相关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妇女心理安全感和生命质量现状,分析其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将参加扶贫职业培训班的368名来自贫困家庭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表、心理安全量表(SQ)、生命质量量表(WHOQOL-BREF)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贫困家庭妇女心理安全感总得分(48.66 ± 12.75)分,处于中等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年收入、宗教信仰对人际安全感有影响( F值为16.509, P<0.05);民族、宗教信仰对确定控制感有影响( F值为17.546, P<0.05);宗教信仰对安全感总值有影响( F值为20.911, P<0.05)。贫困家庭妇女总的生命质量及健康状况得分(13.38 ± 2.91)分,显著低于常模( t值为-3.27,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个人年收入、宗教信仰对生理领域有影响( F值为2.694, P<0.05);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对心理领域有影响( F值为3.305, P<0.05);家庭年收入、宗教信仰对环境领域有影响( F值为2.866, P<0.05);对社会领域没有影响。贫困家庭妇女心理安全感与生命质量各维度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结论:贫困家庭妇女心理安全感水平中等,生命质量差,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改善贫困家庭妇女生命质量即可提高其心理安全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晚期肺癌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住院的晚期肺癌患者220例,采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和肺癌患者生命质量量表(QLQ-LC13)评估患者生命质量。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影响晚期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184份(83.6%),其中男性102例(55.4%),女性82例(44.6%)。在QLQ-C30的5个功能领域中,社会功能领域得分较低[(60.2±11.8)分],认知功能领域得分较高[(78.5±13.4)分];在3个症状领域中,疼痛得分较高[(36.8±10.3)分];在6个单一条目中,食欲缺乏较为严重[(58.5±10.5)分]。在QLQ-LC13的10个症状领域中,气促、咳嗽症状较为突出[(34.6±9.5)分、(33.6±6.8)分]。女性、年龄大、子女少、转移器官数目多、伴有其他疾病及接受化疗患者的生命质量较差(均 P<0.05),未发现吸烟状况及职业、文化程度与晚期肺癌患者生命质量有相关性(均 P>0.05)。 结论:晚期肺癌患者性别、年龄、子女数、转移器官数目、是否伴有其他疾病、治疗方式与其生命质量密切相关,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睡眠特征潜在剖面分析及其生命质量差异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识别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睡眠质量分类特征及生命质量差异,为改善该群体睡眠情况与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及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对2016年1—12月就诊于上海、武汉、唐山、南宁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2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睡眠质量可被识别为四类:睡眠严重障碍型(C1)23例、中等入睡障碍型(C2)127例、中等睡眠过程障碍型(C3)30例与无睡眠障碍型(C4)241例,4个潜类别人群睡眠质量总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09.28, P<0.05)。年龄、BMI、职业状态、手术情况、化疗疗程在不同潜类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9.57~25.28, P<0.05)。C2与C3、C2与C4、C3与C1、C3与C4潜类别间在生命质量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5.96~52.73, P<0.05)。 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睡眠质量存在个体异质性,生命质量表现亦不同。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年龄大、BMI高、处于在职状态、进行了手术及化疗初期的人群,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改善其睡眠情况与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晚期癌症患者子女孝道价值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晚期癌症患者住院期间子女孝道价值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383名住院晚期癌症患者的子女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孝道价值观现状。结果:本次受调查者子女孝道价值观总分为(66.50 ± 4.10)分,患者年龄、婚姻状况、医疗支付方式、病程、住院次数、患者对病情了解程度,子女年龄、学历水平、婚姻状况、职业、有无子女、月收入、对患者病情了解程度、独生子女、是否与患者同住、平均每天照顾时间影响子女孝道价值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值为16.64~62.94, U值为2.04~4.27, P<0.05)。 结论:晚期癌症患者子女对孝道相关概念的理解较好,护理人员了解了我国传统孝道和家庭照护模式情境下的晚期癌症患者子女的孝道价值观情况,可增强子女与父母双方的孝顺与被孝顺体验,改善患者心理健康问题,最终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膝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和非手术治疗方式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膝骨关节炎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膝骨关节炎的非手术治疗方式。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在北京市五家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变量、治疗方式、影像学资料以及12条目简短生命质量量表(SF-12)评分,分析HRQoL的影响因素及非手术治疗方式。结果:共纳入2 034例患者,男530例(26.1%),女1 504例(73.9%),年龄(59.17±10.22)岁。在躯体生活质量方面,与男性相比,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生理总评分较低(β=-0.521, P=0.036);与年龄<55岁者相比,年龄≥64岁者生理总评分较低(β=-0.636, P=0.026);与受教育年限≤9年的人群相比,受教育年限≥13年的人群生理总评分较高(β=1.063, P<0.001);与轻度临床症状者相比,中度临床症状者生理总评分较低(β=-0.860, P=0.002),而重度临床症状者则更低(β=-1.126, P<0.001)。与未经治疗者相比,采用多种方式联合治疗者生理总评分较高(β=0.731, P=0.005)。在心理生活质量方面,与久坐工作人群相比,轻度体力工作人群的心理总评分较低(β=-0.712, P=0.015);与Charson合并症指数为0的人群相比,Charson合并症指数≥2的人群心理总评分较低(β=-1.183, P=0.007)。在过去的12个月中,使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氨基葡萄糖/软骨素制剂、物理治疗、关节腔穿刺注射药物、中医治疗以及运动治疗的患者分别为648例(31.9%)、143例(7.0%)、406例(20.0%)、680例(33.4%)、343例(16.9%)、681例(33.5%)、170例(8.4%)。使用单一治疗和联合治疗的患者分别为451例(22.2%)、889例(43.7%)。 结论:北京市膝骨关节炎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方式以非甾体抗炎药、理疗和中医治疗为主,联合治疗的使用比例高于单一治疗。躯体生活质量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症状严重程度及治疗方式相关,而心理生活质量与职业劳动性质和合并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社区医务人员同情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社区医务人员同情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9—10月,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职业生命质量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上海2个区、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集中隔离观察点工作的213名医务人员开展调查,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一般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状态的医务人员的同情疲劳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同情疲劳的3个维度中,213名医务人员同情满意得分为33.00(28.25,37.75)分,超临界值者141人(66.20%);职业倦怠得分为26.00(21.50,30.50)分,超临界值者96人(45.07%);继发性创伤应激得分为25.00(20.50,29.50)分,超临界值者192人(9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0 h者相比,污染区工作日均时长>8 h者的同情疲劳程度较高( OR=7.787,95% CI:1.127~53.820, P<0.05);与工作较满意者相比,较不满意者的同情疲劳程度较高( OR=6.209,95% CI:1.474~26.157, P<0.05);与压力一般及较小者相比,压力较大者的同情疲劳程度较高( OR=2.567,95% CI:1.228~5.366, P<0.05);与自信心很高者相比,自信心偏低、自信心较高者的同情疲劳程度均较高( OR=13.519,95% CI:3.394~53.848; OR=3.462,95% CI:1.038~11.548;均 P<0.05);与领悟社会支持感高者相比,领悟社会支持感低者的同情疲劳程度较高( OR=2.071,95% CI:1.027~4.175, P<0.05)。 结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医务人员同情疲劳状况待改善,应重点关注污染区日均工作时长较长、工作满意度较低、工作压力较大、一般自我效能感较差、领悟社会支持较差者的同情疲劳状况,及时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诊科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护士职业生命质量、护理质量、护理风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护士职业生命质量、护理质量、护理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急诊科在岗的40名护士进行研究。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对急诊科护士行常规管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按照护士实践经验、学历,将其分成5个层级,分别为N0级助理护士( n=12)、N1级注册护士( n=9)、N2级责任护士( n=10)、N3级专科护士( n=5)、N4级专家层( n=4)。分别在急诊科护士分层级管理前、后利用护士职业生命质量(QNWL)量表评价护士的职业生命质量,经护理服务质量问卷评估护理质量。分析护理过程中差错发生率,用于评估护理风险。 结果:护士分层级管理实施前的工作环境、工作家庭平衡、社会环境、工作量评分及QNWL总分分别为(46.33 ± 8.52)、(30.01 ± 6.07)、(21.45 ± 4.60)、(94.52 ± 8.06)、(192.31 ± 12.46)分,实施后分别为(51.29 ± 4.75)、(34.62 ± 4.68)、(25.89 ± 3.58)、(109.43 ± 6.15)、(221.23 ± 10.03)分,实施后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 t值为3.216~11.435, P<0.05)。护士分层级管理实施前的人力资源配置、病房管理、操作规程、基础护理、护士培训、护理效率、护理记录书写、急救物品管理评分分别为(84.29 ± 9.75)、(80.39 ± 12.46)、(83.02 ± 5.63)、(80.93 ± 9.84)、(87.14 ± 6.12)、(85.91 ± 8.46)、(88.20 ± 6.76)、(83.51 ± 7.18)分,实施后分别为(92.38 ± 4.66)、(94.67 ± 3.89)、(91.25 ± 6.37)、(94.78 ± 3.56)、(95.01 ± 3.78)、(93.81 ± 4.11)、(95.13 ± 3.07)、(93.57 ± 4.62)分,实施后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 t值为4.735~8.371, P<0.001)。护士分层级管理后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4.44%(8/180),显著低于实施前的10.00%(18/180)( χ2值为4.146, P<0.05)。 结论:急诊科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应用能提高护士的职业生命质量,改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值得急诊科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