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杂先心3D打印模型联合CBL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产前超声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构建超声数据源的胎儿心脏3D打印模型联合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超声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复杂心脏畸形产前超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产超声科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超声影像专业学员60名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试验组采用胎儿心脏3D打印模型联合C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手绘心脏示意图联合CBL教学法。比较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教学满意度等问卷调查结果;比较教学实施前后对每个病种知识理解自我评分调查问卷结果;并分析两组评分增幅与病例复杂程度相关性。采用MedCalc软件进行 t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试验组理论考试成绩[(85.70±8.70)分]高于对照组[(71.40±9.50)分]。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在教学满意度等方面的反馈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教学实施后试验组病例二、病例三、病例四、病例五知识理解自我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教学实施前后评分增幅与异常病例复杂程度评分呈正相关( R2=0.90, P=0.010; R2=0.94, P=0.010),试验组回归系数更大。 结论:胎儿心脏3D打印模型联合CBL教学法在超声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胎儿心脏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有助于学员理解并强化心脏解剖知识,提升胎儿心脏超声的学习体验,同时加深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理解与认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造影对乳腺实性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效能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与乳腺纤维腺瘤(FA)的对比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实性导管内乳头状瘤(sID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62例sIDP与94例FA患者的超声造影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sIDP组和FA组。观察两组病灶增强速度、增强程度、增强均匀度及增强后边缘是否光整、增强范围是否增大、病灶内边缘是否有环状无增强区及无增强区的内缘是否光整等特征。利用SonoLiver软件分别对两组病灶超声造影的动态过程进行离线分析,获得病灶的增强顺序示意图。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应用单因素分析,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鉴别诊断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及诊断模型诊断sIDP的效能。结果:与FA组相比,sIDP组超声造影多表现为快进、高增强,增强顺序多表现为离心型,超声造影后病灶边缘多伴有无增强区且无增强区内缘不光整,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提示年龄、增强程度和增强顺序为诊断sIDP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年龄、增强程度及增强顺序三参数联合诊断sID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4(95% CI=0.812~0.922)、准确率为76.9%,敏感度为67.7%,特异度为83.0%,阳性预测值为72.4%,阴性预测值为79.6%。 结论:sIDP与FA患者在年龄、增强程度、增强顺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三参数联合可提高sIDP的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意图场景眼动注视模式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旨在探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和正常发育(typically developing,TD)儿童在观看不同意图场景视频时的视觉感知差异,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探索客观区分ASD和TD儿童的可行性.方法 共纳入58名ASD儿童和50名TD儿童,观看包含联合意图和非联合意图的视频,使用儿童观看视频时在不同注视兴趣区的注视时长占比和注视次数占比作为原始特征指标,输入到分类器中构建分类模型,分析比较不同分类模型的分类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等指标.结果 使用支持向量机、线性判别算法、决策树、随机森林和邻近算法(K=1、3、5、7)8种常见的分类器基于原始特征指标进行分类时,最高分类精度为81.90%.为进一步提高分类精度,采用特征重构方式,运用决策树分类器进行分类,分类模型的准确度高达91.43%,特异度为89.80%,灵敏度为92.86%,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09(P<0.001).结论 采用眼动追踪数据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可精确地将ASD儿童与TD儿童区分开来,为开发快速客观筛查ASD的辅助工具提供科学依据.[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4,26(2):151-15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运动想象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1/20
运动想象脑机接口(MI-BCI)技术通过识别运动想象产生的脑电信号来判断其运动意图,进而实现人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与控制.MI-BCI技术在脑卒中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应用中取得肯定疗效,对中、重度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也具有很大潜力.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MI-BCI技术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现状(MI-BCI技术的神经调控机制、临床康复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3个方面),以期为MI-BCI技术的临床应用和相关设备研发提供理论支持.MI-BCI技术的神经调控机制主要包括"中枢-外周-中枢"闭环理论["中枢-外周"自上而下的中枢刺激模式(运动想象)与"外周-中枢"自下而上的感觉运动反馈(外置设备带动肢体运动)模式]、神经反馈和赫布理论;临床康复应用主要集中在脑卒中后上肢/下肢运动功能康复、大脑功能网络变化等方面.但MI-BCI技术在临床康复应用中仍存在表现力不佳、治疗剂量不明确、采集信号质量亟待提高、运动想象模式的类别较少和训练周期长等问题.下一步仍需开展MI-BCI技术联合其他中枢神经干预方式相关研究,增加运动想象模式类别等方式以改善MI-BCI技术的康复效果,并开发适用于各个时期脑卒中患者MI-BCI技术训练方案,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肢体运动康复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初治肺结核患者自我管理困境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讨初治肺结核患者在自我管理过程中的困境体验.方法 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7-9月住院的初治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对主题进行归纳,包括3个维度、9个主题.①行为态度,包括深陷负性情绪困扰、忽略自我管理的重要性;②主观规范,包括家庭支持不足、社交隔离、"烟酒文化"桎梏;③知觉行为控制,包括难以改变的不良习惯、缺乏疾病知识的延迟就医、疾病风险认知不足引起的遵医行为差、多药联合导致的不良反应严重.结论 初治肺结核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的维持受多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从改变患者主观行为认知、重视外界支持以及提供专业指导和个性化健康教育这3个方面促进患者行为意图的改善,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2016中美联合灾害医学救援演练的做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阐述联勤保障部队卫勤力量首次参加中美联合的基本情况,总结归纳围绕决心意图抓准备,切实打牢遂行任务基础;围绕目标要求抓演练,充分发挥卫勤职能作用;围绕任务特点抓提高,全面摔打检验参演队伍的主要做法,提出今后在加快制定标准化救援流程、合理划定卫勤职责范围、加强新型卫生装备研发配备、加强综合卫勤人才储备等方面进行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正常人的肌电模式识别抗力变化的鲁棒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在肌电模式识别的实际应用中,力的变化会影响训练分类器的性能,导致很差的鲁棒性.本文提出了联合频域和谱域,提取四个频谱域特征进行分类来提高肌电模式识别分类器抗力变化的鲁棒性.方法:本实验招募了7名健康受试者,对15个手部精细动作在三个不同力度水平下进行交叉验证分析.利用高密度肌电信号提取频谱域四个与幅值无关的特征,以便提高肌电模式识别的鲁棒性,并与提取四个传统时域特征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通过比较传统时域特征和频谱域特征之间的平均分类结果,频谱域特征显示出对抗力变化更好的鲁棒性.传统时域特征同力度水平间平均分类结果为89.31%±0.49%,不同力度水平间平均分类结果为76.57%±3.59%;频谱域特征同力度水平间平均分类结果为92.39%±0.26%,不同力度水平间平均分类结果为86.94%±2.23%.与传统时域特征相比,频谱域特征在同力度水平间平均分类结果增加了3.09%,在不同力度水平间平均分类结果增加了10.36%.特别当使用频谱域特征进行低强度测试时,分类器的平均分类结果为70.97%,比传统时域特征高20.45%.结论:与传统时域特征方法相比,频谱域特征具有显著的比较性优势.提取频谱域特征可能成为一种运动意图识别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男男性行为者HIV定期检测行为的三元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定期检测是识别男男性行为群体(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中感染者的重要预防策略,本研究基于三元影响理论,从个人、社交及环境等层面分析HIV定期检测行为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采用网络调查结合滚雪球法现场调查,招募年龄≥18岁的MSM为对象,获得HIV检测相关行为、性行为特征、个人、社交和环境等数据.结果 543名招募到的研究对象在过去12个月内HIV定期检测行为比例为55.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较高的危险感知程度、较高的HIV检测自我效能、较强的检测意图、初次性行为年龄越小、未向家人表露同性恋身份以及过去12个月内有性病检测史是MSM人群HIV定期检测行为的促进因素.结论 MSM人群HIV定期检测比例有待提高.未来干预策略的开展应联合各级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通过提供有效的检测咨询服务,营造积极、舒适的艾滋病防治医疗环境,联合MSM群体个人内在改变,采取综合措施促进MSM人群HIV定期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脑机接口技术在慢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脑机接口(BCI)技术可以激活神经系统可塑性.记录大脑活动的技术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方法,后者具有安全、便携和低成本的优点,但容易产生信号污染.在慢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中,目前通常采用脑电图结合机械臂的方法.临床上,BCI多与其他康复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康复效果.未来需要提高BCI运动意图解码的准确性,对患者进行分层和量身定制治疗,开发混合式和便携式BCI系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血液代谢组学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干预血瘀证大鼠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用于血瘀证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给药组,采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冰水浴方法诱发大鼠血瘀证模型(模型组、给药组);给药组大鼠灌胃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8 g/kg,空白组、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每日灌胃1次,连续7 d,检测三组大鼠的凝血指标水平.采用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采集和处理海量的内源性代谢物数据.采用非参数单变量分析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法对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筛选和鉴定.构建基于血液生物标志物的代谢通路示意图,以探讨大鼠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和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作用机制.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缩短,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TT、PT和APTT明显延长,FIB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血瘀证大鼠的干预可引起其代谢谱的实质性和特征性改变.筛选出10种代谢物,如L-谷氨酸、L-苯丙氨酸和L-色氨酸等;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后上述代谢物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血瘀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调节谷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等代谢通路可能是其治疗血瘀证的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