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共振集合序列与T2mapping序列在慢性冈上肌腱炎定量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磁共振集合序列(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ilation,MAGiC)与T2mapping序列在慢性冈上肌腱炎中的诊断价值,并比较两者在冈上肌腱扫描中的图像质量,以及两序列的T2值在冈上肌腱不同亚区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0月至2024年1月本院慢性冈上肌腱炎的患者30例(肌腱炎组)及健康体检者26例(对照组),均进行了常规MRI、T2mapping序列和MAGiC序列扫描.由两名放射科医生根据冈上肌腱走行将其分为外侧、中间、内侧亚区,并在MAGiC序列及T2mapping序列上测量不同亚区定量值.对比T2mapping序列第一回波图像与MAGiC T2WI的图像质量,并测量信号噪声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肌腱炎组与对照组在不同亚区各定量参数的差异以及两序列的图像质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其对慢性冈上肌腱炎的诊断效能.对T2mapping序列与MAGiC序列测得的不同亚区T2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相关性.结果MAGiC序列重建图像MAGiC T2WI与T2mapping序列第一回波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35,P>0.05);MAGiC T2WI图像的CNR高于T2mapping序列第一回波图像[15.45(12.76,20.46)vs.9.94(8.74,1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3,P<0.001),而MAGiC T2WI图像的SNR低于T2mapping序列第一回波图像[2.49(2.16,2.71)vs.5.82(5.16,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609,P<0.001);MAGiC序列与T2mapping序列的T2值在肌腱炎组外侧亚区、内侧亚区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GiC序列的T1值在肌腱炎组外侧亚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亚区T2mapping T2值、MAGiC T1、T2值诊断冈上肌腱炎的AUC分别为0.822、0.663、0.799;内侧亚区T2mapping T2值、MAGiC T2值诊断冈上肌腱炎的AUC分别为0.711、0.762.MAGiC序列T2值与T2mapping T2值在冈上肌腱外侧亚区、中间亚区、内侧亚区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6、0.437、0.464).结论MAGiC定量图谱的T1、T2值与T2mapping T2值能够有效评估冈上肌腱内部成分的异质性,反映慢性冈上肌腱炎与正常肌腱内部成分的差异及肌腱自身的区域性差异,可为临床对冈上肌腱变性提供量化的客观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双排修复创伤性与退变性冈上肌肌腱中撕裂的中期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双排修复术治疗创伤性与退变性冈上肌肌腱中撕裂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中心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双排修复术治疗的23例创伤性和退变性冈上肌肌腱中撕裂患者资料。根据撕裂原因分为2组:创伤性组8例(创伤性冈上肌肌腱撕裂),男5例,女3例;年龄(46.1±4.3)岁;撕裂大小(1.3±1.0)cm 2。退变性组15例(退变性冈上肌肌腱撕裂),男4例,女11例;年龄(59.9±8.1)岁;撕裂大小(4.1±1.1)cm 2。术前、末次随访时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评分)和简明肩关节功能测试(SST)评价肩关节功能,同时记录末次随访时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较术前改善幅度。 结果:创伤性组与退变性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创伤性组、退变性组患者术后分别获(40.3±11.2)、(36.4±12.4)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退变性组前屈活动度及内旋椎体秩次较术前的改善幅度[55.3°±33.6°、(4.1±1.3)级]大于创伤性组的改善幅度[27.5°±22.5°、(2.3±1.9)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退变性组VAS评分、ASES评分、Constant评分和SST评分较术前改善幅度分别为(3.7±0.8)、(40.9±14.0)、(38.4±9.4)、(6.5±1.4)分,均优于创伤性组的(2.3±0.7)、(19.6±14.6)、(19.2±7.9)、(3.8±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双排修复术治疗创伤性与退变性冈上肌肌腱中撕裂均能显著改善肩关节功能,但退变性冈上肌肌腱中撕裂的功能改善幅度优于创伤性冈上肌肌腱中撕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面部注射不明药物致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面部注射不明药物导致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局部组织损伤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注射不明药物("溶骨针")导致面部脓肿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集感染部位分泌物行涂片检查,并行超声、CT、MRI及其他相关检查。在内镜辅助和B超引导下对感染部位进行外科清创术,术中可见感染侵及面部浅表肌腱膜系统,甚至深层肌肉及骨组织,彻底清除坏死、变性组织,将分泌物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切除的组织送病理学检查,行HE染色。清创术后伤口不缝合,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进行治疗,以50 ml生理盐水+阿米卡星10万U冲洗腔内,待创面完全新鲜、分泌物培养阴性后再缝合。药物治疗:首先根据分泌物涂片检查结果(抗酸杆菌阳性),经验性应用头孢西丁或阿米卡星注射液,经细菌培养确诊后加用口服克拉霉素及米诺环素治疗,并口服双环醇片保护肝功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住院期间静脉滴注头孢西丁或阿米卡星注射液;出院后继续口服克拉霉素或米诺环素及双环醇片3~6个月,每2周复查1次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定期门诊复查,观察伤口是否有感染复发及颌面部外观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10例患者,男1例,女9例,年龄19~28岁,平均25.3岁,临床表现为颧部、颊部、眼周或颞前局部红肿,皮温不高,皮肤破溃,有脓性分泌物,扪之有硬结。CT及MRI显示,面部软组织有不同程度肿胀、积液,局部结构层次及骨质被破坏;分泌物培养结果均为脓肿分枝杆菌感染;药敏试验结果:对米诺环素、头孢西丁、阿米卡星敏感;HE染色示组织有渗出、增生和坏死性病变,有慢性化脓性炎症和混合性肉芽肿病变。10例患者住院治疗12~28 d,面部感染得到很好控制,创面愈合良好,经6个月随访,面部均无感染复发,外观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面部注射不明药物导致脓肿分枝杆菌感染后局部组织损伤存在多层次、多窦道、骨质破坏等特征;治疗时以外科清创术为基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脓肿分枝杆菌敏感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的药物,坚持长期、规范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手指巨大腱鞘纤维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男,54岁,农民。因发现左手中指逐渐增大肿物5年余,伴手指麻木半年余入院。患者5年前发现左手中指肿物,初始约绿豆大小,无活动受限、无感觉异常等不适症状,肿物逐渐增大,近半年来出现手指感觉麻木,偶有串电样疼痛不适,一直未予诊治,未曾自行穿刺、抽吸。专科检查:左手中指中节指腹、尺侧及指背侧可见突出于皮肤肿物,局部皮肤无破溃,皮温正常,轻压痛,质韧,边界尚清,活动度差,左手中指远、近指间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受限,左中指末梢血运正常,中末节指体偏尺侧皮肤感觉迟钝、两点分辨觉减退。X线片示:左手中指近指间关节退行性改变、局部骨质增生,中节指骨掌侧皮质可见凹陷性压痕。彩超示:左手中指屈肌腱旁可见多个实性肿物,边界尚清,形态欠规整,呈串珠样排列,似呈融合状,不随屈肌腱运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其他各项化验检查无明显异常。术前诊断:左手中指软组织肿物伴指神经卡压。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手中指软组织肿物切除,神经肌腱血管探查松解术。于左手中指中节指腹及指背侧作锯齿形切口,逐层切开,探查见肿物为一完整实性包块,分叶结节状,肿物在指腹侧位于指屈肌腱腱鞘浅层,中指尺侧指固有神经位于肿物表面、连续性存在、有约2.5 cm范围明显变细,中指尺侧指固有动脉于中节平面血管变细、血管腔狭窄,肿物通过手指尺侧蔓延至背侧,在指背侧于指伸肌腱浅层及深层均有累及,中节指骨骨质可见压痕。肿物表面光滑、质地较韧、边界尚清晰,切面呈梨白色、分叶状。于显微镜视下分离、松解指固有神经及动脉,完整切除肿物。修剪冗余皮肤,缝合切口。病理结果示:(左中指)肿物大小4.3 cm×3.2 cm×2.5 cm,似有包膜,切面灰白质硬,肿瘤多结节生长,瘤组织主要由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及大量胶原纤维构成,细胞稀疏,无异型,间质显著玻璃样变性,考虑玻璃样变性腱鞘纤维瘤。术后予甲钴胺营养神经治疗,指导患者逐步行患指功能锻炼,术后2周即恢复正常伸屈功能。术后2个月时左手中指感觉麻木消失,两点分辨觉恢复正常(图1~9)。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洗涤剂引起儿童外伤性指骨增生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儿 男,6岁,右手外伤术后11月余,右中指屈伸活动受限。入院前11月余被高压清洗喷枪击伤右中指,喷枪内为洗涤剂。1 d后患指肿胀加重,色紫,指体冰凉,考虑右手高压灌注伤,急诊行清创、探查、右手减张术,术后1周右中指仍局部渗液,行右手清创术。半年后右中指屈曲畸形、伸直活动受限,行右中指瘢痕、屈肌腱、近指间关节松解,局部皮瓣转移,人工皮植皮术。现患儿右中指仍屈曲畸形、伸直活动受限。专科检查:右手掌及中指近中节掌侧可见陈旧外伤术后瘢痕,中指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严重,皮肤挛缩粘连,屈曲成45°,主被动伸直不能,主动屈曲受限,远指间关节主动屈曲不能,指端血运良好,感觉无明显减退。右手X线片示:右中指中节基底部骨性膨大、变形(图1)。入院诊断:右手高压灌注伤、感染性腱鞘炎术后中指骨质增生,屈肌腱粘连,屈肌腱腱鞘缺损,瘢痕挛缩、指间关节屈曲挛缩,行右中指增生骨赘清除,瘢痕、屈肌腱松解,局部皮瓣转移,取自体阔筋膜移植重建屈肌腱腱鞘术,于右中指近中节作"Z"形切口,钝性分离,见中节基底指骨增生明显,向掌侧突出,较近指间关节近端关节面突出明显,屈肌腱鞘缺如(图2),用磨钻对中节基底截骨,取阔筋膜修整后重建中指A1及A2腱鞘,术后白天功能锻炼,夜间隔天屈伸支具固定。病理报告:骨质良性增生,致密结缔组织增生伴变性,小血管增生,散在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肩袖肌腱损伤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肩袖肌腱损伤是运动系统的常见病,泛指与过劳损伤相关的一类慢性肩袖肌腱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炎症反应、胶原基质变性等与肩袖肌腱损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目前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仍缺乏清楚的认识。笔者从氧化应激、炎性细胞因子及相关信号通路、巨噬细胞、非编码RNA等方面对肩袖肌腱损伤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后续肩袖肌腱损伤的研究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集成MRI技术在冈上肌肌腱损伤分级中的定量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集成MRI(SyMRI)技术在冈上肌肌腱损伤分级中的定量价值。方法:前瞻性招募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门诊确诊冈上肌肌腱损伤的97例患者(病例组),男54例,女43例,年龄29~56(37.4±9.6)岁。病例组患者根据肩关节镜结果分为3个亚组:肌腱病组(37例,Ⅱ级)、部分撕裂组(34例,Ⅲ级)及完全撕裂组(26例,Ⅳ级)。同期招募无冈上肌肌腱损伤的正常肩袖志愿者28名(对照组),男16名,女12名,年龄23~49(36.1±7.2)岁,分级为Ⅰ级。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肩关节MRI轴位T 1加权像(T 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轴位T 2加权像(T 2WI)脂肪抑制(FS)序列、斜冠状位T 2WI FS及斜矢状位质子密度加权(PDW)序列扫描,同时行SyMRI序列斜冠状位扫描。于T 2WI斜冠状位图像上根据冈上肌肌腱走形将其分为外侧、内侧及中间亚区,由2名放射科医生测量3个亚区的T 1、T 2及PD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的一致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分级各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冈上肌肌腱损伤分级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各定量值与损伤分级的相关性。 结果:冈上肌肌腱3个亚区T 1、T 2及PD值的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ICC值均>0.700。外侧亚区的T 1值、外侧及中间亚区的T 2值在冈上肌肌腱损伤不同分级中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中间及内侧亚区的T 1值、内侧亚区的T 2值及外侧、中间及内侧亚区的PD值在冈上肌肌腱损伤不同分级中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外侧及中间亚区的T 2值是冈上肌肌腱损伤分级的相关因素[ OR值(95% CI) 分别为1.123(1.037~1.216)、0.122(1.151~1.197);均 P<0.001]。外侧亚区T 2值诊断Ⅰ级与Ⅳ级、Ⅱ级与Ⅳ级及Ⅲ级与Ⅳ级冈上肌肌腱损伤的AUC值分别为0.891(95% CI:0.801~0.981)、0.797(95% CI:0.680~0.914)、0.723(95% CI:0.594~0.853)(均 P<0.001),中间亚区T 2值诊断Ⅰ级与Ⅳ级、Ⅱ级与Ⅳ级、Ⅱ级与Ⅲ级及Ⅰ级与Ⅲ级冈上肌肌腱损伤的AUC分别为0.946(95% CI:0.849~0.989)、0.886(95% CI:0.809~0.962)、0.746(95% CI:0.631~0.861)、0.843(95% CI:0.745~0.941)(均 P<0.001)。外侧及中间亚区的T 2值与冈上肌肌腱损伤分级呈正相关( r=0.542、0.615,均 P<0.001),T 1值及内侧亚区的T 2值与冈上肌肌腱损伤分级无相关性(均 P>0.05)。 结论:SyMRI技术在冈上肌肌腱损伤程度分级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T 2值可作为损伤分级的有效量化参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应用离断左足游离复合组织瓣修复右足组织缺损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男,55岁,因双下肢被机器挤压伤后2 h急诊入院。入院检查:体温36.5℃,脉搏11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0/60 mm Hg。入院诊断:失血性休克,左小腿离断伤,右足离断毁损伤;既往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血糖控制不佳。专科情况:左小腿自中段以远完全离断、毁损,但踝以远相对完整,胫腓骨粉碎性骨折伴骨外露,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且周围皮肤软组织及肌肉挫伤严重,左足外观相对完整;右足自第二跖骨外侧离断、毁损,仅残留足内侧部分,足跟、足底等软组织大面积缺损,足背动脉抽脱外露。考虑到患者为中老年男性,告知患肢缺血时间较长,污染重,肌肉坏死毒素吸收等并发症致术后再植肢体坏死、多次手术及功能障碍等,患者及家人要求尝试保肢治疗。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左小腿短缩血管移植再植、右足清创VSD修复术,术前、术中及术后予输血及补充血容量等对症治疗,术后第2天见左小腿伤口有液体渗出,肢端毛细血管反应延迟,急诊行探查术,见肌肉大部分变性、坏死,脂肪液化。建议行清创VSD术或行骨水泥填充,彻底去除坏死组织,并告知术后再植肢体功能较差,继续保肢治疗仍存在再植肢体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后期需行多次手术治疗(包括皮瓣修复、骨搬移及功能重建)。患者考虑年龄较大,体质差,要求行截肢术(尽量缩短病程、尽早康复),考虑右足底及足外侧大面积缺损,需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及骨移植重建负重区,而左小腿离断肢体足部相对完整,建议应用左足游离复合组织瓣修复右足组织缺损,避免后期再次行右足重建术。手术方法:在全身麻醉下行游离左足复合组织瓣修复右足组织缺损+左小腿截肢术。彻底清创后,解剖右足胫前、胫后动脉伴行静脉及大、小隐静脉及胫神经、腓浅腓深神经,并标记备用。按右足缺损大小于左足部设计并切取足部复合组织瓣,同时游离并保护胫前、胫后动脉伴行静脉及大、小隐静脉及胫神经、腓浅腓深神经及足部足趾肌腱,切取后松止血带见组织瓣血运良好,断蒂后,复合组织瓣移植于右足缺损创面,数枚克氏针固定各骨折端,显微镜视下依次修复各血管及神经,部分缺损处行植皮术。术后予抗感染、抗痉挛、抗凝血治疗,烤灯保暖,未出现血管危象,复合组织顺利存活。随访2年,右足外形及功能良好,无溃疡,足跟及足背靠近内侧感觉部分恢复,两点分辨觉1.5 cm,远端感觉麻木,结合左侧肢体佩戴假肢,患者行走无明显受限(图1~1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和女性的骨折发生率逐步提高。由于久坐不动、低头族等不良生活习惯及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导致的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肌腱炎等骨科病及过度运动造成的关节损伤在青少年及职场人士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人口结构、工作压力、生活习惯、过渡运动造成的我国骨科疾病发病率明显提升,数据显示,2013-2018 年骨科医院诊疗平均人次为2.4 万人次,预计这一趋势随我国经济发展仍将继续。本期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骨科疾病,特推出该病专题。本期中《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就是通过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从而突出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这种手术方式的优势,敬请阅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患病率约为27.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 ≥ 60 岁人群,女性患者人数多于男性患者。该病的影响因素多,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软骨变性、坏死、脱落等病变引起膝关节关节面软骨破坏是主要病因。本期中的《关节镜联合玻璃酸钠及富血小板血浆治疗Stoller Ⅲ级半月板损伤效果观察》这篇文章中通过对比的方法,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较好,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缩短疼痛消失时间与肿胀消失时间,且能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采纳、运用。而中医中药治疗骨科疾病同样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优势,尤其是在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联合使用中医中药治疗,可以加速康复。本期《耳穴压豆联合中药在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这篇文章中,通过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探讨耳穴压豆联合中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可以加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值得临床借鉴。骨科手术后常常并发血栓,对于抗凝治疗的研究,从未停止脚步。本期中《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对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及益处》,在该篇文章里,通过回顾性分析,认为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用于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中不会增加围手术期的出血量,并有额外的抗炎作用,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发生率,不增加硬膜外血肿的形成和输血率。值得临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膝关节镜下射频治疗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射频治疗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MD-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MD-ACL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行膝关节镜手术,术后进行康复训练.随访时评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结果 3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2.16±15.12)min(60~110 min);术中出血量(5.40±2.49)mL(3~10 mL);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有2例病人行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术后随访无复发迹象,膝关节活动度正常.术前VAS评分为(6.46±1.04)分,术后3个月时降至(3.00±0.78)分,6个月随访时降至(0.56±0.50)分;术前Lysholm评分为(58.50±7.32)分,术后3个月时增加至(74.83±4.25)分,6个月随访时为(87.66±2.85)分;术前IKDC评分为(54.16±4.25)分,术后3个月时增加到(76.13±5.01)分,6个月随访时增加到(87.43±5.8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镜下射频修整治疗MD-ACL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