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对改善直肠CT图像质量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是否可以改善静脉期肛管直肠的CT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纳入进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71例患者,所有影像资料使用50%ASiR-V和DLIR低、中、高(DLIR-L、DLIR-M、DLIR-H)3个强度的DLIR重建静脉期薄层图像.测量各组图像的肛管和臀部脂肪的CT值和标准差(SD),以臀部脂肪SD作为背景噪声,计算肛管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两名影像科医师使用Likert 5分量表法独立进行图像质量评估和直肠癌局部侵犯情况诊断信心评价.分析比较客观测量指标和图像主观评分,采用Kappa检验评估一致性.结果:各组间肛管CT值及臀部脂肪CT值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SD、肛管SNR及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IR-H组脂肪SD最低,SNR及CNR最高,而50%ASiR-V组脂肪SD最高,SNR及CNR最低.与50%ASiR-V组相比,DLIR-H组脂肪SD降低44.3%,肛管SNR及CNR分别提升89.5%和92.1%(P<0.05).4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DLIR-H到50%ASiR-V依次降低.其中50%ASiR-V、DLIR-L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直肠癌局部侵犯情况诊断信心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IR-M及DLIR-H组优于50%ASiR-V组(P<0.05).结论:与标准50%ASiR-V图像相比,DLIR-M和DLIR-H重建算法能有效提高图像质量,重建强度越高,图像质量越好,显示细微结构的能力越强,能为临床精准评估及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次性造口灌肠器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肠造口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常用手术方式,近年来肠造口患者不断增加。肠造口患者在行腹盆腔检查或手术之前通常需要进行灌肠以清洁远端肠道。目前使用的一次性灌肠器末端为肛管,灌肠时直接将肛管插入肛门或造口,由于肠造口缺乏括约肌,当用于肠造口患者灌肠时,易出现灌入液反流的现象,给患者带来不适,减慢灌入速度,延长灌肠时间,增加护士工作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一次性造口灌肠器",现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完全经盆腔入路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术结肠肛管吻合术学习曲线和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分析采用腹腔镜完全经盆腔入路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直肠癌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学习曲线分析,表明掌握该技术需积累31例经验,为即将开展此项手术的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肠液回输对低位直肠癌末端回肠造口术后肛门功能、胃肠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肠液回输辅助治疗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末端回肠造口术后肛门功能、胃肠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直肠癌根治术+末端回肠造口术,40例)和试验组(采用直肠癌根治术+末端回肠造口术+肠液回输辅助治疗,40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肛门功能、胃肠激素及营养状况指标水平。结果:术后3个月试验组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顺应性、肛管最大静息压、直肠便意感觉容量高于对照组[(169.72 ± 12.04)mmHg (1 mmHg = 0.133 kPa)比(160.42 ± 11.58) mmHg、(4.88 ± 0.17) mmHg比(4.20 ± 0.14) mmHg、(40.73 ± 4.31) mmHg比(36.05 ± 4.09) mmHg、(80.31 ± 8.27) ml比(72.53 ± 7.3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术后9 d胃泌素、胃动素、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260.59 ± 31.57) ng/L比(224.61 ± 25.01)ng/L、(91.73 ± 10.58) ng/L比(65.65 ± 7.01) ng/L、(167.89 ± 18.14) mg/L比(152.34 ± 16.01) mg/L、(24.58 ± 2.89) g/L比(21.49 ± 2.47) g/L、(79.84 ± 8.67) g/L比(70.59 ± 8.01)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4/40)比27.50%(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02, P<0.05)。 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末端回肠造口术后采用肠液回输辅助治疗可改善肛门功能、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肛管引流在预防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双肛管引流预防吻合口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9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胃肠外科对131例直肠癌患者采用双吻合技术顺利完成了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不进行肛管间断冲洗,采用双肛管引流预防吻合口漏,同时应用亚甲蓝联合罗哌卡因皮下神经阻滞缓解双肛管带来的肛周疼痛。观察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和术后肛门疼痛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情况。术后肛门疼痛评分(2.9±0.4)分。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2.3%),其中1例患者为C级吻合口漏,紧急行二次开腹手术,行横结肠造口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余2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双肛管引流能够降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经局部镇痛处理可缓解肛门不适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臀部双侧V-Y推进岛状皮瓣修复肛周Paget病术后缺损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臀部双侧V-Y推进岛状皮瓣修复肛周Paget病术后继发肛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13例肛周Paget病患者在肿瘤切净后采用臀部双侧V-Y推进岛状皮瓣修复肛周缺损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臀部恢复情况以及对肛门排便功能的影响。结果:13例肛周缺损面积4.8 cm × 5.6 cm ~ 12.2 cm × 16.4 cm,采用臀部双侧V-Y推进岛状皮瓣修复缺损,全部一期愈合。1例行临时性回肠造口术,3个月后行回肠造口回纳术后,肛门排便功能恢复;1例合并直肠癌,行乙状结肠永久性造口术分流粪便,肛门排便功能丧失。随访1 ~ 6年,13例患者臀部形态对称,12例肛门保留者排便功能正常。未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12例肛周Paget患者术后肿瘤无复发,3例患者出现肛门轻度狭窄,无肛门黏膜外翻,无伤口裂开;1例合并肛管腺癌的肛周Paget病患者在术后1年出现双侧腹股沟淋巴结、髂内淋巴结转移,半年后死亡。结论:臀部双侧V-Y推进岛状皮瓣血供可靠,推进幅度大,可修复肛周较大面积的皮肤缺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镜Parks手术治疗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放射性直肠损伤(RP)是盆腔放疗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当RP出现梗阻、穿孔、瘘、顽固性直肠出血等严重晚期并发症时,需要手术治疗。由于放疗后腹盆腔可能广泛粘连,解剖层次消失,手术难度大,目前病变肠管切除术(尤其是腹腔镜下)在慢性RP(CRP)中的应用仍缺乏经验借鉴。本研究初步探讨腹腔镜Parks手术治疗CR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3年7月至2019年3月期间,因CRP晚期并发症行腹腔镜Parks手术的19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盆腔放疗后出现CRP严重晚期并发症,包括:重度顽固性便血(血红蛋白<70 g/L)、重度顽固性肛门疼痛(疼痛数字评分>7分)、直肠狭窄、直肠穿孔和直肠瘘;(2)术前行结肠镜、盆腔MRI和(或)胸腹盆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排除标准:(1)术前或术中诊断肿瘤复发;(2)腹腔镜探查后仅行造口术;(3)直肠癌新辅助放疗后;(4)病历资料不完整。Parks手术步骤:(1)腹腔镜探查:排除肿瘤复发,明确放射性损伤肠管范围,于肉眼判断近端无明显水肿增厚、无放射性损伤改变的近端乙状结肠处做标记。(2)腹部操作:打开乙状结肠直肠右侧系膜,离断肠系膜下动、静脉,向内侧头侧拓展Toldt间隙,游离左半结肠外侧,打开胃结肠韧带,充分游离脾曲,从后方、两侧及前方分离直肠至最低点,转会阴部操作。(3)会阴部操作:于病变下缘1 cm全层切开直肠壁,充分分离直肠周围间隙至与腹腔相通,将直肠及乙状结肠经肛门拖出,于肉眼评估正常肠管处切断,移除病变肠管,行结肠肛管吻合。(4)行保护性造口。对入组病例总结手术、并发症以及症状缓解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 ± s或 M( P25, P75)表示。 结果:全组19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3(50,56)岁,18例患者原发肿瘤为宫颈癌。因放疗致直肠阴道瘘9例,顽固性肛门疼痛9例(其中合并直肠深溃疡7例),顽固性便血合并直肠深溃疡1例。18例完成Parks手术,中转开腹1例。中位手术时间215(131,270)min,中位出血量50(50,10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2(11,20)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10例发生并发症,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Ⅲb级及以上者)3例,其中1例为直肠阴道膀胱尿道瘘导致盆腔感染、急性肾衰(Ⅳa级),是术后30 d内并发症;另有2例为造口脱垂并旁疝(Ⅲb)。7例出现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其中A级吻合口漏4例,吻合口狭窄3例。全组患者手术1年后CRP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5例实现造口回纳。结论:腹腔镜Parks术治疗CRP晚期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能有效改善直肠症状;但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造口顺行灌肠改善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排便功能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含益生菌溶剂经回肠造口顺行灌肠对低位直肠癌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并回肠造口手术患者术后肛门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收治的85例因低位直肠癌行ISR并回肠造口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信息,其中未灌肠组60例,含益生菌溶剂顺行灌肠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与临床指标,通过问卷量表,直肠肛门测压,肠镜等评估患者术后肛门及肠道功能等情况。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 χ2检验或连续校正的 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含益生菌溶剂顺行灌肠组在造口还纳术后1、3、6个月Wexner失禁评分、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LARS)、6个月梅奥内镜评分(MES)、还纳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非灌肠组[(11.60±1.97)分比(13.23±3.47)分、(9.40±2.50)分比(11.17±3.65)分、(7.08±1.75)分比(9.38±2.58)分, t=2.730、2.207、4.757, P<0.05, Z=-2.145、-2.519、-2.165, P<0.05; Z=-3.332, P<0.05;(36.12±13.56) h比(57.67±16.60) h、(41.88±16.06) h比(60.15±16.64) h、8%(2/25)比31.7%(19/60), t=5.735、4.657, χ2=4.117, P<0.05],在还纳术后1、3、6个月大便失禁生活质量评分(FIQL)高于非灌肠组,Lifestyle/生活方式[(1.69±0.20)分比(1.36±0.21)分、(2.06±0.22)分比(1.77±0.24)分、(2.34±0.25)分比(2.01±0.31)分, t=-6.498、-5.317、-4.744, P<0.05]、Coping/心理应对[(1.67±0.26)分比(1.49±0.27)分、(1.90±0.35)分比(1.73±0.33)分、(2.38±0.35)分比(2.15±0.37)分, t=-2.715、-2.056、-2.585, P<0.05]、Depression/抑郁[(2.19±0.34)分比(1.81±0.31)分、(2.37±0.47)分比(2.04±0.50)分、(3.09±0.36)分比(2.76±0.64)分, t=-5.048、-2.827、-2.902, P<0.05]、Embarrassment/社交窘迫[(2.15±0.66)分比(1.76±0.55)分、(2.31±0.75)分比(1.95±0.64)分、(2.61±0.76)分比(2.22±0.67)分, t=-2.788、-2.264、-2.284, P<0.05],两组在还纳术后3、6个月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MSP)、直肠最大容积(MTV)、直肠顺应性(R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7±6.17) mmHg比(26.54±4.34) mmHg、(33.46±6.22) mmHg比(29.33±4.70) mmHg,(97.13±8.23) mmHg比(90.84±12.07) mmHg、(105.63±8.12) mmHg比(100.67±13.09) mmHg,(56.50±6.39) ml比(59.50±8.01) ml、(62.30±6.48) ml比(63.30±7.90) ml,(5.72±1.27) ml/mmHg比(5.65±1.15) ml/mmHg、(8.20±1.52) ml/mmHg比(7.81±1.54) ml/mmHg, t=-1.478、-1.675、-1.361、-1.018、0.925、0.309、-0.128、-0.568, P>0.05]。 结论:通过含益生菌溶剂经回肠造口顺行灌肠可以一定程度改善ISR患者术后肠道功能及排便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加快患者术后肠道恢复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肛管腺癌合并侵及外阴的肛周Paget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肛周Paget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因其部位隐匿、症状缺乏特异性常被漏诊,多点深层穿刺联合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肛周Paget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治性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本中心借鉴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模式,诊疗1例肛管腺癌合并侵及外阴的肛周Paget病,取得较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早期诊断和预防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吻合口漏是直肠前切除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尽管吻合器械及外科手术技术不断进步,但吻合口漏发生率并无显著下降。随着更多关于吻合口漏早期诊断的研究发表,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如发热、首次排粪时间、腹部CT、C-反应蛋白(CRP)水平、降钙素原(PCT)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9、其他细胞因子和生物标志物(IL-6、TNF-α、乳酸、pH值、尿新蝶呤/肌酐比率)等为外科医生评估吻合口漏发生风险提供了参考,增加了吻合口漏早期诊断的可能。尽管如此,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仍然是最终目标。对于吻合口漏的预防,术中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影技术为医生评估吻合口灌注提供了一种简单且安全的客观手段;转流性造口的应用可能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经肛管引流可以减少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引流管是否均可以明确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还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此外,对于经肛引流管留置时间,放置的位置尚未形成统一意见。目前对于吻合口漏的研究仍未采用统一的定义,相关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大,仍然期待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型前瞻性及随机对照研究来明确直肠癌吻合口漏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