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肥胖测量指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人体肥胖测量指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1至4月接受健康检查的553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腹部B超影像学参数,分为NAFLD组(321例)与非NAFLD组(232例)。所有研究对象完成一般资料问卷调查、肝脏超声检查、血清生化指标检测以及体格测量。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分析人体肥胖测量指标[颈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体重指数(BMI)、腰臀比、脂质蓄积指数(LAP)、内脏脂肪指数(VAI)、身体圆度指数(BRI)以及身体形态指数(ABSI)]与NAFLD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单一人体肥胖测量指标及联合指标对N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将研究对象以性别进行分层,在男性和女性人群中,BMI、颈围、TSF、腰臀比、LAP、VAI、BRI四分位水平与NAFLD均具有相关性(均 P<0.05);进一步校正混杂因素后,相较于Q 1组,上述指标的Q 4组仍具有更高的 OR值(均 P<0.05)。对于男性和女性,LAP预测NAFLD的AUC值均最大,为0.836(0.788~0.876)、0.885(0.839~0.921),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1.93、33.27,其与BRI、BMI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BSI的AUC<0.7,即0.584(0.525~0.641)和0.679(0.618~0.735),其对NAFLD预测效能不佳。在两两联合指标中,男性以TSF+LAP的AUC最大,为0.864(0.819~0.901),与BRI[AUC=0.818(0.769~0.860)]、BMI[AUC=0.816(0.767~0.858)]比较,均 P<0.05,但与LAP[AUC=0.836(0.788~0.876)]比较, P>0.05;女性以VAI+LAP的AUC最大,即0.894(0.849~0.928),与BMI[AUC=0.849(0.799~0.890)]比较, P<0.05,但与LAP[AUC=0.885(0.839~0.921)]和BRI[AUC=0.870(0.822~0.908)]比较,均 P>0.05。 结论:BMI、颈围、TSF、腰臀比、LAP、VAI和BRI对NAFLD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胰高糖素样肽-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状态下生长分化因子15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胰高糖素样肽-1(GLP-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状态下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表达的影响。方法:共对25例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6周不同药物治疗后(利拉鲁肽组9例、西格列汀组8例、甘精胰岛素组8例)进行分析。收集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BMI)及血清GDF15水平,通过磁共振成像-质子密度脂肪含量测量肝内脂肪含量(IHL)。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进行12周高脂饮食喂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脂饮食(HFD)组(6只)、艾塞那肽组(GLP-1组)(6只),另设正常饮食对照组(6只),干预8周后收取肝脏组织。HepG2细胞用300 μmol/L棕榈酸钠(PA)处理,并予Exendin-4(浓度分别为0、1、20、100 nmol/L)干预,另设脱脂牛血清白蛋白对照组。使用lentiCRISPRv2-sgRNA载体构建稳定敲除GDF15的HepG2细胞,空载体转染的HepG2细胞作为阴性对照。转染的细胞用300 μmol/L PA处理,并予100 nmol/L Exendin-4干预。测定血清及细胞上清中GDF15蛋白水平及肝脏组织和HepG2细胞的GDF15 mRNA水平与甘油三酯(TG)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NAFLD合并糖尿病人群中,西格列汀组和甘精胰岛素组血清GDF15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而利拉鲁肽组在26周后血清GDF15水平为(920.3±265.4)pg/ml,比治疗前的(742.2±279.0)pg/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5);体重、BMI、IHL明显下降( P均<0.05)。利拉鲁肽组血清GDF15改变量与IHL改变量呈负相关( r=-0.676, P=0.045)。GLP-1显著改善高脂饮食喂养小鼠的肝脏脂质沉积及炎症状态。与HFD组相比,GLP-1组小鼠肝脏组织GDF15 mRNA明显升高。GLP-1能改善PA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沉积,并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上调GDF15的表达与分泌。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敲除GDF15显著削弱了GLP-1改善细胞TG蓄积及炎症状态。 结论:GLP-1可促进肝脏GDF15的表达与分泌,并改善NAFLD肝脏脂质沉积及炎症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6A甲基化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NA作为基因表达的核心成分,在基因表达过程中通过转录水平或转录后化学修饰参与基因表达的调节。mRNA N6-甲基腺苷(m6A)修饰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甲基转移酶3抑制肝脏胰岛素敏感性并促进脂肪酸合成,去甲基化酶脂肪与肥胖相关蛋白(FTO)可通过改变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增加氧化应激水平促进脂质蓄积,甲基化阅读蛋白通过m6A甲基化逆转FTO介导的脂肪生成。探讨m6A甲基化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有氧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脂质沉积及单酰甘油O-酰基转移酶1(MGAT1)信号通路的影响,为NAFLD患者康复干预提供参照依据。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喂饲含45%脂肪的高脂饲料6周。待证实大鼠已诱发NAFLD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运动组、安静组及饮食调整组,运动组及安静组大鼠均继续给予高脂饮食,运动组同时辅以8周有氧运动,饮食调整组则恢复正常饮食并保持安静状态。于干预8周后利用HE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脂质蓄积并计算肝脏脂肪变性指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MGAT1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经8周干预后与安静组比较,发现运动组和饮食调整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指数[(分别为(31.5±4.7)%和(25.1±3.9)%]均明显下降( P<0.05),运动组肝脏MGAT1蛋白表达量(0.46±0.15)明显降低( P<0.05),PPARγ蛋白表达量(2.16±0.37)明显升高( P<0.05),饮食调整组肝脏MGAT1蛋白表达量(0.89±0.26)无显著变化( P>0.05),PPARγ蛋白表达量(1.78±0.35)明显升高( P<0.05);与饮食调整组比较,运动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指数明显升高( P<0.05),肝脏MGAT1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 P<0.05),PPARγ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变化( P>0.05)。 结论:有氧运动可显著改善NAFLD大鼠肝脏脂质沉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GAT1信号通路有关;有氧运动可能是NAFLD患者康复干预的重要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利拉鲁肽对高脂诱导肥胖小鼠肝脏脂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调节高脂诱导肥胖小鼠肝脏脂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健康C57BL/6小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肥胖对照组(OC组)和利拉鲁肽组,每组6只。NC组小鼠给予低脂饮食喂养,OC组以及利拉鲁肽组小鼠喂养12周高脂饲料以建立高脂诱导肥胖小鼠模型。之后,利拉鲁肽组小鼠连续7 d腹腔注射利拉鲁肽400 μg·kg -1·d -1,NC和OC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脂肪组织及肝脏重量。检测小鼠体重、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血清、肝脏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小鼠血清胰岛素、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脏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PGC-1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PEPCK)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肝脏SIRT-1、PGC-1α及PEPCK蛋白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与NC组相比,OC组小鼠的体重、脂肪重量、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均升高( P<0.05),葡萄糖和胰岛素耐量水平降低( P<0.05),血清TG、TC、IL-6、TNF-α水平及肝脏TG、肝脏TC、肝脏重量均升高( P<0.05),肝脏SIRT-1、PGC-1α、PEPC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 P<0.05)。与OC组相比,利拉鲁肽组小鼠的体重、脂肪重量、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均降低( P<0.05),葡萄糖和胰岛素耐量水平升高( P<0.05),血清胰岛素、IL-6、TNF-α及TG水平均降低( P<0.05),肝脏脂质降低( P<0.05),肝脏SIRT-1、PGC-1α、PEPCK mRNA及蛋白水平均升高( P<0.05)。 结论:利拉鲁肽能够改善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糖脂代谢,提高肝脏脂肪酸氧化,减少肝脏脂肪蓄积,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肝脏SIRT-1/PGC-1α/PEPCK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先天性糖基化障碍疾病累及肝脏的临床表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先天性糖基化障碍(congenital disorders of glycosylation,CDG)是由于聚糖的合成以及结合到蛋白质及脂质的过程缺陷导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100多种先天性糖基化障碍。该病可引起肝脏、肾脏、心脏等多器官的功能损害。其中以肝脏受累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类型有MPI-CDG、TMEM199-CDG、CCDC115-CDG及ATP6AP1-CDG;其临床表现可有肝脏肿大、转氨酶升高、胆汁淤积、肝脏纤维化、肝功能衰竭、铜蓝蛋白异常、铜蓄积等;病理表现可有脂肪变性、纤维化、肝硬化、胆汁淤积、胆管异常等。该文主要介绍了糖基化障碍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肝脏受累的表现及相关CDG类型,为有肝脏表现的CDG的诊断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肠-肝轴"探讨逍遥散加味方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小鼠肠道屏障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基于"肠-肝轴"研究逍遥散加味方对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FLD)小鼠肠黏膜屏障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作用.雄性C57BL/6 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逍遥散加味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 10 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给予高脂饲料诱导MAFLD模型并予不同剂量药物干预,共 12 周.检测小鼠体质量、肝湿重、肝指数;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多糖(LPS)的水平及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回肠及结肠组织形态;爱先蓝-糖原(AB-PAS)染色检测回肠组织杯状细胞数量;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回肠、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 1(ZO-1)、闭合蛋白(occludin)、封密蛋白 1(claudin-1)的表达;16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肝湿重、肝指数均升高;血清TC、TG、ALT、AST、LDL-C和LPS含量均升高,HDL-C降低;肝组织IL-6、TNF-α含量均升高,肝脏脂质蓄积增多,表明模型诱导成功.与模型组相比,逍遥散加味方中、高剂量组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小鼠体质量、肝湿重、肝指数均降低;逍遥散加味方中剂量组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小鼠血清TC、TG、LDL-C和ALT、AST水平均显著下降,HDL-C水平显著升高;逍遥散加味方低、中剂量组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小鼠肝脏炎症因子IL-6、TNF-α和血清中LPS水平均显著降低,claudin-1、occludin和ZO-1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肠道菌群分析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加味方中剂量能显著提高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在门水平上,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在属水平上,升高乳杆菌属、布劳特菌属、拟杆菌属和阿克曼菌属,降低普雷沃菌属、苏黎世杆菌属和脱硫弧菌属,差异物种以拟杆菌科 Odorbacteraceaae 和消化链球菌科Peptostreptococcaceae发挥主要作用.总之,逍遥散加味方可通过抑制炎症、调节肠道菌群稳态以及促进肠黏膜屏障的修复来治疗MAFL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过表达丝裂原诱导基因6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减少棕榈酸诱导的肝细胞脂质蓄积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过表达丝裂原诱导基因6(MIG6)通过调节肝细胞内质网应激影响棕榈酸(PA)诱导的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使用高脂饲料喂养20只C57BL/6J小鼠26周构建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2组:普通饮食对照组和高脂饮食组,每组10只,留取其肝脏进行后续实验.使用PA诱导HepG2细胞和AML12细胞的脂质蓄积,将细胞分为2组:BSA(10%BSA)组和PA(500 μmol/L)组.通过给HepG2细胞和AML12细胞分别转染人和小鼠MIG6过表达质粒诱导肝细胞MIG6过表达,根据不同的干预条件分为4组:阴性对照质粒+10%BSA(negative+BSA)组、MIG6过表达质粒+10%BSA(MIG6+BSA)组、阴性对照质粒+PA(negative+PA)组和MIG6过表达质粒+PA(MIG6+PA)组,每组每次干预至少设3个生物学复孔.使用油红O染色评估肝细胞脂质蓄积情况;通过RT-qPCR检测肝组织MIG6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细胞MIG6、脂肪酸合酶(FASN)和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等脂质合成相关分子及内质网应激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C/EBP同源蛋白(CHOP)的蛋白水平.结果:高脂饮食组小鼠肝组织甘油三酯含量增加,肝组织脂肪变性显著,MIG6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PA干预促使肝细胞FASN、SREBP1、GRP78和CHOP蛋白水平升高,但是降低MIG6蛋白水平(P<0.01).转染MIG6过表达质粒显著增加肝细胞MIG6蛋白水平,并抑制GRP78和CHOP的表达(P<0.01),显著减轻PA诱导的肝细胞脂质蓄积并抑制FASN和SREBP1的表达(P<0.01).以上结果表明过表达MIG6可抑制PA诱导的肝细胞内质网应激并减少其脂质蓄积.结论:过表达MIG6具有抑制内质网应激进而抑制肝细胞脂质蓄积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米糠脂肪烷醇的中药复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从调控肝脏胆固醇代谢角度探讨基于米糠脂肪烷醇的中药复方辅助降血脂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辛伐他汀)、受试物组(中药复方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组灌胃等体积双蒸水外,其余各组脂肪乳灌胃复制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给予相应受试物4 w后,分别检测血清和肝脏中的脂质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油红O染色观察脂质沉积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9型(PCSK9)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受试物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和肝脏中TC、TG、LDL-C水平(P<0.01,P<0.001);HE和油红O染色可见,受试物能减少肝脏中的脂肪蓄积,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与模型组相比,受试物能明显升高肝脏CYP7A1 mRNA的表达(P<0.001)、降低PCSK9 mRNA的表达(P<0.01).结论 米糠脂肪烷醇复配山楂、三七的中药复方具有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肝脏胆固醇摄取和利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内质网自噬系统探究泽泻汤对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的防治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泽泻汤对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a acute pancreatitis,HLAP)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以高脂饮食喂养,ig泽泻汤干预8周后,ip雨蛙素(50μg/kg)制备HLAP模型.采用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及淀粉酶(amylase,AMY)、脂肪酶(lipase,LPS)、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脂质蓄积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胰腺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核因子 E2 相关基因(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Nrf2)、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nding immunoglobulin protein,BIP)、真核翻译起始因子 2α(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2α,eIF2α)、p-eIF2α、Bcl-2 相互作用蛋白(Bcl-2 interacting coiled-coil protein-1,Beclin-1)、自噬蛋白 5(autophagy-related protein 5,ATG5)、自噬蛋白 12(autophagy-related protein 12,ATG12)、微管相关蛋白 1 轻链 3-Ⅱ/Ⅰ(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Ⅱ/Ⅰ,LC3-Ⅱ/Ⅰ)及溶酶体相关膜蛋白 1(lysosomal 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1,LAMP-1)表达.采用棕榈酸(200mmol/L)和雨蛙素(10nmol/L)处理胰腺腺泡AR42J细胞构建HLAP细胞模型,给予泽泻汤干预后,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PS、T-SOD活性;采用DCFH-DA荧光探针、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MMP水平;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及自噬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 检测细胞中 HO-1、Nrf2、Kelch 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 1(kelch-like ECH-associatedprotein 1,Keap1)、BIP、eIF2α、p-eIF2α、Beclin-1、ATG5、LC3-Ⅱ/Ⅰ和LAMP-1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泽泻汤能够降低小鼠血清中TC、TG水平及AMY、LPS活性(P<0.05、0.01、0.001),抑制肝脏组织中的脂滴蓄积,减轻肝脏及胰腺组织病理损伤,同时上调血清及胰腺腺泡细胞中SOD、CAT活性(P<0.05、0.01),下调ROS水平(P<0.001),上调胰腺组织及细胞中HO-1、Nrf2、LAMP1表达(P<0.05、0.01、0.001),下调 Keap1、BIP、eIF2α、p-eIF2α、Beclin-1、ATG5、ATG12 及 LC3-Ⅱ/Ⅰ 表达(P<0.05、0.01、0.001).结论 泽泻汤可以防治HLAP,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诱导的过度自噬、恢复自噬通量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