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亲体肝移植术后超声血流动力学特点及与生长发育因素的相关性:单中心大数据回顾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大数据查询统计分析获得儿童亲体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超声参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并对比其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方法:应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自主开发的临床肝移植超声影像大数据库软件V1.0查询2012年12月至2022年12月0~14岁儿童亲体肝移植术后患者在术后第1 d、第7 d、第1个月、第6个月、第1年、第5年、第10年的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门静脉流速(PVV)、肝动脉峰值流速(S)、肝动脉舒张末期流速(D)、肝左静脉流速(LHVV)等,分析超声血流参数在不同年龄组随术后时间延长的变化,比较各年龄组间的差异,获得各参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儿童亲体肝移植术后患者731例,年龄0~14岁,共5 283次监测结果。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PVV,肝动脉S、D,LHVV在术后7 d最高,之后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步呈持续略减低趋势,部分参数略有波动;同时对各年龄组间比较,PVV,肝动脉S、D,LH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并获得各年龄组PVV,肝动脉S、D,LHVV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结论:本研究得到儿童亲体肝移植术后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随随访时间延长的走行趋势,同时对不同年龄组间进行比较,儿童肝移植术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明显改变,并获得各参数在不同年龄组的参考值范围,对及早发现及诊断术后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儿童肝移植较成人更为复杂,在临床监测中,需更加重视移植肝血流的动态变化,结合患者个体状态,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肝纤维化分期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探讨肝脏血流动力学软件在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0月于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就诊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肝脏检查并行肝组织穿刺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8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肝左静脉、肝中静脉及肝右静脉频谱波形,M型超声测量心率.将频谱图像及心率上传至杭州精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肝脏血流动力检测软件系统内,计算出肝纤维化值,与肝组织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照.结果 148例患者肝组织活检病理诊断0期32例,1期39例,2期24例,3期12例,4期41例.根据肝血流动力学软件诊断值,将148例患者分为4组,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AUC=0.91(95%可信区间0.867~0.959)、0.962(95%可信区间0.938~0.987)、0.975(95%可信区间0.956~0.994)、0.966(95%可信区间0.940~0.993).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肝血流动力学软件诊断≥S1、S2、S3、S4期的截断值分别为1.27、3.78、3.98、5.85.肝脏血流动力学软件在评估有无严重纤维化、肝硬化时评估准确性较高,各期AUC均大于0.9,其中S3>S4>S2>S1期.结论 肝脏血流动力学软件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检测肝纤维化方法,与肝纤维化分期病理改变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较准确地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FibroTouch与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Fibro Touch与肝脏血流动力学软件(PMD)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32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FibroTouch检测肝脏硬度值(LSM);同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肝左静脉、肝中静脉、肝右静脉血流频谱波形,应用M型超声测量心率,所得血流频谱图像及心率上传至PMD系统内,计算出肝脏血流流动频率值(LBFF).将FibroTouch检测LSM及PMD所测LBFF与肝穿刺活组织病理诊断对照.结果 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1期33例,2期22例,3期10例,4期17例.114例研究对象的LSM 3.7~55.1 kPa,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811,P<0.01);肝脏LBFF 0~26 Hz,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831,P<0.01).Fibro Touch 检测结果显示,≥S1、≥S2、≥S3、=S4 LSM 截断值分别为 6.05、7.95、11.2、10.35 kPa,AUC 分别为 0.959、0.883、0.916、0.90;敏感度分别为 89%、93.9%、88.9%、100%;特异度分别为 100%、78.5%、83.9%、73.2%.PMD 检测结果显示,≥S1、≥S2、≥S3、=S4 的 LBFF 截断值分别为 1.233、1.99、3.8、5.815 Hz;AUC 分别为 0.899、0.939、0.944、0.972;敏感度分别为 78%、78.8%、88.9%、88.2%;特异度分别为 100%、83.1%、83.9%、95.9%.结论 FibroTouch与PMD作为无创检测肝纤维化方法,与肝纤维化分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较准确地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肝脏功能CT灌注成像的现状与前景
编辑人员丨2023/8/6
CT灌注成像能够通过精确的灌注参数,量化显示活体组织和肿瘤微环境中的血流动力学状况,进而判断病灶的病理改变或生物学特性,获得更具价值的临床-生物学信息.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功能成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颅脑等疾病的检查,主要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及其灌注状态评估、肿瘤的良恶性、侵袭性及治疗疗效的评估等方面.近几年,随着CT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尤其是第二代320排螺旋CT机,不仅辐射剂量明显降低,而且具备超宽的探测器覆盖范围,能够进行真正意义的全肝灌注扫描,其次临床对肝脏肿瘤的定性诊断、肿瘤不同治疗方案疗效准确评估要求增加,促使CT灌注成像在体部的应用逐渐得到开展.本文主要对CT灌注技术及其目前在肝硬化、肝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疗效、肝脏功能等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半肝入肝血流阻断联合CLCVP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组织灌注及肝肾功能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半肝入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肝组织灌注及肝肾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100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联合CLCVP技术分为两组,CLCVP组及对照组各50例。临床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围手术期指标、术中血流动力学、术中乳酸水平、手术前后肝肾功能等计量资料采用(xˉ±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LCV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及术中输血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肝脏离断前及肝脏离断后5 min,CLCVP组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门阻断时及肝脏离断后,两组患者乳酸水平均较前一时间点明显增高,且CLCV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均较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后应用CLCVP技术可有效控制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输血率,虽然可致术中乳酸水平升高,但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中对脾蒂血管的不同处理方式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比较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中脾蒂血管的不同处理方式对术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2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术中脾蒂血管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67例,残留脾动脉长度≥脾静脉)和B组(n=62例,残留脾动脉长度<脾静脉)。采用SPSS 26.0统计分析软件,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情况以(xˉ±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门静脉血栓(PVT)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肠胃减压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周门静脉内径、最大流速、血流量均比B组高(P<0.05);A组患者术后PVT发生率10.4%低于B组27.4%(P<0.05)。结论: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中,残留脾动脉长度不短于脾静脉,可有效改善肝脏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术后PVT发生风险,临床应用价值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低剂量全肝灌注CT评价肝细胞癌TACE术后残余肿瘤活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低剂量全肝灌注CT在肝细胞癌(HCC)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残余肿瘤活性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行TACE治疗的HCC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4~6周行低剂量全肝灌注CT扫描.选取其中有残余肿瘤活性组织的病例共30例,使用肝脏肿瘤灌注软件对坏死组织(T1)、残余活性肿瘤组织(T2)及背景肝组织(T3)进行灌注参数测量,包括肝动脉灌注分数(HAF,%)、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ml/min/100 g)、血容量(BV,ml/100 g)、达峰时间(TTP,s).采用单因素配对符号秩和检验对T2与T1、T3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结果 共发现35个有残余肿瘤活性组织的HCC病变,T2的HAF、PS、BV均高于T1与T3(P<0.05);T2与T1、T3之间的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辐射剂量约(19.71±4.28)mSv.结论 低剂量全肝灌注CT可反映HCC TACE术后残余活性肿瘤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对HCC进一步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肝硬化患者肝脏双能CT碘图定量参数与肝脏储备功能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应用双能CT碘图观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脏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肝实质碘浓度参数变化,探讨其与肝脏储备功能的关系.方法 乙肝肝硬化患者53例为肝硬化组,同期肝脏正常者22例为对照组,2组均应用双源CT双能序列行肝脏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应用软件分析动脉期肝实质碘浓度(iodine concentration in arterial phase,Ia)、门静脉期肝实质碘浓度(iodine concentration in portal vein phase,Ip)、延迟期肝实质碘浓度(iodine concentration in delayed phase,Id)、肝动脉碘分数(arterial iodine fraction,AIF)、门静脉碘浓度(portal venous iodine concentration,PVIC).根据Child-Pugh分级将53例肝硬化患者分为A级组(Child-Pugh评分5~6分)、B级组(Child-Pugh评分7~9分)、C级组(Child-Pugh评分≥10分),比较3组Ia、Ip、Id、AIF、PVIC.结果 肝硬化组Ia[(0.75±0.21)mgI/mL]、AIF(0.41±0.13)均高于对照组[(0.50±0.12)mgI/mL、0.24±0.06](t=6.300,P<0.001;t=7.595,P<0.001),Ip[(1.85±0.26)mgI/mL]、PVIC[(1.11±0.34)mgⅠ/mL]均低于对照组[(2.14±0.32)、(1.64±0.32)mgI/mL](t=4.035,P<0.001;t=6.225,P<0.001),Id[(1.65±0.22)mgI/mL]与对 照组[(1.70±0.36)mgI/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8,P=0.439).A 级组 Ia[(0.65±0.15)mgI/mL]、AIF(0.35±0.08)均低于 B 级组[(0.82±0.17)mgI/mL、0.45±0.11]、C 级组[(1.01±0.27)mgI/mL、0.60±0.12](P<0.05),B 级组均低于 C 级组(P<0.05);A 级组Ip[(1.90±0.25)mgI/mL]、PVIC[(1.25±0.28)mgI/mL]均高于 B级组[(1.82±0.29)、(1.01±0.31)mgI/mL]、C 级组[(1.67±0.16)、(0.65±0.19)mgI/mL](P<0.05),B 级组均高于C级组(P<0.05);3组I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脏双能CT碘图表现为Ia、AIF升高,Ip、PVIC降低,碘浓度参数可实时定量反映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肝脏储备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