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用于开腹肝切除术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用于开腹肝切除术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腹肝切除术患者30例,年龄18~60岁,BMI 18~30 kg/m 2,ASA分级Ⅱ或Ⅲ级,性别不限,Child-Pugh分级A级,预计手术时间2~4 h。麻醉诱导结束后行CLCVP,取头高位,输注硝酸甘油0.5~1.5 μg·kg -1·min -1,必要时静脉注射呋塞米5~10 mg/次,于肝实质离断期间维持CVP<5 cmH 2O。肝切除结束后,停止CLCVP,以晶胶比1∶2补液,输液速率升至10 ml·kg -1·h -1,使CVP恢复至5 cmH 2O以上。分别于麻醉诱导结束后5 min(T 0)、头高位5 min(T 1)、CVP达目标水平5、15 min(T 2,3)和CLCVP结束5 min(T 4)时,采用超声检测患者颈内动脉血流。测量颈内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IBVs)、舒张期血流速度(IBVd)和血管直径(ID)。计算颈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IBVm=(IBVs+IBVd×2) ÷3]和分钟血流量[IBF=IBVm×π×(ID/2) 2×HR]。各时点记录HR、MAP、CO、SV、P ETCO 2和气道峰压(P max)。 结果:与T 0时比较,T 2,3时MAP、CO、SV、IBVm和IBF降低( P<0.001),T 1~4时HR、P ETCO 2和P 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O、MAP、HR和SV关联IBF降低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600 3、0.228 8、0.363 7和0.614 8( P<0.05或0.01)。 结论:CLCVP用于开腹肝切除术,可降低患者脑血流,与CO、MAP、HR和SV降低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大部肝切除术中实现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的具体措施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大部肝切除术(MH)是治疗肝脏良恶性疾病的常用手段。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是减少MH术中累计出血量和输血需求的重要措施。本文对MH时CLCVP的应用标准进行了探讨,并对实现CLCVP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具体包括:液体量控制、药物应用、体位调整、降低潮气量、暂停呼吸通气、完全性和部分性肝下下腔静脉阻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米力农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术中脑血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米力农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术中脑血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80例,性别不限,BMI 18~30 kg/m 2,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40):硝酸甘油组(X组)和米力农组(M组)。手术开始后M组持续静脉泵注米力农0.5 μg·kg -1·min -1,X组持续静脉泵注硝酸甘油0.5~1.5 μg·kg -1·min -1,维持CVP<5 cmH 2O。术中静脉泵注去甲肾上腺素0.01~0.10 μg·kg -1·min -1维持MAP 60~90 mmHg,必要时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8~16 μg。分别于气管插管后10 min(T 1)、气腹建立后(T 2)、CVP达目标值后5和30 min(T 3和T 4)、CVP恢复正常值后5 min(T 5)和术毕(T 6)记录左侧颈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IBVm)、颈内动脉分钟血流量(IBF)、CO和CI。记录术野评分、术中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液体出入量和术后7 d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X组比较,M组T 3-5时CO、CI、IBVm和IBF升高,术中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减少,术野评分升高( P<0.05);2组各时点术中液体出入量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相对于硝酸甘油CLCVP而言,米力农CLCVP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术中脑血流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肝切除术中应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在肝切除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和VIP数据库,查找CLCVP应用于肝切除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段设定为建库至2022年10月1日。纳入的RCT均包含CLCVP组和常规操作组,主要评价指标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中输血情况,次要评价指标为术中监测指标、术后1 d时肝、肾功能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5篇文献,共计1 816例患者。与常规操作组相比,CLCVP组肝切除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术中输血率降低,输血量减少( P<0.01),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1 d时肝、肾功能指标、气体栓塞、胸腔积液和胆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肝切除术中应用CLCVP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碳酸氢钠林格液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碳酸氢钠林格液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老年患者362例,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65~79岁,BMI 18~28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181):碳酸氢钠林格液组(BR组)和乳酸钠林格液组(LR组),自入室至出PACU 2组患者分别输注碳酸氢钠林格液或乳酸钠林格液。手术均在全身麻醉联合腹部筋膜阻滞下进行,通过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和间歇性肝门阻断等减少术中出血。于麻醉诱导前5 min(T 0)、肝门阻断后20 min(T 1)、肝切除完成止血后10 min(T 2)、手术结束时(T 3)和出PACU时(T 4)采集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记录乳酸(Lac)浓度;于入院时(T A)、术后24 h(T 24)和术后48 h(T 48)时采集肘静脉血,测定血清Cr浓度;于T A、T 4、T 24和T 48时采用超声多普勒测定肾动脉阻力指数(RRI)。根据2012 KDIGO标准中Cr判断并计算术后48 h内AKI发生率。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T 0时比较,2组T 1~4时Lac浓度升高( P<0.01);与T A时比较,2组患者T 24和T 48时Cr浓度升高,T 4、T 24和T 48时RRI升高( P<0.01);与LR组比较,BR组术后48 h内AKI发生率、T 3,4时Lac浓度、T 24和T 48时血清Cr浓度、T 4、T 24和T 48时RRI降低( P<0.05或0.01)。2组患者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切口感染、谵妄、胆漏及肺部感染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碳酸氢钠林格液可降低老年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AKI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肝细胞癌解剖性肝切除的规范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肝切除是肝脏肿瘤最重要的根治性手段,其发展经历了局部切除、不规则切除、规则切除、解剖性切除等理念。随着对解剖认识的加深、肝实质离断器械的进步以及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策略等的实施,无论开放还是微创肝切除均得到极大的普及与发展。在精准外科理念指导下,解剖性肝切除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关于手术方式选择解剖性还是非解剖性肝切除一直存在争议。临床中应综合评估肿瘤位置、大小、生物学行为和肝脏功能,兼顾手术安全性与彻底性,并要考虑到术后肿瘤复发和后续治疗,以患者获益最大化作为手术方式选择的依据。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已发表文献,对肝细胞癌解剖性肝切除的规范与研究进展进行回顾与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治疗肝细胞癌的若干问题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由于肝脏解剖的复杂性和手术操作的风险性,腹腔镜肝切除术仍是具有较高技术挑战的微创手术方式。腹腔镜肝切除术前需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肝脏储备功能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进行充分评估,方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相较于开腹手术,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优势已得到广泛认可。解剖性肝切除术、流域切除技术和精准肝切除理念的提出,推动了肝脏微创外科的全面发展。腹腔镜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联合超声引导、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方法、术中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等技术的革新,使得腹腔镜肝切除技术有望为肝细胞癌手术治疗带来新的突破。虽然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患者数量呈明显增多趋势,但目前国内外对于该技术推广应用的诸多问题仍未达成共识。本文就腹腔镜切除手术治疗肝细胞癌的入路选择、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理念转变、技术革新、并发症的防控等问题作一简要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米力农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米力农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50例,性别不限,BMI 18~30 kg/m 2,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Ⅲ级,Child-Pugh分级A或B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25):米力农组(M组)和硝酸甘油组(NG组)。手术开始后M组持续静脉泵注米力农0.5 μg·kg -1·min -1,NG组以硝酸甘油0.5 μg·kg -1·min -1为起始剂量持续静脉泵注,维持CVP≤5 mmHg。于入室(T 0)、切皮(T 1)、开始切肝(T 2)、切肝完成(T 3)和术毕(T 4)时记录MAP和HR,T 1~4时记录CVP、CI和SVV,采集颈内静脉血样,测定Hb,T 1和T 4时测定血乳酸浓度,术后1、3和7 d时测定血清ALT、AST和Cr浓度。记录肝切面渗血评分、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出血量、术后恢复及术后7 d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NG组比较,M组T 2,3时CI升高,T 2时CVP降低,肝切面渗血评分、出血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乳酸浓度降低,术后腹腔引流管停留时间缩短( P<0.05)。2组术后1、3和7 d时血清AST、ALT和Cr浓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米力农降低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中心静脉压、减少出血量、维持循环功能稳定及组织灌注的效果优于硝酸甘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用于ERAS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用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价值。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Child-Pugh分级A级,NYHA心功能分级Ⅰ或Ⅱ级,预计手术时间3~5 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30):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ERAS组(CE组)和常规ERAS组(E组)。CE组使用限制补液、调整体位、使用血管扩张药等方法维持中心静脉压小于5 cmH 2O,E组维持中心静脉压5~12 cmH 2O。分别于术前、术后1和4 d时抽取动脉血样测定肝肾功能指标;记录切肝前后输液量、总输液量、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 结果:与E组比较,CE组切肝前输液量、总输液量、出血量、输血量减少,切肝后输液量增多,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和出院时间缩短,住院总费用减少( P<0.05),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用于ERAS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严重爆炸伤单中心重症的监护与救治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分析严重爆炸伤临床特点及对重症的监护与救治。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9例严重爆炸伤患者为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致伤机制、诊断、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 Ⅱ)、伤害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 GCS)、ICU住院时间、损伤部位、手术方式和时间、血液制品使用、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和抗凝药物使用、肾脏替代治疗和感染情况,比较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结果:9例患者平均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 ICU)住院时间(32.0±24.9)d。有创呼吸支持7例(77.78%),呼吸机使用时间(21.4±20.9)d。使用血管活性药物5例(55.56%),使用时间(7.4±6.6)d。有创动脉血压(invasive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IABP)和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监测8例(88.89%)。不同程度凝血功能障碍9例,成分输血6例(66.67%),早期使用肝素(heparin, Hep)或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抗凝治疗8例(88.89%)。使用抗生素9例,使用时间(17.3±12.7)d。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4例(44.44%),CRRT治疗时间(7.2±5.1)d。早期(48 h)行肠内营养支持6例(66.67%)。治疗后D-二聚体(D-Dimer, D-D)、K值、肌酸激酶同工酶杂合体(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MB, CK-MB)、肌红蛋白(myoglobin, MYO)、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 IBi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乳酸(lactic acid, Lac)、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 NE)、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HCT)、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s, PLT)、α角(angle)、MA值和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 LY)升高(P<0.05)。康复出院8例(88.89%),持续性植物状态ICU长期治疗1例(11.1%)。结论:严重爆炸伤经历复杂情况和挑战性治疗。ICU内实施全面、系统救治可改善严重爆炸伤实验室指标和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