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手术要点及术后康复管理情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血管切除技术时代,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安全要点及术后快速康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2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52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62±9)岁。分析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血糖控制情况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48例为动脉入路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的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门静脉阻断时间为(20±5)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8%(15/52),其中胃排空异常2例,腹泻2例,乳糜瘘2例,腹腔感染4例,胃肠瘘1例,消化道出血3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早期采用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方式控制血糖,恢复饮食后采用短效联合长效胰岛素皮下注射,未出现难以控制的高血糖。52例随访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38个月,42例死亡患者中37例死于肿瘤复发,4例死于心脑血管意外,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对侵犯血管的胰腺癌患者行动脉优先入路的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能提高R 0切除率,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并无明显增加,术后血糖控制满意,生活质量得到保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结肠下区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在交界可切除胰头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结肠下区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在交界可切除胰头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90例交界可切除胰头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90例患者在结肠下区探查肠系膜上动脉判断有血管侵犯但符合交界可切除标准后,先断血供再切除组织器官,将受侵血管行切除重建或置换后行常规吻合。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所有患者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胰腺导管腺癌。结肠下区动脉优先入路组患者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为68.2%、60.4%、54.3%,常规入路组患者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为58.4%、26.4%、11.7%( P=0.001)。 结论:结肠下区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可延长交界可切除胰头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减少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辅助化疗后门静脉系统全置换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性,65岁,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伴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侵犯,经6个周期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伊立替康+亚叶酸钙(FOLFIRINOX)新辅助化疗后,肿瘤评估为部分缓解,但仍属于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行动脉优先入路、全门静脉系统切除、异体血管置换重建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同时运用异体血管体外成形技术。患者术后已无瘤生存28个月。FOLFIRINOX新辅助化疗方案可使部分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疾病达到稳定状态,而异体血管体外成形技术的应用为门静脉系统全切除置换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使患者有机会达到根治性手术切除,从而改善远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结肠下区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在可切除胰头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结肠下区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在可切除胰头癌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79例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可切除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动脉优先入路组(动脉优先组,48例)和常规入路组(常规组,31例)。动脉优先组为在结肠下区先探查肠系膜上动脉,判断肿瘤可切除后切断肿瘤血供,再切除肿瘤,并常规吻合。常规组行传统的根治性PD。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情况、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个数、切除标准、肿瘤长径、肿瘤分化程度、术后并发症(胰瘘、胃排空障碍、腹腔出血、胆瘘、腹泻等)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化疗情况。采用门诊和(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3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动脉优先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400 ml比600 ml, P=0.005),术中输血率明显下降(39.6%比64.5%, P=0.030),淋巴结清扫个数明显增加(19个比13个, P=0.024),R 0切除率明显提高(83.3%比58.1%, P=0.013),但腹泻发生率明显增加(39.6%比16.1%, P=0.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动脉优先组和常规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均为19个月,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2.0%、39.5%、28.5%和64.1%、33.7%、15.4%,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和12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动脉优先组患者的1、2、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提高(61.2%、39.5%、25.9%比46.0%、21.3%、7.1%, 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结肠下区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可提高R 0切除率,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减少复发,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左侧钩突优先入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左侧钩突优先入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施行的15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左侧钩突优先入路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88例,女性64例,中位年龄[ M( Q R)]62.0(14.7)岁(范围:16.0~84.0岁);选取同期接受非左侧钩突优先入路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1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5例,女性52例,中位年龄64.0(13.0)岁(范围:13.0~84.0岁)。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左侧钩突优先入路组中15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左侧钩突优先入路组的手术时间为222.5(77.0)min(范围:117.0~480.0 min),左侧钩突优先切除时间(从空肠离断至钩突部完全游离的时间)为11.0(4.5)min(范围:7.5~20.0 min),胰头切除时间(从空肠离断至胰十二指肠标本移除的时间)为26.0(8.5)min(范围:20.0~41.0 min),术中出血量200(150)ml(范围:50~800 ml),术中输血率为9.2%(14/152)。左侧钩突优先入路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12(9)d(范围:6~55 d),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9.9%(91/152),无围手术期死亡。左侧钩突优先入路组中壶腹周围恶性肿瘤R0切除率为64.3%(72/112),其中钩突切缘阴性率为91.1%(102/112);胰腺导管腺癌R0切除率为46.9%(30/64),其中钩突切缘阴性率为89.1%(57/64)。与同期非左侧钩突优先入路组[222.5(77.0)min]和9.2%(14/152)比较,左侧钩突优先入路组手术时间[246.0(94.0) min]短( Z=3.964, P<0.01)、术中出血量少( Z=4.843, P<0.01)、术中输血率[18.8%(22/117)]低(χ2=5.248, P=0.029),但两组在术后住院时间( Z=1.682, P=0.093)、术后各级总体并发症发生率( P=0.549)、壶腹周围恶性肿瘤R0切除率(χ2=2.012, P=0.156)和钩突切缘阴性率(χ2=2.108, P=0.14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左侧钩突优先入路可在直视下于肠系膜左侧完全切除胰腺钩突部,尤其是钩突尖端位于肠系膜上动脉后侧及左侧时,可提高壶腹周围恶性肿瘤胰腺钩突切缘阴性率及总体R0切除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左后下动脉优先入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左后下动脉优先入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间沧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3例行左后下动脉优先入路的LPD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完成术中探查后优先由肠系膜下静脉与Treitz韧带之间进入胰头十二指肠后间隙,显露下腔静脉、左肾静脉及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完成16组淋巴结探查,同时在肠系膜上动脉左侧离断胰腺钩突系膜,切断胰十二指肠下动脉。明确肿瘤可切除后常规切除标本,按照Child顺序进行全腔镜下消化道重建。结果:33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左后下动脉优先入路LPD,手术时间为(379.2±64.8)min,左后下入路肠系膜上动脉探查及钩突离断时间为(40.7±16.3)min,术中出血量为(276.4±103.5)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4.4±5.6)枚,R 0切除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4%(13/33),其中胰瘘发生率为27.3%(9/33),B或C级胰瘘发生率为12.1%(4/33);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6.4±6.7)d。 结论:左后下动脉优先入路解剖层面清晰、操作简单,可优先完成对肠系膜上动脉及胰腺钩突的解剖及探查,并可实现肠系膜上动脉右侧至少180°的钩突系膜切除,提高手术R 0切除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镜下动脉优先入路次全远端胰腺切除术治疗新辅助化疗后胰颈体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动脉优先入路次全远端胰腺切除术治疗新辅助化疗后胰颈体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胰脾外科胰颈体癌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下次全远端胰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胰颈体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55(46,67)岁。总结分析患者化疗、术前、术中、术后指标以及随访结果。采用门诊、微信或电话方式随访。结果:7例患者中5例交界可切除患者采用AG方案(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2例局部进展期患者采用mFOLFIRINOX方案(奥沙利铂+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化疗。7例患者均采用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并行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手术时间400(350,440)min,术中出血量300(150,400)ml。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B级胰瘘和顽固性腹水各1例。术后住院时间11(10,14)d。7例患者均为R 0切除。随访时间9~33个月,5例患者无瘤生存,1例带瘤生存,1例复发死亡。 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下次全远端胰腺切除术治疗新辅助化疗后的胰颈体癌安全可行,患者可生存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镜下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扩大清扫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en-bolc)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胰头癌除了血行和淋巴转移外,还极易发生神经侵犯,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无法做到胰腺周围神经丛的清扫。目前对于胰头癌行联合胰腺周围神经丛扩大清扫的手术指征和清扫范围尚无统一的规范标准,我们中心在王槐志教授的带领下已经进行了10余年扩大清扫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手术要求对胰头后方、肠系膜上动脉及腹腔干和肝总动脉周围进行360°完整的骨骼化清扫。近年来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发展迅速,我们中心腹腔镜下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按照开腹扩大清扫的标准,采用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优先结扎切断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切断了胰头的动脉血供,再处理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支,减少了出血,并且实现了病变和后腹膜神经淋巴组织的整体切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动脉优先入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胰腺癌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手术切除仍是唯一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治疗手段.为尽可能全面的淋巴结清扫、提高PD术后R0切除率、提高胰头癌远期疗效、减少复发.国内外学者在手术切除的范围、切除的方法及手术的入路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探索.以肠系膜上动脉(SMA)为入路PD手术可在术中对SMA及腹腔干进行全面探查,真实可靠的判断局部血管受侵犯程度及肿瘤的可切除性,提高手术切除率,改善预后.现临床上常用的SMA入路的PD的方法主要有6种.我们将近几年来关于SMA入路PD的手术方法、相关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腔镜下半旋转胰头动脉优先入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3D及高清腹腔镜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止血器械的革新,目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证实了LPD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LPD在胰头癌的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开腹胰腺癌R0切除技术,例如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PV/SMV)切除重建和动脉优先入路等在LPD中也得到了广泛开展,在LPD中的优势已获得了越来越多外科医生的认可.笔者在借鉴开腹小肠系膜旋转的OPD术式,在结合腹腔镜视野角度的优势,提出了胰头半周旋转动脉优先入路的LPD术式,其目的是为了增加胰头癌的R0切除率,降低钩突切除过程中的出血风险.本文将就该术式在LPD中的应用及其特点展开讨论,进一步论述该术式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