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髓内钉在治疗内侧柱支撑缺失的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约占全身骨折的5%,是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和髋部骨折的第3大常见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类型,常见于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群 [1,2]。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具有一定挑战性,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60%,常见的并发症有螺钉穿出肱骨头、结节移位或不愈合、复位丢失、畸形愈合或不愈合、肱骨头坏死、螺钉松动内固定失效等 [3]。除了骨质疏松难以提供螺钉足够的把持力以维持复位至骨折愈合以外,缺乏有效内侧柱支撑是影响肱骨近端骨折预后不良及出现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对于这类骨折,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内翻畸形发生率高达15%~40% [4]。肱骨矩是肱骨近端内侧皮质部分,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内侧柱支撑缺失是指肱骨头内侧解剖颈至外科颈弯曲处至少有1个骨折块。肱骨矩在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于伴有肱骨矩骨折、甚至缺损的患者,重建肱骨矩恢复内侧柱支撑对于维持骨折复位从而获得良好功能非常重要,否则容易出现肱骨头内翻和内固定失败 [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低位肱骨远端骨折的手术策略与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低位肱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手术策略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经手术治疗的16例新鲜肱骨鹰嘴窝以远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骨折形态呈肱骨头冠状面骨折、部分合并肱骨滑车及后髁骨折。按Dubberley分型,Ⅰ型9例、Ⅱ型3例、Ⅲ型4例。根据骨折类型及形态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单纯肱骨头冠状面骨折或合并滑车骨折的骨折面较稳定的患者采用外侧入路,行单枚或多枚埋头螺钉固定;肱骨头冠状面骨折合并滑车粉碎性骨折、骨折面移位明显者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行后外侧锁定钢板及埋头螺钉复合内固定。术后2周观察创面、软组织恢复情况。术后3、6、12个月行影像学检查评估骨折复位愈合、内固定位置、骨关节炎等情况及肘关节活动范围,末次随访采用Mayo评分系统评估肘关节功能,对不同Dubberley分型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 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1±9.2)个月(范围:15~39个月)。术后2周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软组织感染、坏死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影像学检查提示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复位无丢失,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术后6个月1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经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后缓解,1例术后出现尺神经炎症状,将长螺钉取出并松解尺神经后症状缓解。12个月随访时均未出现骨关节炎影像学表现,患者肘关节的最大屈曲角度为(120.4±11.2)°,最大背伸角度为(5.5±1.9)°。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为(88.7±9.1)分,其中优11例、良4例、一般1例。DubberleyⅠ型患者Mayo评分为(90.1±3.7)分,Ⅱ型患者Mayo评分为(89.7±4.6)分,Ⅲ型患者Mayo评分为(84.5±5.8)分,三种分型患者的Mayo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4.02, P>0.05)。 结论:根据低位肱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骨折类型及形态采用合适手术入路、关节面解剖复位及个体化复合内固定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肱骨头粉碎性骨折合并肱骨干骨折行经三角肌改良前外侧入路手术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66岁,因“摔伤致右肩关节疼痛、肿胀伴活动受限6 h”于2018年7月2日急诊入院。右肱骨正位X线片及CT平扫+三维重建示右肱骨头粉碎性骨折、右肱骨上段粉碎性骨折、右肩关节半脱位(图1A、1B)。查体:右肩部肿胀,明显按压痛及叩击痛,可及骨擦感,有骨擦音,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右腕部尺桡动脉搏动良好,患肢皮肤感觉及末梢血运良好。患者既往糖尿病史二十余年,自行胰岛素注射治疗,血糖控制平稳。入院后患肢予以石膏托外固定,消肿镇痛及补液支持治疗,于2018年7月10日一期行右肱骨头置换术+右肱骨干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臂离断异位寄养二期原位回植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女,37岁,因机器绞伤致右前臂于肘下约8 cm处完全离断、头面部及胸部多发外伤1 h于2022年12月13日08:00入院。专科检查:口唇粘膜苍白,四肢湿冷,心率115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70/40 mm Hg。右前臂于肘下约8 cm处离断,离断肢体泥沙污染严重,软组织广泛挫伤,大范围皮下淤斑,创缘一周宽约3 cm皮肤呈皮革样变,尺侧缘皮肤剥脱,尺桡骨距断肢平面以远5 cm处粉碎性骨折,伸屈肌群呈撕脱状离断,肱桡肌于起点处撕脱,桡神经深浅支、正中神经、尺神经、桡动脉、尺动脉、头静脉、贵要静脉断端均呈鼠尾状。肘部创面皮肤挫伤严重,肘前侧皮肤缺损约12 cm×10 cm,尺桡骨断端不齐,肌肉挫伤严重,桡神经深浅支、正中神经、尺神经、桡动脉、尺动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均挫伤严重断端呈鼠尾状,尺桡动脉断端血栓形成。右上臂畸形,可见多处皮肤淤斑,皮下触及肱骨远1/3段骨折端,肱动脉损伤情况不明。诊断:失血性休克;右前臂完全离断伤;右尺桡骨多段骨折;右肱骨粉碎骨折;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右2~3肋骨骨折;头面部裂伤。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但保肢意愿强烈,予抗休克、开通绿色通道,完善检查相关检查后送手术室行手术治疗。时值新冠疫情全国范围内暴发,血液中心库存血告急,我们根据患者伤情提供了两套保肢方案,方案①:断肢一期原位再植+游离皮瓣移植+血管移植;耗时长,手术风险大。方案②:右前臂异位寄养再植,待病情稳定后再行回植术;手术时间短,风险相对较小,回植后功能较一期再植差。患者及家属沟通后选择右前臂异位寄养再植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髂骨植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髂骨植骨与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65~75岁[(69.5±8.5)岁]。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6例,四部分骨折16例。18例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植骨组),24例行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非植骨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内旋和外旋)和肱骨头高度丢失程度。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Neer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8.5±3.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植骨组骨折愈合时间为(3.1±0.7)个月,短于非植骨组的(4.2±0.9)个月( 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肩关节各项活动度及肱骨头高度丢失程度明显增加( P均<0.01)。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植骨组肩关节前屈为(136.2±7.4)°、(139.3±6.9)°、(146.6±6.1)°、(148.4±4.7)°,大于非植骨组的(134.5±6.7)°、(136.5±7.0)°、(137.9±9.2)°、(138.3±7.9)°;植骨组后伸为(37.1±6.3)°、(40.5±4.4)°、(43.1±3.1)°、(46.6±4.2)°,大于非植骨组的(35.5±4.6)°、(37.9±5.1)°、(41.3±2.5)°、(43.9±3.1)°;植骨组内旋为(50.5±3.2)°、(54.1±5.6)°、(56.6±4.2)°、(58.9±3.6)°,大于非植骨组的(46.9±5.1)°、(50.3±4.2)°、(53.5±2.7)°、(55.4±5.1)°;植骨组外旋为(52.2±3.6)°、(55.6±4.3)°、(58.7±4.4)°、(60.2±5.6)°,大于非植骨组的(50.1±4.7)°、(52.6±5.7)°、(55.3±3.2)°、(57.3±4.1)°( P<0.05或0.01)。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植骨组肱骨头高度丢失为(0.8±0.1)mm、(1.1±0.2)mm、(1.4±0.3)mm、(1.6±0.3)mm,低于非植骨组的(1.1±0.2)mm、(1.4±0.3)mm、(1.7±0.6)mm、(2.0±0.5)mm( P<0.05或0.01)。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肩关节Neer评分显著增加,VAS显著降低( P均<0.01)。术前两组肩关节Ne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植骨组肩关节Neer评分为(80.2±5.4)分、(82.1±5.0)分、(85.4±5.8)分、(90.3±4.6)分,高于非植骨组的(75.6±5.1)分、(80.4±5.5)分、(83.5±2.2)分、(87.4±4.8)分( P<0.05或0.01)。术前、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植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2/18),非植骨组为20.8%(5/24)( P<0.05)。 结论:对于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较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可加速骨折愈合,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促进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肺机械通气联合损伤控制策略救治重度多发性外伤患者的体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州医院于2020年4月6日收治1例头、颈、胸部及右上肢重度碾压伤合并休克、挤压综合征、创伤性凝血病(T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重症患者。患者女性,44岁,因交通事故伤及头、颈、胸部、右上肢等多处伴意识障碍1 h于2020年4月6日07:00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5.6 ℃,呈嗜睡状态,右侧眼眶周围及右侧颊部肿胀、青紫,皮肤严重擦伤伴渗血,结合膜苍白,口唇轻度发绀,右侧胸廓塌陷畸形,伴有反常呼吸,胸壁皮肤大片青紫伴广泛皮下握雪感;右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干湿啰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BC)正常,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降低,血糖升高;尿常规示葡萄糖+++,尿隐血+++,尿蛋白+++,可见透明及颗粒管型;凝血指标和血生化均异常;吸纯氧条件下动脉血气分析示pH值和动脉血氧分压(PaO 2)降低。X线显示右侧肱骨远端及右尺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并右肘关节脱位;CT显示右侧眼眶周围软组织肿胀,内壁凹陷性骨折。入院后应用单肺通气、气管切开和俯卧位通气等策略纠正氧合和ARDS;给予合理的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纠正休克,积极应用血制品控制大出血及TIC;根据患者伤情和损伤控制性手术理论,实施右侧胸腔闭式引流、右上肢截肢术;之后行右侧中下肺切除、肺修补、肋骨内固定术;最后择期行右胸切痂创伤敷料覆盖中心负压吸引术及胸部"邮票"植皮术。经治疗后,患者脱离危险,达到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记忆合金环抱器联合人工骨植入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0年1月~2016年2月,我们采用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8例老年肱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患者,临床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67~75岁.其中因肱骨近端骨肿瘤假体置换2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假体置换6例.X 线检查均显示肱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肱骨近端骨肿瘤假体患者未示病理性骨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肱骨外上髁骨移植重建难复性桡骨头粉碎性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肱骨外上髁骨移植重建难复性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我们对11例粉碎性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肱骨外上髁骨移植重建粉碎的桡骨头.其中Mason Ⅲ型骨折9例,MasonⅣ型骨折2例;合并桡骨颈部骨折3例,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4例,均为闭合性.采用空心Herbert螺钉固定9例,钢板固定2例.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0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复查X线片提示骨折均愈合,时间为12~20周.内同定物无松动,移植骨块无吸收,桡骨头未发生缺血性坏死,患肢外形满意.末次随访时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患肘关节总体功能: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 对于无法复位的粉碎性桡骨头骨折,可取肱骨外上髁骨移植重建粉碎的桡骨头,患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中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还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肘关节有限元模型模拟碰撞损伤的生物力学特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利用有限元法建立肘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动态模拟肘关节以不同角度撞击地面,分析肘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选取1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肘关节屈曲90°行CT扫描,应用Mimics、Geomagic、UG、Hypermesh等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肘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Abaqus软件中模拟肘关节以不同角度(前臂与地面呈30°、60°、90°)撞击地面时,计算骨皮质破裂的临界速度及显著破裂时的速度,分析应力传导及其大小、分布等的变化规律.结果 肘关节屈曲90°状态发生正面碰撞时应力传导主要集中在肱骨髁、肱骨滑车及尺骨鹰嘴等部位,而桡骨头应力传导较小;当肘关节与地面撞击(前臂与地面分别呈30°、60°、90°)时,骨皮质破裂临界速度分别为11.4、9.3、13.8 m/s;前臂与地面分别呈30°、60°撞击,撞击速度分别达15.0、13.0 m/s时,尺骨鹰嘴呈粉碎性骨折;前臂与地面呈90°撞击,撞击速度达18.0 m/s时,肱骨远端呈明显横行骨折.结论 应用有限元建模分析软件构建的人体肘关节有限元模型可用于外力作用下肘关节损伤机制的研究,也可用于肘关节损伤时暴力的大小、速度、方向的推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计算机随机分成2个小组,20例/组.分别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对照组)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观察组).对比2组临床指标和肩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195.52±52.16ml、手术时间86.52±10.13分钟、术后引流量54.51±9.31ml,3项临床指标以及术后肩关节梳头活动度3.51° ±0.30°、外旋活动度42.11° ±4.63°、前屈活动度92.64° ±7.42°、外展活动度91.63° ±9.54°,都比对照组更佳,其统计学显示有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