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效能加油站联合ACBT训练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肺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自我效能加油站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训练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胸腔镜术后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肺癌患者肺快速康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4年1月在杭州市中医院择期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NSCLC患者119例,采用Excel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肺康复训练;观察组5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我效能加油站联合ACBT训练,直到术后3个月,比较2组自我效能、训练依从性、排痰量、肺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最终58例、观察组57例完成研究.观察组护理后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依从、主动寻求帮助依从及注意事项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排痰量多于对照组(P<0.05);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62.11±7.13)%vs.(58.09±6.09)%]、肺活量[VC,(3.40±0.91)L vs.(2.86±0.77)L]及呼气峰流速[PEF,(461.37±17.85)L/minvs.(422.34±20.09)L/min]参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3.51%vs.15.5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我效能加油站联合ACBT训练可提高NSCLC患者自我效能感和术后锻炼依从性,并促进排痰和术后肺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多学科疼痛管理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胸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多学科(multidisciplinary)疼痛管理对胸腔镜肺癌肺叶切除术后胸痛、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我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9例,常规疼痛管理37例为对照组,多学科疼痛管理3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应激反应、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6 h咳嗽、静息状态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分别是(3.54±0.51)分、(2.86±0.40)分,术后12 h咳嗽、静息状态VAS分别是(3.65±0.48)分、(2.98±0.39)分,术后24 h分别是(3.72±0.47)分、(3.23±0.41)分,术后48 h分别是(3.32±0.44)分、(2.76±0.35)分,较对照组(3.86±0.45)分、(3.13±0.39)分、(4.02±0.53)分、(3.27±0.46)分、(4.13±0.55)分、(3.56±0.43)分、(3.89±0.46)分、(3.15±0.37)分低(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皮质醇(cortisol, Cor)(17.29±2.15)pg/m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 ACTH)水平(34.28±2.34)pg/ml低于对照组(19.67±2.36)pg/ml、(38.85±2.23)pg/m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2例(6.25%)低于对照组9例(24.32%)(P<0.05)。术后引流管留置、首次下床活动、住院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时的15项恢复质量评分表(QoR-15)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肺叶切除术后,予以多学科疼痛管理可对术后疼痛、应激反应有效减轻,减少并发症,有利于肺癌患者术后康复具有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静脉麻醉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分析,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高邮市人民医院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9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仅接受静脉麻醉,观察组接受静脉麻醉复合肋间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术毕时MAP、HR明显高于术前( 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律(HR)、脉氧饱和度(SpO 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毕时MAP、HR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术后12、24 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高于术前( P<0.05);而观察组术后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术后12、24 h的CD4 +、CD4 +/CD8 +值低于术前( P<0.05),但观察组术后CD4 +、CD4 +/CD8 +值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静脉麻醉复合肋间神经阻滞能更好地维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有效抑制患者术后炎症反应,提高患者术后免疫力,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气道畸形的经验体会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运用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CPAM)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0年6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行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24例CPAM患儿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范围为5~70个月,年龄为(23.3±18.3)个月,体重为(11.0±2.5)kg。胸腔镜采用3孔法,根据病变情况选择单肺段切除或联合肺段切除。结果:所有患儿中22例成功完成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2例中转行肺叶切除术,无中转开胸;22例中,单肺段切除7例,联合肺段切除15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所有患儿无院内死亡。22例完成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患儿的手术时间为(182.6±42.9)min,术中出血量为(21.0±52.4)ml,ICU滞留时间为(17.6±2.8)h,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为(3.5±1.1)d,术后住院时间为(6.0±1.7)d。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均为CPAM,其中合并隔离肺3例。术后随访时间为(13.3±8.9)个月,因迟发性气胸再入院1例,无复发及再手术病例。结论:在掌握肺叶切除技巧、熟悉肺段解剖、结合增强CT三维重建辅助研判的基础上运用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CPAM是安全、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8F-FDG PET/CT在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随着低剂量CT肺癌筛查的普及,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检出率逐年增高。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作为一种可从分子水平上反映肿瘤细胞代谢状态的显像方法,已成为NSCLC诊断、分期和预后预测的重要工具。PET/CT在ⅠA期NSCLC中的临床应用逐年增多,笔者就近年来涉及到 18F-FDG PET/CT在ⅠA期NSCLC患者中应用的研究以及这些研究结果对临床决策及预后的价值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眼眶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77岁,因"右眼眼胀,双眼视物重影半年余"于2022年12月就诊于济南明水眼科医院。既往无肿瘤病史,慢性胃炎史2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史20余年、肝囊肿病史11年、冠心病史10余年、结肠息肉切除术后11年余、小肠疝气术后3年余,无传染病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0.8,双眼视力矫正无助;眼压:右眼1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0 mmHg;双眼位正,眼球各方向运动未见明显异常;眶压:右眼(++);右眼上睑下垂,遮挡瞳孔上缘,瞳孔圆,直径约3 mm,光反射正常,晶状体混浊(++),玻璃体轻度混浊;裂隙灯显微镜下眼底检查:右眼视盘颞侧萎缩弧,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明,鼻下方及颞侧周边视网膜见出血点。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尿常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等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肢体导联低QRS电压。胸部X线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其内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眼眶CT示右眼眶眶顶部见类扁椭圆形略高密度阴影,横截面约1.7 cm×1.9 cm,CT值约40 Hu,相邻眶壁骨质结构未见明显破坏,上直肌受压移位。双侧眼球大小对称,球后视神经未见明显增粗(图1)。眼眶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强化示:右侧眼球略突出,右眼眶球后外上方可见团块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边界较清,增强扫面呈明显较均匀强化,大小约15 mm×21 mm,邻近视神经及上直肌受压、移位,左侧眼眶及内容物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2022年12月在全身麻醉下行右眼眶内肿物切除术,术中切除肿物送病理,术后甘露醇降眶压,激素减轻水肿。术后组织病理学提示(右眼眶内)低分化癌,呈深染小细胞样,呈巢团状分布(图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K-pan:(+)、Syn:(+)、S-100:(个别散在+)、Ki-67:(阳性细胞数约70%)、CD56:(+)、CgA:(-)、CK20:(-)、TTF-1:(+)、P16:(+)、P53:(+,突变型)、CD117:(+)、SMARCA4:(+)。综合以上结果,病理学诊断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CNEC)。术后常规抗感染,建议患者至肿瘤专科医院行全身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显像检查协诊及原发病灶转移情况。出院后随访,患者胸部CT示右肺上叶占位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性质不明,锁骨上区及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考虑转移癌可能性大,患者拒绝行穿刺活检及进一步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系统回顾与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相关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Ovid Medline、Scopus数据库及Google Scholar上搜索,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3月。检索胸腔镜下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临床Ⅰ期NSCLC的对比研究,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共计2 090例患者,其中肺段切除术组696例,肺叶切除组1 39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临床Ⅰ期NSCLC,VATS肺段切除与VATS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RR=0.78,95% CI:0.59~1.02, P=0.07)、术后复发率( RR=0.78,95% CI:0.52~1.17, P=0.23)、术后住院时间( MD=-0.27,95% CI:-0.58~-0.05, P=0.10)和5年生存率( RR=0.94,95% CI:0.87~1.03, P=0.17)、无瘤生存时间( RR=0.95,95% CI:0.92~1.09, P=0.34)、手术操作时间( MD=-0.43,95% CI:-10.10~9.25, P=0.9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VATS肺段切除可减少术中失血量( MD=-23.81,95% CI:-42.00~-5.63, P=0.01)、缩短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 MD=-0.31,95% CI:-0.51~-0.12, P=0.002),但在淋巴结的清扫方面肺段切除术少于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数目( MD=-4.89,95% CI:-7.57~-2.20, P=0.0004),1年术后/术前FVC%百分比( MD=7.50,95% CI:5.81~9.18, P<0.00001)及1年术后/术前FEV1%百分比( MD=8.26,95% CI:6.43~10.09, 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临床Ⅰ期NSCLC的治疗过程中,两种术式在术后并发症、手术操作时间、复发率、5年生存率、无瘤生存时间及住院时间上疗效相似,在淋巴结清扫方面肺段少于肺叶切除术,但是在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等方面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效果更好且肺段切除术更加有利于对肺功能的保护,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可能是一种更合适的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肺包虫病外囊完整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肺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9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单纯性无破裂感染肺包虫病9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45例;平均年龄为6.6岁,范围为3~14岁。胸部X线片及CT检查结果显示:右肺包虫54例(上叶23例、中叶9例、下叶22例),左肺包虫42例(上叶20例、下叶22例)。根据术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外囊完整切除术组(A组)、内囊完整摘除术组(B组)、穿刺内囊摘除术组(C组)、肺楔形内外囊切除术组(D组),对比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术后没有支气管胸膜漏及包虫复发的情况。A组和D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带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B和C组( P<0.05);A组和D组的气胸、胸腔积液、残腔积液感染、肺不张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和C组( P<0.05)。 结论:肺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极低,避免了正常肺组织的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根治性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更正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刊2023年第43卷第9期发表的文章"合并扩张型心肌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的高龄患者行单孔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第一作者单位更正为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石河子 83200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胸腔镜钟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畸形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钟向式肺叶切除术在治疗儿童先天性肺畸形(congenital lung malformations,CLMs)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钟向式肺叶切除术的184例CLMs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3例,女71例,中位手术年龄为6.8个月,中位体重为9 kg。所有病例均为下叶切除,其中左侧81例,右侧103例。患儿术前均进行胸部增强CT扫描以明确病变位置及伴发畸形,术后进行病理检查,出院后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结果:184例患儿术后病理诊断为先天性肺气道畸形133例,叶内型隔离肺44例,支气管扩张4例,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3例。3例患儿因胸腔粘连而中转开胸,其余均通过钟向式肺叶切除术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6 min,范围为35~113 min;平均出血量为3.5 ml,范围为1~60 ml。88.0%(162/184)的患儿未安置胸腔引流管,所有患儿术后6 h正常饮食。23例患儿术后出现低热,2例出现漏气,其余患儿恢复顺利,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2 d。共21例患儿失访,其余随访1年以上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钟向式肺叶切除术适用于儿童胸腔镜肺下叶切除,是治疗儿童CLMs的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