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醉护理团队主导的多学科疼痛管理在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麻醉护理团队主导的多学科疼痛管理(PMDT)在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00例肝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常规疼痛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麻醉护理团队主导的PMDT。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及镇痛泵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时间、麻醉复苏时间、自控镇痛泵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自控镇痛泵药物舒芬太尼和右旋美托咪啶的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麻醉护理团队主导的PMDT可以有效缩短肝移植手术麻醉时间,减少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提高镇痛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38名造口治疗师慢性伤口疼痛管理知信行的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调查造口治疗师(ET)慢性伤口疼痛管理知信行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伤口疼痛管理持续改进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60名ET进行调查,调查工具为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ET对慢性伤口疼痛知识、信念、行为问卷。结果:共发放问卷260份,有效问卷238份。ET对慢性伤口疼痛知识问卷得分为(5.90±1.49)分;ET对慢性伤口疼痛信念问卷得分为(25.74±3.57)分;ET对慢性伤口疼痛管理行为问卷得分为(53.28±12.52)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职称、从事伤口护理工作年限、是否有肿瘤科相关科室工作经历是ET慢性伤口疼痛管理知识、信念和行为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ET对慢性伤口疼痛知识掌握欠缺,态度尚可,实践行为亟待加强。医院管理者大力发展全职ET,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伤口疼痛,在选择ET培养人员时建议中级以上护士为培养对象。对于ET来说,需要不断地进行职称的提升及再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对于ET学校来说应该建立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伤口疼痛培训知识体系,并对伤口专科护士开展相应的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国际多学科共识实践指南》解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硬脊膜穿破后头痛(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 PDPH)是硬脊膜外操作时意外刺破硬脊膜、进行脊髓麻醉、诊断性或介入性椎管内操作时出现的一种并发症。鉴于既往预防和治疗PDPH的综述大多缺乏结构化建议,美国区域麻醉和疼痛医学会等6个学术团体于2023年8月发布《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国际多学科共识实践指南》,涉及PDPH预防、诊断和治疗的10个问题,共形成47个建议和37个声明,是一份较为全面的循证指南。文章对指南要点进行摘译和解读,以期增加麻醉医师对PDPH预防和管理新策略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循证的多学科干预策略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多学科干预策略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12月机械通气患者72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疼痛管理,干预组采用基于循证的多学科干预策略。采用危重症病人疼痛观察量表(CPOT)比较各时段患者疼痛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面部表情、肢体活动度、呼吸机顺应性和肌肉紧张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一次性拔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基于循证的多学科干预策略能够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疼痛水平,提升一次性拔管成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改善镇静镇痛管理效果,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多学科疼痛管理护理路径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多学科疼痛管理护理路径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南通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行UAE的140例CS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多学科疼痛管理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的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控制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布氏舒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57%(6/70),低于对照组21.43%(1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疼痛控制总满意度为91.43%(64/70),高于对照组75.71%(5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多学科疼痛管理护理路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疼痛控制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多学科协作模式延续护理在痔疮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延续护理在痔疮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肛肠外科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痔疮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延续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数字评分表(NRS)评分、水肿消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7 d的疼痛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06, P=0.038);干预后1个月复查,观察组的疼痛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159, 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水肿消退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8.754、4.111; 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314, P<0.01)。 结论:多学科协作模式延续护理能够降低痔疮术后患者的疼痛情况,促进水肿消退和创面愈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多学科团队基于行动研究法对妇科腔镜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管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基于行动研究法对妇科腔镜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管理的效果。方法:组建多学科团队,引入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识别问题后,经文献查阅及小组讨论,制订妇科腔镜术后患者早期活动护理实践,经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2轮螺旋循环过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改进早期活动实践的方法。结果:妇科腔镜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依从性从行动研究前的33.93%,增加至第1阶段的64.06%及第2阶段的91.80%;疼痛评分>3分的人数由行动研究前的41.07%,减少至第1阶段的20.31%及第2阶段的6.56%;恶心、呕吐的人数从活动前的25%,减少至第1阶段的10.94%及第2阶段的8.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多学科团队基于行动研究法质量改进,规范围术期疼痛的管理、细化的活动方案、规范早期下床活动的评估标准、规范早期下床活动流程、规范麻醉清醒的评估、规范活动性疼痛的评估及干预,有助于提高妇科腔镜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老年人运动能力下降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运动能力下降(失动)是一种增龄相关的老年综合征,受衰老、共病、营养状况、慢性疼痛、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增加老年人压疮、静脉血栓、便秘、衰弱、失能、跌倒及死亡等不良事件的风险。早期识别运动能力下降并积极予以个体化的综合管理对维持老年人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老年人运动能力下降防治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且缺乏规范化诊疗的标准。本共识专家组以循证医学为依据,整合了国内外运动能力下降相关内容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指南和共识推荐意见,经过反复探讨论证,从筛查、评估、干预和综合管理等多方面提出了20条推荐意见,强调了“筛查-综合评估-多重干预-联合管理”的多学科决策模式,旨在为老年人运动能力下降的规范化管理提供指导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六步标准沟通结合疼痛管理对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六步标准沟通结合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措施,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腔镜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情况及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评分(BI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VATS辅助手术治疗的86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传统管理方式,护患沟通应用常规方案,研究组患者给予基于六步标准沟通流程的护患沟通方案和以护士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情况和干预前后NRS评分、BI指数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24 hNRS评分为(3.18 ± 1.04)分,对照组为(4.61 ± 1.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5.713, P<0.001),其术后24 h内中重度疼痛发生率研究组为4.65%(2/43),对照组为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074, 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9.06 ± 7.52)h、(9.42 ± 2.83)d,对照组分别为(27.83 ± 12.01)h、11.05 ± 2.9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4.058、4.044, P<0.01);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简明心境问卷(POMS)各维度愤怒-敌意、疲乏-迟钝、精力-活力、紧张-焦虑、抑郁-沮丧、迷惑-混乱评分分别为(3.43 ± 1.21)、(6.16 ± 1.63)、(7.62 ± 2.43)、(3.43 ± 1.04)、(4.26 ± 1.59)、(4.48 ± 1.58)分,对照组分别为(5.26 ± 1.46)、(7.20 ± 1.65)、(8.89 ± 1.80)、(5.37 ± 1.58)、(5.49 ± 1.27)、(6.70 ± 2.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754~6.725, P<0.01);研究组干预前后BI指数分别为(55.02 ± 11.07)、(75.44 ± 14.51)分,对照组干预前后分别为(54.48 ± 10.24)、(63.38 ± 14.10)分,2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909, P<0.01);研究组满意度为95.35%(41/43),对照组满意度72.09%(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8.532, P<0.01)。 结论:六步标准沟通模式联合以护士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疼痛管理措施应用于行VATS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对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改善其不良情绪,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术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验证非特殊准备的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的临床适用性:中国单中心报道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加速康复外科(ERAS)管理途径已被大家广为熟悉并备受关注,但因其须遵循的条目繁多、且需患者高度依从,故并未普及。日本学者提出的非特殊准备胃癌根治术后ERAS管理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可选择方法,本研究对这种方法是否适用于中国临床进行验证。方法:非特殊准备胃癌根治术后ERAS管理主要措施为:(1)术前经多学科诊疗模式讨论;(2)对患者行康复教育;(3)不常规行术前肠道准备;(4)术前常规放置鼻胃管减压,术后最快24 h内拔除;(5)适量补液;(6)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7)按需放置腹腔引流;(8)术后疼痛管理采用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及口服药物;(9)术后48 h开始注射低分子肝素及每日离床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10)术后饮食管理,期间辅以肠外营养;(11)术后24 h左右开始拔除导尿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科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2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入选标准:年龄≤75岁、术前经检查未发现有远处转移、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确定胃腺癌以及具备完善的临床病理数据及随访材料;排除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及胃切除史、术中探查发现有腹腔广泛种植转移或恶性腹水、术后1个月内死亡以及残胃癌患者。依据患者意愿,选取围手术期管理方式。有123例患者遵从日本东京大学附属医院提出的非特殊准备ERAS方式(非特殊准备组)进行围手术期管理,80例接受传统围手术期管理(传统方法组),比较两组主要结局指标(术后住院时间和首次排粪时间、流质饮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再入院率)和次要结局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非特殊准备组与传统方法组主要结局指标相比,首次排粪时间[(3.6±1.1)d比(4.8±1.4)d, t=3.134, P=0.003]、首次流质饮食时间[(2.6±0.9)d比(5.5±1.6)d, t=15.105, P<0.001]、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9±0.5)d比(4.1±1.1)d, t=8.543, P<0.001]均较早,术后住院时间[(9.6±2.3)d比(12.9±2.3)d, t=5.020, P<0.001]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非特殊准备组胰漏[6.5%(8/123)比16.3%(13/80),χ 2=4.964, P=0.026]、淋巴漏[1.6%(2/123)比13.8%(11/80),χ 2=11.887, P=0.001]、腹腔积液[2.4%(3/123)比10.0%(8/80),χ 2=4.032, P=0.045]和胃瘫[0.8%(1/123)比7.5%(6/80),χ 2=4.657, P=0.031]的发生率均较低。但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肺感染以及肠粘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次要结局指标中,非特殊准备组的术中失血量[(80.4±24.4)ml比(100.5±19.4)ml, t=3.134, P=0.003]以及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第1天:(4.4±0.3)分比(5.3±0.8)分, t=2.504, P=0.037]均低于传统组;但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非特殊准备的胃癌根治术后ERAS方案有效、安全,对于中国胃癌手术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适用性和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