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ⅠA期肺腺癌经肺泡腔内气道播散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ⅠA期肺腺癌经肺泡腔内气道播散(STA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完成解剖性肺切除术且病理诊断为ⅠA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STAS阳性组和STAS阴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ⅠA期肺腺癌发生STAS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肺腺癌患者254例,年龄(58.02±10.11)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TAS阳性组患者CT肿瘤直径>STAS阴性组[(19.47±4.65) mm比(16.64±6.21) mm, t=-2.620, P<0.05]、肿瘤实性成分比例(CTR)(0.66比0.27, Z=-6.692, P<0.01),STAS阳性组与STAS阴性组之间分叶征( χ2=22.899)、空泡征( χ2=5.798)、胸膜牵拉( χ2=5.670)、血管集束征( χ2=23.534)、病理低分化( χ2=20.601)、微乳头( χ2=70.179)、乳头( χ2=17.875)、实性亚型( χ2=10.378)、癌胚抗原(CEA)阳性( χ2=20.601)、C-ros原癌基因1-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基因重排( χ2=49.953)、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重排( χ2=6.009)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TR[比值比( OR)=20.582, P<0.05]、血管集束征( OR=29.464, P<0.01)、微乳头腺癌( OR=41.432, P<0.01)、ROS1基因重排( OR=524.075, P<0.01)、ALK基因重排( OR=143.104, P<0.01)及CEA阳性( OR=15.154, P<0.05)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CTR、血管集束征、微乳头型腺癌、ROS1基因重排、ALK基因重排及CEA阳性是STAS发生的危险因素。当CTR>0.49时临床医师警惕STAS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肺泡腔内气道播散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肺泡腔内气道播散(STAS)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及维普等数据库,搜集非小细胞肺癌与STAS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1月。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进行资料提取,通过对比是否存在STAS的Ⅰ期NSCLC患者术后的5年总生存期(O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使用 HR(95% CI)作为有效指标评估STAS阳性对NSCLC预后的影响,并使用纽卡斯-渥太华量表(NOS)评估纳入的每项研究的质量。 结果:依纳排标准共纳入24篇文献,共29项研究,所纳入文献无明显异质性(均 I2<50%)。研究共纳入10 883例Ⅰ期NSCLC患者,其中3 298例(30.3%)为STAS阳性。29项研究结果显示,与STAS阴性Ⅰ期NSCLC患者相比,STAS阳性者5年复发风险更高[合并 HR为1.94(95% CI:1.74~2.16)];而其中17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STAS阳性患者5年死亡风险更高[合并 HR为2.09(95% CI:1.80~2.43)]。相比于其他手术的Ⅰ期NSCLC患者,接受亚肺叶切除的STAS阳性患者5年复发风险更高( HR=3.44,95% CI:2.49~4.76),5年死亡风险更高( HR=3.40,95% CI:2.05~5.64);病理组织学类型为肺鳞癌的Ⅰ期NSCLC患者相比于其他类型患者5年复发风险更高( HR=2.48,95% CI:1.71~3.60),5年死亡风险更高( HR=3.04,95% CI:1.90~4.86)。 结论:STAS阳性是Ⅰ期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对于亚肺叶切除和肺鳞癌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临床ⅠA期肺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临床ⅠA期肺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完成解剖性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的199例临床ⅠA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46例,非淋巴结转移组15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ⅠA期肺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199例临床ⅠA期肺腺癌患者中男86例(43.2%),女113例(56.8%),中位年龄57(52,64)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组在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2.5 ng/ml比1.6 ng/ml, Z=-4.446, P<0.01)、CT肿瘤直径(2.38 cm比1.57 cm, Z=-6.952, P<0.01)、实性成分比例(CTR)(1.00比0.00, Z=-9.542, P<0.01)方面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两组之间在分化程度( χ2=38.271)、病理亚型( χ2=105.757)、经肺泡腔内气道播散(STAS)( χ2=47.276)、脉管瘤栓( χ2=16.358),肿瘤部位( χ2=26.985)、分叶征( χ2=34.037)、毛刺征( χ2=15.575)、血管集束征( χ2=5.534)、胸膜牵拉征( χ2=9.883)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在微乳头和实性为主型[比值比( OR)=156.209, P<0.05]、STAS( OR=16.633, P<0.05)、CT肿瘤直径( OR=23.946, P<0.05)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微乳头和实性为主型、STAS、较大的CT肿瘤直径是临床ⅠA期肺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原发性肺浸润性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CT表现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浸润性黏液腺癌(Primary pulmonary invasive mucinous adenocarcinoma,PPIM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表现,加深对本病的认识,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PPIMA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CT表现.结果:16例患者中,体检发现11例,典型的咳白色黏液痰仅1例.单发病灶16例,周围型15例,中央型1例.结节肿块型14例,肺炎型2例.实性病灶15例,磨玻璃病灶1例;分叶征10例,空泡征11例,毛刺征6例,胸膜凹陷征12例,血管造影征9例,支气管充气征6例.12例患者行增强扫描,轻度强化9例,中度强化3例.淋巴结转移3例,胸膜侵犯10例.病理显示:肿瘤细胞呈高柱状,胞浆丰富,肺泡壁结构破坏,肺泡腔内充满黏液,部分见气道播散;免疫组织化学:TTF-1(+)、CK7(+)、CK20(-)支持诊断.结论:PPIMA多为体检发现,少见典型临床表现,CT表现多为周围型,以单发结节肿块型多见,当胸膜下实性结节内伴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造影征,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时,需警惕PPIMA可能,最终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时胆道病原菌肺脏播散的质粒示踪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采用PUC 19质粒转染大肠杆菌示踪加限制性内切酶指纹图谱分析法,对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时胆道病原菌肺脏播散进行了精确的示踪及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大鼠胆管炎6h起肺组织均浆中出现标记病原菌并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48h达到高峰,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胆源性病原菌阳性率及菌量低于肺组织匀浆者,但48h二者已非常接近。本实验结果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时,胆道病原菌能迅速突破胆血屏障经循环到达肺脏定植,并能在较短时间内突破肺泡隔屏障进入肺泡腔,成为肺巨噬细胞反应的主要剌激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