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监测血清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人附睾蛋白4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动态监测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CYFRA21-1)、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程中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择取我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8例为研究组,另收集同期良性肺病患者108例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良性肺病患者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院时血清SCC-Ag、CYFRA21-1、HE4水平;对比研究组不同治疗疗程患者血清各指标水平,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入院时血清SCC-Ag、CYFRA21-1、HE4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SCC-Ag、CYFRA21-1、HE4水平:术后1 d>术后7 d>术后30 d>术后90 d;入院时血清SCC-Ag、CYFRA21-1、HE4水平联合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3,灵敏度为88.0%,特异度为83.3%.结论 血清中SCC-Ag、CYFRA21-1、HE4表达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升高,并在不同术后疗程中存在降低,并发现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效率,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新的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T影像组学模型对Ⅰ期尘肺病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基于胸部CT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模型对Ⅰ期尘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202 例诊断为尘肺Ⅰ期和 199 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及胸部CT资料,按照 7:3 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组及验证集组,使用 3D-slicer软件在CT肺窗图像上勾画感兴趣区(ROI)并提取特征,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对影像特征进行筛选,然后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建立CT组学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预测模型的效能和临床实用性.结果 共提取出 851 个特征,最终筛选出 9 个特征建立CT影像组学模型,该模型训练集组的AUC为 0.930(95%CI 0.901~0.963),验证集组的AUC为 0.820(95%CI 0.742~0.895),DCA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净收益.结论 基于CT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能有效鉴别正常和Ⅰ期尘肺,对于Ⅰ期尘肺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工智能定量分析在CTD-ILD诊断和分级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定量分析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D-ILD)诊断和分级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CTD-ILD 128 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扫描和肺功能检查,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独立样本t检验和ROC分析鉴别轻度组和重度组.方差分析和LSD检验鉴别各组病变成分.Spearman 秩和检验比较各参数与肺功能等级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组肺体积均显著小于轻度组;重度组肺病变体积和百分比均显著大于轻度组(P≤0.001).ROC曲线显示肺病变体积和百分比指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AUC值均>0.700).各组病变成分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各参数与肺功能等级均具有相关性.结论 人工智能在CTD-ILD患者的定量分析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对患者的诊断和分级能够提供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纤维化脂质代谢研究概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肺纤维化是一种预后较差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脂质作为构成细胞结构以及参与信号转导的一类关键成分,对维持肺部功能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脂质变化与肺纤维化的进展密切相关.该文对脂质组学在肺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各类脂质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进行简要概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马鞍山市尘肺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现存尘肺病患者的生命质量,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寻求提高其生命质量、减轻疾病负担的方法和途径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6-11月,选取现住址为马鞍山市辖区,被确诊为尘肺病的494名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量表结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情况及生命质量进行调查,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尘肺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中有男性488例(占98.8%),女性6例(占1.2%);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有308例(占62.35%),接尘工龄10年以下的有225例(占45.55%);尘肺病分期以壹期为主,共380例(占76.92%);112例(占22.67%)患者有并发症;398例(占80.57%)患者自觉健康状况比1年前差.尘肺病患者总体生命质量得分及躯体功能(PF)、躯体角色(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生命力(VT)、社会职能(SF)、情感职能(RE)、心理健康(MH)共8个维度得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80岁及以上年龄组患者相比,70~79、60~69、≤59岁组患者生命质量总分分别提高8.171分、13.139分、15.563分(均P<0.001);相对于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有慢性病、有并发症、独居或居住在养老院、接尘工龄≥30年、伤残等级1~4级、尘肺病叁期的患者,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无慢性病、无并发症、与家人居住在一起、接尘工龄≤9年、伤残等级7级及以上、尘肺病壹期的患者的生命质量总分分别提高5.358分、6.897分、6.117分、10.349分、12.386分、6.347分和15.152分(均P<0.05).结论 马鞍山市尘肺病患者总体生命质量不高,建议重点关注年龄较大、独居或居住在养老院、患有慢性病或尘肺病并发症、低学历,以及尘肺病分期较高的尘肺病患者的生命质量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8-2022年苏州市某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病诊断病例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诊断的职业病病例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8-2022年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职业病诊断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22年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共受理职业病诊断申请808例,最终诊断职业病590例,确诊率73.0%,涉及《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的6大类31种职业病.职业病诊断病例数排前3位分别为职业性尘肺病、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化学中毒,分别占75.9%(448例)、13.7%(81例)和4.7%(28例).职业病病例以男性为主,占91.2%;诊断年龄以50~59岁最多,占27.6%;平均诊断年龄(56.5±3.1)岁.尘肺病工龄中位数17.1(9.1,27.0)年,噪声聋工龄中位数9.1(6.1,12.5)年,化学中毒工龄中位数则不足1年.制造业是职业病的高发行业占55.3%(326例).苏州地区各市、辖区均有新发职业病,以吴中区(178例,占30.2%)、虎丘区(125例,占21.2%)和昆山市(66例,占11.2%)最多,姑苏区最少,仅1例.病例主要分布在中小型企业,占66.4%.结论 近5年苏州地区新发职业病仍较多,以尘肺病例数下降最为明显,职业性噪声聋增长比率最快.苏州市在做好尘肺病防治的同时,须注意职业性噪声聋和急性职业性化学中毒的防治,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海市嘉定区2010-2021年职业病发病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上海市嘉定区2010-2021年职业病发病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职业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中报告的上海市嘉定区2010-2021年职业病病例信息,分析病例人群和所在企业特征以及发病趋势.结果 2010-2021年上海市嘉定区新发职业病362例,发病前3位分别是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24例,占34.25%)、职业性化学中毒(101例,占27.90%)和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2例,占17.13%);病例以男性为主,发病年龄中位数和第25、75百分位数为43(35,50)岁,接害工龄6(2,10)年,主要集中在小微企业、私有企业;发病前3位行业是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职业病病例总数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2018年后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发病数及占比均有较大幅度升高.结论 嘉定区职业性噪声聋发病数上升明显,应作为须重点防控的职业病,职业性化学中毒和尘肺病的防控亦不能放松;应重点关注小微企业、私有企业、金属制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y,IMNM)是一种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的重要亚型.IMNM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伴随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等肌酶谱的显著升高.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皮疹、间质性肺病和心肌受累等骨骼肌外表现.自2003年首次被国际医学界命名以来,IMNM逐渐被研究者和临床医师所认识.IMNM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不同地域和种族间可能有所不同,如在美国的小样本调查中,IMNM的发病率为0.83/10万,患病率为1.85/10万;而在欧洲西班牙北部地区,抗HMGCR抗体阳性患者的IMNM发病率为0.6/10万,患病率为3/10万,目前中国尚缺乏相关数据.IMNM的患病风险因素包括易感等位基因如HLA-DRB1*11,以及使用他汀类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感染病毒感染等.诊断IMNM需要综合考虑肌肉受累症状、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肌酶谱水平和肌活检病理等检查结果.目前,IMNM的治疗主要基于临床经验,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和传统免疫抑制剂.对于难治性患者,可能采用利妥昔单抗和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方案.针对B细胞及其致病性自身抗体的产生过程,未来的研究可能揭示新的治疗靶点.本文旨在系统介绍IMNM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相关辅助检查,并探讨当前的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治IMNM的参考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医肺康复技术治疗尘肺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尘肺病是我国发病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职业病.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是尘肺病的主要特征,而纤维化是不可逆转和恢复的,因此尘肺病的康复治疗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中医肺康复技术能够改善尘肺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其病情发展,在尘肺病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通过系统总结近年来中医肺康复技术在尘肺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如中药制剂疗法、经络穴位疗法、药膳疗法、传统健身功法锻炼等,分析了其优势与不足,建议基层医疗机构发挥中医的优势,加强推广中医肺康复技术在尘肺病基层平台治疗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心脏外科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postoperative ventricular arrhythmias,POVA)的发生率、风险预测因子以及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选择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各类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1 226例,全因死亡率数据来自我院的数据库.构建Cox风险预测模型模型,以确定POVA发生的风险因素,并在调整不同的协变量后评价POVA对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结果:在1 226例患者,29例(2.4%)发生POVA.单变量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较大(61.2±8.5)vs.(70.6±3.8)岁,较低的LVEF(61.1±9.2)%vs.(45.1±7.8)%,更多接受急诊心脏外科手术(1.6%vs.24.1%),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病史(7.9%vs.24.1%),术前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1.1%vs.6.9%),出现术后卒中病史(0.4%vs.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则显示,年龄较大(OR:每1年增加1.08,P<0.001)、急诊手术(OR=19.38,95%CI:7.53~51.71,P<0.001)和存在严重 COPD(OR=3.56,95%CI:1.54~8.86,P=0.002)与POVA发生呈现正向关联.在(2.0±0.1)年的随访中,POVA与显著增加的调整后长期死亡率(HR=7.95,95%CI:1.12~56.43,P=0.046)相关.结论:POVA与术后长期死亡率增加有关.年龄较大、严重的COPD、LVEF较低和急诊手术与POVA的风险较高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