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纤维化脂质代谢研究概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肺纤维化是一种预后较差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脂质作为构成细胞结构以及参与信号转导的一类关键成分,对维持肺部功能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脂质变化与肺纤维化的进展密切相关.该文对脂质组学在肺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各类脂质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进行简要概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萝卜硫素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代谢组学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萝卜硫素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分子机制以及与疗效相关的代谢组学标志物并构建疗效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广州市惠爱医院的ASD患儿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萝卜硫素治疗组( n=26)和安慰剂组( n=14)。采用OSU孤独症评定量表-DSM-Ⅳ(OSU Autism Rating Scale-DSM-Ⅳ,OARS-4)评估ASD患儿在基线、治疗第4、8和12周的临床症状变化,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比较OARS-4得分在组别和时间上的差异。采集ASD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浆样本,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检测,使用方差分析-成分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与萝卜硫素治疗疗效显著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最后使用Fisher判别分析筛选疗效预测指标。 结果:经12周治疗后,萝卜硫素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安慰剂组( F=14.11, P<0.001)。2组间共201种代谢物存在差异,主要富集于甘油磷脂代谢和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通路。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牛磺酸、磷脂酰丝氨酸和溶血磷脂酰丝氨酸与ASD患儿症状变化呈正相关( r=0.643、0.401、0.414, P<0.05或0.001),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鞘磷脂类和甘油三酯类代谢物与症状变化呈负相关( r=-0.481~-0.392,均 P<0.05),其中鞘磷脂(d35∶1)和牛磺酸进入了Fisher判别分析模型,总疗效预测的正确率为84.6%(22/26)。 结论:萝卜硫素改善ASD相关临床症状的分子机制可能与细胞膜磷脂代谢有关,鞘磷脂(d35∶1)和牛磺酸可能成为预测萝卜硫素治疗ASD疗效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型糖尿病单纯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脂质组学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脂质成分的变化轮廓,试筛选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0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并已进行肝活检的患者共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肝活检(SAF评分)结果分为NAFL组(22例)及NASH组(18例),对比2组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进行血清脂质组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筛选T2DM发生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结果:NASH组肝硬度、NASH评分、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GGT)、空腹血糖、血清铁蛋白水平均高于NAFL组( t=-2.76~-2.06,均 P<0.05)。磷脂酰胆碱(PC)(35∶4)、PC(36∶1)[PC(18∶1/18∶0)]、PC(38∶3)、PC(44∶5)、磷脂酰乙醇胺(PE)(36∶2)、PE(34∶1)[PE-NMe2(18∶1/16∶0)]、PE(34∶1)[PE(20∶1/14∶0)]、磷脂酰丝氨酸(33∶0)、甘油三酯(TG)(54∶2)、鞘磷脂(sphingomyelin)(37∶1)、SM(39∶1)、SM(40∶1)、葡萄糖神经酰胺(40∶2)在NASH组均高于NAFL组( t=-2.930~-1.380,均 P<0.05);PC(38∶5)、PC(38∶6)、TG(52∶4)、TG(54∶4)、TG(54∶5)、TG(57∶6)、TG(58∶4)、TG(60∶6)水平在NASH组降低( t=1.982~2.431,均 P<0.05);PC(36∶1)[PC(19∶1/17∶0)]、PE(38∶1)、PE(39∶1)、TG(52∶1)、棕榈酰基苯丙氨酸水平在NASH组明显高于NAF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89~-2.837, P<0.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C(36∶1)及PE(38∶1)升高是T2DM合并NAFLD患者进展为NASH的危险因素[ OR(95 %CI):1.213(1.076~1.301)、1.119(1.015~1.243),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36∶1)及PE(38∶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0.785,灵敏度均为94.4%,特异性均为72.7%,均高于谷丙转氨酶、AST及GGT(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9、0.734、0.741;灵敏度分别为:72.2%、77.8%、77.8%;特异性分别为:68.2%、63.6%、68.2%)。 结论:T2DM患者中,与合并NAFL相比,NASH时出现变化的血清脂质主要是甘油磷脂、鞘脂和TG。在T2DM脂肪肝患者中,PC(36∶1)、PE(38∶1)可能成为诊断NASH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炎症及氧化应激等指标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变化。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180例老年EH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其中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超过1.1 mm者归为硬化组( n=83),无动脉粥样硬化者归为对照组( n=97);检测并比较2组baPWV、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血脂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IMT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1)硬化组患者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3±0.7) mmol/L、(3.7±0.9) mmol/L],高于对照组[(1.9±0.5) mmol/L、(3.0±0.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硬化组患者baPWV、hs-CRP、Lp-PLA2、MDA水平高于对照组,但SOD水平低于对照组(均 P<0.05);(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IMT与baPWV、Lp-PLA2及MDA呈线性正相关(均 P<0.05),与SOD呈线性负相关( P<0.05)。 结论:老年EH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baPWV、Lp-PLA2、MDA表达上调,可能是影响此类患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平台的六价铬亚慢性暴露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六价铬[Cr(Ⅵ )]亚慢性染毒的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29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Cr(Ⅵ)低剂量组9只、Cr(Ⅵ)高剂量组10只。对照组大鼠饮纯净水,Cr(Ⅵ)低和Cr(Ⅵ)高剂量组大鼠分别饮用10、50 mg/LCr(Ⅵ)水溶液(分别为28、140 mg/L重铬酸钾),连续染毒90 d。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联用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代谢物。采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不同Cr(Ⅵ)染毒浓度大鼠血清代谢轮廓特征。Metabo Analyst 4.0软件对数据集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UPLC-Q-TOF-MS/MS仪器检测性能稳定,实验检测数据可靠。对照组、Cr(Ⅵ)低和Cr(Ⅵ)高剂量组大鼠代谢轮廓差异明显,Cr(Ⅵ)接触致大鼠血清代谢轮廓特征发生明显改变。筛选出Cr(Ⅵ)低剂量组与对照组间存在18个差异代谢物,Cr(Ⅵ)高剂量组和对照组间存在23个差异代谢物,其中不同Cr(Ⅵ)剂量组与对照组有13个代谢物同时存在差异,分别是3-羟基- 11Z-十八烷基肉碱、鹅肌肽、焦磷酸法尼酯、油酰乙醇胺、亚麻油肉碱、硫胆酸3-O-葡萄糖酰胺、溶血磷脂酰胆碱[20∶2(11Z,14Z)]、溶血磷脂酰胆碱[20∶3(5Z, 8Z,11Z)]、溶血磷脂酰胆碱[22∶2(13Z,16Z)]、磷脂酰甘油[16∶0/22∶5(7Z,10Z,13Z,16Z,19Z)]、磷脂酰肌醇[18∶1(11Z)/20:4(5Z,8Z,11Z, 14Z)]、磷脂酰肌醇[20∶ 3(5Z,8Z, 11Z)/18∶0],5羟色胺。甘油磷脂代谢、色氨酸代谢、戊糖与葡糖醛酸间转化、萜类骨架生物合成代谢通路与Cr(Ⅵ)亚慢性染毒相关。结论:Cr(Ⅵ)亚慢性暴露可能会导致大鼠血清代谢指纹特征改变,血清差异代谢物主要与氨基酸、脂质代谢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不同地域汉族健康人群血清代谢组学参照谱的差异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中国汉族健康人群血清代谢组参照谱,探讨代谢组特征在不同地域、性别、年龄间的差异。方法:基于国民健康调查的横断面研究数据和生物样品,纳入7个省份的1 039名男性和1 032名女性汉族健康成年人(≥30岁)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UPLC-MS)方法检测血清代谢组,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比较不同地域、性别、年龄组间代谢组的差异。结果:不同地域、性别、年龄人群血清代谢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共筛选并鉴定出地域差异性代谢物114种,其中参与人体代谢通路的53种,以肽类(20种)和甘油磷脂代谢相关(14种)代谢物为主。共鉴定出性别差异性代谢物59种,其中可替宁在7个省份不同性别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在陕西和海南的研究对象中发现不同年龄间代谢组的差异,共鉴定出差异性代谢物22种。结论:血清代谢组受不同地域、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因此在利用代谢组学进行疾病诊断和筛选生物标志物时,不同研究不能采用同一参照,应遵循严格的实验设计和入选标准,针对地域、性别、年龄和检测批次等因素选择差异性参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蜱传脑炎患者脂质代谢分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蜱传脑炎患者的代谢情况,研究蜱传脑炎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并阐明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基于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联用技术对呼伦贝尔地区的50名蜱传脑炎患者及39名健康组样本进行脂质组学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分析。结果:在样本中共检测出465个质谱峰,鉴定出磷脂及甘油酯等代谢物。对显著变化( P<0.01,VIP>1,FC>2)的差异物进行鉴定,共筛选出26种差异代谢物,与机体的抗炎等代谢通路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等磷脂类整体趋于上调[log 2(Fold change)>0],甘油二酯、甘油三酯等甘油酯类呈现下降趋势[log 2(Fold change)<0]。且所得潜在标志物的AUC值为0.999,可用于疾病组与健康组的诊断。 结论:经病毒侵染后,人体内磷脂代谢及甘油酯代谢通路会发生一定变化,且所得差异代谢物可作为潜在标志物可用于蜱传脑炎疾病诊断,为疾病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法探究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血清脂质组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患者的血清脂质组学特征,寻找CAD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于2011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收集46例CAD患者以及16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的血清样本,利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血清脂质组成与表达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筛选差异的生物标志物,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筛选诊断标志物。组间年龄和性别资料的比较分别采用 t检验和 χ2检验。 结果:46例CAD患者年龄30 ~ 84(60.39 ± 10.52)岁,男41例,女5例;16例健康对照,年龄50 ~ 89(59.81 ± 10.72)岁,男14例,女2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 t = 0.19, P = 0.853;性别: χ2 = 0.03, P = 0.859)。血清样本中共检测出4 136种脂质分子,包含40个亚类。CAD患者和健康对照两组间存在22个差异脂质分子,包含9个亚类:甘油三酯、鞘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单脂肪酸甘油酯、溶血磷脂酰胆碱、己糖神经酰胺、甘油二酯、心磷脂;其中甘油三酯(37.7e)+ Na、单脂肪酸甘油酯(22.3)+ NH 4和磷脂酰丝氨酸(18.0_18.1)+ H作为诊断标志物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 0.8,16种脂质分子的曲线下面积> 0.7。 结论:相较于健康对照CAD患者血清中脂质成分改变,其中甘油三酯(37.7e)+ Na、单脂肪酸甘油酯(22.3)+ NH 4和磷脂酰丝氨酸(18.0_18.1)+ H可能是较有潜力的CAD诊断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帕金森病及多系统萎缩患者血浆增强α-突触核蛋白聚集体细胞膜破坏能力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观察帕金森病(PD)及多系统萎缩(MSA)患者血浆孵育形成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聚集体对细胞膜的破坏能力,进一步明确α-Syn在PD及MSA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确诊的5例PD患者、5例MSA患者外周血液样本,以及同时期5例健康体检人员外周血液样本;采用0.01 mol/L PBS溶解α-Syn后分别与PBS、健康人员、PD患者及MSA患者血浆在37 ℃条件下恒温振荡孵育4 d(依次命名为PBS组、HC组、PD组和MSA组)。以酸性磷脂1-棕榈酰基-2-油酰基-sn-甘油-3-磷酸-L-丝氨酸(POPS)为原料,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包裹钙黄绿素的小单室脂质体(SUVs),采用马尔文纳米粒度电位仪及透射电镜分析SUVs粒径大小及形态。采用各组不同浓度(0.5、1.0、2.0、4.0、8.0、16.0 μmol/L)的α-Syn聚集体分别处理SUVs及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通过测定透析后钙黄绿素相对释放量及细胞内钙黄绿素荧光值评估不同条件下形成的α-Syn聚集体对脂质体及细胞膜的破坏能力。结果:(1)各组α-Syn聚集体对SUVs的破坏作用:各组α-Syn聚集体诱导释放的钙黄绿素随着蛋白浓度的升高而增多。当α-Syn蛋白浓度为8 μmol/L时,PD组和MSA组诱导释放的钙黄绿素均明显多于PBS和HC组,MSA组诱导释放的钙黄绿素进一步多于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各组α-Syn聚集体对SH-SY5Y细胞膜的破坏作用:各组细胞内钙黄绿素荧光值随蛋白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当α-Syn蛋白浓度为8 μmol/L时,PD组和MSA组细胞内钙黄绿素荧光值均显著低于PBS组和HC组,MSA组细胞内钙黄绿素荧光值进一步低于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各组α-Syn聚集体对SH-SY5Y细胞存活的影响:当α-Syn蛋白浓度为8 μmol/L时,各组SH-SY5Y细胞活力均明显下降,与PBS和HC组相比,PD组和MSA组细胞活力均显著下降,其中MSA组细胞活力又较PD组进一步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D患者血浆和MSA患者血浆孵育形成的α-Syn聚集体对细胞膜的破坏能力大于正常人群血浆,尤以MSA患者血浆孵育形成的α-Syn聚集体为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指标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淀粉样蛋白A(SAA)、免疫球蛋白E(IgE)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至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T2DM患者224例,其中男144例,女80例,年龄(61±11)岁。按照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T2DM合并AS组(T2DM-AS组, n=160)及T2DM组( n=64);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 n=160)。检测所有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Lp-PLA2、IgE、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分析上述各指标以及性别、年龄与T2DM合并AS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AS的危险因素。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2DM-AS组、T2DM组的IgE、Lp-PLA2水平均升高,T2DM-AS组的SAA水平升高(均 P<0.05);与T2DM组比较,T2DM-AS组Lp-PLA2、IgE、SAA水平均升高(均 P<0.05)。T2DM合并AS与年龄、IgE、Lp-PLA2和SAA呈正相关( r=0.468、0.269、0.486、0.418,均 P<0.05),与HDL-C呈负相关( r=-0.338,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OR=0.865,95% CI:0.763~0.982, P<0.05)、IgE( OR=0.910,95% CI:0.840~0.987, P<0.05)和Lp-PLA2( OR=0.942,95% CI:0.910~0.986, P<0.05)与T2DM合并AS相关。Lp-PLA2、SAA和IgE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T2DM合并AS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UC)=0.895( P<0.05),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93.7%。 结论:T2DM合并AS患者Lp-PLA2、IgE、SAA水平均升高,Lp-PLA2、SAA和IgE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T2DM合并AS的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