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非热点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化疗的疗效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背景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是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个体化靶向治疗方案之一,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然而不同类型EGFR的突变对EGFR-TKIs治疗的反应不同.目的 比较EGFR非热点突变型NSCLC一线应用EGFR-TKIs及化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12 年 4 月—2019 年 6 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治疗的术后复发或晚期NSCLC患者,并确认为EGFR非热点突变型患者共 90 例.以患者一线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一线EGFR-TKIs治疗组和一线化疗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EGFR基因突变情况.所有患者通过电话进行随访或复查住院及门诊病例获得患者预后情况,随访截止时间为2024-03-31.观察并比较患者疗效及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90 例患者中一线EGFR-TKIs治疗组 52 例,一线化疗组 38 例.术后复发转移患者 16 例,初诊分期为ⅢB~Ⅳ期患者 74 例.EGFR非热点突变患者中,单基因突变 51 例,复合突变 39 例.一线EGFR-TKIs治疗进展后二线EGFR-TKIs治疗患者 8 例,二线化疗患者 9 例.一线化疗进展后二线EGFR-TKIs治疗患者 8 例,二线化疗患者 16 例,免疫治疗患者 1 例.EGFR非热点突变不同亚型接受一线EGFR-TKIs治疗的患者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6,P<0.001).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PFS、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突变亚型患者中,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PFS、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合位点突变患者中,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线化疗进展后的患者中,二线EGFR-TKIs治疗(8 例)与化疗(16 例)的中位PFS分别为 11.3 个月和 5.6 个月,二线EGFR-TKIs治疗与化疗患者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7,P=0.006).结论 在EGFR非热点突变型术后复发或晚期NSCLC中,EGFR ex20ins和E20 S768I突变患者与其他突变类型患者接受一线EGFR-TKIs治疗后的生存期存在差异.而在各突变亚型中,与一线化疗相比,一线EGFR-TKIs治疗均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癌术后化疗期间症状群困扰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调查肺癌术后化疗期间症状群现状,分析影响肺癌术后化疗期间症状群困扰风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肺癌化疗症状群困扰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22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进行术后化疗的19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文版安德森症状测评量表(MDASI-C)评估化疗症状群困扰程度将其分为轻度困扰组及重度困扰组,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术后化疗期间存在症状群重度困扰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外部验证.结果 190例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有180例(94.74%)发生不同程度的疲乏,134例(70.53%)发生不同程度的焦虑,97例(51.05%)发生不同程度的疼痛,124例(65.26%)发生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期、化疗周期≥4个、Ⅲ~Ⅳ级不良反应、白细胞计数<2×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是肺癌术后患者对化疗期间症状群存在重度困扰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列线图,内部及外部验证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32、0.867,95%CI 分别为(0.771~0.882)、(0.779~0.929),校准曲线与实际曲线接近重合,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x2=1.896,P=0.204.结论 肺癌术后化疗期间疲乏-负性情绪-疼痛-睡眠障碍症状群发生率较高,基于其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肺癌术后化疗期间发生症状群的及困扰程度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有利于肺癌术后化疗期间发生症状群的早期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团队协同按需延续护理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多团队协同按需延续护理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肺癌术后化疗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6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患者多团队协同按需延续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对患者实施多团队协同按需延续护理后,结果显示:干预组的Piper疲乏评估量表(PF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干预组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显著低于常规组,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肺癌化疗患者的院外延续护理需求及对专业知识的渴望远高于其他患者,多团队协同按需延续护理的实施可以提高肺癌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和依从性,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其不良情绪,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全面护理,进而提高其院外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结合实际来应用、完善和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辅助化疗对ⅢA-N2期肺癌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及预后生存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CT)对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LNR)的影响,以及分析LNR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心外科128例ⅢA-N2期NSCLC患者的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两组,观察组(64例)进行NCT+手术治疗,对照组(64例)直接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生存情况。根据LNR和N2淋巴结状态分亚组,进行亚组生存分析。并对观察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在转移淋巴结数量、淋巴结阳性患者率和LNR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8±2.1比4.9±2.4、92.2%比100%、19.1%比22.4%(均 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优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低LNR亚组均比高LNR亚组具有更好的PFS和OS(均 P<0.05)。观察组非多站N2淋巴结转移者具有更好的PFS和OS(均 P<0.05)。观察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低LNR患者具有更好的2年PFS和OS(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NR越高,死亡( HR=2.178,95% CI: 1.025~4.626, P=0.043)和进展( HR=2.130,95% CI: 1.123~4.038, P=0.021)的风险越大。 结论:NCT能够改善ⅢA-N2期NSCLC患者的预后和降低LNR,LNR有望可能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真实世界单中心数据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水平、外周血细胞计数预测病理缓解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的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行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后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51例。新辅助治疗方案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化疗为含铂双药。以21 d为1个治疗周期,每2个周期进行影像学评估。疗效评价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病情进展。病理评价指标为主要病理缓解(MPR)和完全病理缓解(pCR)。分析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评价新辅助治疗的效果。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影响MPR和pCR的临床因素。结果:5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占66.7%(34/51),病情稳定占33.3%(17/51);MPR占54.9%(28/51),pCR占41.2%(21/61)。经影像学评估达到部分缓解的患者中,MPR占73.5%(25/34),pCR占52.9%(18/34);经影像学评估为病情稳定的患者中,MPR占17.6%(3/17),且均为pCR。术前活检标本PD-L1阳性表达率为74.5%(38/51),其中高表达率为51.0%(26/51)。PD-L1高表达患者与PD-L1阴性/低表达患者在性别、吸烟状态、临床分期、病理类型、pCR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 P>0.05);PD-L1高表达的患者中MPR占69.2%(18/26),PD-L1阴性/低表达的患者中MPR占40.0%(1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0,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PD-L1高表达是预测MPR的独立因素( OR=3.375,95% CI:1.063~10.711, P=0.039),更低的NLR是预测pCR的独立因素( OR=0.166,95% CI:0.044~0.634, P=0.009)。 结论: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对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治疗有效,PD-L1高表达可以预测MPR,更低的NLR可以预测pCR。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术后放疗在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切除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之一,但其疗后局部区域复发率较高。术后放疗(PORT)能显著降低该模式治疗后的局部区域复发率,但对改善生存的价值尚未完全明确:一部分研究认为其不能改善Ⅱ-Ⅲ A(N 2)期患者的生存,另一部分研究则认为其可使高危患者的生存获益。目前此类患者PORT的指征包括R 1、R 2切除及ypN 2期。PORT技术首选三维适形与调强放疗;R 0切除患者放疗剂量50~54 Gy可兼顾疗效与安全;靶区范围目前尚无定论,但研究多倾向于只进行受累淋巴结区域照射。大部分研究中PORT的不良反应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但目前相关研究的证据等级较低,尚需前瞻性研究来证实上述结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Ⅲ期可切除与潜在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的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Ⅲ期NSCLC的治疗充满了挑战,其最佳治疗策略目前尚无定论。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手段的出现也在不断改写Ⅲ期可切除/潜在可切除NSCLC的定义。可切除N2-Ⅲ期NSCLC淋巴结通常为散在且边缘清晰,与周围结构无粘连。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相比于根治性放化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对于N3-Ⅲ期NSCLC,目前指南不推荐手术治疗。但对于局限性N3,并对化疗有持续的反应,通过谨慎筛选,手术治疗也可一试。免疫治疗在局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应用已有较多前瞻性临床试验证实了其疗效。新辅助免疫治疗可显著提高主要病理缓解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使潜在可切除的Ⅲ期NSCLC降期后获得手术机会,并改善远期预后。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的疗效评估,病理活检较CT检查更可靠。总的来说,多模式新辅助治疗取得的卓越进展将带给潜在可切除Ⅲ期NSCLC患者更多的手术机会及更好的远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化疗后进展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 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化疗后进展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 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放化疗后进展肺癌患者44例(男39例、女5例,年龄41~84岁)。随访≥12个月,观察其疗效。采用 χ2检验比较不同组别有效率。通过建立ROC曲线,获得最佳术后90%大体肿瘤体积所接受的剂量( D90)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临床疗效影响因素。 结果:44例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为72.73%(32/44)。ROC曲线示术后 D90的最佳界值为120 Gy,AUC为0.771。术后 D90≥120 Gy组的有效率(18/19)高于<120 Gy组[56.00%(14/25); χ2=8.17, P=0.004]。44例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77.27%(34/44)。单因素分析示,年龄( χ2=3.99, P=0.046)、术前Hb( χ2=10.60, P=0.001)、肿瘤最大径( χ2=11.50, P=0.001)、术后 D90( χ2=5.81, P=0.016)均可影响患者生存。多因素分析示,术前Hb[风险比( HR)=0.023,95% CI: 0.001~0.882, P=0.043]、肿瘤最大径( HR=40.889,95% CI: 1.458~1 146.586, P=0.029)是预后因素。 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化疗后进展肺癌患者疗效较好,术后 D90≥120 Gy患者的近期疗效优于<120 Gy患者。术前Hb、肿瘤最大径是肺癌粒子植入术后患者的生存预后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心型肺癌合并肺不张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CT联合支气管镜引导放射性 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心型肺癌合并肺不张的可行性、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因医学原因不可手术的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不张患者29例。所有患者先于支气管镜引导直视下行大气管内肿瘤粒子植入,再行CT联合模板引导经皮穿刺肺门部肿瘤粒子植入,后期序贯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或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化疗4周期。选用 125I粒子活度18.5~29.6 MBq,处方剂量120 Gy,术前及术后行治疗计划和质量验证。观察肺不张再通率、剂量验证满意率、气促指数改善情况、生存时间(OS)、术中及术后不良事件。 结果:29例肺癌合并肺不张患者均顺利完成支气管镜及CT引导粒子植入,术后质量验证满意率为93.1%。术后2、6、12、18和24个月肺不张再通率达到93.1%、89.7%、78.6%、76.2%和60%。患者治疗前的气促指数为(2.8±0.8)级,治疗后气促指数为(1.4±0.9)级,治疗后呼吸困难、乏氧症状较前明显缓解,改善持续时间为5~28个月。中位随访20个月,中位生存期21个月。与粒子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气胸、咳血、咳嗽、发热及粒子移位,无3级或更高级别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于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不张患者,CT联合支气管镜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局部再通率高,可以迅速改善临床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MARCA4缺失型胸部肿瘤17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病理确诊的17例SMARCA4缺失型胸部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方法:通过病理科结果查询系统收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月病理确诊的17例胸部SMARCA4缺失型胸部肿瘤患者,其中男16例,女1例,年龄42~74(64.0±5.7)岁。对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肿瘤标志物、影像学特征、治疗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的17例患者中,仅1例女性无明确吸烟史,16例男性均有吸烟史,其中1例吸烟量5包年,余15例吸烟量均在20~100包年,平均(68.5±44.5)包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其次为胸闷、咯血、胸痛。肿瘤标志物CYFRA19-9升高9例(3.79~16.61 ng/ml)、CEA升高8例(5.37~295.93 ng/ml)、NSE升高6例(17.18~70.37 ng/ml)。影像学表现为肺内或纵隔团块影,肿瘤累及纵隔9例,右肺上叶6例、左肺上叶5例、右肺下叶3例、左肺下叶3例;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8例,胸膜转移4例,肝转移3例,脑转移3例,骨转移2例,皮下转移1例。病理结合免疫组化诊断SMARCA4缺失型非小细胞癌6例及SMARCA4缺失型未分化肿瘤11例。8例患者应用含铂双药化疗,其中4例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1例服用恩沙替尼治疗。上述9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治疗后达部分缓解,余8例治疗后复查胸部CT提示肿瘤均较前进展。5例患者放弃治疗,随访6个月均死亡。3例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随访6个月均无明显进展。结论:对于大量吸烟的中老年男性,尤其影像学表现为肺内和(或)纵隔内团块影,病灶进展快、远处转移早的患者,需警惕SMARCA4缺失型胸部肿瘤。临床分期晚是患者总体生存不良的高危因素,含铂双药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可能有效,早期手术可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