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观遗传学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表观遗传学已经成为基因组测序后人类基因组重大研究方向之一,在肿瘤、生物发育、衰老和神经病变等众多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代谢记忆现象提示DR发病机制与表观遗传因子有着复杂的联系。近些年来,许多研究证明了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和非编码RNA等在DR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及作用。但目前对于表观遗传修饰如何影响疾病的了解有限,大多数组蛋白修饰的研究并没有在DR中展开,DR的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表观遗传修饰十分复杂,如何整合不同的修饰在DR发生发展阶段中的相互作用是未来研究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沉默PGAM1基因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沉默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 PGAM1)基因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间在我院行手术切除的67例食管癌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GAM1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PGAM1 shRNA(shPGAM1组)或shRNA?NC(NC组)转染至食管癌Eca?109细胞,分析PGAM1基因沉默对Eca?109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GAM1对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影响.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PGAM1高表达率为58. 2%(39/67),高于癌旁组织的31. 3%(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PGAM1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P<0. 05),而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等无关(P>0. 05). shPGAM1组和NC组中PGAM1 mRNA表达量分别为0. 48±0. 10和1. 01±0. 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培养24、48、72、96 h后,shPGAM1组Eca?109细胞增殖率分别为(87. 65±7. 42)%、(79. 34± 9. 11)%、(70. 17±6. 84)%、(60. 36±7. 95)%,明显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48 h后shPGAM1组和NC组的Eca?109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 36±5. 38)%和(24. 81±4. 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shPGAM1组和NC组Eca?109细胞培养上清的葡萄糖消耗量分别为(56. 84±11. 35)%和(99. 87±10. 48)%,shPGAM1组和NC组Eca?109细胞培养上清的乳酸含量分别为(48. 02±10. 18)%和(99. 00±12. 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shPGAM1组细胞的PTEN表达量高于NC组(P<0. 05),而p?Akt、p?mTOR表达量均低于NC组(P<0. 05).结论 PGAM1高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通过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的Warburg效应,促使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恶性肿瘤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伏立康唑谷浓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伏立康唑谷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内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0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抽取患儿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对患儿进行全血 CYP2C19基因分型,按相同方案给药后,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患儿血药谷浓度,对不同基因型组的血药浓度差异进行多组有序多分类资料的秩和检验。结果纯合子快代谢基因型(EM)(CYP2C19*1/*1)发生频率为30%(6/20例);杂合子中间代谢基因型(IM)发生频率为45%(9/20例),其中CYP2C19*1/*2者4例,CYP2C19*1/*3者5例;慢代谢基因型(PM)发生频率为25%(5/20例),其中CYP2C19*2/*2者3例,CYP2C19*2/*3者1例,CYP2C19*3/*3者1例。EM组伏立康唑血药谷质量浓度为(2.30±0.50)mg/L,IM组伏立康唑血药谷质量浓度为(3.23±0.71)mg/L,PM组伏立康唑血药谷质量浓度为(4.84±0.29)mg/L,各组间血药谷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6.99,P <0.05)。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伏立康唑的谷浓度有显著影响,建议临床医师应根据基因多态性制定患儿个体化的给药方案,要注意监测其血药浓度,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乌司他丁联合静脉泵注呋塞米对心肺复苏后急性肾衰患者心肌酶谱指标、肾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乌司他丁联合静脉泵注呋塞米对心肺复苏后急性肾衰患者心肌酶谱指标、肾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17例经心肺复苏抢救成功后合并急性肾衰竭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58).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加用乌司他丁联合静脉泵注呋塞米,对比两组心肌酶学、肾功能、代谢及炎症指标和不良反应、生存率.结果 治疗第3天、7天,两组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线粒体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羟丁酸脱氢酶:(231.42 ±31.15) U/L 比(268.59 ±34.87)U/L;F=12.01,P=0.00;肌酸激酶同工酶:(32.38 ±4.15)ng/mL比(37.57 ±3.96)ng/mL;F=15.12,P=0.00;线粒体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25.18 ±4.24) U/L比(33.92 ±5.60) U/L;F=12.36,P=0.00];治疗后两组血尿素氮、肌酐、24 h尿蛋白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观察组上述指标始终低于对照组[尿素氮: ( 7.02 ±1.66 ) mmol/L 比( 8.47 ±1.38 ) mmol/L; F =11.24, P =0.00;肌酐: ( 82.69 ± 9.87)μmol/L比(90.18 ±10.37)μmol/L;F=10.39,P=0.00;24 h尿蛋白量:(15.43 ±2.17)mg比(18.62 ± 3.14)mg;F=11.06,P=0.00];治疗第3、7天,两组血乳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乳酸:(1.18 ±0.27)mmol/L比(2.17 ±0.34)mmol/L,F=16.29,P=0.00;超敏C反应蛋白:(4.89 ±0.81) mg/L比(6.17 ±1.10) mg/L,F=13.41,P=0.00;肿瘤坏死因子-α:(72.18 ± 7.62)ng/L比(83.16 ±7.79) ng/L,F=11.39,P=0.00];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5.09%、1.72%(χ2 =0.24,P=0.62);观察组和对照组生存例数分别为50例(84.75%)、39例(67.24%) (χ2 =4.92, P=0.02).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脉泵注静呋塞米可对心肺复苏后急性肾衰患者心、肾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提升存活率,改善代谢系统,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急性胸痛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心脏 NK/T 细胞淋巴瘤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 42岁,因突发胸闷、胸痛急诊入院.体格检查:肝脾未触及肿大,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患者无肿瘤家族史,无射线暴露史.心电图示窦性心率,Ⅱ、Ⅲ、 aVF及 V3 -V6导联负性 T 波;Ⅱ、Ⅲ、 aVF 可见 qR型.血清肌钙蛋白 2.72g/L (正常值<0.3g/L).血常规大致正常.肿瘤标志物CA125明显升高.门诊以"急性冠脉综合征"收入院.入院后常规超声心动图: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室射血分数65%;右房室沟处发现较大实质性肿块,大小约 77 mm × 70 mm ,伴中等量心包积液(图 1A , B).超声造影示肿块内丰富造影剂充填(图1C ,D) ,提示肿块富含血供,恶性程度大. CT 增强示右房室沟较大肿块.PET‐CT提示右房室沟高代谢肿块,考虑恶性肿瘤,伴心包增厚及心包积液;全身其他器官及淋巴结未见异常;全身骨骼及鼻咽部未见明显代谢异常.冠脉造影示左主干、左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见明显狭窄.发病后第6d,患者突发血压降低转入心胸外科急诊手术,术中见心脏表面大量纤维素渗出及大量血性心包积液,房室沟处巨大占位,大小约8 cm ×7 cm×5 cm ;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提示小圆细胞肿瘤,恶性程度大,手术难以完全切除肿块,遂未立即切除.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提示:原发心脏 NK/T 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示LCA 、 CD2 、 CD3 、 CD56 、 CD4 、 TIA‐I阳性, CD20 、 CD79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氨基酰合成酶类和肺腺癌生存概率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氨基酰tRNA合成酶类和肺腺癌生存概率的联系.[方法]首先从 TCGA平台中获取肺腺癌的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记录;然后应用 GSEA分析方法获取氨基酰tRNA合成酶家族在肺腺癌中的整体表达特点;最后分析该代谢酶家族和肺腺癌总生存期以及无进展生存期的关系.[结果]氨基酰tRNA合成酶家族在肺腺癌中显著高表达;生存分析发现 7 种酶和肺腺癌总生存期有关,4 种酶和无进展生存期有关,这些酶的高表达预示患者预后较差.[结论]氨基酰tRNA合成酶家族在肺腺癌中整体高表达,且和生存概率密切相关,这为理解肺腺癌的代谢特点以及防治方法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肝细胞癌超声造影误诊为肝实质回声不均1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 58岁,因"发现乙肝病原学阳性22年,间断腹痛、腹胀2个月,腹泻7 d"入院. 2个月前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具体不详).家族史:母亲患乙肝.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肝功能检查:天冬氨酸转氨酶140.8U/L,丙氨酸转氨酶76.3U/L,γ‐谷氨酰转肽酶245.9 U/L ,直接胆红素 12 .5 μmol/L ;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4 .36 μg/L ;外科综合:乙肝表面抗原(发光法) 5 .420 IU/ml ,乙肝e抗体(酶免法) 0 .058 s/co ,乙肝核心抗体(酶免法) 0 .069 s/co ;乙肝病毒定量< 50 IU/ml .腹部超声检查:肝脏形态欠规整,叶间裂稍宽,被膜欠光滑,肝右叶可见回声紊乱区,范围约67 mm×40 mm×40 mm ,占位效应不明确,血流显示紊乱,余处肝实质回声分布尚均,管道系统尚清晰;脾大小形态及回声未见异常.提示:①肝硬化;②肝右叶回声紊乱区,建议除外占位可能.门静脉系统超声检查: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显著增宽,其内均可见中等偏强回声(图1)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中等回声周边可见类"轨道样"离肝血流,频谱显示呈低阻"动脉样"频谱改变(图2).肝固有动脉增宽,阻力指数减低,频谱呈"毛刺样"改变(图3) .提示:①门静脉高压;②肝动脉-门静脉瘘;③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栓子形成,血栓?建议除外瘤栓.超声造影:门静脉主干内中等偏强回声内造影剂未见增强,其旁"轨道"样血流区门静脉与肝动脉同步增强.肝右叶回声紊乱区于造影动脉期呈不均匀等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增强,未见明确结节.提示:①肝动脉 -门静脉瘘形成;②门静脉主干血栓后再通?③肝右叶回声紊乱区考虑为肝动脉-门静脉瘘后血流异常灌注所致.当地增强 M RI :①肝硬化;②门脉主干及其属支栓塞;肝右叶信号不均匀考虑门静脉栓塞后肝脏异常灌注所致.我院 PET‐CT :①脂肪肝;肝内未见异常高代谢灶;②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增粗,代谢未见异常增高;③腹腔内小淋巴结显示,代谢未见异常增高. DSA检查提示:肝动脉 -门静脉瘘.临床诊断:肝炎(乙型)后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多发栓塞,肝动脉 -门静脉瘘形成.后随访患者,患者于2个月后因"呕血3 h"外院就诊,胃镜:食管静脉伴胃静脉曲张.增强CT :①肝脏多发低密度影,伴异常强化,考虑异常灌注所致(肝动脉 -门静脉瘘) ,建议增强 M RI进一步检查,除外肿瘤性病变;②肝硬化,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附脐静脉开放;③门静脉左右支及部分主干栓子形成.具体诊断和治疗情况不详,患者症状好转后自行要求出院.之后4个月因"呕血2 h"再次就诊于该院,入院增强 M RI :①肝脏多发占位,考虑肝癌,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原发性肺涎腺型肿瘤的18 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特点及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涎腺型肿瘤18F?脱氧葡萄糖( 18 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2例原发性肺涎腺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18 F?FDG PET?CT显像资料.回顾性分析12例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和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12例原发性肺涎腺型肿瘤患者中,黏液表皮样癌( MEC) 6例,腺样囊性癌( ACC) 6例. 6例MEC患者中,位于段支气管内5例,位于主气管内1例;18F?FDG PET?CT表现为支气管内类圆形或浅分叶软组织密度结节、肿块,边缘光滑,3例可见点状钙化. 6例ACC患者中,病灶位于气管2例,主支气管2例,叶支气管各2例;18F?FDG PET?CT表现为气管或支气管壁弥漫或环形不规则增厚,管腔变形,病灶纵径大于横径. 12例患者的病灶18F?FDG 代谢不同程度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 SUVmax)、代谢体积( 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的中位数(第25百分数,第75百分数)分别为5.1(3.1,8.1)、5.7 cm3(1.2 cm3,21.4 cm3)和18.6(0.6,93.7).患者的SUVmax、MTV和TLG分别与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均P<0.05),而与病灶位置和病理类型均无关(均P>0.05);患者的MTV和TLG与临床分期均有关(均P<0.05).病灶大小与SUVmax无相关性(r=0.568,P=0.054),而与 MTV 和 TLG 均呈正相关( r=0.607,P=0.036;r=0.579,P=0.049).结论 原发性肺涎腺型肿瘤好发于段支气管及以上支气管,18 F?FDG PET?CT显像所测得的MTV和TLG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能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结直肠癌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注射液对卡培他滨血药浓度及其毒副反应和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对结直肠癌患者卡培他滨血药浓度、化疗有效性和化疗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资料,其中36例加用奥美拉唑(研究组),36例未用奥沙利铂(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药浓度、化疗有效率和毒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结果 对照组患者卡培他滨代谢产物氟尿嘧啶的血药浓度为( 123.09 ± 56.70) μg/ml,研究组患者氟尿嘧啶的血药浓度为( 126.25 ± 50.59)μ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0,P=0.121).研究组患者Ⅲ~Ⅳ级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和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13.8%、0%、0%和19.4%,对照组患者Ⅲ~Ⅳ级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和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11.1%、0%、0%和1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反酸烧心的发生率为72.2%,明显高于研究组(44.4%, P<0.05).研究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30.6%,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 P>0.05).研究组患者的中位PFS为8.0个月,与对照组患者的中位PFS(8.5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滴注奥美拉唑不影响卡培他滨的血药浓度、疾病缓解率,对患者的PFS也无明显影响,但可以缓解患者的反酸烧心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08例老年妇女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甾体激素受体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老年妇女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甾体激素受体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并复查308例的病理组织学、临床病案资料和系统的随访资料。其中130例肿瘤标本采用葡聚糖活性炭饱和分析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结果:308例中,Ⅰ期82例,Ⅱ期147例,Ⅲ期66例,Ⅳ期13例。腋下淋巴结转移率35.7%。术后5年生存率为70.8%,10年为50.5%。ER阳性率66.9%,PR阳性率40.0%。生存率随TNM分期的增级而降低(P<0.01),病死率与ER、PR水平明显相关(P<0.05)。结论:老年妇女乳腺癌经外科手术治疗后有较高的5年、10年生存率,其预后与肿瘤大小、腋下淋巴结转移率、甾体激素受体水平明显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