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手术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发病率持续上升,其治疗模式较多,但是外科手术仍然是AEG综合治疗的基础。SiewertⅠ型和Siewert Ⅲ型分别参照食管癌和胃癌的分期系统进行治疗策略的选择,而对于Siewert Ⅱ型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将对SiewertⅡ型AEG在淋巴结转移、手术入路和切除范围以及消化道重建等方面存在的诸多争议,进行简要阐述。结合当前文献以及笔者经验,建议当肿瘤浸润食管≥3 cm时,应经胸入路行彻底纵隔淋巴结清扫+全胃切除术;当肿瘤分期较早、肿瘤长径≤4 cm、且食管受累<3 cm时可经食管裂孔近端胃切除术+食管切除术。而消化道重建方式可据术者经验和患者自身条件进行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胃底腺型胃腺癌的内镜与临床病理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胃底腺型胃腺癌(GA-FG)是一种新的罕见胃癌亚型,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好发于老年男性,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相关。GA-FG起源于胃底腺黏膜深层,分化程度高,易发生黏膜下层浸润,但很少发生淋巴结、血管转移侵犯,预后良好。近年来报道的GA-FG病例逐渐增多,本文就GA-FG发病机制、内镜与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同行对该病的认识,以便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蓝光成像内镜下诊治胃底腺型胃癌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胃底腺型胃癌是一种泌酸腺分化而来的胃肿瘤,目前国内相关病例十分少见。本文报道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收治的1例胃底腺型胃癌病例,并对其内镜、病理和治疗等进行了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特殊黏液分型的早期分化型胃型腺癌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黏液分型为胃型的早期胃癌具有内镜下易漏诊、病理诊断难、鉴别困难等特点。随着对胃型肿瘤认识的加深,临床上逐渐发现了一些未能分类的胃型早期胃癌。本文报道了1例较为特殊的近端胃早期分化型胃型腺癌,肿瘤长在正常黏膜表面,模拟小凹上皮分化,并伴随模拟胃底腺分化,最终经3家省级医院病理科讨论后考虑为未能分类的胃型早期胃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术后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术后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6年12月于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施行开腹根治性胃切除手术的543例胃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404例,女139例,年龄26~84岁。根据癌组织HER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将患者分为HER2 0+组( n=427)、HER2 1+组( n=56)、HER2 2+组( n=29)和HER2 3+组( n=31),比较4组在临床病理指标上的差异。进一步将HER2 0+组和HER2 1+组胃癌患者合并为HER2阴性组( n=26),HER2 3+作为HER2阳性组( n=26),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均衡两组与预后相关的基本资料变量,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与HER2阳性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全组胃癌患者中HER2过表达比率5.7%(31/543)。HER2表达水平与性别( χ2=8.30, P=0.040)、肿瘤纵向部位( χ2=22.86, P=0.029)、组织学分化( χ2=13.27, P=0.004)有相关性;中位生存时间与HER2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5.44, P=0.142)。倾向评分匹配后,HER2阳性组胃癌中位生存时间23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型( HR:1.619,95% CI:1.081~2.423, P=0.019)是影响HER2阳性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HER2在男性、贲门胃底部及高、中分化的胃腺癌中表达较高,但HER2表达水平与胃癌中位生存时间无显著相关性,ABO血型可能是影响HER2阳性胃癌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胃底腺型胃癌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胃底腺型胃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the fundic gland type,GA-FG)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罕见的高分化型胃腺癌,起源于胃底腺区的黏膜,不伴有慢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易侵犯黏膜下层,但很少有淋巴或血管浸润,恶性程度较低。目前关于GA-FG的大样本研究较少,以个案报道为主,且大部分病例来自日本和韩国。GA-FG虽有特异的内镜、临床及病理表现,但由于其罕见性以及临床医师对其形态学特征等的认知不足,目前仍存在诊断困难及漏诊等情况。本文就GA-FG的内镜、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治进行了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GA-FG的诊断率,从而能够及早干预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T1N3M0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pT1N3M0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收治的110例术后病理分期为pT1N3M0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pT1N3M0期胃癌患者中pT1aN3aM0期27例(24.5%),pT1aN3bM0期10例(9.1%),pT1bN3aM0期45例(40.9%),pT1bN3bM0期28例(25.5%);病灶位于贲门-胃底51例(46.4%),胃体-胃窦59例(53.6%);病灶直径≥2 cm者40例(36.4%),<2cm者70例(63.6%);高~中分化腺癌59例(53.6%),低~未分化腺癌51例(46.4%)。全组患者中有104例(94.5%)获得随访,2年总生存率(OS)为63.5%,2年无病生存率(DFS)为57.7%,其中各组2年OS分别为92.0%、50.0%、70.7%、30.8%,2年DFS分别为88.0%、41.7%、65.9%、23.1%,各组2年OS和DF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T分期、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N分期、肿瘤标记物CA19-9、CA72-4表达水平、脉管瘤栓、神经受侵、Ki67阳性比例及Lauren分型均与pT1N3M0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有关(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灶直径≥2 cm( P=0.003)、肿瘤组织类型差( P=0.004)、淋巴结分期为N3b期( P=0.000)、同时合并脉管瘤栓( P=0.001)及神经受侵( P=0.002)均是影响pT1N3M0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pT1N3M0期胃癌患者预后较差,淋巴结转移N分期为N3b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主细胞为主型胃底腺型胃癌的内镜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主细胞为主型胃底腺型胃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fundic gland type of chief cell predominant type,GA-FG-CCP)的临床、内镜与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3年5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和上海市东方医院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GA-FG-CCP的40例患者(41个病变)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内镜特征、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结果、内镜治疗、预后情况。结果:40例GA-FG-CCP患者中,男1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0.03岁,临床上多无明显不适症状,均无肿瘤家族史。除1例外,其余均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白光观察的内镜特征:①主要位于胃体上部(63.41%,26/41);②褪色/白色调(56.10%,23/41);③扩张的树枝状血管(78.05%,32/41);④背景黏膜无萎缩改变(100.00%,41/41)。窄带光成像放大观察:①无明显边界(85.37%,35/41);②腺窝开口部扩大(87.80%,36/41);③窝间部增宽(92.68%,38/41);④缺乏不规则的微血管结构(95.12%,39/41)。患者活检标本病理均证实为胃底腺型肿瘤。肿瘤主要由异型程度低、类似主细胞分化的细胞组成,但也有散在壁细胞,多呈不规则、融合性生长的腺管。40例患者中20例未接受内镜治疗。接受内镜切除治疗的20例21个病变中,12个浸润至黏膜下层(20~520 μm),9个为黏膜内癌。无淋巴管及血管浸润,水平及垂直切缘阴性。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胃蛋白酶原Ⅰ和MUC6阳性,H +-K +-ATPase散在少数阳性,Ki-67肿瘤细胞增殖指数低,MUC5AC、MUC2和CD10均阴性。患者平均随访15.85个月,期间均无复发或转移。 结论:GA-FG-CCP是一种分化非常好的罕见肿瘤类型,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内镜下有特征性表现,应用白光和窄带光成像放大观察可提高检出率,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可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胃底腺型胃癌内镜下诊治3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胃底腺型胃癌是一种新型的胃癌分类亚型,来源于非萎缩的胃底腺深部,病变往往较小即出现黏膜下浸润。本文报道了3例不同背景胃黏膜下胃底腺型胃癌的内镜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内镜、病理特点进行了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886例胃腺癌患者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和EB病毒感染状态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胃腺癌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和EB病毒感染的情况,并探讨MMR状态和EB病毒感染状态与胃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4月期间,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确诊为胃腺癌、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病例资料。复核患者的MMR免疫组织化学和EB病毒编码区(EBER)原位杂交的肿瘤组织切片,分析MMR及EBER表达状态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蛋白病理检测结果,包括MMR状态、微卫星不稳定(MSI)表达情况、是否有EB病毒,以及MMR完整(pMMR)组和MMR缺陷(dMMR)组胃腺癌患者MMR、EBER状态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886例胃腺癌病例,包括术前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患者98例。其中男性613例(69.2%);中位年龄60(22~83)岁。831例(93.8%)为错配修复完整(pMMR);55例(6.2%)为错配修复缺失(dMMR)。在dMMR病例中,47例(85.5%)为MLH1和PMS2双缺失,1例(1.8%)MSH2、MSH6双缺失,4例(7.3%)PMS2蛋白单独缺失,2例(3.6%)MSH6蛋白单独缺失,1例(1.8%)MSH2蛋白单独缺失;51例(5.8%)PMS2缺失,47例(5.3%)MLH1缺失,3例(0.3%)MSH6缺失,2例(0.2%)MSH2缺失。在具有EBER病理结果的871例胃腺癌患者中,43例(4.9%)为EBER阳性。单因素分析显示,dMMR与本组胃腺癌患者女性(χ 2=10.962, P=0.001)、肿瘤位于胃窦(χ 2=9.336, P=0.020)、Lauren分型为肠型胃癌(χ 2=9.718, P=0.018)、肿瘤浸润深度为T 3(χ 2=25.866, P<0.001)以及TNM分期为Ⅱ期(χ 2=15.470, P=0.002)有关,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Her-2免疫组织化学评分无关(均 P>0.05);EBER阳性与本组胃腺癌患者男性(χ 2=9.701, P=0.002)、肿瘤位于胃底和胃体(χ 2=17.964, P<0.001)、伴淋巴样间质的癌(χ 2=744.073, P<0.001)以及肿瘤低分化(χ 2=13.739, P=0.010)有关,但与患者年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和Her-2免疫组化评分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本组病例中,dMMR的病例均为EBER阴性,EBER阳性的病例均为pMMR。 结论:胃腺癌dMMR病例与EB病毒阳性病例没有交叉,提示不同分子分型的胃癌具有不同的发生发展机制;dMMR或EBER阳性与Her-2阳性在某些病例中可以重叠;根治术后的胃腺癌患者如为女性、肿瘤位于胃窦、TNMⅡ期、T3以及Lauren分型为肠型,应检测MMR状态;如为男性、肿瘤位于胃底和胃体、伴淋巴样间质的癌以及肿瘤低分化,应检测EBER分子表达情况,以期为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决策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