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患者家庭照顾者预期性悲伤与照顾负担的现状及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家庭照顾者预期性悲伤与照顾负担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胃癌患者的135例家庭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预期性悲伤程度及照顾负担程度,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胃癌患者家庭照顾者预期性悲伤最低分为51分,最高分为125分,平均(79.26±15.58)分,以失去的感觉维度条目均分最高(3.71±0.67)分,易怒维度条目均分最低(2.29±0.63)分,其照顾负担最低分为15分,最高分为66分,平均(35.76±9.89)分,且个人负担高于责任负担,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胃癌患者家庭照顾者预期性悲伤与照顾负担呈正相关关系,总相关系数为0.454。结论:大多数胃癌患者家庭照顾者存在预期性悲伤,且伴有中等程度的照顾负担,同时,胃癌患者家庭照顾者预期性悲伤与照顾负担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对胃癌患者采取积极治疗的同时,加强对患者家庭照顾者开展有效的健康指导,通过缓解预期性悲伤程度,降低其照顾负担及压力,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主要照顾者赋权方案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心理资本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胃癌化疗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赋权方案干预方法对患者癌症复发恐惧(FCR)、心理资本的影响。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选取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胃癌化疗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每例患者选择1位主要照顾者。对照组给予胃癌化疗患者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胃癌化疗患者常规护理方案基础上给予患者主要照顾者赋权方案干预。分别采用癌症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积极心理资本量表(PPQ)、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对2组患者干预前以及干预3个化疗周期后的FCR、心理资本、生命质量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观察组入组44例,对照组入组43例。干预前观察组FoP-Q-SF总评分、PPQ总评分、FACT-G总评分分别为(39.7 ± 3.2)、(112.8 ± 16.9)、(84.2 ± 9.1)分,干预后分别为(31.1 ± 2.5)、(134.7 ± 15.6)、(94.1 ± 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02、8.94、7.02,均 P<0.05)。干预后,观察组FoP-Q-SF总评分(31.1 ± 2.5)分,较对照组(37.7 ± 2.8)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60, P<0.05);观察组PPQ总评分(134.7 ± 15.6)分,较对照组(114.8 ± 15.8)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91, P<0.05);观察组FACT-G总评分(94.1 ± 9.6)分,较对照组(86.5 ± 9.0)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1, P<0.05)。 结论:胃癌化疗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实施赋权方案干预能降低患者FCR并提升心理资本,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对不同人员报告的胃癌化疗不良反应一致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胃癌患者、主要照顾者及护理记录对化疗不良反应的报告的一致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胃癌根治术并接受化疗的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102对,于第2个化疗周期和第4个化疗周期后,收集患者自我记录、主要照顾者记录和护理人员记录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采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表(MDASI)评价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同时采用Kappa检验分析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与护理人员对量表中13项化疗不良反应报告的一致性。结果:第2个化疗周期结束后,除乏力和苦恼2种不良反应外,患者报告的其他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与主要照顾者和护理人员记录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报告的乏力、苦恼、睡眠不安、恶心及口干发生率高于主要照顾者和护理人员记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在食欲下降、气短、睡眠不安、呕吐、疼痛、恶心、口干、嗜睡、健忘及麻木10个方面与主要照顾者有较好的一致性( P<0.05),在食欲下降、气短、呕吐、疼痛、恶心、口干、嗜睡、健忘及麻木9个方面与护理人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P<0.05);主要照顾者在食欲下降、苦恼、气短、呕吐、疼痛、恶心、口干、嗜睡、健忘及麻木10个方面与护理人员存在较好的一致性( P<0.05)。第4个化疗周期结束后,患者乏力、苦恼、睡眠不安及悲伤感自我报告严重程度高于主要照顾者和护理人员记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报告的乏力、苦恼、睡眠不安、悲伤感及口干发生率高于主要照顾者和护理人员记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食欲下降、气短、呕吐、疼痛、恶心、口干、健忘及麻木8个方面与主要照顾者有较好的一致性( P<0.05),在食欲下降、呕吐、疼痛、恶心、口干、健忘及麻木7个方面与护理人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P<0.05);主要照顾者在食欲下降、睡眠不安、呕吐、疼痛、恶心、口干、健忘及麻木8个方面与护理人员存在较好的一致性( P<0.05)。 结论:护理人员和患者主要照顾者低估了胃癌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单纯的护理记录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的化疗症状,应考虑将患者的自我报告作为参考数据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晚期胃癌患者子女孝道价值观与其照顾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子女孝道价值观与其照顾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5月选择天津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189名晚期胃癌患者子女为研究对象。采用子女孝道价值观量表(FPVS)和照顾者反应评估量表(CRA)对患者子女进行调查。结果:189名晚期胃癌患者子女FPVS、CRA总分分别为(60.66±3.21)、(76.39±12.46)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晚期胃癌患者子女的年龄、居住状态,患者年龄、疾病知晓程度是晚期胃癌患者子女照顾反应的影响因素( 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晚期胃癌患者子女的FPVS总分与CRA总分呈负相关( r=-0.200, P<0.01)。 结论:晚期胃癌患者子女的孝道价值观水平越高,其照顾积极体验越明显。临床工作应重点关注晚期胃癌患者子女的照顾反应,采取措施及早干预,提升其照顾积极感受和价值感,减轻其照顾负担,改善其行孝过程中的负性体验,提升患者照顾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团体自我表露的心理干预对胃癌照顾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讨团体自我表露的心理干预对胃癌照顾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1日~2022年2月1日收治的140名肿瘤科胃癌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团体自我表露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照顾者自我表露水平[采用痛苦自我表露指数量表(DDI)]、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照顾能力及心理负担[采用照顾者负担量表(ZBI)].结果:干预后,两组DDI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SAS、SDS、ZBI、照顾能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团队自我表露的心理干预应用于胃癌照顾者中效果满意,可提高照顾者的自我表露能力和照顾能力,改善心理状态,降低其心理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胃癌患者照顾者鼻肠管肠内营养照护能力评估量表的编制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 编制胃癌患者照顾者鼻肠管肠内营养照护能力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根据照顾者技能模型,结合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专家函询和预调查构建初始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4月—9月西安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442名胃癌术后患者照顾者作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结果 最终版量表包括照护认知、照护者素质、照护技能、照护者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及资源利用5个维度,共35个条目.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93,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81~1.00;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共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8.137%;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32.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胃癌患者照顾者鼻肠管肠内营养照护能力评估量表信效度良好,可为评价胃癌患者照顾者的鼻肠管肠内营养照护能力提供可靠的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实施同期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实施同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4月选择于某院胰胃外科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沿用常规的整体护理模式,观察组对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实施同期护理干预.分别采用针对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异性问卷(QLQ-STO22)及汉化的癌症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量表(QOL Scale-FAMILY)在患者入院时、出院1年后对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其生活质量.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后,观察组患者QLQ-STO22总分为(48.72±13.92)分,对照组为(25.37±5.96)分,观察组QLQ-STO22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后,观察组照顾者QOL Scale-FAMILY总分为(255.93±27.79)分,对照组为(229.17±30.14)分,观察组照顾者的身体健康、精神健康、社会适应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心理健康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实施同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及照顾者双方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胃癌患者主要家庭照顾者营养知识认知水平及需求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分析胃癌患者主要家庭照顾者的营养知识认知水平及需求.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在胃肠外科就诊的胃癌患者208例,每例患者选择主要家庭照顾者1名,对208名主要家庭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资料、营养知信行问卷、营养知识需求问卷等.结果 胃癌患者主要家庭照顾者营养知信行总分为(41.11±9.33)分,营养知识得分为(6.26±1.87)分、营养态度得分为(15.45±4.75)分、营养行为得分为(17.47±4.45)分.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营养知识与营养行为(r=0.766,P<0.01)、营养态度与营养行为(r=0.186,P<0.01)、营养知识与营养态度(r=0.88,P<0.05)均呈正相关.胃癌患者主要家庭照顾者对于营养知识的需求:37.5%(78/208)的主要家庭照顾者选择与医护人员合作获取营养知识;营养知识获取方式的选择上51.4%(107/208)的主要家庭照顾者倾向于床旁个体化指导.结论 胃癌患者主要家庭照顾者营养知识需求强烈,医护人员要加大对患者及主要家庭照顾者的营养知识的指导,提高主要家庭照顾者的营养知识水平和照顾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家庭主要照顾者认知行为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家庭主要照顾者营养认知行为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在胃肠外科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并实施化疗的胃癌患者100例,每例患者选择家庭主要照顾者1名,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及家庭主要照顾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通过观察胃癌患者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PG-SGA)评分、体质量指数、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生化指标以及胃癌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的营养知信行评分等,探讨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家庭主要照顾者营养知信行得分分别为(44.17±9.35)、(46.50±9.32)分,患者营养评估得分分别为(4.07±1.21)、(2.70±1.01)分,血红蛋白分别为(100.552±5.321)、(105.657±5.360)g/L,体质量指数分别为(20.332±1.798)、(20.456±1.812)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2~15.020,P<0.05).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66%(33/50)和56%(2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9,P>0.05);胃癌患者的前白蛋白分别为(194.281±21.519)、(197.946±21.367)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2,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家庭主要照顾者的营养认知,改善术后化疗期间胃癌患者营养状况持续恶化的现象,促进胃癌患者疾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家庭赋权方案对胃癌根治术患者主要照顾者综合照顾能力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家庭赋权方案对胃癌根治术患者主要照顾者综合照顾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64例,各进入相应组别.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家庭赋权方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照顾者干预前后的照顾能力.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测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照顾者准备度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胃癌根治术患者主要照顾者实施家庭赋权方案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综合照顾能力,提高其照顾准备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