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67例 皮疹—肌无力—腹胀—呼吸困难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报道1例恶性肿瘤继发皮肌炎、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诊治经过。患者女,70岁,先后出现皮疹、肌无力、腹胀及呼吸困难,伴抗小泛素样修饰物活化酶(SAE)抗体阳性,糖类抗原19-9(CA19-9)显著升高,CT提示肺栓塞、肺部占位、胆囊底壁缩窄,后PET-CT提示胆囊为恶性病变,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癌伴肝转移,最终诊断为胆囊癌、肿瘤相关性皮肌炎、急性肺栓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胆囊癌腹腔镜外科治疗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与开放性胆囊癌手术(OC)的比较,系统性评价腹腔镜胆囊手术(LC)在胆囊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收集OC和LC治疗胆囊癌随机或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的所有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3月。由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胆囊癌患者资料后,采用Cochrane library提供的软件RevMan 5.3和Stata13.1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了较新的15项研究,包括14项回顾性研究和1项前瞻性研究,共1 074例患者。其中接受LC的胆囊癌患者528例,接受OC的患者546例。分析后得出:相比于开放根治性切除术(ORC),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LRC)治疗胆囊癌患者的短期疗效显著,包括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MD=-18.78,95% CI:-36.68~-0.88, P=0.04)、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MD=-166.57,95% CI:-248.51~-84.63, P<0.000 1)、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MD=-5.00,95% CI=-6.43~-3.57, P<0.000 1)、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OR=0.47,95% CI:0.28~0.79, P=0.004),但在长期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包括复发率( OR=0.48,95% CI=0.21~1.11, P=0.09)和5年生存率( HR=0.93,95% CI:0.54~1.61, I2=33.5%, P=0.198)。 结论:无论是根治性手术(RC)还是单纯胆囊切除术(SC),相比于传统的OC,LC的短期疗效更显著,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文献质量和试验的限制,上述结论仍需要更高质量的研究予以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用于胆囊癌患者的诊治经验初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胆囊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连续收治的164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69例(42.1%),女性95例(57.9%),年龄(64.0±10.3)岁(范围:37~89岁)。按照是否在围手术期应用ERAS理念进行管理,将患者分为ERAS组(53例)和常规组(111例)。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平衡,并对匹配后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分类资料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符合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分别以 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ERAS组和常规组各有45例患者匹配成功。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保持平衡,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和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ERAS组患者下床时间更早[1(1)d比2(2)d; Z=-3.839, P<0.01],排气时间更早[2(1)d比3(1)d; Z=-3.013, P=0.003],饮水时间更早[2(1)d比2(1)d; Z=-3.647, P<0.01],并且术后住院时间[5(2)d比7(4)d; Z=-3.984, P<0.01]和总住院时间[8(4)d比13(6)d; Z=-3.605, P<0.01]更短。两组共有12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根据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标准,Ⅰ级6例、Ⅱ级4例、Ⅲa级2例。所有并发症均经积极治疗后好转。 结论:ERAS理念用于胆囊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安全且有效的,可加快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且未增加并发症和住院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原发性胆囊绒毛膜癌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原发性胆囊绒毛膜癌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的胆囊肿瘤,同时也是罕见的滋养细胞肿瘤。关于原发性胆囊绒毛膜癌的相关报道较少,目前胆囊绒毛膜癌尚无规范的诊疗指南,且患者预后极差,生存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胆囊绒毛膜癌患者,该例患者接受了腹腔镜下胆囊癌根治术+肝门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且在术后接受了mFOLFOX-6方案化疗,随访18个月,无肿瘤复发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胆囊异位胰腺并发腺泡细胞癌伴扭转坏死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异位胰腺临床较罕见,最常见的部位是上消化道,以胃、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多见,发生于胆囊的异位胰腺相对少见。异位胰腺恶变率极低,且报道的恶变病例多为导管腺癌。本文报道了一例胆囊异位胰腺并发腺泡细胞癌伴扭转坏死的病例,其治疗采用胆囊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诊断胆囊癌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胆囊癌侵袭性强,进展速度快,早期诊断胆囊癌是提升预后的关键。本综述回顾了以胆囊为靶点的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biopsy,EUS-FNA/B)诊断胆囊癌的研究,总结了EUS-FNA/B对胆囊癌的诊断效能、可能影响诊断率的因素以及不良事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XC趋化因子配体11/CXC趋化因子受体3生物轴在胆囊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CXC趋化因子配体11(CXCL11)/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生物轴对胆囊癌细胞侵袭迁移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胆囊癌细胞株GBC-SD与外源性CXCL11共培养处理后,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局部黏着斑激酶(FA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Akt)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CXCR3基因表达,观察其对CXCL11介导FAK/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评估CXCR3基因敲减、FAK抑制剂PF573228对CXCL11诱导胆囊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CXCL11共培养组磷酸化FAK(p-FAK)、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Akt(p-Akt)的相对表达量(0.849±0.082、0.824±0.084、0.865±0.081)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0.186±0.034、0.195±0.038、0.191±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917、11.821、13.286, P<0.05);CXCR3敲减+CXCL11共培养组p-FAK、p-PI3K、p-Akt的相对表达量(0.215±0.048、0.223±0.057、0.217±0.052)均显著低于CXCL11共培养组(0.849±0.082、0.824±0.084、0.865±0.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578、10.234、11.605, 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CXCL11共培养组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168.2±18.4)个比(70.8±9.1)个, t=10.635, P<0.05];CXCR3敲减+CXCL11共培养组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显著低于CXCL11共培养组[(79.6±10.1)个比(168.2±18.4)个, t=9.445, P<0.05];PF573228预处理+CXCL11共培养组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显著低于CXCL11共培养组[(86.4±11.8)个比(168.2±18.4)个, t=8.375, P<0.05]。 结论:CXCL11/CXCR3生物轴通过激活FAK/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胆囊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胆囊癌转化治疗的进展和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综合治疗手段及微创技术的进步,原本不可切除的胆囊癌患者有望通过转化治疗后实施手术治疗,达到提高R0切除率,改善远期预后的效果。转化治疗作为目前难以进行根治性手术的胆囊癌患者的一种新选择,目前尚存在许多争议。初诊为局部进展期胆囊癌的患者或为转化治疗的目标人群,吉西他滨+顺铂仍作为基础方案使用,多种化疗药物联合使用也展现出新的生机,高通量测序、精准靶向药物治疗在未来成为新的趋势,免疫药物的使用仍需要更多循证医学证据作为支持,转化后微创技术的使用或许能给患者带来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肿瘤学理念审视胆囊癌的综合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由于胆囊癌早期诊断缺乏特异性症状和特征性肿瘤标志物,且易侵犯肝脏、较早发生淋巴结转移和神经浸润,导致胆囊癌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成为消化系统肿瘤内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癌症之一。临床实践证实,单纯的根治性切除手术虽然能改善早期胆囊癌患者的预后,但对中晚期胆囊癌治疗效果改善不明显。近年来,以肿瘤学理念为指导,大力发展各种辅助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在普及外科规范手术切除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各种辅助治疗方法,将为提高胆囊癌整体治疗效果铺就更为宽广的道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腔镜和开腹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胆囊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胆囊癌根治术的133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80例完成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腹腔镜组),男性23例,女性57例,年龄[ M(IQR)]66.0(12.8)岁(范围:28.0~82.0岁);53例完成开腹胆囊癌根治术(开腹组),男性8例,女性45例,年龄63.0(6.0)岁(范围:45.0~80.0岁)。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白蛋白、术前总胆红素、N分期、脉管侵犯、神经侵犯及肿瘤分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而术前CA19-9( Z=-2.955, P=0.003)、术前ALT水平( Z=-2.801, P=0.031)、T分期分布(χ 2=19.110, P=0.007)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术中胆囊破裂,术后胆瘘、腹腔出血、腹腔感染发生率,术后30 d和90 d病死率、切口种植及术后腹腔转移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00.0(200.0)ml比400.0(250.0)ml]( Z=-5.260, P<0.01)、引流管留置时间[6.0(3.8)d比7.0(4.0)d]( Z=-3.351, P=0.001)及术后住院时间[8.0(5.0)d比14.0(7.5)d]( Z=-6.079, P<0.01)优于开腹组。腹腔镜组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3.6%、49.6%,开腹组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7.7%、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腹腔镜组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9.4%、54.1%,开腹组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5.7%、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T1b~T2期及T3期胆囊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后总体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类似的近期临床结局和长期预后,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