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在产前诊断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在染色体核型和染色体拷贝数分析均未见异常的胎儿中,产前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可将结构异常胎儿的诊断率提高8.5%~10%。产前WES目前已经在国内外逐步开展,但由于胎儿表型评估的局限性、产前诊断的预测性质以及伦理学问题等,如何合理、规范地应用产前WES,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临床效用,成为亟待明确的问题。鉴于此,我们参考国内外最新的指南、专家共识和已发表的文献,讨论形成了本共识,对产前WES的适用群体、检测前咨询、取样及实验室检测、产前WES报告、检测后咨询、妊娠结局随访、产前WES复杂病例多学科会诊、产前WES样本与资料信息的保存等提出了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产前超声诊断Binder综合征并阴蒂肥大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孕妇,21岁,孕4产0,孕27周。因外院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提示47,XXX来我院行胎儿系统超声筛查。超声检查显示:胎儿生物学测量相当于孕23周 +,胎儿面中部凹陷,鼻部短小,鼻梁低平,尾椎多个椎体融合、回声增强,左侧肱骨两端干骺端及双侧股骨近端干骺端可测及数个点状强回声斑(图1);双手掌及双足板短小,以指(趾)端明显,双手掌及双足板多个骨性结构短小、部分骨性结构未能显示(图2);胎儿阴蒂肥大(图3)。超声诊断:①宫内妊娠,中孕单活胎,相当于孕23周 +;②胎儿面中部畸形、尾椎畸形、双侧股骨近端及肱骨两端点状强回声斑、双手及双足发育不良——Binder综合征可能;③胎儿外生殖器异常——阴蒂肥大;④胎儿宫内生长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IUGR)。孕妇无华法林服用史等特殊病史,无酗酒史,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例Xq25微重复胎儿的遗传学分析及产前诊断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明确1例产前超声提示有脑结构畸形的胎儿的遗传学病因,并分析其染色体拷贝数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常规G显带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对胎儿及其父母进行分析。结果:胎儿及其父母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CMA检测结果提示胎儿存在Xq25(chrX:123 157 101-123 350 854,hg19)区段194 kb的微重复,包含 STAG2基因第4~35外显子,遗传自无异常表型的母亲。 结论:包含 STAG2基因部分外显子的Xq25区段重复可能是导致胎儿表型的原因。本研究结果为Xq25微重复基因型与表型的关联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早孕期胎儿异构综合征的产前超声诊断及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早孕期超声诊断胎儿异构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筛查为异构综合征的15例胎儿,分析其早孕期超声特征,结合中孕早期超声特征及病理解剖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5例异构综合征胎儿中左侧异构综合征6例,右侧异构综合征9例。早孕期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3.0 mm 6例(6/15),静脉导管A波倒置10例(10/15),房室瓣反流14例(14/15),内脏位置异常14例(14/15)。心脏畸形14例(14/15),其中功能性单心室6例,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8例,大动脉畸形12例(12/15)。左侧异构综合征6例均合并心动过缓,3例合并下腔静脉离断;右侧异构综合征中6例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并置,1例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主要结构畸形的早孕期超声诊断与中孕早期超声、引产后病理解剖一致。12例行染色体及微阵列检测均正常。结论:早孕期右侧异构综合征的胎儿非整倍体超声指标阳性率高,以房室瓣反流发生率最高,但染色体异常风险低。早孕期超声筛查胎儿心脏结构畸形有利其早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妊娠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单羊膜囊(MCMA)双胎妊娠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终止妊娠的60例MCMA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情况、产前检查情况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MCMA双胎妊娠孕妇的年龄为(31.0±4.1)岁,其中,初产妇44例(73%,44/60)、经产妇16例(27%,16/60)。经产前诊断并在产后证实为MCMA双胎妊娠58例,中位超声确诊时间为12周(范围:8~30周)。60例MCMA双胎妊娠中,产前超声检查提示6例合并联体双胎、5例合并双胎动脉反向灌注序列征(TRAPS)、另有10例存在其他胎儿结构畸形。60例MCMA双胎妊娠孕妇中,19例孕28周内自然流产或由于胎儿畸形、胎死宫内等原因引产,41例进入围产期,共70例新生儿存活。围产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为胎儿发育异常。结论:MCMA双胎妊娠有较高的胎儿异常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早期诊断、加强孕期管理及监测、制订个体化诊疗方案是改善妊娠结局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小头畸形遗传学诊断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及全外显子测序(WES)技术在小头畸形遗传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产前诊断门诊就诊,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小头畸形的胎儿或出生后诊断为小头畸形的患儿共计9例,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检测,对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检测结果阴性的患儿进一步行核心家系WES(Trio-WES)检测,再对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片段包含的编码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分析,将致病性CNV包含的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相关的基因及WES检测发现的致病基因联合进行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结果:9例小头畸形患儿中,3例合并其他结构畸形(3/9);诊断时间为孕23周~出生后7岁;诊断时头围18.3~42.5 cm(-7SD~-2SD)。9例小头畸形患儿均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均未见异常;8例患儿行CMA检测,检出异常1例,异常检出率为1/8;5例行Trio-WES检测,2例检出可能致病性基因,致病性检出率为2/5。染色体4p16.3微缺失(为致病性CNV)区域内编码基因的GO富集分析显示,主要富集于可见光光传导等生物学过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合等分子功能,粗面内质网等细胞组分。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提示,CDC42基因可以与CTBP1、HTT、ASPM基因发生相互作用。结论:CMA检测可作为小头畸形的一线检测技术,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检测结果阴性时,Trio-WES检测可提高小头畸形的致病性检出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孕期胎儿超声软指标阳性的临床意义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中孕期胎儿超声软指标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庐江县人民医院2019年2-11月行产前超声检查的中孕期孕妇486例的临床资料,对产检超声检查提示阳性的209例共244项单项阳性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6例孕妇中检出阳性指标209例,阳性率43.0%(486/209);阳性单项244项中,胎儿畸形或缺陷10项,占4.10%;胎儿附属物阳性106项,占43.44%;胎儿软指标阳性128项,占52.46%。结论:产前超声检查提示阳性中,超声软指标占大多数,运用超声软指标预测胎儿染色体风险,不宜过度解读,防止导致孕妇和近亲属恐慌,选择有创性产前诊断技术,造成检查过度,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甚至采取人工终止妊娠,给母胎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早孕期胎儿心脏超声检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过去的30年,高分辨力经阴道和经腹超声探头的发展、高敏感血流彩色多普勒技术的改进,以及早孕期超声检测胎儿颈后透明层厚度(nuchal translucency,NT)预测染色体异常的普及,使得早孕期超声检查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多年的早孕期超声应用研究证实其在妊娠风险评估和早期检测重大畸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1,2]。30多年前Gembruch等 [3]首次报道了应用经阴道二维灰阶与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此后文献证实了有明显结构改变的CHD可以在早孕期(11~13 +6周)的超声检查中被筛查出来,甚至获得正确诊断 [4,5,6]。一项对63个早孕期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即使是在低危人群,早孕期超声检出心脏结构畸形的敏感性也可达0.558,早孕期获得诊断的CHD占所有孕期可检出CHD的63.67%。而在高危人群中CHD的检出敏感性更高,达0.6774,早孕期获得诊断的CHD占所有孕期可检出CHD的79.86% [7]。早期发现的严重结构改变的心脏异常多数预后不良,及时诊断对妊娠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早孕期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与在中晚期的检查有所不同,检出率因CHD的类型不同有很大的差异,检出率不但取决于检查人员学术水平和意识,还受超声设备预设、仪器调节、所采用的扫查切面和操作技巧等影响 [5],CHD筛查和诊断的效果更具经验依赖性。笔者将简述早孕期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安全性、检查途径和仪器调节,心脏扫查切面和步骤,早孕期可发现、难以发现和无法诊断的CHD的种类,早孕期CHD诊断线索、陷阱和对策,以及早孕期发现CHD的随访管理等,以便为早孕期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技术推广和临床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产前诊断复杂染色体易位46,XN,t(3;8;15)(p21.3;q22.3;q21.1)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 35岁,G 1P 0,因高龄要求进行羊膜腔穿刺,表型和智力均正常,既往未生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超声检查提示右肾小囊肿可能,心脏未见异常。孕13周超声测量NT值1.8 mm,孕20周行羊膜腔穿刺,羊水荧光原位杂交未发现13、18、21及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羊水细胞染色体G显带核型(320条带)为46,XN,inv(3)(p21p24),孕妇进行遗传咨询后要求溯源,抽取夫妻双方外周血样,进行G显带核型(550条带)检查,孕妇配偶为46,XY,孕妇及胎儿的染色体核型经仔细判读后发现涉及3条染色体的结构异常,孕妇为46,XX,t(3;8;15)(p21.3;q22.3;q21.1),胎儿为46,X?,t(3;8;15)(p21.3;q22.3;q21.1)(图1、图2)。孕23周产筛超声排畸未见异常,孕26周超声未见胎儿心脏结构畸形。再次进行遗传咨询后,孕妇要求继续妊娠,拒绝对胎儿和自己进行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检查。此后超声均未提示胎儿异常,孕39周顺利分娩一女婴,体重3440 g,4个月时随访生长发育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二维结合三维超声早孕期筛查及诊断胎儿腭裂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早孕期超声筛查及诊断胎儿腭裂的可行性,分析总结二维及三维超声对正常胎儿和腭裂胎儿腭的成像技术和图像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接受孕早期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检查的胎儿10 519例,将胎儿NT测量标准切面上的腭线作为筛查标记,常规进行观察。对腭线异常胎儿,增加二维超声冠状面的鼻后三角和轴平面的上颌牙槽突弓作为诊断切面,并采集三维容积数据以及面部三维多模式成像进行离线分析,确定或排除胎儿严重腭裂畸形。对纳入本研究的所有病例,在早孕期引产后或中孕期进行结构畸形筛查以及产后(或引产后)评估。结果:在10 519例胎儿中,10 204例(97.01%)成功获取标准NT平面并观察到腭线,其中腭线正常10 169例。35例腭线异常胎儿中13例通过增加二维超声切面和三维容积离线分析确诊为唇腭裂,并经引产证实:包括单侧唇腭裂7例,双侧唇腭裂3例,正中唇腭裂2例,不规则唇腭裂1例。无假阳性结果报告。22例经增加二维超声切面和三维容积离线分析后排除唇腭裂。全部胎儿均经中孕筛查和(或)生后追踪证实。漏诊单纯继发腭裂1例。结论:腭线是早孕期胎儿腭裂的良好筛查指标。对腭线异常胎儿,增加鼻后三角和上颌牙槽突弓轴平面,并采集三维容积数据进行离线分析,可确定或排除有无严重腭裂畸形。本研究对胎儿严重类型唇腭裂畸形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产前遗传咨询以及出生缺陷防控有重大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