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引导下高强度聚焦超声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二十几年来,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发展迅速,其作为一种无探针、非电离辐射的微无创热消融技术,可将超声波聚焦于一点并产生瞬时高温以实现靶组织热变性、凝固性坏死和凋亡的治疗目的.HIFU分为经超声引导和经磁共振引导两类,其中超声引导下HIFU应用更为广泛,其在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剖宫产瘢痕妊娠、产后胎盘植入性疾病和宫颈妊娠等妇产科疾病中获得了大量的循证数据和临床经验,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甚至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可替代一些传统的治疗方法.然而,超声引导下HIFU更多应用于病情平稳者,对于危急重症的抢救常需外科手术介入,正确认识并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是精准治疗造福患者的必要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来源含miR-155外泌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及成管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构建含miR-155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来源外泌体,探讨miR-155通过外泌体携带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及成管能力的影响.方法 2023年1月至2023年4月于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收集人体正常早孕流产绒毛组织进行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原代培养,并提取、收集细胞上清中的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纳米粒子追踪分析(NTA)、Western-blot鉴定外泌体;通过药载技术构建含miR-155模拟物(Exo-miR-155 mimics)、抑制物(Exo-miR-155 inhibitor)以及对照物(Exo-NC)的外泌体;q-PCR检测外泌体中miR-155表达;将构建好的外泌体分别与HUVECs共孵育,荧光显微镜检测外泌体摄入情况;CCK-8、成管实验检测摄取外泌体后各组HUVECs细胞增殖、成管能力;q-PCR、Western-blot检测HUVECs中CYR61、VEGF表达水平.结果 分离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能够显著表达CK-7;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培养液中提取的外泌体具有典型的形态、粒径并表达外泌体特征性蛋白CD9、CD63;载入外泌体中的miR-155表达与抑制效果显著;与摄取Exo-NC后的HUVECs相比,摄取Exo-miR-155 mimics后的HUVECs增殖与成管能力均下降;且细胞中CYR61 mRNA、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结论 miR-155可通过滋养层细胞来源外泌体的携带影响HUVECs增殖及成管能力,以及细胞中血管形成相关蛋白CYR61、VEGF的表达,进而与PE时胎盘功能建立异常和母体全身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多模态超声对中孕期胎盘功能不全预测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使用常规超声、三维能量多普勒及剪切波弹性成像建立中孕期对胎盘功能不全的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分析 2021 年 4 月—2022 年 4 月在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行超声检查的前壁胎盘孕妇 209 例,依据临床诊断分为正常组 118 例和胎盘功能不全组 91 例,从血流动力学(脐动脉、子宫动脉的血流参数和脑胎盘率)、血流灌注(血管指数、血流指数和血管-血流指数)、机械组织特性(弹性模量平均值)等方面评估胎盘功能.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估其效能.结果 两组子宫动脉的血流参数、脑胎盘率、血管指数、血管-血流指数和弹性模量平均值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4、-10.28、-11.01、7.02、7.00、-11.97,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子宫动脉阻力指数(≥0.65)、脑胎盘率(≤1.53)及弹性模量平均值(≥4.14 KPa)为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弹性模量平均值的诊断效能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904.联合3项参数建立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45,敏感度为87.91%,特异度为94.92%,诊断效能较单一参数明显提高.结论 基于多模态超声建立的预测模型对胎盘功能不全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和高度特异性,可指导临床尽早干预以改善围生期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促凝机制及凝血效应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起源于人体各种组织,如骨髓、脂肪组织、脐带、胎盘、牙髓的一类多能干细胞 [1]。MSCs的分泌组包括MSCs条件培养基、各种旁分泌/自分泌因子等以及称为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的小泡分泌物 [2]。与MSCs一样,MSCs-EVs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传导介质,可以有效转运各种miRNAs、LncRNAs和蛋白质等至靶细胞内 [3,4],发挥着炎症-免疫调节、抗凋亡、调控靶细胞的组织再生修复等作用,在脓毒症、创伤等急危重症中得到一定应用 [5,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MiR-146a-5p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胚胎吸收和胎鼠发育不良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外源性miR-146a-5p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胚胎吸收和胎鼠发育不良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①将36只成年雌鼠与雄鼠交配,分别于交配前(D0/未孕)、孕第0.5天(day 0.5,D0.5,即见栓当日)、孕第4.5天(day 4.5,D4.5)、孕第7.5天(day 7.5,D7.5)、孕第9.5天(day 9.5,D9.5)和孕第13.5天(day 13.5,D13.5)收集小鼠子宫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妊娠期小鼠子宫组织中miR-146a-5p及其靶基因TRAF6蛋白的表达水平;②对孕D7.5小鼠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对照,记为COL组)、LPS 250 μg/kg(记为LPS250组)、LPS合并尾静脉注射10 nmol miR-146a-5p无关序列(negative control,NC,记为LPS250+NC组)、LPS合并尾静脉注射10 nmol miR-146a-5p激动剂(miR-146a-5p agomir,记为LPS250+miR-146a-5p agomir组),孕第8.5天(day 8.5,D8.5)对小鼠宫内总胚胎数和吸收胚胎数进行计量分析,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子宫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mRNA和TRAF6蛋白表达水平;③将LPS剂量减为50 μg/kg后,将孕D7.5小鼠分为2组,每组3只:一组腹腔注射100 μL LPS(50 μg/kg),同时鼠尾静脉注射10 nmol 的无关序列,记为LPS50+NC组;另一组行腹腔注射100 μL LPS(50 μg/kg),同时鼠尾静脉注射10 nmol 的miR-146a-5p agomir,记为 LPS50+miR-146a-5p agomir组,孕第16.5天(day 16.5,D16.5)对小鼠宫内总胎数/胚胎数、吸收胚胎数、存活胎数及存活胎鼠重量和胎盘重量进行计量分析;④分离培养原代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利用LPS刺激诱导其M1极化,再瞬时转染miR-146a-5p模拟物(miR-146a-5p mimics)或其NC片段后,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细胞中 TNFα mRNA和pSTAT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miR-146a-5p在孕D7.5、D9.5和D13.5小鼠子宫植入部位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植入部位( P=0.013、 P=0.012、 P=0.003),TRAF6蛋白在D13.5植入部位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植入部位( P=0.012)。对孕D7.5小鼠腹腔注射250 μg/kg LPS后,孕D8.5时LPS250组的胚胎吸收率为43.13%±3.31%,显著高于COL组(0%, P=0.002),而LPS250+miR-146a-5p agomir组的胚胎吸收率(13.50%±0.87%)显著低于LPS250+NC组(59.33%±4.04%, P=0.001)。当对孕D7.5小鼠腹腔注射低剂量LPS(50 μg/kg)后,D16.5时LPS50+miR-146a-5p agomir组存活胎鼠重量[(0.29±0.09)g]及胎盘重量[(0.06±0.02)g]均显著高于LPS50+NC组[(0.46±0.06)g, P<0.001;(0.07±0.02)g, P=0.021],两组间吸收胚胎数及胚胎吸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转染NC的BMDM细胞相比,转染miR-146a-5p mimics的BMDM细胞中,pSTAT1蛋白和 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都显著下调( P=0.012、 P=0.039)。 结论:miR-146a-5p在小鼠胚胎植入后期及胎盘发育期母-胎界面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外源性miR-146a-5p能有效改善LPS诱导的小鼠胚胎吸收和胎鼠发育不良,miR-146a-5p能抑制小鼠巨噬细胞的M1极化活性,提示miR-146a-5p可能通过抑制小鼠母-胎界面巨噬细胞的M1极化而保障妊娠的正常建立和维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绒毛膜羊膜炎相关产时发热预测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建立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绒毛膜羊膜炎相关产时发热的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四川省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发生发热(腋温≥38 ℃)的产妇纳入建模组,选择四川省妇幼保健院2023年1月至10月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期间发生发热的产妇纳入为验证组。建模组根据胎盘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分期≥Ⅱ期组(HCA≥Ⅱ期组)和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分期<Ⅱ期(HCA<Ⅱ期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产妇绒毛膜羊膜炎相关产时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此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验证模型的区分度,通过校准曲线验证模型的一致性,通过决策曲线确定模型的临床有效性;采用验证组数据进一步评估模型。结果:最终建模组纳入产妇308例,验证组9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周、羊水粪染、C反应蛋白浓度和最高体温是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绒毛膜羊膜炎相关产时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基于此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曲线下面积(95%置信区间)分别为0.844(0.744~0.944)、0.812(0.674~0.950)。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诊断概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预测模型在建模组和验证组的阈值概率分别为10%~98%和10%~78%。 结论:基于孕周、CRP浓度、羊水粪染和最高体温成功建立了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绒毛膜羊膜炎相关产时发热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及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胎盘植入性疾病保守治疗在美国是否切实可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 disorders,PAS)是指胎盘组织过度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组疾病,与子宫内膜损伤有关,随着有剖宫产史者再次妊娠比例增加,PAS发病率也在增加。既往美国对PAS孕妇临床常规采用子宫切除术以降低产妇的病死率,近年来,国际范围内广泛的经验分享和观点碰撞使得保守治疗PAS成为热点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PGC-1α基因甲基化水平与胎儿宫内窘迫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检测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胎盘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基因甲基化水平及mRNA表达水平,并探讨二者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产科收治的174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胎儿出现宫内窘迫的78名孕妇作为胎儿宫内窘迫组;胎儿正常出生未出现宫内窘迫的96例孕妇为对照组;另同期选取82名无GDM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健康组。亚硫酸氢钠处理DNA后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胎盘组织中PGC-1α基因甲基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胎盘组织中PGC-1α mRNA表达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析胎儿发生宫内窘迫孕妇PGC-1α基因甲基化频率与PGC-1α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影响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的因素。结果:胎儿宫内窘迫组PGC-1α基因甲基化频率及TG水平[(25.42±7.31)%、(4.72±0.68)mmol/L]高于对照组[(9.26±2.67)%、(4.31±0.64)mmol/L]和健康组[(3.24±1.07)%、(4.33±0.72)mmol/L],对照组PGC-1α基因甲基化频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胎儿宫内窘迫组PGC-1α mRNA表达水平(0.67±0.16)低于对照组(0.74±0.14)和健康组(1.00±0.27),对照组PGC-1α mRNA表达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胎儿发生宫内窘迫孕妇PGC-1α基因甲基化频率与PGC-1α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r=-0.515、 P<0.05);PGC-1α基因甲基化是影响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PGC-1α mRNA高表达是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的保护因素( P<0.05)。 结论:GDM孕妇PGC-1α基因DNA甲基化水平与胎儿宫内窘迫相关,有可能作为胎儿宫内窘迫的基因修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原发灶未明的肺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原发灶未明的肺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子宫等生殖道部位未见病变。患者女,33岁。因胆囊结石手术发现肺部巨大占位行肺叶切除。镜下肿瘤细胞呈单一的嗜酸性上皮样形态,巢团状或条索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广谱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CK)7、CK18、p63、p40、GATA3弥漫阳性,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D10部分阳性,CK5/6、CD146、抑制素、人胎盘泌乳素、胎盘碱性磷酸酶局灶阳性,波形蛋白、SALL4、甲状腺转录因子1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约60%,病理诊断为转移性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该肿瘤属于比较罕见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且对化疗不敏感,因此首选外科手术完整切除病变。因其罕见性且容易误诊为肺鳞状细胞癌,临床需要加强对其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NIPT-PLUS检测7-三体假阳性合并18-三体假阴性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1例扩展性无创产前检测(NIPT-PLUS)提示7-三体和产前诊断提示18-三体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方法:选取2020年7月5日于焦作市妇幼保健院进行遗传咨询的1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孕妇进行NIPT-PLUS检测、系统超声检查及介入性产前诊断。引产后分别取脐带中间段、母亲面胎盘中心、母亲面胎盘边缘、胎儿面脐带根部、胎儿面胎盘边缘及胎儿面胎盘中心6个位置组织,行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检测进行验证。结果:NIPT-PLUS结果提示胎儿为7-三体,系统超声提示胎儿房室间隔缺损、马蹄肾、摇椅足等多发畸形,羊水QF-PCR、核型分析和CNV-seq结果均提示胎儿为18-三体,证实胎儿为NIPT-PLUS检测7-三体假阳性合并18-三体假阴性。引产后胎盘验证结果显示脐带中间段为18-三体,胎儿面胎盘中心为7-三体,胎盘其他位置均呈现7-三体和18-三体嵌合现象,且距离脐带越远,18-三体嵌合比例越低。结论:本研究NIPT-PLUS检测7-三体假阳性合并18-三体假阴性由胎盘嵌合所致。当NIPT-PLUS检测提示非整倍体时,需进行严格产前诊断以排除胎盘嵌合对误诊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