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意义与统计学意义结合的临床试验结果分类方法及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统计学意义在临床试验结果解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时,临床意义的评估常被忽略,本研究尝试提出一种简单且明确的试验结果新分类方法,重点针对已获得统计学阳性的试验,评估其结果是否具有临床意义。方法:以201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大会公布结果的临床试验为研究对象,通过荟萃流行病学方法,提取研究水平的特征变量。主要评价指标包括试验设计阶段假设的目标效应值及试验结果所得的观察效应值,基于两者间的差异,对已获得统计学阳性的试验进行细分,识别出临床意义可能不充分的研究;并基于检验把握度的理论提出阈值,作为对该类问题进行识别的基础。结果:最终纳入分析的12项临床试验多发表于顶尖专业期刊、具有较高的研究设计与报告质量;观察效应值与目标效应值间有一定相关性( r=0.892),但基于两者间的差异,并聚焦获得了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的7项试验,其中被分类为临床意义不充分的共2项,按ACC和ESC公布的试验进行划分,有统计学意义却可能无临床意义的研究各1项(1/3和1/4)。 结论:已获得统计学阳性结果的试验,仍有必要对其临床意义的充分性进行评估,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将临床意义与统计学意义结合的分类标准及在其基础上对临床试验结果可靠性进行评估的方法,辅助研究者识别因临床意义不充分导致的潜在风险,为临床研究结果的合理解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过表达TRIM27通过抑制NFκB/MAPK信号通路减轻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过表达三基序蛋白27(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 TRIM27)对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4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对照病毒组(AAV-GFP组)、假手术+过表达TRIM27组(AAV-TRIM27组)、SAP+对照病毒组(SAP+AAV-GFP组)、急性+过表达TRIM27组(SAP+AAV-TRIM27组),每组各6只。腹腔注射L-精氨酸(4 mg/kg)制作小鼠SAP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病毒组通过腹腔注射对照或者TRIM27过表达腺相关病毒(2×10 11 μg/只)。各组小鼠建模后72 h处死收集血清及胰腺组织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白介素1b(interleukin-1b, IL-1b)、IL-6、人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acrophag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以及胰腺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等表达,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损伤,通过免疫组化观察小鼠胰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Ly6g阳性炎症细胞表达,通过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测定胰腺组织中p-p65、p65、p-ASK1、ASK1、p-JNK、JNK、p-p38、p38等蛋白表达。 结果:小鼠SAP后胰腺组织中TRIM27表达显著下调( P<0.05);通过腺相关病毒过表达TRIM27后,小鼠胰腺组织中TRIM27表达显著上调( P<0.05)。AAV-GFP组与AAV-TRIM27组小鼠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AP+AAV-GFP组相比,SAP+AAV-TRIM27组小鼠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以及TNF-α、IL-1b、IL-6、MCP-1水平显著降低,胰腺组织中MDA降低、SOD和GSH升高,MPO、Ly6g等炎症细胞表达显著减少,同时p-p65、p-ASK1、p-JNK、p-p38等蛋白表达显著下调( P<0.05)。 结论:TRIM27过表达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减轻小鼠急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MAPK信号通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非住院期间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肾病科因非住院期间发生CRBSI收治的34例以半永久导管为通路进行MHD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MHD患者非住院期间发生CRBSI的病原菌分布特点;所有患者入院后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住院期间预后情况。根据住院期间的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14例)和预后良好组(2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34例患者中共分离出2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5株,葡萄球菌属为最多见病原菌,占总数的82.15%,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57.15%),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株(21.43%),表皮葡萄球菌7株(25.00%),包括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3株(10.71%);革兰阴性菌3株,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各1株。单因素分析显示,MHD合并CRBSI患者预后不良组发热时间比预后良好组明显延长〔d:8.50(3.75,45.00)比2.50(1.00,4.75), P<0.01〕,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随机血糖(GLU)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ESR(mm/1 h):82.36±24.98比56.95±35.65,CRP(mg/L):123.45±74.10比67.35±55.22,GLU(mmol/L):8.74±3.66比6.42±1.95,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RP为MHD合并CRBS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 OR)=1.020,95%可信区间(95% CI)为1.002~1.038, P=0.02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RP预测MHD合并CRBS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1;最佳截断值为104.65 mg/L时,敏感度64.3%,特异度为85.0%,说明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结论:MHD患者非住院期间发生CRBSI时,主要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且其预后不良主要与较高的血清CRP水平有关;血清CRP水平能有效筛选MHD合并CRBSI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孕妇X染色体异常对其外周血游离DNA产前筛查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孕妇X染色体异常对于其外周血游离DNA(cf-DNA)产前筛查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4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就诊且cf-DNA产前筛查提示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SCA)高风险的孕妇共124例,遗传咨询后行侵入性产前诊断。对于侵入性产前诊断结果与cf-DNA产前筛查结果不相符者,取孕妇白细胞、提取孕妇DNA进行大规模平行测序,以检测孕妇X染色体是否存在数量异常或拷贝数变异。结果:124例cf-DNA产前筛查提示胎儿SCA高风险的孕妇中,除9例拒绝诊断,余115例均行侵入性产前诊断,其中41例与cf-DNA产前筛查结果相符,74例不相符。在结果不相符的74例孕妇中,孕妇DNA大规模平行测序发现孕妇X染色体数目异常或携带拷贝数变异者19例,占SCA假阳性孕妇的比例为25.7%(19/74),占总SCA高风险病例的15.3%(19/124)。结论:孕妇X染色体数目异常、嵌合或携带拷贝数变异会影响cf-DNA产前筛查的结果,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对于cf-DNA产前筛查提示胎儿SCA高风险的孕妇,应强调该结果可能受孕妇X染色体异常的影响。对于侵入性产前诊断和cf-DNA产前筛查结果不一致的孕妇,推荐对孕妇染色体进行检测,以明确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原因;而对已明确X染色体数目异常或携带拷贝数变异的孕妇,则不推荐进行cf-DNA产前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质谱的呼气分析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中的潜力和前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成为全球流行性疾病,其实验室诊断方法仍存在假阴性及假阳性。呼气分析作为肺部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手段,由于其无创、快捷简便的优点已经受到广泛关注。随着质谱技术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呼气分析被用于微生物鉴别以及呼气挥发性有机物诊断。这篇文章针对基于质谱技术的呼气分析及用于病毒诊断的研究进行综述,以展望其用于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实验室诊断策略的实施与质量控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实验室诊断策略是通过组合现有HIV检测方法,准确检出HIV患者的流程。HI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学抗体、抗原检测和HIV-1 RNA检测。随着检测试剂更新换代,HIV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大幅度提高,检测窗口期缩短,但存在假阳性的风险。针对不同目的人群和不同流行率地区,各类指南推荐了不同的诊断策略,引导患者尽早确诊并接受规范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如何参照诊断策略,在提高检出率的同时降低假阳性、缩短窗口期,是实验室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从实验室诊断策略的角度,阐述了HIV感染相关检测方法的特点和优劣势,以及治疗手段的发展对诊断策略的影响,以期为HIV诊断策略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决策树赋能的血液分析结果智能审核规则的建立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血液分析检验结果人工智能(AI)审核规则。方法:纳入2019年8月1日至31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患者血液分析数据18 474份,作为AI审核规则训练组,采集其对应的患者年龄、镜检结果、临床诊断信息,以血液分析报告参数、研究参数、报警信息等92个实验室参数作为AI审核规则的候选条件;依据镜检的人工审核作为审核标准,标注是否通过或拦截;采用决策树算法,通过高强度、多轮次及五折交叉验证,初步建立AI审核规则,通过设置重要病例必中,以优化AI审核规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AI审核规则与自动审核规则的假阴性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通过率等指标,评价AI审核规则性能。收集2023年11月1日至31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12 475份住院患者血液分析数据作为验证组,将AI审核规则模拟用于结果审核,分析AI审核规则的性能指标,验证AI审核规则的性能。结果:AI审核规则由15项规则、17条参数构成,能够分辨计数和形态异常。与自动审核规则相比,AI审核规则的训练组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阴性率、通过率、正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分别为22.7%、1.6%、74.5%、1.3%、75.7%、97.2%、93.5%、94.7%、94.1,均优于自动审核规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且无重要病例漏检。验证组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阴性率、通过率、正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分别为19.2%、8.2%、70.1%、2.5%、72.6%、89.2%、70.0%、88.3%、78.1,与自动审核规则相比,假阴性率较低、假阳性率和召回率稍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利用机器学习的决策树算法建立并验证的血常规AI审核规则,能较稳定地识别、拦截与提示异常结果,与自动审核相比在血液分析检验结果报告中更加简便、高效、准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时间迷走神经电刺激对大鼠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迷走神经电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对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大鼠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经皮心外膜电刺激诱导心室颤动方法建立大鼠CA模型。53只雄性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假手术组(SHAM, n=5)、CPR组( n=12)和VNS组( n=36)。SHAM组不经历CA/CPR;VNS治疗分别设置在CA前30 min(PRE组, n=12)、自主循环恢复(recovery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5 min(POST5组, n=12)以及ROSC后30 min(POST30组, n=12),以统一的刺激参数给予迷走神经电刺激30 min。观察大鼠ROSC后24、48、72 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72 h生存率。采用TUNEL染色检测ROSC后72 h的大鼠脑组织皮质区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检测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subunit-containing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的表达。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和Log-rank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CPR组(生存率为33.33%)相比,CA前VNS处理(PRE,生存率为75%)和CA后VNS处理(POST5组生存率75%;POST30组生存率83.33%)均可显著提高大鼠CPR后72 h生存率( P <0.05),降低ROSC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脑皮质细胞凋亡阳性率,而VNS各处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VNS处理后脑皮质α7nAChR的表达较CPR组增加。 结论:CA前和ROSC后5 min和30 min给予VNS处理均对CA/CPR大鼠具有脑保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α7nAChR介导的抗炎与抗凋亡效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与单独使用亚甲蓝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的潜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11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采用亚甲蓝行SLN活检(亚甲蓝组,160枚SLN),56例采用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行SLN活检(联合组,190枚SLN),两组患者SLN活检后均行Ⅰ和Ⅱ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SLN活检结果。结果:两组阳性淋巴结率和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SLN显色率和SLN活检阳性率明显高于亚甲蓝组[97.9% (186/190)比93.1%(149/160)和28.4%(54/190)比18.1%(29/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假阴性率低于亚甲蓝组[5.3%(3/57)比14.7%(5/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乳腺癌患者中,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的双示踪法识别SLN和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的能力优于单独使用亚甲蓝,并有降低假阴性率的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科创伤患者院内创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院内创面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95例骨科院内创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1例,女24例;年龄14~70岁[(42.6 ± 13.8)岁]。发生MDRO感染38例(MDRO组),未发生MDRO感染57例(非MDRO组)。观察创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慢性合并症)、受伤诊治情况(是否外院转入、是否急诊入院、受伤至首次处理时间、是否开放性损伤、是否合并骨折、创面是否污染、创面深度、是否入住ICU、手术次数、累计手术时间、切口类型、确诊感染前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是否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入院时血红蛋白、入院时血清白蛋白、入院时血糖)。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MDRO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创面共检出119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1株(18%),革兰阴性杆菌91株(76%),其他7株(6%);菌株类型前五位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住院时间、创面是否污染、是否入住ICU、确认感染前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入院时血红蛋白、入院时血清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是否外院转入、是否急诊入院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长( OR = 1.033, 95%CI 1.005~1.061, P < 0.05)、受伤至首次处理时间 > 6 h( OR = 4.282, 95%CI 1.174~15.616, P < 0.05)、使用抗生素种类 ≥ 3种( OR = 7.486, 95%CI 2.451~22. 863, P < 0.05)、入院时低血红蛋白值( OR =0.973, 95%CI 0.962~0.985, P < 0.05)与MDRO感染显著相关。 结论:住院时间、受伤至首次处理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入院时血红蛋白值均为骨科创伤患者院内创面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对于骨科创伤患者,控制住院时间、尽量缩短首次伤口处理时间、个体化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及时纠正贫血是防治创面MDRO感染的重要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