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问世的生物制剂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治疗提供了新方法。专家论坛《生物制剂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在分析近期发表的网状Meta分析研究和系统性综述的临床研究数据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生物制剂治疗CRSwNP的适应证、用法、疗效评价、安全性和治疗花费情况。论著《蜗神经动作电位监测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探讨了蜗神经动作电位(CNAP)监测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听力保护的意义。发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CNAP监测有利于术中听力保护,应用定位监测可提示术者避免损伤神经;肿瘤切除后,近脑干端CNAP波形及N1波幅对预测术后听力保留状态具有一定价值。论著《鼻瓣区静态参数在鼻腔空间三维模型中的研究》应用Mimics软件对颌面部CT数据进行处理,建立鼻腔空间三维模型,定位鼻瓣区并测量其重要参数,以期为鼻阀功能不良的定量诊断提供依据。论著《MEN2A/MEN2B家系RET胚系突变携带者“分级预警制”与甲状腺预防切除术的研究(附7例报道)》指出,对于有MEN2A/MEN2B家族史的健康人群,应用“分级预警制”的综合判断,在严格筛选和密切监测的基础上,把握合理时机,可开展甲状腺预防性切除术。论著《甲状腺未分化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单中心20年回顾性研究》探究甲状腺未分化癌(AT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发现ATC患者中,初诊无喉返神经受累症状、白细胞正常、无远处转移的患者预后相对好,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继续教育园地《原发性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研究进展》围绕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SNMM)展开讨论,全面分析其发病机制、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等,以期帮助临床医生进一步了解SNMM,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机会,提高患者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人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肿瘤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成人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肿瘤(AT/RT)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例成人中枢神经系统AT/RT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以及二代测序等方法观察组织学、免疫表型以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结果:例1女,43岁;例2男,66岁;影像学检查分别表现为鞍区和小脑占位,肿瘤最大径分别为1.6 cm和2.5 cm。镜下观察2例肿瘤显示相似的形态学特征:上皮样瘤细胞呈实性片状分布,常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偶见核偏位的横纹肌样细胞,核分裂象活跃,多灶可见肿瘤性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例1显示INI1表达缺失(BRG1表达保留),例2显示BRG1表达缺失(INI1表达保留),此外2例肿瘤均不同程度表达上皮、神经外胚层和间叶性分化标志物。分子遗传学检测,例1行FISH检测示SMARCB1/INI1基因纯合性缺失,例2行二代测序检测示SMARCA4/BRG1基因第4号外显子c.547C>T突变。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4个月死于肿瘤广泛转移。结论:成人中枢神经系统AT/RT是一种罕见的高度侵袭性肿瘤且易于误诊。多表型分化联合SMARCB1/INI1缺失或SMARCA4/BRG1基因突变可助于准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MSH6基因突变相关的Lynch综合征家系病例二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收集一个Lynch综合征的家系,例1(先证者)肛门排出物病理符合结直肠道来源中分化腺癌,例2子宫息肉样物诊断为子宫内膜样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两标本的肿瘤细胞MSH6均呈阴性表达,2例患者测序发现了一个新型的MSH6基因突变(NM_000179.2:exon4:c.1304T>G:p.L435R)。此Lynch综合征家系所患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与以往报道一致,其发病原因为携带MSH6基因胚系突变,导致MSH6蛋白失去错配修复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年轻乳腺癌诊疗专家共识(2022)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年轻乳腺癌患者具有相对高危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较差的预后,存在独特的医疗和心理社会需求,需要在临床上特别关注。近年来,年轻乳腺癌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增多,已有多个国际组织针对其管理形成一定共识。中国年轻乳腺癌比例更高、发病年龄更低,面临的临床问题也有所不同,不少问题尚缺乏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基于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特点和诊疗现状,100多位来自外科、内科、放疗科、妇科和生殖科的专家们针对BRCA1/2基因胚系突变、化疗、内分泌治疗、生育力保护和妇科问题等热点进行了深入探讨,以国内外临床研究进展为基础,结合中国的临床实践,形成了《中国年轻乳腺癌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旨在规范和优化中国年轻乳腺癌的诊疗,促进相关临床研究的开展,以进一步改善年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家族聚集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家系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家族聚集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的临床特点、基因突变情况、治疗方案及转归。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的3个家族聚集性MDS/AML家系,回顾性分析患者的骨髓检查结果、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疗效和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家系1中2例AML患者生存期分别为8、1个月。家系2中2例MDS患者向AML/高危MDS转化的时间分别为4、3个月,生存期分别为5、8个月;患兄检测到TP53和RUNX1突变。家系3中AML患者生存期13个月,患弟MDS病情稳定。结论:家族聚集性MDS/AML的诊断需结合家族史、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进行综合判断,疾病进展快,患者生存期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恩沃利单抗治疗晚期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错配修复缺陷结肠癌长获益后再发小细胞肺癌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61岁,因"腹胀、腹泻伴右下腹疼痛1个月"于2017年5月8日就诊。既往体健,吸烟史10年(平均20支/d),饮酒史8年(平均100 ml/d),一妹妹有乳腺癌病史。初诊时腹部CT示,回盲部占位性病变,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7.29 ng/ml。5月21日行剖腹探查+右半结肠切除+腹腔淋巴结清扫+末段回肠横结肠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结肠)黏液腺癌,部分呈印戒细胞癌,侵及肠壁全层。免疫组化染色:癌细胞错配修复蛋白同源物1(mutL protein homolog 1, MLH1)、减数分裂后分离增强蛋白2弱阳性,错配修复蛋白同源物2(mutS protein homolog 2, MSH2)、错配修复蛋白同源物6阴性,Ki-67指数约为70%,肠周淋巴结可见转移癌(5/17)。术后病理分期为T3N2aM0 ⅢB期。术后3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CEA,在正常范围。6—12月接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辅助化疗8个周期。末次化疗后3个月(2018年3月6日)常规复查腹部增强CT,见腹主动脉旁增大淋巴结,转移不除外。进一步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检查,示腹腔多发增大淋巴结,代谢异常增高,考虑转移(图1)。患者当时无特殊不适症状,未接受进一步治疗。2018年6月患者开始出现腰腹部疼痛并逐渐加重,伴体重减轻,口服阿片类止痛药物症状缓解。8月21日行腹部增强CT检查,示吻合口周围肠管扩张,腔内积液,并可见气液平面,考虑肠梗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较前明显增大,局部呈肿块样改变,与邻近降主动脉及脊柱分界不清(图2)。对手术标本进行基因检测,结果提示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high frequency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H),肿瘤突变负荷为36.67个/Mb,检测到MLH1 K196fs、MSH2 Y757X基因突变,未检测到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神经母细胞瘤RAS病毒癌基因同源物、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基因突变。遗传性肿瘤变异基因检测未见致病性胚系突变。患者入组了恩沃利单抗纳米抗体Ⅰb期临床试验,于9月3日开始接受恩沃利单抗治疗,180 mg(2.5 mg/kg体重),皮下注射,每周1次。11月21日(治疗后3个月)首次疗效评价达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 PR)。之后恩沃利单抗维持治疗2年,末次用药日期为2020年10月12日,后停药观察,维持PR,截至影像学末次疗效评价日期(2022年7月20日)依然未见复发(图2),期间未出现明显的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00例子宫内膜癌病例,利用Sanger测序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按照第5版WHO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诊断流程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各分子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53岁。POLE突变型10例,其中“双分子特征”子宫内膜癌2例(2/10),G3级宫内膜样癌2例(2/10),其他高级别亚型3例(3/10)。错配修复缺陷型38例,其中“双分子特征”子宫内膜癌1例(1/38,2.6%),宫内膜样癌36例(36/38,94.7%);21例(21/38,55.3%)表现为MLH1、PMS2同时缺失,20例(20/21,95.2%)为MLH1甲基化阳性病例,即为散发性子宫内膜癌;6例(6/38,15.8%)行Lynch综合征相关基因胚系检测,其中1例为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无特异分子特征型44例,其中G1~2级宫内膜样癌34例(34/44,77.3%),G3级宫内膜样癌7例(7/44,15.9%)。p53异常型8例,其中G3级宫内膜样癌4例(4/8),其他高级别亚型2例(2/8),且1例(1/8)为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患者。结论:正确解读子宫内膜癌中POLE基因突变、MMR蛋白及p5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是进行分子分型的关键,必须严格按照标准的诊断流程和规范进行判读,确保分子分型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来那度胺治疗伴DDX41胚系突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常见遗传性肿瘤易感综合征的临床和病理诊断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遗传性肿瘤易感综合征(inherited cancer susceptibility syndromes,ICSS)是由于患者胚系基因致病性突变导致其一生中具有多种肿瘤易感倾向的一类疾病。随着二代测序技术在肿瘤基因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ICSS为人们所认识。由于这类肿瘤具有与相应散发性肿瘤不同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治疗方式、预后和家系管理措施,因而有必要将其识别出来以促进这类肿瘤的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和精准预防。但在临床工作中,病理医师由于对患者和家系信息了解不足、对ICSS识别和诊断的必要性认识不够等原因,导致部分遗传性肿瘤被当作散发病例进行诊治,家系高危成员也不能得到有效的预防性监测和管理。鉴于此,本文总结了常见ICSS相关肿瘤的遗传学、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并对病理医师如何更好地认识ICSS相关肿瘤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提高病理医师对这类肿瘤的警惕性和识别能力,提高ICSS的诊断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EN2A/MEN2B家系 RET胚系突变携带者“分级预警制”与甲状腺预防切除术的研究(附7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对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MEN)2A/2B人群实施甲状腺预防性切除术的合理时机。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甲状腺头颈外科于2015年5月至2021年8月,动态随访MEN2A/MEN2B家系中 RET基因携带者,依据“分级预警制”(即依次通过基因检测、降钙素指标和超声检查的评估)鼓励高危者进行预防性甲状腺全切除术,实际完成7例,男3例,女4例,年龄为7~29岁。根据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中列出的风险分层,分别为最高风险(highest,HST)、高风险(high,H)各2例,中等风险(modest,MOD)3例。3例患者的降钙素术前保持为正常范围内,4例患者术前降钙素水平升高。7例患者均接受了甲状腺切除术,4例患者同期进行了Ⅵ区淋巴结探查或预防性清扫术。 结果:从动员手术到实施手术时间为2~37个月,平均15.1个月。除1例病理回报为C细胞增生,其余6例均为甲状腺髓样癌。术后随访2~8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8.4个月。术后血清降钙素降至正常水平,达到生化治愈,定期超声检查均无甲状腺癌复发。7例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明显甲状腺功能紊乱,且患儿身高、体重等指标与同龄人相仿,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对于有MEN2A/MEN2B家族史的健康人群,应用“分级预警制”的综合判断,在严格筛选和密切监测的基础上,把握合理时机,可开展甲状腺预防性切除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