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链非编码RNA调控脂肪形成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起着传递信号、发挥向导、诱饵和支架等功能。大量研究证明,lncRNA可调控参与脂肪形成的一些关键因子,从而正向或负向调控白色和棕色脂肪的形成。它与腰围、腰臀比、空腹胰岛素和体重指数等相关,还参与炎性反应、肝脂肪变性及纤维化等过程。LncRNA可作为一种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具有潜在且巨大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胰岛素抵抗介导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T2DM)约占90%,且极易伴随认知功能障碍,显著降低患者生存质量。胰岛素抵抗(IR)能够介导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但其具体机制仍尚待明确。该文围绕IR与T2DM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关系,对IR介导T2DM认知障碍的关键机制展开综述,主要聚焦于IR介导的能量代谢障碍、脑血管病变、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过度磷酸化、炎症和氧化应激、神经元可塑性损伤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失调等,重点关注3-磷酸肌醇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通路在T2DM患者认知功能发生发展的可能作用,希望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严重烧伤小鼠肠-胰岛轴功能的变化及其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小鼠肠-胰岛轴功能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将90只雄性8~10周龄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和烧伤组(每组45只小鼠),于烧伤组小鼠背部制备30%体表总面积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创面,假伤组小鼠模拟致假伤。伤后24 h,检测空腹血糖(样本数为12)后,行腹腔糖耐量实验和口服糖耐量实验,并绘制血糖浓度-时间变化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样本数为6);分别于腹腔注射或灌胃给予葡萄糖溶液前及腹腔注射或灌胃给予葡萄糖溶液后30、60、120 min从心脏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样本数为3);取每组3只小鼠回肠组织,行免疫荧光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染色检测肠道L细胞GLP-1表达及凋亡水平;提取每组6只小鼠胰岛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实验,分别经低糖(2.8 mmol/L葡萄糖)和高糖(16.7 mmol/L葡萄糖)孵育后取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胰岛素水平。取36只雄性8~10周龄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烧伤组和烧伤+艾塞那肽4(Ex-4)组(每组12只小鼠),对假伤组和烧伤组小鼠行同前对应处理,将烧伤+Ex-4组小鼠同烧伤组小鼠致伤后给予其GLP-1受体激动剂Ex-4。伤后24 h,提取小鼠胰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重链结合蛋白(BIP)、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磷酸化PERK(p-PER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磷酸化eIF2α(p-eIF2α)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蛋白表达并计算p-PERK/PERK、p-eIF2α/eIF2α比值(样本数为3),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胰岛细胞凋亡率(样本数为3),同前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实验以检测上清液中胰岛素水平(样本数为6)。结果:伤后24 h,烧伤组小鼠空腹血糖为(7.3±1.0)mmol/L,显著高于假伤组的(5.1±0.6)mmol/L( t=6.36, P<0.05)。伤后24 h,在腹腔糖耐量实验和口服糖耐量实验中,烧伤组小鼠血糖浓度-时间变化曲线下面积均显著大于假伤组( t值分别为4.32、6.03, P<0.05);与假伤组相比,烧伤组小鼠经腹腔注射给予葡萄糖溶液前血浆胰岛素水平及经腹腔注射或灌胃给予葡萄糖溶液前血浆GLP-1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经腹腔注射或灌胃给予葡萄糖溶液后30、60、120 min血浆胰岛素水平及经灌胃给予葡萄糖溶液后30、60 min血浆GLP-1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伤后24 h,与假伤组相比,烧伤组小鼠肠道L细胞GLP-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t=7.74, P<0.05),凋亡水平显著升高( t=14.28, P<0.05)。伤后24 h,烧伤组小鼠经高糖孵育的胰岛上清液中胰岛素水平为(8.5±0.4)ng/mg,显著低于假伤组的(15.7±0.3)ng/mg( t=18.68, P<0.05)。伤后24 h,与假伤组相比,烧伤组小鼠胰岛中BIP、p-PERK/PERK、p-eIF2α/eIF2α和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 P<0.05);与烧伤组相比,烧伤+Ex-4组小鼠胰岛中BIP、p-PERK/PERK、p-eIF2α/eIF2α和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伤后24 h,烧伤组小鼠胰岛细胞凋亡率为(32.0±3.0)%,显著高于假伤组的(10.3±2.5)%( P<0.05);烧伤+Ex-4组小鼠胰岛细胞凋亡率为(20.0±3.6)%,显著低于烧伤组( P<0.05)。伤后24 h,烧伤组小鼠经高糖孵育的胰岛上清液中胰岛素水平显著低于假伤组( P<0.05),烧伤+Ex-4组小鼠经高糖孵育的胰岛上清液中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烧伤组( P<0.05)。 结论:严重烧伤后小鼠肠-胰岛轴功能障碍,肠道L细胞凋亡增多、GLP-1合成及分泌减少,胰岛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凋亡增多,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减少;GLP-1受体激动剂Ex-4能保护严重烧伤小鼠胰岛细胞功能,可能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降低胰岛细胞凋亡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丹红注射液联合比索洛尔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比索洛尔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比索洛尔配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心律失常改善情况、血糖指标、胰岛功能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88.0%比70.0%,χ 2=4.883,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室性早搏[(1 412.52±587.85)次/24 h比(2 247.96±761.52)次/24 h]、短阵性室速[(46.58±10.12)阵/24 h比(79.45±12.01)阵/24 h]、ST段压低[(1.24±0.19)mm比(1.41±0.24)mm]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141、-14.799、-3.927,均 P<0.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6.58±1.61)mmol/L]、餐后2 h血糖[(8.35±1.72)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4±1.58)%]均低于对照组[(8.24±1.87)mmol/L、(9.69±1.91)mmol/L、(7.68±1.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757、-3.686、-4.379,均 P<0.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为(56.52±10.28)%,高于对照组的(47.96±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278, P<0.001),胰岛素抵抗指数为(2.06±0.32),低于对照组的(2.54±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157, P<0.001)。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0%比8.00%,χ 2=0.444, P>0.05)。 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比索洛尔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效果较单一比索洛尔治疗效果好,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可改善血糖和胰岛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司美格鲁肽优化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1例在北京市昌平区南口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有20年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转换为司美格鲁肽的治疗过程。患者为66岁男性,因“多饮、多食、多尿20余年,血糖控制不佳1月余”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空腹血糖10.9 mmol/L,餐后2 h血糖18.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3%。入院前治疗方案为门冬胰岛素(25 U,3次/d)、甘精胰岛素(26 U,1次/d)、阿卡波糖(50 mg,3次/d)和西格列汀(100 mg,1次/d),间断口服二甲双胍联合治疗,为求控制血糖并逐步简化方案,住院期间调整为司美格鲁肽(0.25 mg,1次/周)、二甲双胍(0.5 g,3次/d)、艾托格列净(5 mg,1次/d)、德谷胰岛素(20 U,1次/d)和阿卡波糖(50 mg,3次/d)治疗,患者目前血糖控制良好,体重减轻。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可有效降低血糖,能部分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体重,改善血脂谱及降低血压,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3型家系的药物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1例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3型(MODY3)患者及其家系药物治疗的过程。患者为15岁男性,因“多饮多尿消瘦3个月”入院,依据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确诊了1个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3型(MODY3)家系,并对患者及其家系进行药物治疗。通过持续葡萄糖监测(CGM)发现患者将胰岛素改为瑞格列奈后血糖明显改善,但需要联合伏格列波糖、西格列汀、德谷胰岛素等药物,而其确诊家系成员应用餐时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治疗,血糖控制达标。在4年随访中,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监测胰岛功能无明显进展,未出现糖尿病并发症。该文通过报道此患者及家系成员的诊疗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了MODY3相关治疗药物,以期为类似患者制定更加合理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缓解1型糖尿病新策略:以调节性T细胞为干预靶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T细胞介导的针对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依赖胰岛素治疗,移植疗法可有效恢复胰岛功能,但存在术后排异等问题。近来的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在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移植治疗后的免疫稳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以调节性T细胞为干预靶点的疗法可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在1型糖尿病中减轻(消除)自身免疫,以延缓疾病进展或逆转疾病进程;应用于1型糖尿病移植治疗后,则可缓解乃至消除术后的排异反应。该策略为1型糖尿病的治疗及缓解开辟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存在相关性,两者有相似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分子途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具有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力,特别是糖尿病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蛋白激酶,参与胰岛素途径、能量代谢、细胞增殖以及转录和翻译的调节。mTOR参与糖尿病和认知障碍的异常调节,并介导了GLP-1RA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因此,mTOR可能是调节GLP-1RA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键分子。该文就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mTOR在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以及GLP-1RA通过mTOR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从而为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和早期防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诊高钾血症治疗现状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急诊高钾血症患者的治疗现状和预后,分析急诊高钾血症患者院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电子信息系统,提取2019年6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急诊高钾血症患者〔年龄≥18岁,血清电解质检查钾离子(K +)浓度≥5.5 mmol/L〕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降钾治疗措施及预后,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分析急诊高钾血症患者院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高钾血症患者579例,其中男性310例(53.5%),女性269例(46.5%);中位年龄64(22)岁;轻度、中度、重度高钾血症患者分别有317例(54.7%)、143例(24.7%)、119例(20.6%)。499例(86.2%)患者接受了降钾治疗,共有44种降钾治疗方案,其中糖+胰岛素(I+G,61.3%)、排钾利尿剂(Diu,57.2%)、碳酸氢钠(SB,41.9%)、钙剂(CA,44.4%)在急诊科较常用,糖+胰岛素+钙剂+排钾利尿剂+碳酸氢钠(I+G+CA+Diu+SB)四联降钾治疗方案是急诊科最常用的降钾方案。高钾血症患者血清K +水平越高,联合降钾治疗比例越高,血液净化(HD)比例越高(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联合降钾比例分别为58.4%、82.5%、94.8%,HD比例分别为9.7%、13.3%、16.0%)。随着降钾治疗种类增多,血钾降至正常的比例增高,6种降钾方式联合治疗患者血钾降至正常的比例达100%。不同降钾治疗方式中,HD治疗者血钾降至正常的比例最高,达93.8%。579例患者中院内死亡111例(19.2%)。Cox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死亡风险高〔风险比( HR)=1.757,95%可信区间(95% CI)为1.155~2.672, P=0.009〕;血钾降至正常( HR=0.248,95% CI为0.155~0.398, P=0.000)及使用Diu( HR=0.335,95% CI为0.211~0.531, P=0.000)的患者死亡风险低。 结论:急诊降钾治疗方案异质性较大,合并心功能不全的高钾血症患者病死率高,血钾降至正常的患者病死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空腹血清C肽水平与伴或不伴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糖尿病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入院时空腹血清C肽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上海市浦东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62例伴或不伴糖尿病的CHF患者,心功能为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Ⅱ~Ⅳ级,分为糖尿病组(80例)和非糖尿病组(182例)。同时随机选取62例在体检中心体检的无糖尿病和心脏疾病的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分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的CHF患者空腹血清C肽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1)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为(8.70±2.90) mmol/L、血清C肽为(0.78±0.67) nmol/L,非糖尿病组分别为(5.80±1.67) mmol/L、(0.56±0.61) nmol/L,对照组分别为(5.10±0.69) mmol/L、(0.16±0.12) nmol/L,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和血清C肽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和对照组( P均<0.01),非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和血清C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 P<0.01);糖尿病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为(44.1±8.3)%,非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6.7±7.2)%、(64.8±3.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糖尿病组LVEF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和对照组( P均<0.01),非糖尿病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糖尿病组患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为(1.39±0.91) mg/L、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为(1 771.3±23.1) ng/L、血红蛋白为(125.6±16.7) g/L,非糖尿病组分别为(1.22±0.73) mg/L、(1 659.2±19.3) ng/L、(126.1±16.5) g/L,对照组分别为(0.85±0.72) mg/L、(87.2±17.2) ng/L、(136.4±15.2) g/L,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患者CRP、PRO-BNP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0.01),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0.01),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间CRP、PRO-BNP和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2)在全部心力衰竭患者、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肽水平在NYHAⅣ级组分别为(1.05±0.85)、(1.17±0.82)、(0.99±0.86) nmol/L,在NYHAⅢ级分别为(0.53±0.22)、(0.52±0.20)、(0.54±0.23) nmol/L,在NYHAⅡ级分别为(0.32±0.09)、(0.32±0.11)、(0.31±0.09) nmol/L。用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吸烟、促胰岛素分泌降糖药物、体质量指数、血压、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肌酐、血糖、血脂、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和血红蛋白水平等因素后,在全部心力衰竭患者、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肽水平在NYHA Ⅳ级患者显著高于Ⅲ级和Ⅱ级患者( P均<0.01),在全部心力衰竭患者和非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NYHAⅢ级组显著高于Ⅱ级者( P均<0.05)。同一NYHA分级的全部心力衰竭患者、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间血清C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3)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调整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体质量指数、血压、TBIL、ALT、肌酐、血糖、血脂、WBC和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表明:在全部心力衰竭患者、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肽水平与PRO-BNP正相关[偏回归系数:0.006,95% CI -0.016~0.028, P=0.007;偏回归系数:0.117,95% CI-0.042~0.277, P=0.006;偏回归系数:0.411,95% CI -0.149~0.971, P=0.023],与LVEF负相关[偏回归系数:-0.122,95% CI -0.285~0.041, P=0.004;偏回归系数:-0.008,95% CI-0.032~0.016, P=0.010;偏回归系数:-0.065,95% CI -0.139~0.011, P=0.036]。 结论:糖尿病和非糖尿病CHF患者空腹血清C肽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