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G背景下采用动态诊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和比较常规治疗和动态诊疗方案(简称3C疗法)两种方式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至12月就诊于山西白求恩医院内分泌科的T2DM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降糖治疗,试验组采用包括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和糖尿病软件管理的3C疗法监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住院时间及费用等。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相关指标及血糖波动相关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2h餐后血糖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治疗后试验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2h餐后血糖较对照组进一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时间、血糖水平的标准差及日内最大与最小血糖值之差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比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糖水平的标准差、日内最大与最小血糖值之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3C疗法有利于T2DM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缩短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利拉鲁肽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报道1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内分泌中医科就诊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利拉鲁肽序贯治疗的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为30岁男性,体型肥胖,因“口渴、多饮、多尿、消瘦1个月”为主诉收入住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T2DM)。予胰岛素泵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后调整为利拉鲁肽(0.6 mg,1次/d)皮下注射,联合地特胰岛素(22 U,1次/d)睡前皮下注射,14 d后血糖控制平稳且达标。利拉鲁肽是一种新型的胰高糖素样肽-1类似物,能够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减轻体重,同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可作为单一疗法或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T2D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调整生活方式联合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析调整生活方式联合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 n=38)、研究组( n=37),分别采用胰岛素泵治疗、调整生活方式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研究组FBG[(5.53±0.72)mmol/L]、2 h FBG[(7.15±0.94)mmol/L]、HbAlc[(7.48±1.53)%]均低于对照组[(7.52±0.95)mmol/L、(8.96±1.86)mmol/L、(8.65±1.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558、5.189、3.545,均 P<0.05)。治疗前,两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体质量[(70.23±9.85)kg]低于对照组[(74.25±10.29)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785, P<0.05)。治疗前,两组糖尿病自我管理测评量表(SDS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SDSCA评分[(16.24±2.35)分]高于对照组[(12.95±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491, P<0.05)。 结论: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调整生活方式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可提高其血糖、体质量控制效果,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混合闭环系统可显著改善1型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控制情况: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试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1型糖尿病患儿中,与传感器增强泵疗法相比,混合闭环疗法(如人工胰腺)可能有其独特的优势。为此,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这是一项由奥地利、德国、卢森堡和英国7个中心共同参与的多中心、随机、交叉试验。受试对象为正在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1~7岁1型糖尿病患儿。参与者在两个16周期间以随机顺序接受治疗,从而对闭环系统与传感器增强泵治疗(对照)进行比较。主要评价指标是不同疗程间传感器葡萄糖测量值在目标范围内〔4~10 mmol/L(70~180 mg/dL)〕时间百分比的差异;次要评价指标包括两种治疗方法期间患儿高血糖状态〔血糖水平>10 mmol/L(180 mg/dL)〕时间百分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平均传感器葡萄糖水平和低血糖状态〔血糖水平<10 mmol/L(70 mg/dL)〕时间百分比。结果显示:共有74例参与者接受了随机分组。参与者平均年龄为(5.6±1.6)岁,基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7.3±0.7)%。在混合闭环疗法期间,患儿血糖水平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治疗时期〔差值为8.7%,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 CI)为7.4~9.9, P<0.01〕;而混合闭环疗法与对照疗法两组患儿处于高血糖状态时间百分比的平均调整差值为-8.5%(95% CI为-9.9~-7.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值为-0.4%(95% CI为-0.5~-0.3),平均传感器葡萄糖水平差值为-0.7 mmol/L(-12.3 mg/dL,95% CI为-14.8~-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两种治疗方法低血糖状态时间百分比相似( P=0.74)。在16周的混合闭环疗法期间,混合闭环疗法模式下的中位时间百分比为95%(92%,97%)。在混合闭环疗法期间发生了一起严重低血糖的严重不良事件,同时还发生了一起被认为与治疗无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混合闭环系统能显著改善1型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控制情况,且不增加低血糖的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应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评价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利拉鲁肽联合德谷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报道1例在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应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GM)评价在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逐渐转换为利拉鲁肽联合德谷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改善血糖控制的诊治过程。患者为50岁男性,以“发现血糖升高11年,手足麻木感4个月”为主诉入院。入院后给予胰岛素泵强化降糖、对症支持治疗,应用FGM逐渐调整降糖治疗方案,最终转换为利拉鲁肽联合德谷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血糖平稳达标。利拉鲁肽是一种新型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降低血糖波动及低血糖风险,而且能够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可作为单一疗法或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2型糖尿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股骨颈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与胰岛素类似物多次注射疗效及医疗费用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对单侧股骨颈骨折合并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强化降糖治疗,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泵输注(CSII)与长效+速效胰岛素类似多次皮下注射(MSII)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医疗费用.方法 随机将64例单侧股骨颈骨折合并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CSII治疗(33例)和MSII治疗(31例)对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剂量、手术并发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CSII组的空腹血糖达标时间(TTF)、餐后血糖达标时间(TTP)、空腹及餐后同时达标时间(TTB)都较MSII短(46.18±25.0h vs 88.9±41.0h、64.1 ±25.6h vs 103.9±46.9h、66.2±24.7h vs 115.5±72.1h,P<0.05);CSII组的达标时胰岛素总量、基础胰岛素用量、餐时胰岛素用量也均较MDII组少(0.65±0.11IU/kg vs 0.80±0.19IU/kg、0.32±0.07IU/kg vs 0.37±0.12IU/kg、0.33±0.06IU/kg vs 0.44±0.10IU/kg,P<0.05).平均每日基础胰岛素增减剂量CSII组较MSII组大[0.08±0.07IU/(kg·d)vs 0.05±0.04IU/(kg·d),P<0.05],平均每日餐时胰岛素增减剂量CSII组较MSII组小[0.01±0.03 U/(kg·d)vs 0.03±0.03U/(kg·d),P<0.05].两组间住院总费用、手术费用及非手术费用两者均无差别,而CSII组较MSII组住院时间短、术后低蛋白血症减少(13.6±2.7天vs 15.7±3.4天,1例vs 6例,P<0.05).MSII组TTB影响因素是达标基础量、基础步长(β值为0.875、-0.677,P<0.05),非手术费用的影响因素是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低蛋白血症(β值为0.445、0.392、0.389,P<0.05),住院天数的影响因素是术后低蛋白血症、TTB(β值为0.400、0.288,t值为3.596、2.101,P<0.05);CSII组TTB影响因素是达标餐时量、餐时步长(β值为0.763、-0.896,P<0.05),非手术费用的影响因素是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β值为0.453、0.372,P<0.05),住院天数的影响因素是TTB(β=0.450,P<0.05).结论 在单侧股骨颈骨折合并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术前血糖控制方面,持续皮下胰岛素泵输注疗法优于长效+速效胰岛素类似多次皮下注射疗法.住院费用两者相同,但持续皮下胰岛素泵输注疗法可能通过减少住院时间进一步节省社会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芪注射液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Ⅲ期)疗效.方法:选择6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强化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周期为2周,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UACR),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尿N-己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血清胱抑素C(Cys-C),糖化白蛋白(GA),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A、mALB、UACR、Uβ2MG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AG无明显改善,对照组的 NAG 及 Cys-C 无明显改善(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 GA、mALB、UACR、Cys-C、NAG均明显改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Uβ2MG改善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能够更早的使患者血糖达标,改善血糖波动,保护胰岛细胞功能,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尿微量白蛋白,改善肾功能,有效的抑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胰岛素泵 @黄芪注射液 Diabetic nephropathies/integrated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初诊T2DM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如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PG、2hPG、hs-CRP、FINS、HOMA-IR、HOMA-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PG、2hPG、hs-CRP、FINS、HOMA-IR、HOMA-IS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初诊T2DM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对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机体代谢紊乱纠正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CSII)胰岛素对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儿机体代谢紊乱纠正效果.方法:将94例1型DKA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儿接受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SII)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CSII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血糖达标时间 、DKA纠正时间 、尿酮转阴时间 、pH值纠正时间 、住院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同时比较治疗前后的糖尿病相关指标和血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糖达标时间 、DKA纠正时间 、尿酮转阴时间 、pH值纠正时间 、每日胰岛素用量 、住院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O2-CP和C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bAlc和A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IF和MCP-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能有效纠正1型DKA患儿机体代谢紊乱,促进中毒症状消退,抑制血细胞因子表达,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持续葡萄糖监测在胰岛素泵疗法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持续葡萄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在胰岛素泵疗法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从CGM较传统血糖监测提供更丰富信息量的优势出发,用以指导胰岛素泵疗法的大剂量、基础率设置,了解食物的升糖作用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同时从帮助患者提高糖尿病自我管理技能角度出发,使解读CGM的信息更为智能和易懂,特别体现在动态血糖监测图谱的应用方面.②从自动控制论角度作为人工胰腺的重要输入信息参与胰岛素剂量的决策,经历低血糖暂停、可预测的低血糖暂停,基础率的自动调整半闭环以及将来的全闭环4个阶段,其进展体现在对血糖监测准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其佩戴时间延长,舒适性不断提高.未来的CGM与胰岛素泵疗法的联合应用将在使用的易用性、准确性及舒适性方面不断进步,同时在CGM信息处理方面呈现云端、大数据及智能化发展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