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于放疗剂量验证的新型片状Presage胶体剂量计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明确用于放疗剂量验证的新型片状Presage胶体剂量计的吸收光谱、剂量线性、量程、稳定性等关键剂量响应特性。方法:使用放疗加速器对同批次片状Presage剂量计进行系列照射实验,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照射前后剂量计在400~700 nm可见光范围内的吸收光谱,使用胶片平板扫描仪测量照射前后R-G-B 3通道的吸光度变化。结果:片状Presage在628 nm处有明显吸收峰且峰值吸光度随受照剂量呈显著线性变化趋势( R2=0.999 9),而在490 nm附近存在平缓吸收谷且谷区吸光度随受照剂量变化不大。胶体平板扫描仪R通道的吸光度测量灵敏度远大于G与B通道,在<10 Gy范围内,R通道吸光度随受照剂量呈高度线性变化( R2=0.999 9),而在大量程范围则呈显著二次变化趋势( R2=0.999 9)。该剂量计的量程范围>94.6 Gy,在照射后1 h内吸光度变化可忽略,之后则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上升速度与受照剂量呈正相关,同时,未发现剂量梯度区出现梯度模糊现象。 结论:新型片状Presage胶体剂量计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良好剂量线性,量程大、梯度保持性好、无分割效应,提示在大分割多靶点放疗的积分剂量验证中具有潜在应用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氧化石墨烯纳米颗粒在小鼠骨骼肌和人血液中诱导的免疫反应与毒性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讨氧化石墨烯(GO)在小鼠骨骼肌和血液中的免疫反应性,评估其毒性效应.方法 超声破碎法制备GO纳米颗粒,动态光散射仪测定悬浮于去离子水和PBS的GO纳米颗粒粒径与表面电荷.将不同浓度(0.5、1和2 mg/mL)的GO悬浮液或PBS分别注入C57BL/6小鼠腓肠肌,HE和免疫荧光染色评价小鼠体内炎症和免疫反应性.采用扫描电镜、分光光度计和血栓弹性描记图(TEG)观察GO对体外人血红细胞形态、溶血和凝血的影响.结果 动态光散射研究显示,与水悬浮液相比,GO颗粒的PBS悬浮液具有更优的胶体分散性、稳定性、表面电荷效应及体内微环境模拟性.HE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小鼠腓肠肌中GO植入区周围的炎症浸润、肌纤维变性以及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和CD4+T细胞的浸润程度(包括F4/80+、CD11b+、CD11c+的平均阳性荧光面积百分比和CD3+CD4+细胞数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相比低浓度(0.002和0.02 mg/mL)的GO和PBS,较高浓度(0.2、2和20 mg/mL)的GO可使体外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并引起红细胞溶血(P<0.05).TEG显示,相较低浓度组和PBS组,高浓度GO组的多项血液凝固参数(K,α,R和MA)出现明显异常.结论 GO可持久诱导炎症和免疫反应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骨骼肌肌肉毒性和体外血液毒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超高含量的α-酮戊二酸和谷胱甘肽促成HeLa细胞耐受纳米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兼有优良的抗菌和抗癌作用,但病原体或癌细胞对其的耐受作用将影响其临床应用,前者耐受纳米银已见报道.本研究以HeLa细胞为模型,探讨癌细胞耐受纳米银的可能性及耐受机制.将HeLa细胞代谢物与纳米银混合后测定其抗菌活性和细胞毒性变化,并用紫外-可见(ultraviolet visible,UV-Vis)分光光度计、粒度仪和透射电镜等检测混合体系中纳米银的理化特征.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纳米银结合的代谢物种类,经腹腔注射HeLa细胞建立荷瘤小鼠,并分析血清对纳米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eLa细胞代谢物可抑制纳米银的抗癌和抗菌作用,这种抑制作用表现出剂量依赖性,对纳米银生物学活性产生抑制作用的效应代谢物耐热、不溶于氯仿、含硫元素,分子量小于 1 kDa.抑制作用的实质是使纳米银发生了聚集,筛选得到有 115 种代谢物能结合纳米银.进一步探究发现仅当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AKG)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浓度共同达到一定阈值才导致纳米银聚集,而HeLa细胞代谢物中两者的浓度分别是正常宫颈上皮细胞的 10 倍和 6 倍,达到了该阈值.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荷瘤小鼠血清导致纳米银聚集率显著高于健康鼠血清(P<0.05).本研究揭示HeLa细胞中具有超常含量的α-酮戊二酸和谷胱甘肽,两者协同破坏纳米银的胶体稳定性,从而实现逃逸纳米银的抗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分娩新生儿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探讨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NE)对采取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下剖宫产术分娩新生儿氧摄取率(ERO2)及血气分析结果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拟采取CSEA剖宫产术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9,麻醉穿刺成功后,采用微量泵静脉输注100 μg NE)与对照组(n=49,麻醉穿刺成功后,不再给予任何血管活性药物)。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2组产妇及分娩新生儿以下指标。①产妇一般临床资料及手术情况(术中尿量、总输液量、出血量及追加NE产妇占比);②新生儿ERO2与生后1 min Apgar评分及血气分析[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aO2)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③产妇术中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④新生儿加压给氧与气管插管治疗情况。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伦审号:YX-2021-156-01),并于所有产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2组产妇分娩年龄、分娩孕龄、术前人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产妇术中尿量、总输液量及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追加NE产妇占比低于研究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新生儿ERO2、PaCO2、SaO2、P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生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 2组产妇术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 2组新生儿均无需气管插管,研究组、对照组新生儿中,2例给予加压给氧治疗。2组新生儿加压给氧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P=0.399)。结论:术前小剂量NE对CDSA剖宫产术分娩新生儿的氧摄取及血气分析无明显影响,但是可降低术中追加血管活性药物比例,并且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大剂量二联方案与含铋剂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比较大剂量二联方案(HDDT)与含铋剂四联方案(BQT)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门诊首次诊断为Hp阳性的 177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3 组:含伏诺拉生大剂量二联组(VPZ-HDDT组)58 例(VPZ 20 mg/次,2次/d+阿莫西林750 mg/次,3次/d);含PPI大剂量二联组(PPI-HDDT组)62 例(艾司奥美拉唑 40 mg/次,2 次/d+阿莫西林 750 mg/次,3 次/d);BQT组57例(艾司奥美拉唑40 mg/次,1次/d+阿莫西林1 000 mg/次,2次/d+呋喃唑酮100 mg/次,2 次/d+胶体果胶铋 150 mg/次,3 次/d).3 组均连续治疗 14 d,治疗结束至少 4 周后复查 13C或 14C尿素呼气试验.治疗第7 天和第 14 天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记录患者的服药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意向性治疗(ITT)分析和遵循研究方案(PP)分析这 2 种方法比较 3 组的Hp根除率.3 组的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对比分析.结果 VPZ-HDDT组、PPI-HDDT组、BQT组的PP分析根除率分别为 90.7%、89.3%、90.6%(P=0.961),ITT分析根除率分别为 84.5%、80.6%、84.2%(P=0.719);在这 2 种分析方法中,VPZ-HDDT组的根除率均高于PPI-HDDT组和BQT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PZ-HDDT组、PPI-HDDT组和BQT组的依从性分别为 93.1%、90.3%和 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5).VPZ-HDDT组和PPI-HDDT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QT组(7.4%、5.3%、18.9%,P=0.046).结论 HDDT与BQT根除Hp的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一线Hp根除治疗方案,HDDT有望成为Hp根除治疗的新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心力扶持对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延迟复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心力扶持对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延迟复苏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一五九医院(以下称笔者单位)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入院时伴有休克的6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液体复苏过程中是否应用去乙酰毛花苷和乌司他丁分为心力扶持组(35例)和对照组(27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以第三军医大学补液公式为基础行常规液体复苏至伤后48 h.心力扶持组患者另将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以首次剂量0.4~0.6 mg加入20 mL的100 g/L葡萄糖注射液中缓慢静脉推注,每6~8小时补充0.2~0.4 mg,每日总量不超过1.6 mg;将注射用乌司他丁1×105U加入到100 mL的50 g/L葡萄糖注射液中缓慢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2组患者其他治疗方法均按笔者单位常规方案执行.统计2组患者如下指标.(1)伤后48 h内的每小时尿量和伤后48 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剩余碱、血细胞比容(HCT)和血白蛋白.(2)伤后第1、2个24 h电解质、胶体输入量以及伤后48 h内总补液量.(3)伤后48 h的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总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肌酐.(4)患者心力衰竭、肺水肿、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肾功能衰竭、脓毒症及死亡情况.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earsonx 2检验、连续校正x2检验. 结果 (1)2组患者伤后48 h内的尿量和伤后48 h的心率、MAP、CVP、HCT、血白蛋白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150、0.488、0.805、0.562、1.742、0.696,P>0.05);心力扶持组患者血乳酸和剩余碱水平分别为(4.2±2.2)、(-4.3±2.0)mmol/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9±1.7)、(-6.0±3.1)mmol/L(t=3.249、2.480,P<0.05或P<0.01).(2)2组患者仅伤后第1个24 h胶体输入量无明显差异(t=0.642,P>0.05),心力扶持组患者伤后第1个24 h电解质输入量、第2个24 h电解质和胶体输入量以及伤后48 h内总补液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2.703、4.223、3.437、2.515,P<0.05或P<0.01).(3)心力扶持组患者伤后48 h CK、CK-MB、LDH、TBA、ALT、AST、β2-MG、尿素氮、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066、3.963、3.225、2.943、2.431、3.084、4.052、2.915、3.353,P<0.05或P<0.01).(4)心力扶持组患者的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x2=5.514、6.984、4.798,P<0.05或P<0.01),2组患者心力衰竭、肺水肿、肾功能衰竭及脓毒症等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1.314(脓毒症),P>0.05].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延迟复苏的同时采取强心和保护心肌措施,有助于改善细胞组织缺氧代谢、减少补液量、减轻脏器缺血缺氧性损害,为降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型湿性敷料应用于带状疱疹感染创面的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新型湿性敷料藻酸盐银离子敷料、优拓SSD(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敷料)和优拓水胶体敷料应用于带状疱疹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带状疱疹合并皮肤感染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同等剂量阿昔洛韦静滴,观察组采用新型湿性敷料(藻酸盐银离子敷料、优拓SSD敷料和优拓水胶体敷料)对皮损局部换药,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软膏和庆大霉素交替局部换药,观察两组患者在换药第3、6和9天感染控制情况、皮损干涸结痂及疼痛减轻情况、换药时患者疼痛程度、10天内平均每日换药护理耗时.结果 在治疗后的第3天,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有效(P<0.05);在治疗后的第6天,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显效率更高(P<0.01);治疗后第9天,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换药时患者创面疼痛观察组无或轻微疼痛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更高(P<0.01),且疼痛耐受性更强.观察组10天内平均每天换药护理时间更短(P=0.000).结论 新型湿性敷料(藻酸盐银离子敷料、优拓SSD敷料和优拓水胶体敷料)对疱疹皮肤破溃合并感染后的皮损疗效肯定,能明显控制皮肤破溃及感染情况,减轻疼痛、缩短病程,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神经外科手术中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指导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神经外科手术中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指导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T)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开颅颅内肿物切除术患者90例,性别不限, 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心功能分级Ⅰ或Ⅱ级,左室射血分数>5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传统补液组(C组)、GDT组和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GDT组(NE+GDT组).C组根据4-2-1法则计算输液量,进行常规液体治疗.GDT组在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指导下根据每搏量变异度(SVV)进行液体治疗.NE+GDT组在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指导下根据SVV进行液体治疗,同时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0.01~0.03 μg· kg-1·min-1.记录术中总输液量、晶体液和胶体液用量、出血量、尿量和麻黄碱使用情况.于切皮前即刻和术毕时记录pH值、碱剩余(BE)、乳酸和血红蛋白(Hb)的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GDT组晶体液用量和尿量减少,胶体液用量增多,麻黄碱使用次数减少,术毕乳酸浓度降低,Hb浓度升高(P<0.05或0.01);GDT组和NE+GDT组间总输液量、晶体液和胶体液用量、出血量、尿量、各时点pH值、BE、乳酸及Hb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0.01~0.03 μg· kg-1·min-1)不会影响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指导GDT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预负荷输注胶体液联合小剂量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术中心血管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预负荷输注胶体液联合小剂量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术中心血管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3月在北京市上地医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晶体液预负荷联合腰麻组(A组)、胶体液预负荷联合腰麻组(B组)、晶体液预负荷联合小剂量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和胶体液预负荷联合小剂量腰硬联合麻醉组(D组),每组50例.比较四组产妇的麻醉效果、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黄素使用量、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四组产妇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最高,其次依次为C组、B组、D组,心律失常发生率A组最高,其次为B组、C组,D组最低,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最高,其次为C组,B组与D组最低,麻黄素用量A组最大,其次为B组、C组、D组最低,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胶体液预负荷联合小剂量腰硬联合麻醉能够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且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稳定性影响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SPECT定义活性骨髓优化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骨髓显像结合宫颈癌骨髓保护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2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放疗前行99Tcm硫胶体SPECT骨髓显像确定盆骨中活性骨髓,采用图像融合技术将SPECT与定位CT融合.根据SPECT和盆骨外轮廓定义的骨髓体积,分别制定SPECT-IMRT(SPECT-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和骨髓剂量保护的调强放疗(bone marrow sparing-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BMS-IMR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骨髓、小肠、直肠和膀胱)剂量分布.靶区处方剂量45 Gy/25次.结果 SPECT-IMRT计划和BMS-IMRT计划定义的骨髓体积分别为(238.15 ±36.82)和(1 100.61 ±109.92)cm3(t =33.273,P<0.05); SPECT-IMRT计划的骨髓高剂量辐射区V30、V40和V45的平均体积较BMS-IMRT计划分别降低6.9%、5.7%和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0、3.426、3.448,P<0.05);而低剂量辐射区V10和V20的平均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计划PTV的覆盖率和其他危及器官(膀胱、小肠和直肠)的受照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骨髓显像能较清晰地在CT断层图像上显示活性骨髓的范围.与BMS-IMRT比较,SPECT-IMRT能进一步降低高剂量辐射的剂量体积(V30、V40和V4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