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原蛋白缝线和胶原蛋白生物膜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初步评价胶原蛋白缝线(CS)和胶原蛋白生物膜(CB)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通过热原实验判断CS和CB中所含热原量是否符合人体要求;分别采用皮肤和皮内刺激实验评价CS和CB对皮肤是否具有刺激作用;通过溶血实验评价CS和CB是否具有溶血作用;通过肌肉埋植实验评价CS和CB植入兔肌肉组织后的刺激和毒性反应。结果:热原实验结果显示每组兔的体温升温值均低于0.6 ℃,且体温升温总和均低于1.4 ℃,表明CS和CB符合热原检查要求,热原实验合格;CS和CB的皮肤和皮内刺激实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两种材料对皮肤无刺激作用;CS和CB的溶血率分别为2.943%和4.127%(均<5%),表明这两种材料不会引起溶血反应;CS和CB埋植于兔肌肉组织后,肌肉组织耐受性良好,组织反应不严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反应逐渐减轻。结论:CS和CB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胶原蛋白线在口腔种植手术切口无张力缝合中的效果及对伤口愈合时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胶原蛋白线在口腔种植手术切口无张力缝合中的效果及对伤口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景洪忠华口腔诊所门诊进行牙齿种植修复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线缝合伤口,研究组采用胶原蛋白线缝合伤口,比较2组患者伤口愈合等级、缝合线吸收情况、伤口愈合时间及平整率.结果 研究组的甲级愈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 (P<0.05),且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低于对照组的20% (P<0.05);研究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缝合线完全吸收率和切口平整率分别为84%、96%、100%和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78%、80%和68% (P<0.05)研究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以及术后3 d、5 d和7 d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胶原蛋白线在口腔种植手术切口无张力缝合的伤口愈合及术后恢复要明显优于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线,胶原蛋白线可口内降解,有效提高了患者伤口愈合等级及伤口平整率,加速伤口愈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皮肤牵张器联合胶原蛋白海绵修复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自制简易皮肤牵张器联合胶原蛋白海绵修复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应用骨圆针和钢丝自制的简易皮肤牵张器联合胶原蛋白海绵修复43例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患者资料.男27例,女16例;年龄5~56岁,平均31.5岁;新鲜创面18例,陈旧性创面25例;皮肤缺损面积5.5 cm×3.0 cm~ 18.0 cm×7.5 cm.创面彻底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将2枚直径为2.0 mm或2.5 mm的骨圆针从距创缘两侧1 ~2 cm处平行于创面纵向长轴穿过真皮层,其两端露出皮外部分折弯后,分别套以2根拧成一股的细钢丝,创缘予1号普迪斯缝线连续外翻缝合.逐渐收紧钢丝及缝线缩小创面,至创缘皮肤的颜色、毛细血管充盈反应开始改变为度,然后予可即邦医用胶原蛋白海绵覆盖创面.术后继续收紧钢丝及缝线至创面合拢.术后记录相关治疗情况及并发症,随访至创面完全愈合.结果 43例创面一期拉伸后术中直接合拢8例,30例术后拉伸4~12d(平均7.5d)合拢创面,5例创面明显缩小,二期植皮后愈合.除3例失访外,40例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6.8个月).除3例因创面植皮后瘢痕形成影响美观,再次手术整形外,其余37例创缘皮肤呈线性愈合,未出现创缘皮肤坏死、病理性增生瘢痕、皮肤感觉缺失和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愈合后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简易皮肤牵张器联合胶原蛋白海绵为治疗软组织缺损创面提供了一种经济、便捷的实用技术,可减少或避免后期的植皮及皮瓣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津下缝合法即刻生物力学实验和在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津下缝合法改良前后在肌腱修复后的即刻生物力学特征,研究肌腱修复后的局部病理学变化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将80只成年三黄鸡右足第3趾Ⅱ区建立趾深屈肌腱横断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将A1组(采用津下缝合法)、A2组(采用改良津下缝合法)修复好的肌腱等速拉伸至完全断裂,并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定2 mm间隙形成负荷、极限载荷、韧度、最大断裂应力.将B1组(采用津下缝合法)、B2组(采用改良津下缝合法)修复好的肌腱石膏固定4周,处死动物后获取标本,记录缝合时间、观察肌腱粘连度、进行羟脯氨酸含量和Ⅰ、Ⅲ型胶原蛋白的测定.结果 ①2 mm间隙形成负荷、极限载荷、最大断裂应力A1组与A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韧度A1、A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的切割发生率为10%,缝线断裂部位是最后打结处的单线;A2组的切割发生率为0,缝线断裂部位是"+"形状的缝线.②B1、B2组缝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吻合端瘢痕较B2组明显;B1、B2组腱周粘连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脯氨酸含量、每高倍镜视野下Ⅰ、Ⅲ型胶原所占的百分比B1、B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津下缝合法是一种可靠的肌腱修复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可吸收胶原蛋白线在口腔种植修复术切口无张力缝合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可吸收胶原蛋白线与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线在口腔种植修复手术切口无张力缝合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笔者医院门诊行牙齿种植修复术的1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4例.试验组采用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缝合伤口,对照组采用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线缝合伤口.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等级、平整率、缝合线完全吸收率、切口愈合时间、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甲级愈合89例,乙级愈合5例;对照组:甲级愈合74例,乙级愈合19例,丙级愈合1例,试验组患者伤口愈合等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牙龈红肿5例,对照组患者牙龈红肿16例,渗血10例,试验组患者牙龈红肿、渗血及总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7d,试验组患者缝线位点完全吸收率分别为0.00%、11.35%、97.52%,对照组患者缝线位点完全吸收率均为0.00%,试验组患者缝线位点完全吸收率在术后3、5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切口平整率为85.11%,对照组患者切口平整率为68.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为(5.23±0.31)d,对照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为(7.57±0.36)d,试验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7d,试验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3.17±1.65)分、(2.04±0.88)分、(1.11±0.56)分,对照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4.97±1.74)分、(3.74±1.25)分、(2.73±0.93)分,在各个时间节点,试验组患者VAS评分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胶原蛋白线在口腔种植修复手术切口无张力缝合中的临床效果较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线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应用可吸收胶原蛋白缝线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伤口愈合效果、缩短愈合时间,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软组织补片在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新型再生可降解生物材料软组织修补片(Porcine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在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治疗效果与方法.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6月随机将26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13例.A组采用SIS补片治疗,B组采用自体取皮植皮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在皮肤缺损愈合中的效果,并记录术后第14天、21天、28天、2个月、4个月后创面区愈合及瘢痕生长情况,长期随访评估创面区愈合后的外观、色泽、弹性、感觉恢复情况,综合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A、B两组创面区均完全愈合,外观色泽接近,皮肤弹性及感觉恢复良好.与B组相比,A组具有无缝线瘢痕、无需取皮植皮、不牺牲供区的优点,能有效促进肌肉外露区的肉芽组织生长,并再生新的表皮组织.结论 SIS补片是由猪胶原蛋白组合排列而成的脱细胞异种植入物,具有细胞外基质天然的胶原框架和附加因子,能快速、有效地刺激机体再生表皮组织,并且新生的表皮经过生长与周围皮肤颜色无明显差异,无明显瘢痕增生出现,是一种浅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修复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