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脂质代谢在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进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RMD)是一种普遍发生的、与年龄相关的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的视网膜疾病.大量研究显示,脂质代谢紊乱在nARMD的进展中发挥着促进作用,而这种关系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脂肪酸、胆固醇、脂质代谢基因变异等.脂质代谢紊乱通过刺激氧化应激、抑制自噬,以及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引起了视网膜血管的异常和炎症反应,从而加速新生血管的形成,导致黄斑区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在动物实验中,开发针对脂质代谢紊乱的药物证实了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是治疗nARMD的一种潜在有效策略.基于这一发现,文章对脂质代谢在nARMD进展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下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为nARMD的临床治疗开辟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慢性肝病,包括肝脏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AM)是线粒体与内质网密切接触的部位,在钙稳态、线粒体稳态、细胞凋亡、自噬、脂代谢等细胞生理功能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细胞功能深度参与了 NAFLD的发生、发展,在肝细胞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凋亡、纤维化等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MAM越来越成为NAFLD的潜在治疗靶点.该文就MAM及其调控的细胞功能在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伴过度自噬X连锁肌病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报道1例伴过度自噬X连锁肌病(XMEA)病例并结合文献分析总结XMEA的临床表现、肌肉影像、肌肉病理及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6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并被确诊为XMEA的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肌肉影像、肌肉病理及遗传学资料进行总结,从Pubmed、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并对该疾病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为40岁男性,因“发现肌酸激酶升高并双下肢无力4年”入院。患者自小学时出现下蹲时脚后跟不能着地,运动能力弱于同龄人。入院前多次检测肌酸激酶水平升高(320~1 167 U/L);下肢肌肉磁共振成像显示双大腿股外侧肌、大收肌以及双小腿腓肠肌对称性脂肪变性;肌肉病理结果示肌纤维内自噬性空泡伴肌膜特征,且空泡膜上可见膜攻击物复合体沉积。基因检测证实患者 VMA21基因存在c. *6A>G半合子突变。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儿童及成人发病的XMEA患者多表现为肢体近端为主的肌无力和(或)肌萎缩,进展缓慢,多数患者预期寿命不受影响;而婴儿时期发病的XMEA患者容易合并多系统受累,疾病进展快,死亡风险高。 结论:XMEA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遗传性自噬性空泡肌病,尽管不同年龄段起病的XMEA患者其临床及预后表现有较大差异,但病理改变相对一致,基因检测是该疾病的主要确诊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空泡性肌纤维:不同疾病的病理差异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肌纤维空泡是一种非特异性的骨骼肌病理改变,作为一个病理学术语,可以出现在多种罕见病中,其形成大多与糖、脂肪、蛋白和细胞器自噬有关,少部分形成于糖、脂肪贮积或肌质网腔空泡化。任何肌纤维空泡都可以破坏肌纤维的内部结构,形成各种疾病骨骼肌病理改变的一部分。文中介绍伴随肌纤维空泡疾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重点阐述肌纤维空泡改变在诊断中的价值,要理解这些病理改变还需熟悉其产生的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噬在缺血后处理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自噬在缺血后处理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32只,9~12周龄,体重25~29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8):假手术组(S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和缺血后处理+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组(IPO+3-MA组)。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根部45 min恢复灌注2 h的方法制备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PO组于恢复灌注前3 min给予3个循环灌注30 s,缺血30 s的处理。于再灌注2 h时采集股动脉血样,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的浓度,随后处死小鼠取小肠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行Chiu评分,计算肠组织含水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p62的表达。 结果:与S组比较,IIR组和IPO组Chiu评分升高,血清DAO、D-乳酸和I-FABP的浓度及肠组织含水量升高,肠组织LC3Ⅱ/LC3Ⅰ比值升高,Beclin-1表达上调,p62表达下调( P<0.05);与IIR组比较,IPO组Chiu评分降低,血清DAO、D-乳酸、I-FABP浓度和肠组织含水量降低,LC3Ⅱ/LC3Ⅰ比值升高,Beclin-1表达上调,p62表达下调( P<0.05);与IPO组比较,IPO+3-MA组Chiu评分升高,血清DAO、D-乳酸、I-FABP浓度和肠组织含水量升高,LC3Ⅱ/LC3Ⅰ比值降低,Beclin-1表达下调,p-62表达上调( P<0.05)。 结论:自噬参与了缺血后处理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噬核心蛋白Atg101对脂肪细胞衰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初步探究自噬核心蛋白Atg101对白色脂肪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构建Atg101敲减的3T3-L1成熟脂肪细胞模型,验证Atg101对自噬相关蛋白LC3和p62蛋白的影响。构建并分析人类皮下脂肪组织的RNA-seq数据库,基于Atg101与其他基因FPKM值的 Pearson相关系数( R2>0.4, P<0.050)预测共表达基因集并进行KEGG和Reactome富集分析。构建年轻小鼠(8周龄)和老龄小鼠(18个月龄)模型,实时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Atg101在腹股沟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中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通过RNA-seq、Western印迹和RT-qPCR检测白色脂肪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 SASP)、细胞周期及线粒体稳态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Atg101敲减对脂肪细胞衰老的影响。 结果:在3T3-L1脂肪细胞敲减Atg101后自噬相关蛋白LC3-Ⅱ显著降低,p62蛋白明显上调,提示细胞自噬受损。KEGG富集分析发现Atg101共表达基因集主要富集于自噬和衰老相关通路;Reactome富集分析发现该基因集与多个细胞周期信号通路相关。RT-qPCR和Western印迹证实Atg101在老龄小鼠皮下脂肪组织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内脏脂肪组织蛋白水平也显著降低。最后,白色脂肪细胞模型中Atg101敲减后SASP相关基因表达上调,细胞周期特异性基因表达受限并且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16、p21表达显著增高,线粒体稳态调节基因表达也受到抑制。结论:Atg101可能通过影响自噬活动调控白色脂肪细胞衰老,从而破坏线粒体稳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巨噬细胞在自体脂肪移植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自体脂肪移植物保留率的调控机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而巨噬细胞作为在组织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炎症细胞,被证实在脂肪移植术后早期大量存在于脂肪移植物中,且与脂肪移植物的转归具有密切联系。该文从巨噬细胞的来源、分型及其在自体脂肪移植中的作用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完善移植脂肪成活理论及提高脂肪移植物的成活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TIPE2通过TLR4/IκBα/NF-κB通路调节脂肪组织巨噬细胞表型转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对脂多糖或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的脂肪组织巨噬细胞(ATM)表型转化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肥胖小鼠和TIPE2敲除小鼠(KO)及其各自对照小鼠内脏脂肪组织中TIPE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D206和精氨酸酶1(Arg-1)的表达水平。分离培养TIPE2敲除小鼠(KO)和野生型小鼠(WT)的腹腔巨噬细胞及RAW 264.7小鼠巨噬细胞系,给予脂多糖(100 ng/mL)或IL-4(20 ng/mL)刺激6 h,Western印迹法和RT-qPCR检测TIPE2、iNOS、MCP-1、CD206和Arg-1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肥胖小鼠中,TIPE2表达下调,促炎因子iNOS和MCP-1表达升高,抑炎因子CD206和Arg-1表达降低。脂多糖降低RAW 264.7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IPE2的表达,诱导经典活化的巨噬细胞(M1表型)标志物iNOS和MCP-1表达升高,降低替代活化的巨噬细胞(M2表型)标志物CD206和Arg-1的表达。IL-4增加RAW 264.7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TIPE2的表达,降低iNOS和MCP-1表达的同时增加CD206和Arg-1的表达。在巨噬细胞向M1型转化时,脂多糖增加巨噬细胞中Toll样受体(TLR4)的表达和核转录抑制因子α(IκBα)、NF-κB的磷酸化,敲除TIPE2进一步增加TLR4/IκBα/NF-κB信号通路和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的升高,进一步降低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的表达。结论:TIPE2通过抑制TLR4/IκBα/NF-κB信号通路调节ATM表型转化,改善肥胖状态下脂肪组织炎症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噬在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自噬是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的调控下,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的过程。脂质自噬经溶酶体分解脂肪,与胞质中性脂肪酶共同调节游离脂肪酸水平。脂质自噬紊乱能促进肝组织脂质蓄积,引发脂肪性肝病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现概述自噬在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以及纠正脂质自噬紊乱治疗脂肪性肝病的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丙泊酚麻醉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丙泊酚麻醉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39只,7日龄,体重10~12 g,雌雄不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3):对照组(C组)、脂肪乳剂组(F组)和丙泊酚组(P组)。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8 ml/kg;F组腹腔注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8 ml/kg;P组腹腔注射中长链丙泊酚注射液80 mg/kg,3组均连续注射5 d。丙泊酚麻醉结束后第1天,处死5只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和Beclin-1的表达水平。于丙泊酚麻醉结束后第19天(即出生后30 d),每组剩余的大鼠行Morris水迷宫试验,记录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及穿越原站台次数。 结果:与C组比较,F组海马LC3B和Beclin-1表达、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穿越原站台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组海马LC3B和Beclin-1表达上调,逃避潜伏期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穿越原站台次数减少( P<0.05或0.01)。 结论:丙泊酚麻醉导致新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可能与其促进海马神经元自噬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