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胖症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肥胖症是多种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是全社会面临的严重公共健康问题。肥胖症的研究是当前医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和胃旁路手术已经成为治疗肥胖症的重要方式,但具体机制仍未明确,近年来肥胖症相关基因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外科手术与肥胖症基因表达之间的联系逐渐被发现,基于能量摄入和消耗及脂肪细胞储存脂肪等不同的基因功能也衍生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肥胖症基因研究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治对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肥胖有相关的基因,但是也可发生在人体质量指数< 25 kg/m 2的非肥胖人群中。这种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多发生在亚洲。在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中肥胖型和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没有明显的差异。内脏肥胖、高果糖和胆固醇摄入、以及遗传因素如APOC3基因变异等与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密切相关。一般来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死率增加,主要是心血管病因,与其他代谢因素无关。虽然关于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死率影响的数据并不完整且有限,但诊断、管理、治疗可能很重要。改变生活方式以减少内脏肥胖,包括饮食变化和体力活动,仍然是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主要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个性化间歇性能量限制饮食对肥胖患者与睡眠相关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个性化间歇性能量限制(IER)饮食对肥胖患者与睡眠相关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臂临床试验,招募2018年4—11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35例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32 d严格的IER饮食干预(共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8 d)。由营养科医师制定食谱并制作营养餐,按时提供给每位肥胖患者,每餐包括55%的碳水化合物、15%的蛋白质和30%的脂肪。第1、2、3、4阶段分别隔日提供给每位患者以往热量摄入的2/3、1/2、1/3、1/4,于8:00及16:00进餐,其余时间由患者在家自主进餐不做限制。观察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生理指标(体重、体重指数、体脂率、腰围、臀围、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变化,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变化,采用Spearman分析显著差异菌种与PSQI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干预后肥胖患者体重、体重指数、PSQI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89.92±14.98)比(97.53±15.67)kg、(31.94±3.95)比(34.64±4.05)kg/m 2、(3.43±1.16)比(5.42±2.27)分],肠道菌群丰度显著高于干预前(均 P<0.05)。干预前后共有显著差异菌种45株,其中6株菌种( Enterobacter cloacae、 Escherichia coli、 Odoribacter splanchnicus、 Oribacterium sinus、 Streptococcus gordonii、 Streptococcus parasanguinis)与PSQI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r=0.476、0.475、0.369、0.391、0.401、0.423)(均 P<0.05),均主要富集在谷氨酸及色氨酸合成通路。 结论:个性化IER饮食干预可在减重同时改善肥胖患者睡眠,其影响机制可能是通过谷氨酸及色氨酸通路介导的肠道菌群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参皂苷Rb2通过抑制自噬促进肥胖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2(Rb2)通过调节自噬信号通路,促进肥胖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的作用。方法:利用高脂喂食建立肥胖小鼠模型,观察Rb2对实验小鼠体重和脂肪质量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印迹)检测脂肪组织自噬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利用自噬信号通路激动剂雷帕霉素处理3T3-L1脂肪细胞和脂肪来源的基质血管组分,观察激活自噬对棕色化基因表达影响及Rb2干预后是否逆转雷帕霉素的作用。结果:Rb2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体重和脂肪质量,抑制自噬相关基因(Atg)5、Atg7、Beclin-1基因和Beclin-1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LC3-Ⅰ的表达,上调p62蛋白的表达,提示Rb2可能通过抑制自噬缓解肥胖。进一步体外实验发现,雷帕霉素处理3T3-L1脂肪细胞,激活自噬并抑制棕色化基因表达,Rb2部分拮抗雷帕霉素对白色脂肪自噬的激活和棕色化的抑制作用。结论:Rb2可以减轻高脂诱导的肥胖小鼠体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肪组织自噬信号通路、上调棕色化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Meta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参苓白术散治疗糖尿病肥胖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采用文献荟萃分析法(Meta)评估参苓白术散对糖尿病型肥胖的治疗作用,再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方法分析参苓白术散治疗糖尿病肥胖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国内外相关文献,以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 2 h血糖(2 h PG)、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腰臀比作为结局指标,评估参苓白术散对糖尿病型肥胖的治疗作用.从GEO数据库中下载糖尿病肥胖的相关基因,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和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中下载参苓白术散的作用靶点,对两者的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再根据拓扑分析筛选出核心靶点蛋白质;制备糖尿病肥胖小鼠的模型,分组后进行参苓白术散的灌胃治疗,2 周后测量各组小鼠体质量、血糖、Lee's指数,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分析各组小鼠的脂肪细胞体积变化,测量小鼠血清中的胆固醇、三酰甘油及核心靶点蛋白质的浓度.结果:共纳入 9 篇文献,数据完整,未发现发表偏倚,评估为low risk.患者服用参苓白术散后,BMI、HbA1c、2 h PG、Homa-IR和腰臀比均得到明显改善;参苓白术散-糖尿病肥胖的交集靶点共 59 个,核心靶点为载脂蛋白E(APO-E)、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参苓白术散主要通过影响细胞对油酸的反应(GO:0071400)、转化生长因子 β1 生产的正调控(GO:0032914)和纤溶酶原激活的负调控(GO:0010757)等生物学功能,影响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hsa01040)、脂肪酸代谢(hsa01212)等信号通路来治疗糖尿病肥胖;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参苓白术散灌胃治疗后的小鼠血糖变化不显著,体质量和Lee's指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脂肪细胞直径明显缩小,胆固醇、三酰甘油浓度及APO-E、IGF-1、PAI-1 水平均呈现下调趋势.结论:结合Meta分析和动物实验的结果,参苓白术散对糖尿病肥胖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的合成,减少糖和脂肪的转化,纠正机体能量代谢失衡,调控自噬促进脂肪组织的分解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苍术酮对肥胖斑马鱼的降脂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探究苍术酮对肥胖斑马鱼的降脂作用.方法 斑马鱼幼鱼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苍术酮低、中、高浓度组(0.2、0.4、0.8 μg/mL),蛋黄液干预 72h后给药 24 h.记录幼鱼体质量,试剂盒检测TC、TG、HDL-C水平,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形态学变化,转录组测序和PCR技术分析相关信号通路及基因表达情况,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相关差异基因与各脂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苍术酮高浓度组体质量和TC、TG水平均降低(P<0.05,P<0.01),HDL-C水平均升高(P<0.01),苍术酮各浓度组均可改善斑马鱼肝脏脂质累积状态.苍术酮可上调PPAR信号通路中apoa1a mRNA表达(P<0.01),下调fabp2 mRNA表达(P<0.01).TC及TG水平、肝脏脂肪变性率、肝脏脂质沉积面积比与 apoa1a 基因呈负相关(P<0.05,P<0.01),与 fabp2 基因呈正相关(P<0.05,P<0.01);HDL水平与apoa1a基因呈正相关(P<0.01),与fabp2 基因呈负相关(P<0.01).结论 苍术酮对肥胖斑马鱼有较好的降脂作用,可能与调控PPAR通路以调节脂质代谢,从而抑制脂肪累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不同脂肪组织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表达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不同脂肪组织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表达及其机制.方法 将1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对照组(ND组)、高脂饮食模型组(HFD组)各5只,分别喂以常规饲料、高脂饲料,饲喂10周.将小鼠颈部脱臼处死,取肩胛间棕色脂肪组织(BAT)、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iWAT)、附睾白色脂肪组织(eWAT).将各脂肪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seq),并对测序结果进行质量评估以及主成分分析(PCA).筛选三种脂肪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表达上调最明显的前20个炎症反应相关基因.结果 HFD组较ND组体质量水平高(P<0.05).两组脂肪组织seq质量评估结果显示错误率<0.1%,Q20>85%,Q30>80%.PCA显示两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1.81%、19.08%.iWAT中HFD组表达上调基因2 548个,eWAT中HFD组表达上调基因3 384个,BAT中HFD组表达上调基因1 630个;iWAT中HFD组表达下调基因2 082个,eWAT中HFD组表达下调基因2 780个,BAT中HFD组表达下调基因1 128个.在三种脂肪组织表达上调基因中,主要富集在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等过程;在三种脂肪组织全部表达下调基因中,主要富集在脂质代谢和小分子代谢等过程.HFD组富集通路主要为经典炎症信号通路NF-kappa B、PI3k-Akt、Toll-like receptor.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三种脂肪组织均存在炎症反应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而针对炎症反应会有不同的应答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利用孟德尔随机化探讨肥胖与骨密度的因果关系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研究肥胖与骨密度的因果关系和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脂百分比和全身骨密度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数据库进行单变量两样本MR分析,探究肥胖与骨密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应用多变量MR方法校正瘦体质和体重等变量,探究肥胖与骨密度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 单变量MR结果显示,BMI对全身骨密度呈现显著的保护作用(β=0.06,95%CI:0.03~0.09)且不存在性别特异性,而体脂百分比与全身骨密度之间没有显著因果效应(β=-0.01,P=0.13).经多变量MR校正瘦体质(β=0.04,P=0.06)和体重(β=0.03,P=0.48)后,BMI对全身骨密度的保护作用消失.而体脂百分比在校正瘦体质(β=-0.02,95%CI:-0.03-0.00)和体重(β=-0.05,95%CI:-0.07~-0.02)后,均观察到了显著的负向因果效应.结论 肥胖主要通过体重和瘦体质等机械负荷相关指标发挥保护作用,而脂肪本身对骨密度呈现破坏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下调去甲基化酶FTO抑制人肝癌细胞系HepG2增殖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究去甲基化酶脂肪质量和肥胖相关基因(FTO)抑制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 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肝癌细胞系HepG2 分为对照组(转染空质粒)、FTO组(转染FTO过表达质粒)、si-FTO组(转染si-FTO)、si-FTO+si-FoxO1组(同时转染si-FTO和si-FoxO1).RT-qPCR检测细胞中FTO相对表达量;用CCK-8、Transwell小室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Dot blot检测m6A甲基化水平;蛋白质印迹检测细胞中FoxO1 蛋白表达.结果 通过人类癌基因库(TCGA)分析肝癌患者总体生存期发现FTO高表达提示更短的生存期(P<0.05).和正常肝细胞系HL7702 相比,HepG2 细胞中FTO表达明显升高(P<0.05).和对照组相比,si-FTO组细胞中FTO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FTO组细胞中FTO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和si-FTO组相比,si-FTO+si-FoxO1 组细胞中FTO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si-FTO组细胞活性、侵袭细胞数、m6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FoxO1 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FTO组细胞活性、侵袭细胞数、m6 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FoxO1 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i-FTO+si-FoxO1 组细胞活性、侵袭细胞数目、m6 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si-FTO组,细胞凋亡率、FoxO1 蛋白表达均低于si-FTO组(P<0.05).结论 高表达FTO与临床预后较差相关,去甲基化酶FTO敲减可抑制肝细胞癌的增殖和侵袭,诱导肝细胞癌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和调控FoxO1 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Nutlin-3a通过抑制CIDEC的表达调控小鼠脂肪功能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小鼠双微体同源基因 2(MDM2)抑制剂 Nutlin-3a对小鼠脂肪脂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C57BL/6J小鼠高脂饮食诱导肥胖(DIO)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DMSO,实验组:腹腔注射顺式咪唑啉类似物 3a(Nutlin-3a).实验期间进行葡萄糖耐量(GTT)以及胰岛素耐量(ITT)实验.实验结束后,分离小鼠附睾脂肪组织(eWAT)、皮下脂肪组织(iWAT)与棕色脂肪组织(BAT),对白色脂肪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形态变化;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WAT中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给予小鼠Nutlin-3a处理,增加DIO小鼠的体质量(P<0.001);对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没有影响;脂肪细胞体积减小;下调白色脂肪中脂滴结合蛋白诱导细胞凋亡DFF45 样效应因子C(CIDEC)的表达.结论 Nutlin-3a通过下调白色脂肪组织中CIDEC的表达抑制脂滴的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