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美国心律学会年会电生理研究最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2024年5月16日至19日,第45届美国心律学会年会在美国波士顿市举行。本次年会上公布了众多电生理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现将脉冲电场消融研究进展、室性心动过速治疗进展与人工智能在心律失常诊疗中的应用研究3个领域的重点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脉冲电场用于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环肺静脉电隔离是心房颤动(房颤)的常规治疗目标。脉冲电场作为非热能量,提供高能瞬时脉冲释放能量至心肌细胞膜,产生不可逆电穿孔,使细胞内容物泄漏,破坏细胞内环境稳态,导致细胞死亡,同时炎症反应轻微。推动房颤消融治疗进入了新的阶段。该文就脉冲电场消融及其导管用于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治疗房颤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型脉冲电场消融系统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3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脉冲电场是近来年新兴的心房颤动(房颤)消融能量来源。相较射频和冷冻消融而言,脉冲电场消融具有快速且特异性损伤心肌的优势,尤其适用于肺静脉隔离。本团队于2020年12月24日至2021年4月7日,使用脉冲电场消融系统完成3例阵发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本文报道这3例的急性期及3个月后的随访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心房颤动治疗新技术——脉冲电场消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心房颤动又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导管消融被认为是治疗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手段,常见的消融技术包括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但现有导管消融技术存在"零和效应",临床上难以控制最优剂量。本研究中,提出了脉冲电场消融治疗房颤的新方法,有效解决了温度消融的"零和效应"问题。临床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温度消融技术的不足,可以形成持久的肺静脉隔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电穿孔是在脉冲电场作用下使生物膜结构通透性增大的现象。不可逆电穿孔效应使用较大的脉冲剂量破坏生物膜的完整性,从而导致细胞死亡。目前,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术已被广泛研究和改良并进入临床应用,其在神经外科领域,尤其是在脑胶质瘤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另外,该技术在离体实验和动物实验也显示出良好的转化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术的相关文献,以期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不可逆电穿孔技术应用于胰腺癌消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中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失去根治性治疗机会,预后较差。不可逆电穿孔术是近年来新兴的非热能肿瘤消融技术,该技术通过高压脉冲电场导致细胞膜穿孔,进而引起细胞凋亡和坏死,可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不损伤周围重要管道结构及细胞外基质结构,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的特点,特别适合胰腺癌等复杂部位的肿瘤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后食道损伤二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总结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出现食道损伤的患者特征,为食道损伤患者的早期识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2例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后食道损伤患者的症状特点和诊治经验进行总结,并回顾分析食道损伤相关文献,总结食道损伤的相关机制以及防治措施。结果:2例患者均在行导管消融手术后出现胸痛等症状,胃镜显示食道间接损伤。予以禁食水、抑酸、补液等治疗后复查,胃镜好转出院。结论:食道损伤仍是目前导管消融难以避免的并发症,即刻的胃镜检查仍是发现食道损伤最主要的检查手段。目前对于食道保护的策略存在很大差异,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食道温度监测、食道机械移位、食道主动冷却等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食道损伤,但减轻食道损伤的方式方法还需进一步标准化。脉冲电场消融初步结果可喜,被寄予厚望,但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进一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脉冲电场消融:老技术的新革命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本文评述了脉冲电场在心房颤动等快速性心律失常消融领域的前世、今生和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脉冲电场消融对犬普通心肌可逆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探索可逆性脉冲电场(RPEF)是否能暂时抑制电传导,为临床提供一种分析定位快速性心律失常峡部从而实现精准消融的新方法.方法 将6只拉布拉多健康犬插管麻醉后,分别对实验犬的左心房和右心房进行RPEF消融.从RPEF消融开始至消融后5 min连续测量双极电图,选择消融前后电位电图,进行电图振幅分析.评估RPEF消融前后脉冲宽度为2 ms的起搏阈值.实验犬安乐死后,取离体心脏RPEF消融部位进行电镜检查.结果 6只实验犬的基线电图振幅为7.76(6.39,10.70)mV,应用RPEF消融后电图振幅降至1.93(1.22,3.90)mV,减少71.7%(53.7%,83.8%).在观察期内,振幅逐渐恢复.分别观察8个RPEF消融部位[分别位于左心房后壁(n=4)、右心房游离壁(n=2)、右心房间隔(n=1)和右心耳根部(n=1)]的电图5 min,电图振幅为5.93(5.26,7.55)mV,恢复到基线的75.6%(72.4%,87.3%).电解剖标测未显示RPEF消融部位有任何双极低电压(<0.1 mV)区域.起搏阈值消融开始前为1.0(1.0,1.2)mA,消融后即刻为3.0(2.0,5.8)mA,消融后5 min恢复至2.0(1.3,3.0)mA.实验犬尸检时,在2个明显的射频损伤部位之间观察到一个大体完好的心肌区域,未见损伤.组织学显示有轻中度退行性变,无坏死性改变.结论 RPEF能暂时抑制实验犬心肌组织电传导,引起可逆性心肌损伤.RPEF的这一特性,为定位心律失常关键峡部后再进行不可逆性精准消融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电穿孔消融技术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30
随着治疗理念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乳腺癌治疗逐渐向微创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电穿孔是一种非热微创消融技术,通过电脉冲增加细胞膜通透性以非热方式导致细胞死亡,可以有效避免治疗区域重要结构的破坏。电脉冲不仅可以显著增强抗肿瘤机制的免疫效应,而且与化疗药物联合作用能够提高原发性及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本文对脉冲电场消融的机制、免疫效应、电化学疗法的基础试验和临床研究等方面进展进行总结,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