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性溃疡中细胞衰老的特征及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的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放射性溃疡是一种严重的皮肤损伤,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常呈进行性进展,且皮损易向非照射区域扩展、迁延难愈。然而,现有的理论无法充分解释放射性溃疡的进展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衰老在不同类型的慢性创面中起着重要作用,提示衰老细胞的积累可能与放射性溃疡相关。陆军军医大学史春梦教授团队在《Burns & Trauma》杂志上发文《Characterization of cellular senescence in radiation ulcers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conditioned medium》。该研究团队首先采用40 Gy X线照射大鼠局部皮肤,建立了具有临床患者特征的放射性溃疡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连续超过260 d的观察评估。结果表明,随着放射性溃疡的进展,衰老细胞在辐照组织中不断积累,并在后期保持较高的衰老水平。其中,衰老的巨噬细胞主要出现在放射性溃疡的早期阶段,而衰老的真皮Fb和内皮细胞则在辐射后呈持续增加。此外,该研究证实向放射性溃疡中注射外源性衰老细胞,会显著加重皮损的进展。接着,该研究团队通过体外研究观察到,辐照诱导的原发性衰老细胞及其条件培养基(CM)诱导的继发性衰老细胞均可通过旁分泌功能诱导正常细胞发生衰老。最后,该研究团队将标准化制备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M(uMSC?CM)以2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至放射性溃疡大鼠模型中,观察到经uMSC?CM处理后,皮损部位的渗出、结痂和溃疡等病理变化得到改善,血清中IL?1α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管生成素?1水平显著恢复(P<0.05),衰老相关基因(p16、p21 和p53)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uMSC?CM能够通过抑制细胞衰老,有效缓解放射性溃疡的进展;衰老细胞在放射性溃疡的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或许是治疗放射性溃疡的一个有效靶点;间充质干细胞的分泌因子在放射性溃疡的治疗中存在巨大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人华通氏胶衍生间充质干细胞在胸心外科领域组织工程的研究与前景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组织工程是将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体内以形成相应组织或器官的新兴技术,是组织或器官修复再生领域的研究热点。组织工程治疗技术是组织或器官严重病损患者的一种选择。其中种子细胞是组织工程支架成功构建的关键要素之一。人华通氏胶来源于脐带,易于获取且无创无伤害,其衍生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多向分化能力、免疫调节特性和旁分泌特性,且易分离提取,是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有效来源。因此,本文就人华通氏胶衍生间充质干细胞在胸心外科领域组织工程中的研究与前景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促凝机制及凝血效应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起源于人体各种组织,如骨髓、脂肪组织、脐带、胎盘、牙髓的一类多能干细胞 [1]。MSCs的分泌组包括MSCs条件培养基、各种旁分泌/自分泌因子等以及称为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的小泡分泌物 [2]。与MSCs一样,MSCs-EVs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传导介质,可以有效转运各种miRNAs、LncRNAs和蛋白质等至靶细胞内 [3,4],发挥着炎症-免疫调节、抗凋亡、调控靶细胞的组织再生修复等作用,在脓毒症、创伤等急危重症中得到一定应用 [5,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骨修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在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方法:30只新西兰白兔(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动物实验中心)通过脂多糖(LPS)联合甲基泼尼松龙(MPS)诱导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将数字随机法分为模型组、髓芯减压组及hUCMSCs组。在C臂引导下下通过髓芯减压术将hUCMSCs注射至兔股骨头内。通过Micro-CT、微血管造影及组织学评估兔股骨头骨坏死、微血管数。对正态分布数据采用 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然后采用Tukey检验。 结果:hUCMSCs组BV/TV、Tb.N和Tb.T明显高于模型组( F=221.4、251.0、586.5, P<0.01);Tb.Sp明显减少( F=137.7, P<0.01)。模型组、髓芯减压组及hUCMSCs组中微血管体积分别为(1.12±0.07)、(1.46±0.04)、(2.18±0.09) mm 3;微血管数分别为(16.00±1.64)、(20.00±1.10)、(35.20±3.11)个。hUCMSCs组中微血管体积及微血管数较模型组中显著增加( F=300.6、104.7, P<0.01)。模型组、髓芯减压组及hUCMSCs组中空骨陷窝发生率分别为(60.42±4.65)%、(49.75±3.73)%、(30.13±4.61)%,hUCMSCs组中空骨陷窝发生率较模型组中显著减少( F=95.3, P<0.01)。模型组、髓芯减压组及hUCMSCs组中微血管数分别为(2.00±0.82)、(2.63±0.92)、(4.50±0.72)个,hUCMSCs组中微血管数较模型组中显著增多( F=16.3, P<0.01)。 结论:hUCMSCs通过促进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中血管生成,减少骨坏死的发生并促进骨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严重切割伤致脑水肿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严重切割伤导致脑水肿的程度以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90只雌性C57L小鼠,使用手术刀片制备小鼠腹部严重切割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只)、切割伤组(20只)、白细胞介素-6抗体(IL-6-AB)伤前使用组(切割伤前18 h使用,15只)、IL-6-AB伤后使用组(切割伤后1 h使用,15只)和UC-MSCs组(20只)。检测脑组织含水量。ELISA法检测脑组织IL-6变化趋势,Western blot检测水通道蛋白(AQP-4)表达变化。结果:大脑组织含水量检测证实,与对照组[(77.1±2.4)%]比较,切割伤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增高[(81.5±1.8)%]( P<0.05)。与切割伤组比较,UC-MSCs组[(76.8±2.4)%]及IL-6-AB伤前使用组[(76.2±2.9)%]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降低( P<0.05),但IL-6-AB伤后使用组[(82.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ELISA法检测发现,与对照组[(10.3±0.3)pg/ml]比较,切割伤组[(16.6±1.3)pg/ml]脑皮质IL-6表达水平升高( P<0.01);与切割伤组比较,UC-MSCs组[(10.7±0.6)pg/ml]及IL-6-AB伤前使用组[(10.1±0.4)pg/ml]脑皮质IL-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P均<0.01),而IL-6-AB伤后使用组[(14.9±1.2)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1.0±0.1),切割伤组(2.4±0.5)脑皮质AQP-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 P<0.01);与切割伤组比较,UC-MSCs组(1.2±0.3)及IL-6-AB伤前使用组(1.0±0.1)脑皮质AQP-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P均<0.01),但IL-6-AB伤后使用组(2.3±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严重切割伤可升高小鼠脑内IL-6及AQP-4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脑组织含水量,最终导致脑水肿的形成,而使用UC-MSCs可以抑制上述反应从而防治脑水肿的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甲氨蝶呤载药囊泡在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甲氨蝶呤载药囊泡对小鼠实验性牙周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的细胞外囊泡(EVs)。构建甲氨蝶呤(MTX)载药囊泡(MTX-EVs)并通过扫描电镜及动态光散射仪(DLS)对构建的载药囊泡进行形态大小分析,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对其表面特异性蛋白进行鉴定。选取4~5周C57BL/6J雄性小鼠40只,通过盲抓法随机抽取其中8只不做处理,正常饲养作为对照组(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其余小鼠利用脂多糖(LPS)(2 g/L,5 μl)牙周局部注射诱导小鼠牙周炎模型,间隔1天注射1次,诱导2周。将成功诱导牙周炎模型小鼠通过盲抓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LPS组、LPS+MTX组、LPS+EVs组及LPS+MTX-EVs组。牙周局部治疗2周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牙龈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质量浓度。通过显微CT(micro-CT)、HE染色评估对照组、LPS组、LPS+MTX组、LPS+EVs组及LPS+MTX-EVs组小鼠的牙槽骨吸收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牙龈组织中γ干扰素(IFN-γ)阳性细胞的占比。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EVs和MTX-EVs呈圆形或椭圆形,DLS粒径分析证明EVs粒径在200 nm左右,MTX-EVs粒径在300 nm左右。ELISA结果显示,对照组、LPS组、LPS+MTX组、LPS+EVs组及LPS+MTX-EVs组IL-1β质量浓度分别为(28.86±2.76)、(51.50±2.04)、(35.26±2.40)、(45.49±2.04)、(35.77±3.49)ng/L;LPS+MTX组、LPS+EVs组及LPS+MTX-EVs组IL-1β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LPS组(均 P<0.05);LPS+MTX-EVs组IL-1β质量浓度显著低于LPS+EVs组( P<0.05)。对照组、LPS组、LPS+MTX组、LPS+EVs组及LPS+MTX-EVs组IL-6质量浓度分别为(125.44±4.12)、(221.64±10.59)、(178.16±16.90)、(181.09±18.22)、(170.15±9.04)ng/L;LPS+MTX组、LPS+EVs组及LPS+MTX-EVs组IL-6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LPS组(均 P<0.05);LPS+MTX-EVs组IL-6质量浓度显著低于LPS+EVs组和LPS+MTX组(均 P<0.05)。对照组、LPS组、LPS+MTX组、LPS+EVs组及LPS+MTX-EVs组TNF-α质量浓度分别为(320.27±38.68)、(479.62±40.94)、(342.18±25.89)、(415.88±12.01)、(325.75±30.83)ng/L;LPS+MTX组、LPS+EVs组及LPS+MTX-EVs组TNF-α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LPS组(均 P<0.05);LPS+MTX-EVs组TNF-α质量浓度显著低于LPS+EVs组及LPS+MTX组(均 P<0.05)。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对照组、LPS组、LPS+MTX组、LPS+EVs组及LPS+MTX-EVs组小鼠右上颌第一磨牙第一牙根处釉质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分别为(0.11±0.03)、(0.28±0.02)、(0.23±0.03)、(0.20±0.04)、(0.18±0.03)mm,与LPS组相比,LPS+MTX组、LPS+EVs组及LPS+MTX-EVs组骨吸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LPS+MTX-EVs组与LPS+MTX组及LPS+EVs组相比,骨吸收抑制效果最好,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LPS组、LPS+EVs组及LPS+MTX-EVs组IFN-γ阳性细胞占比分别为(11.77±1.02)%、(6.87±0.65)%及(4.15±0.92)%,LPS+EVs组及LPS+MTX-EVs组中IFN-γ阳性细胞占比均显著低于LPS组(均 P<0.05),LPS+MTX-EVs组中IFN-γ阳性细胞占比显著低于LPS+EVs组( P<0.05)。 结论:MTX-EVs可有效改善牙周炎模型小鼠牙周局部炎症环境,减少小鼠牙槽骨骨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防治大鼠激素性骨质疏松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在防治大鼠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方面的疗效及其潜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流式细胞技术对HUC-MSCs进行表征和鉴定。成骨细胞MC3T3-E1分为对照组、地塞米松(DEX)组、DEX+不同比例HUC-MSCs组。对照组加入正常培养基,DEX组加入10 μmol/L DEX处理,DEX+不同比例HUC-MSCs组加入10 μmol/L DEX处理细胞,然后将HUC-MSCs按照1∶1、10∶1、100∶1的比例在共培养小室中与MC3T3-E1非接触式共培养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 n=8):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HUC-MSCs组)。模型组使用DEX构建GIOP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治疗组在构建GIOP模型的同时通过尾静脉注射约10 6个HUC-MSCs进行治疗。8周后取股骨组织样本,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空骨陷窝率,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评价细胞凋亡。进行Micro CT扫描,测量骨密度(BMD)、单位组织体积的骨量(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距(Tb.Sp)、骨小梁数量(Tb.N)等骨质疏松相关指标。提取组织蛋白后,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通路蛋白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流式细胞鉴定结果显示,HUC-MSCs高表达CD44(99.9%)、CD73(98.0%)、CD90(100.0%)、CD105(99.6%)、CD166(99.9%),低表达CD14(0.43%)、CD19(1.11%)、CD34(0.89%)、CD45(1.06%)、HLA-DR(0.38%),符合HUC-MSCs表面特异性抗原表达规律。CCK-8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与HUC-MSCs共培养后可部分恢复MC3T3-E1活力。HE染色对照组、模型组、HUC-MSCs组空骨陷窝率分别为(2.546±1.049)%、(28.720±1.546)%、(13.600±1.012)%。TUNEL染色结果对照组、模型组、HUC-MSCs组TUNEL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334±0.789)%、(24.140±4.646)%、(11.610±2.974)%。Micro CT显示模型组BMD、BV/TV、Tb.Th、Tb.N均降低,Tb.Sp增加,HUC-MSCs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逆转上述改变。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β-连环蛋白(β-catenin)、Runt相关基因2(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硬化素(SOST)蛋白表达增加,HUC-MSCs治疗组β-catenin、Runx2、BMP-2表达较模型组增加,SOST表达相应减少。结论:HUC-MSCs能够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改善地塞米松所致的骨丢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3D干细胞微载体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利用3D TableTrix TM干细胞微载体培养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并进一步评价其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将UC-MSCs在3D TableTrix TM体系中培养7 d后,评价细胞活力并通过细胞形态观察、三向分化以及流式细胞术进行干细胞鉴定。通过植入裸鼠皮下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进一步评价3D TableTrix TM体系的生物安全性。将12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双膝关节股骨滑车软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UC-MSCs组,置于载有UC-MSCs的3D TableTrix TM(UC-MSCs组)。于术后3、6个月分别取材,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Masson染色并对比观察,并依照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大体观和组织学评分对再生组织的进行定量评价。 结果:UC-MSCs在3D TableTrix TM体系中存活良好,培养7 d后活死染色未见明显死细胞,且在三维支架内部实现了明显增殖。将细胞消化后进行鉴定,证实细胞保持了其作为干细胞的特征。裸鼠皮下植入28 d后,见团块形成,外有纤维包膜包裹。HE染色可见3D TableTrix TM支架结构完整并有新生血管长入。在体内研究中,将3D TableTrix TM填充软骨缺损区域,经过3个月和6个月的观察,显示UC-MSCs组的软骨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且3个月及6个月的ICRS大体观评分分别为(8.50±0.58)分和(11.25±0.96)分,高于对照组(4.50±0.58)分和(8.75±0.50)分,差异均有统计意义( P<0.05);3个月及6个月的组织学评分分别为(11.00±2.16)分和(17.00±0.82)分,亦高于对照组的(5.25±0.50)分和(11.25±0.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3D TableTrix TM干细胞微载体为干细胞培养提供了理想的微环境,并可以用于软骨缺损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卵巢早衰模型家兔TIMP1、FN和MMP9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卵巢早衰家兔卵巢功能的潜在机制。方法:将10只家兔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模型组各5只,均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酸酰胺(50 mg·kg -1·d -1,连续2 d)构建卵巢早衰模型。造模1周后,治疗组予以耳缘静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2 mL/d,连续3 d),模型组予以注射等量无菌水。第28日后采集两组家兔卵巢组织标本,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两组家兔卵巢组织形态结构,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组家兔卵巢组织内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 1,TIMP1)、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纤维形成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9,MMP9)在蛋白及mRNA水平上的表达。 结果:①模型组家兔卵巢组织内原始卵泡数量少,闭锁卵泡多,各级卵泡颗粒层排列紊乱,卵细胞核出现固缩,发生凋亡,卵巢间质出现纤维化;而治疗组家兔卵巢组织内原始、初级卵泡数量多,闭锁卵泡少,各级卵泡颗粒细胞排列规则。②与模型组相比较,治疗组家兔卵巢组织内TIMP1蛋白(0.546±0.021比0.820±0.085)和FN蛋白表达量增多(0.221±0.065比0.516±0.064)( P均<0.001),而MMP9蛋白表达量减少(0.504±0.049比0.204±0.066, P<0.001)。③与模型组相比较,治疗组家兔卵巢组织内 TIMP1 mRNA(0.217±0.024比0.470±0.039)和 FN mRNA的表达量增多(0.039±0.006比0.125±0.012, P均<0.001),而 MMP9 mRNA的表达量减少(0.009±0.000比0.002±0.000, P<0.001)。④TIMP1和FN主要表达在颗粒细胞和卵细胞膜,TIMP1还表达在卵巢间质组织,治疗组TIMP1和FN的表达多于模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P=0.005)。MMP9主要表达在颗粒细胞和卵巢间质组织,治疗组MMP9的表达少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通过调节卵巢组织内TIMP1、FN和MMP9水平来改善卵巢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小鼠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体外模拟创面炎症微环境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小鼠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体外模拟创面炎症微环境的可行性。方法:(1)取10只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在背部中线两侧用打孔器各取直径1.0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组织,制作正常皮肤组织匀浆上清液。形成全层皮肤缺损创面48 h后,取距创缘2 mm内创面组织,制作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取2种组织匀浆上清液,调整总蛋白质量浓度为1 mg/mL,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样本数为6。(2)取原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并培养至第3代,培养48 h后提取正常外泌体。另外取第3代hUCMSC,分别加入总蛋白质量浓度为30、50、100 μg/mL正常皮肤组织匀浆上清液和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培养48 h后,提取30、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和30、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取正常外泌体、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和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外泌体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检测外泌体粒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D9和CD63表达。(3)取1 d龄C57BL/6小鼠乳鼠20只,分离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Fb)和第3代Fb,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取第3代Fb,培养2 h,利用细胞爬片法结合免疫荧光法观察波形蛋白的表达。(4)取第3代Fb,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30、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及30、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每组4孔。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其余7组依次加入实验(2)中制备的正常外泌体,30、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和30、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并调整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0 μg/mL。培养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8组细胞活力。(5)取2个批次第3代Fb,同实验(4)进行分组及处理,每组4孔,并分别调整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10 μg/mL,采用细胞划痕试验检测培养6、12、24 h细胞迁移率。(6)取2个批次第3代Fb,同实验(4)进行分组及处理,但不设置对照组,每组3孔,并调整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10 μg/mL,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培养48 h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TGF-β 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表达。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法。 结果:(1)伤后48 h,小鼠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中TNF-α含量为(116±3)pg/mL,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匀浆上清液的(97±5)pg/mL, t=3.306, P<0.05。(2)hUCMSC正常外泌体、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均呈典型茶托样;3种hUCMSC外泌体粒径为30~150 nm,均在外泌体正常粒径范围内;3种hUCMSC外泌体CD9和CD63均呈阳性表达。(3)原代细胞轮廓清晰,呈突起的纺锤形、不规则多角形或细长条状;第3代细胞形态与原代细胞相近。培养2 h,细胞中波形蛋白呈阳性表达,细胞鉴定为Fb。(4)培养48 h,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活力为(137.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正常外泌体组的(107.5±2.4)%、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的(113.3±3.2)%及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的(104.0±2.0)%、(101.9±1.5)%, P<0.01, 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及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103.4±2.2)%、(102.5±1.4)%], P<0.01。(5)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 μg/mL时,培养6、12、24 h,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及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 P<0.05);培养12 h,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以及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 P<0.05)。外泌体终质量浓度10 μg/mL时,培养6 h,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 P<0.05);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 P<0.05)。培养12、24 h,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及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 P<0.05);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及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 P<0.05)。(6)外泌体终质量浓度1 μg/mL时,7组细胞培养48 h TGF-β 1、TGF-β 3、α-SMA mRNA表达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123、1.537、1.653, P>0.05)。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0 μg/mL时,培养48 h,7组细胞TGF-β 1、α-SMA mRNA表达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487、1.308, P>0.05)。5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培养48 h TGF-β 3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外泌体组、5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及3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 P<0.05)。 结论:小鼠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预处理对hUCMSC外泌体的总蛋白含量无影响,低浓度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刺激所得的hUCMSC外泌体能够上调Fb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但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中的炎症介质含量过低,不足以有效启动间充质干细胞抗炎及组织修复旁分泌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