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基因型-表型关系和遗传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的基因型-表型关系,研究 ATP7B基因突变谱。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22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15例W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itc回归法分析患者基因型和表型的相关性。 结果:以肝脏表现起病的(肝型)占60.9%,神经系统症状起病的(脑型)占13.0%,肝脑混合型占26.1%。症状前个体占肝型的62.9%。二代测序诊断WD的占87.8%,联合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诊断WD的占89.6%,仅检测到1个致病位点的占10.4%。基因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对WD的诊断率为100%。共检出 ATP7B变异76种,突变频率最高前3位的为c.2333G>T(p.Arg778Leu,30.7%)、c.2975C>T(p.Pro992Leu,7.3%)和c.2621C>T(p.Ala874Val,6.4%)。变异主要分布在第8、11~13和15~18号外显子,占变异总数的90%以上。发现新变异8个,分别为c.3724G > A(p.Glu1242Lys)、c.3703G > C(p.Gly1235Arg)、c.3593T > C(p.Val1198Ala)、c.2494A > C(p.Lys832Gln)、c.1517T > A(p.Ile506Lys)、c.484G > T(p.Glu162Ter)、c.1870-49A > G和第10~21号外显子缺失。肝组织病理学示细胞水肿变性、炎性和坏死,铜染色阳性率仅为42.8%。基因型-表型分析显示,携带p.Arg778Leu变异者比携带其他变异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更高( P = 0.024),p.Arg778Leu纯合变异和脑型患者相关( P = 0.027)。 结论:基因检测在WD确诊中发挥重要作用。p.Arg778Leu为中国人群第1高频变异,携带该变异的患者ALT水平较高;p.Arg778Leu纯合变异易导致脑型WD。该研究扩展了 ATP7B基因变异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影像学方法的肝豆状核变性疾病阶段划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影像学方法对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进行疾病阶段划分的可行性,并评价不同疾病阶段患者的临床特点差异。方法:选择自2015年7月至2022年6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60例WD患者(脑型40例,肝型20例)及20例与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头颅磁敏感成像(SWI)、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检查,选取苍白球、尾状核、壳核、丘脑、小脑、中脑、桥脑7个感兴趣区,分别进行各向异性值(FA)、相位值(CP)、 N-乙酰基门冬氨酸/肌酸(NAA/Cr)值测定,并根据DTI、SWI、MRS结果将患者分为金属沉积期(CP值下降,FA值无明显异常,NAA/Cr值无明显下降)、纤维损伤期(FA值明显异常,NAA/Cr值无明显下降)、神经元坏死期(NAA/Cr值明显下降),进一步对不同疾病阶段患者及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改良Young量表评分、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清铜含量、尿铜含量)及影像学指标(FA值、CP值、NAA/Cr值)进行比较。 结果:60例WD患者中,处于金属沉积期患者共19例(包括18例肝型和1例脑型),纤维损伤期患者共28例(包括2例肝型和26例脑型),神经元坏死期患者共13例(均为脑型)。(1)与金属沉积期组和纤维损伤期组比较,神经元坏死期组患者尿铜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金属沉积期组、纤维损伤期组和神经元坏死期组患者的改良Young量表评分依次升高;金属沉积期组患者的Child-Pugh分级高于纤维损伤期组、神经元坏死期组。(2)与金属沉积期组和神经元坏死期组比较,纤维损伤期组患者苍白球、黑质的CP值明显降低;与金属沉积期组和纤维损伤期组患者比较,神经元坏死期组患者壳核的FA值明显降低,苍白球、丘脑和尾状核的NAA/Cr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影像学方法对WD患者进行疾病阶段划分可行,且随着患者疾病阶段进展,其神经症状也逐渐加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威尔逊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威尔逊病(Wilson disease,WD)是由ATP7B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铜在全身器官,尤其是肝脏和大脑中的病理性沉积。该文介绍了WD已有治疗方法和新兴治疗手段的最新进展。当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WD的方法为口服铜螯合剂和锌剂,肝移植可作为终末期患者的治疗手段。但这些治疗方法均有不足之处:药物的不良反应多、治疗效果不佳、需终身治疗、患者依从性较差等。目前对于药物的选择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无指南明确规定何种患者应使用何种治疗方法。除此之外,有许多新兴的治疗手段正处于不同的实验阶段,如新的铜螯合剂、靶向分子治疗、基因治疗和细胞移植等。沿用已久的治疗方法缺点颇多且缺少大型临床对照研究,而新兴研究仍在起始阶段,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因报告重新解读确诊的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VWM)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儿童白质脑病之一,其致病基因已被证实为EIF2B基因。本病以慢性进行性神经功能恶化伴小脑性共济失调为特征,痉挛性瘫痪通常不明显,智能减退也相对较轻。VWM的一个典型临床特点是应激(如发热、轻微创伤和急性惊吓)引起神经功能的严重恶化。头颅磁共振成像具有诊断价值,脑白质呈弥漫性“消融”模式。VWM起病可为胎儿期至成人的任何年龄,临床表型差异大,基因诊断是VWM诊断的“金标准”。文中报道1例病程长达17年的女性VWM患者,曾因低血清铜蓝蛋白被误诊为肝豆状核变性,经重新解读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最终确诊为VWM,值得临床医生警惕和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人脑型肝豆状核变性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1例男性、26岁以震颤为首发症状伴认知、情绪异常的成人脑型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资料。患者以肩部及双手抖动为主要症状,检查血铜蓝蛋白0.023 g/L,24 h尿铜3 760 μg/24 h,角膜色素环阳性,基因检查示ATP7B基因c.2975C>T(p. Pro992Leu)纯合突变,经颅超声检查示豆状核高回声。以“肝豆状核变性”“经颅超声”为关键词分别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以“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和“transcranial sonography”检索PubMed数据库中论著和个案报道文献,共纳入PubMed数据库的9篇文章、共195例HLD患者,其中76.9%(150/195)HLD患者、12.7%(17/134)健康对照者经颅超声检查有豆状核高回声(χ 2=131.10, P<0.001)。提示经颅超声检查有豆状核高回声对脑型肝豆状核变性金属物质沉积监测有提示作用,有助于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owat-Wilson综合征5例癫痫相关的临床特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Mowat-Wilson综合征(MWS)患儿癫痫相关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至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5例MWS患儿的癫痫相关临床特点,总结其癫痫发作的起病年龄、临床表现、脑电图、头颅磁共振成像(MRI)、ZEB2基因变异等特点及抗癫痫发作药物(ASM)的疗效。结果:5例患儿中男3例、女2例,癫痫发作起病年龄为6月龄至4岁。4例患儿表现为局灶性发作,局灶性发作表现多样,但均表现为局灶运动性发作;1例患儿表现为癫痫性痉挛发作。5例患儿均表现出特殊面容,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发育迟缓以及多种先天畸形。4例患儿脑电图表现为背景节律减慢和后头部为主的癫痫样放电,1例患儿脑电图病初为高度失律,后表现为后头为主的多灶性放电。2例患儿头颅磁共振成像有异常,分别表现为胼胝体发育不良和白质发育落后。5例患儿均为ZEB2基因新生杂合变异携带者,无义变异4例,移码变异1例。随访14~20个月,3例癫痫发作控制超过1年,2例癫痫发作控制超过6个月;2例单用丙戊酸,2例联合应用丙戊酸。结论:癫痫发作是MWS的常见临床表型,以局灶性运动性发作最常见,病程中可有痉挛发作,脑电图改变呈年龄相关性。ZEB2基因变异以新生无义变异最常见。丙戊酸对MWS疗效好,可作为MWS癫痫患儿首选的抗癫痫发作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角膜共焦显微镜与裂隙灯显微镜检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角膜K-F环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角膜共焦显微镜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患者角膜K-F环的检出率。方法:选择明确诊断的Wilson病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由一名有多年临床经验的眼科医师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患者是否有角膜K-F环,由另一名临床经验相当的眼科医师采用角膜共焦显微镜观察患者是否有角膜K-F环,之后比较分析两种情况下Wilson病患者角膜K-F环的检出率。结果:上述65例Wilson病患者中,包含7例脑型、2例混合型和56例肝型患者。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方法观察到角膜K-F环的患者有7例脑型、2例混合型和33例肝型,共计42例;采用角膜共焦显微镜方法观察到角膜K-F环的患者有7例脑型、2例混合型和47例肝型,共计56例。两种检查方法对肝型Wilson病患者角膜K-F环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方法较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方法多发现14例病例,经分析该14例病例均为角膜K-F环呈弱阳性的病例。 结论:采用角膜共焦显微镜可以有效检出角膜K-F环呈阳性的Wilson病患者,而且在弱阳性且范围较小的角膜K-F环检出率方面优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方法,可为Wilson病的早期快速诊断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火龙罐治疗脑型Wilson病肌张力障碍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观察火龙罐对脑型Wilson病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随机收治60例脑型Wilson病肌张力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火龙罐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减少铜摄入、增加铜排出)治疗,火龙罐组在常规治疗上联合火龙罐治疗.总疗程均为3周.观测治疗前后2组的临床疗效、改良Ashworth量表、Burke-Fahn-Mars肌张力障碍评分量表(BFMDRS)、统一 Wilson病评定量表(UWDRS)(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中医证候积分量表.结果 火龙罐组临床疗效为93.33%,对照组临床疗效为73.33%,火龙罐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改良Ashworth量表、BFMDRS、UWDRS、ADL、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火龙罐组上述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火龙罐能有效改善脑型Wilson肌张力障碍患者临床症状,且具有良好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274例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分析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关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2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74例肝豆状核变性儿童的临床资料.结果 274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中,年龄3~15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88∶1,发病中位年龄为5.6岁.临床分型:肝型204例(74.5%)、脑型19例(6.9%)、混合型41例(15.0%)、其他型10例(3.6%).发病年龄:肝型<其他型<混合型<脑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74例患儿初诊原因主要为体检、家族史及呼吸道感染发现转氨酶升高,其中无症状转氨酶升高患者135例(49.3%).274例患儿中,血清铜蓝蛋白及24h尿铜异常率分别为100%、96.7%.肝胆脾脏超声、肾脏超声、颅脑磁共振检查异常率分别为81.0%(204/218)、15.6%(34/218)、41.7%(48/115).肝胆脾脏超声及颅脑磁共振检查异常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肾脏超声及颅脑磁共振检查异常率与临床分型相关.结论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发病年龄小、首发症状各异、临床表现多样,与年龄及临床分型密切相关,与性别无关.对于可疑患儿应完善相关检查,以达到早期诊治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默认模式网络变化及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CA),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默认模式网络(DMN)功能连接(FC)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神经精神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8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85例健康志愿者(HC组)纳入本研究.对每例被试采用统一肝豆状核变性评分量表(UWDRS)进行评估,包括神经功能症状(UWDRS-N)和精神症状(UWDRS-P)评分,并根据UWDRS评分将患者分为神经精神症状重度组(>10分)和轻度组(≤10分).使用3.0T磁共振BOLD序列采集静息态fMRI数据,采用ICA方法提取DMN内各体素的FC值,并在HC组与WD组之间进行比较,对有差异脑区的FC值与临床量表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DMN内所有体素的FC值为特征变量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的方法构建分类模型,包括正常组与WD组以及轻度与重度 WD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WD组的DMN内表现出广泛的FC值减低,包括前默认模式网络(aDMN)内的左内侧前额叶皮层(L_MPFC)和左侧前扣带回(L_ACC),以及后DMN(pDMN)内的左侧角回(L_ANG)、楔前叶(PCUN)、左侧顶下小叶(L_IPG)和左侧后扣带回(L_PCC).aDMN 内的 L_MPFC、L_ACC 和 pDMN 内的 PCUN 的 FC 值与 UWDRS-N 评分呈负相关,aDMN内的L_MPFC、L_PCC和pDMN内的L_IPG的FC值与UWDRS-P评分呈负相关.采用SVM构建的二分类器,在鉴别WD与HC组时的符合率为80.23%,AUC为0.865;在鉴别轻度与重度WD组的符合率为70.89%,AUC为0.723.结论:WD患者的默认模式网络中存在广泛的功能连接减低,其可能是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高阶认知障碍)的潜在神经病理机制.基于DMN的FC值构建的SVM分类器可提高对WD疾病及其病情转归的评估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