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性括约肌增强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19例初步临床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国产磁性括约肌增强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按照上海市胸科医院-胜杰康公司磁性括约肌增强器(SS-MSA)临床试验的纳入排除标准,于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前瞻性入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19例GERD患者,在腹腔镜下完成SS-MSA植入术。男性14例,女性5例;年龄(32.2±7.3)岁(范围:22~50岁),身高(170.7±6.2)cm(范围:160~179 cm),体重(65.2±10.3)kg(范围:47.5~90.0 kg)。术后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24 h酸暴露总时间和反流总次数;次要疗效指标为受试者每天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平均剂量,以及手术前后GERD-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表(GERD-Q)的各项评分。患者接受外科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 结果:患者GERD病史时间为19(54)个月[ M( QR)]。手术时间为63(22)min,住院时间为3(2)d。未发生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发生轻-中度吞咽困难14例,1~3个月逐步缓解;腹泻1例。1例患者术后1个月因严重吞咽困难接受磁环取出术,无腐蚀、穿孔、移位等。5例患者术后1年GERD-Q评分[11.0(4.5)分比6(1.0)分, t=4.274, P=0.013]、24 h酸暴露总时间[6.2(4.8)%比0.1(0.9)%, t=5.814, P=0.004]、DeMeester评分[23.72(16.20)分比0.96(3.10)分, t=6.678, P=0.003]均较术前明显下降。质子泵抑制剂复用率术后1、3、6、12个月时分别为6/18、5/15、3/10、1/5。 结论:SS-MSA植入术安全简单,住院时间短,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少,1年随访结果满意,可以作为治疗GERD的方法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磁性括约肌增强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国产磁性括约肌增强器(MSA)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在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胃食管外科就诊的典型烧心和反流症状(至少对质子泵抑制剂有部分反应)、食管酸暴露异常和食管蠕动正常的患者,排除裂孔疝最大径>2 cm和重度食管炎的患者。通过腹腔镜完成食管裂孔修补后将MSA植入食管远端。术后通过问卷了解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并发症、质子泵抑制剂停药率和手术满意度,并复查胃镜、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和食管pH值-阻抗监测。手术前后率的比较采用McNemar χ2检验。 结果:23例患者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并纳入研究。男性20例,女性3例;年龄[ M(IQR)]48(14)岁(范围:25~64岁)。所有病例成功植入MSA。主观指标随访17(18)个月(范围:14~53个月),客观指标随访时间17(1)个月(范围:12~23个月)。术后消化道总体症状的主观缓解程度为90(20)%(范围:0~100%),呼吸道总体症状的主观缓解程度为100(10)%(范围:10%~100%),总满意率为83%(19/23)。质子泵抑制剂停药率为70%(16/23)。反流性食管炎比例由44%(10/23)降至9%(2/23)( κ=0.169, P=0.039),胃食管阀瓣形态Hill分级从术前的Ⅰ级1例、Ⅱ级5例、Ⅲ级10例、Ⅳ级7例,改善为术后的22、1、0、0例。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低于正常的比例由70%(16/23)降至35%(8/23)( κ=0.170, P=0.012)。21例患者食管酸暴露恢复正常。11例患者存在长期轻度吞咽困难,但不影响生活。未发生MSA移位、腐蚀和二次手术移除。 结论:腹腔镜植入MSA操作安全,患者可耐受,可控制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减少用药,恢复正常的贲门形态和功能、食管酸暴露。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吞咽困难,但较为轻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口服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中毒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干粉灭火剂中毒在临床中十分少见,有文献报道吸入干粉灭火剂可表现为呼吸道化学性腐蚀、吸入性肺炎 [1,2],严重者可致呼吸衰竭 [3,4],甚至出现气压伤、窒息 [5],恶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导致死亡 [6,7]。相较于干粉灭火剂吸入,口服更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严重后果 [2]。近期本院收治了一例口服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中毒患者,现结合该病例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口服干粉灭火剂中毒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病情演化及预后,为临床提供救治经验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腹部消化道异物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腹部消化道异物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为临床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普外科2015年1月—2020年6月住院经手术治疗的60例腹部消化道异物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2例,中位年龄2.9岁。观察各病例的异物种类及滞留部位、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经电话及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并观察近远期并发症。结果:消化道异物主要发生在年龄< 3岁婴幼儿组(34/60,56.7%);异物种类包括磁性异物、锐器类异物(回形针、铁钉、螺丝钉、鱼骨等)、水晶球、枣核、胃毛发结石、电池和羽毛球托。异物主要滞留在胃和小肠。腹痛、呕吐等肠梗阻症状最常见,异物滞留时间长者有发热、腹痛等腹膜炎表现,其中21例患者有消化道穿孔。手术方式包括胃肠切开异物取出术22例,阑尾切除异物取出术7例,胃肠穿孔修补术6例,肠切除吻合术17例,肠切除加造瘘手术5例(3个月后再行造瘘肠管回纳术),直肠侧壁修补手术3例。其中开腹手术52例,腹腔镜手术8例。所有病例手术时间(93.5±19.3) min,术中失血量(20.2±4.3) mL,术后住院时间13(5,19) d。术后随访有3例出现不全性肠梗阻,以非手术治疗恢复。结论:在儿童消化道异物中以磁性异物、锐器类异物、水晶球、枣核、腐蚀性异物等是导致消化道梗阻、穿孔的主要原因,应尽早根据异物数目、滞留位置及有无消化道穿孔等,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性吸入性四氧化二氮中毒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四氧化二氮是液体火箭推进剂中常用的氧化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63710部队医院收治的1例四氧化二氮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急性吸入性四氧化二氮的中毒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食管异物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特点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食管异物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确诊为食管异物的246例患儿。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及手术组,收集整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镜组222例,手术组24例,手术率约为9.75%;两组患儿在性别、异物滞留位置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组患儿年龄(2.92±2.67)岁,小于内镜组(4.12±3.3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9);手术组食管异物滞留时间中位数29.10 h,长于内镜组中位数11.80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手术组锐性异物占比(50.00%)高于内镜组(16.22%),且手术组腐蚀性异物占比(45.83%)高于内镜组(8.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手术组重度并发症占比(83.33%)高于内镜组(0.90%)( P<0.001)。 结论:手术组食管异物患儿发病年龄更小、异物滞留时间长;锐性异物及纽扣电池更易造成严重并发症,增加手术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食管腐蚀伤并发症的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食管腐蚀伤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4例食管腐蚀伤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患儿摄入腐蚀剂后的并发症、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14例患儿中,并发食管狭窄12例,其中短段食管狭窄8例,长段食管狭窄4例;14例均行胃镜下球囊扩张术,共扩张188次,有效率为66.7%(8/12),8例短段食管狭窄均扩张成功,4例长段食管狭窄扩张无效。并发食管气管瘘5例,其中3例因纽扣电池导致食管气管瘘的患儿经保守治疗后自愈。结论:儿童食管腐蚀伤可造成食管狭窄,大多可经反复扩张治愈,狭窄段的长度会影响扩张治疗结果。纽扣电池所致食管气管瘘有自愈的可能,可于保守治疗失败后再行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胰腺切除术后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胰腺切除术难度高、并发症多,其中胰瘘是胰腺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若胰瘘引流不畅,腐蚀胰腺周围组织形成脓液,易继发腹腔感染。胰瘘合并腹腔感染可能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者常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而死亡。至今,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治疗方案尚无定论。本文综述了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相关研究,分析胰瘘合并腹腔感染诊断标准及常见致病菌,讨论其外科干预指征和系统治疗方案,旨在为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食管狭窄治疗面临的挑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食管狭窄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儿童食管疾病,主要包括先天性食管狭窄和后天性食管狭窄,后者主要包括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腐蚀性食管狭窄等 [1,2]。临床上可出现吞咽困难、体重减轻、营养失衡和误吸引起肺炎等风险,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食管狭窄的治疗需要被重视,目前食管狭窄首选的治疗方式是球囊扩张术,此外还有支架置入术、食管黏膜下注射药物、食管重建术等。狭窄复发是临床上的一个挑战,发生率约为10% [3]。食管狭窄的复发将加重医疗经济负担,反复的内镜下治疗也会加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并降低患儿的生活质量 [4]。自1983年开始,应用金属支架治疗开创了食管狭窄的治疗新局面,但术后存在的并发症,如胸痛、呕吐、肉芽组织增生、再狭窄等,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儿童食管狭窄中的应用。本文就外科医生对球囊扩张的困惑、食管支架的使用及材料选择、外科技术面临的困惑等进行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纽扣电池食管异物诊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纽扣电池是儿童食管异物中一类非常特殊的异物,因其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和较高的病死率,早期的诊治及预防成为减少损伤、避免并发症的主要策略。其吞入2 h内即可导致明显的腐蚀性损伤,甚至在取出后损伤仍可持续,出现严重的延迟并发症甚至死亡。近年来国外对于纽扣电池摄入在取出前的黏膜保护措施以及取出后的中和缓解策略得到认同和推广。国内对于本病的认识严重不足,一些观点过于陈旧,防治策略不完善。本文从流行病学、损伤机制、临床表现、围手术期管理、缓解策略及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关注纽扣电池食管异物的综合管理,预防为主,降低并发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