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收集并回顾分析2017年1月以来77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改良的Blumgart吻合(改良组),42例行传统的Blumgart吻合(传统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改良组平均完全吻合时间(36.9±4.7)min,传统组为(39.0±6.2)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临床性胰瘘(B级和C级)发生率为11.4%(4/35),传统组为21.4%(9/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住院时间(10.7±4.9)d,传统组为(14.5±5.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Blumgart吻合术简化和促进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术的建立,临床性胰瘘的发生率与传统组相似,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孔腹腔镜腹膜后清创术在感染坏死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治疗感染坏死性胰腺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3例感染坏死性胰腺炎残余感染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观察组)实施单孔腹腔镜腹膜后清创引流术。30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清创引流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1例,对照组患者死亡3例。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术后结肠瘘、切口疝、胃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患者随访6.0~48.0个月,观察组无新发糖尿病患者,对照组患者新发糖尿病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单孔腹腔镜腹膜后清创引流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手术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带蒂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带蒂大网膜包裹联合改良胰肠吻合对预防胰瘘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松江医院7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纯改良胰肠吻合组(常规组,43例)和带蒂大网膜包裹联合改良胰肠吻合组(网膜包裹组,35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胰瘘、出血、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常规组比较,网膜包裹组的术后胰瘘发生率明显降低(2.9%比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0);术后腹腔出血发生率(0比4.7%)及胃排空障碍发生率(8.6%比25.6%)均明显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值均>0.05);术后住院时间缩短[(11.3±2.9)d比(12.8±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5)。 结论:带蒂大网膜包裹联合改良胰肠吻合术操作简单、易行,是一种有效的胰肠吻合方法,可显著降低胰腺切除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临床胰瘘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术后发生临床胰瘘的术前及术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二科2019年1至5月100例行LPD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胰瘘总发生率为8%,其中临床胰瘘(B、C级)的发生率为6%。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男性)、胰腺平扫期CT值<33 HU、软胰、手术时间长、饮酒史可能是LPD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 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性别(男性)、胰腺平扫期CT值<33 HU、软胰是LPD术后发生临床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性别(男性)、胰腺平扫期CT值<33HU、软胰是LPD术后发生临床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胰腺局部切除术治疗胰头囊性肿瘤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腹腔镜胰腺局部切除术治疗胰头囊性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手术的胰头囊性肿瘤患者资料。共入组83例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53例,年龄(43.7±16.7)岁。83例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 n=55)和对照组( n=28)。观察组行腹腔镜胰腺局部切除术(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或腹腔镜胰头肿瘤摘除术),对照组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后住院时间、带引流管出院比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以及术后胰瘘等。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两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体质量指数、术后住院时间、带引流管出院比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194.4±114.0)min、术中出血量为50(50,200)ml、术中输血率为5.5%(3/55),均优于对照组的(380.0±71.6)min、200(100,400)ml、32.1%(9/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B或C级胰瘘发生率分别为12.7%(7/55)、10.7%(3/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90)。 结论:与传统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胰腺局部切除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降低术中输血率,并且B或C级胰瘘无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洪氏胰肠吻合一针法"理念的改良胰胃吻合在胰腺手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将基于"洪氏胰肠吻合一针法"理念的改良胰胃吻合应用于胰腺手术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2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44例采用改良胰胃吻合手术的胰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中位年龄54岁,年龄范围18~70岁。总结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一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4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29例,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1例,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1例,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腹腔镜手术胰胃吻合时间(15.4±1.0)min,开腹手术胰胃吻合时间(9.1±0.5)min。44例患者中术后发生A级胰瘘2例(4.55%)、胃排空障碍7例(15.91%),无B、C级胰瘘、胆瘘、胃肠吻合口瘘、腹腔感染、术后出血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将改良胰胃吻合用于胰腺手术消化道重建安全可靠,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胰腺炎急诊诊治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的年发病率为(13~45)/10万人 [1,2],约20%可发展为中度重症AP(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MSAP)或重症AP(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急诊科是此类患者第一次医疗接触的科室 [3]。发病72 h内,病因持续存在、休克未及时纠正、脏器功能持续损害而易发展为SAP [4]。SAP的诊治呈现时间依赖性。急性反应期的合理处置有助于减少感染期"感染-出血-肠瘘"的发生。本急诊专家共识的目的在于将"急救"理念贯彻在AP急性反应期的治疗之中,按照时间依赖性的"急救"理念对"关键诊疗措施"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的目标化管理。经四轮会议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得到了10余个具体临床问题,检索相关数据库,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方法,将共识的证据等级分为三级(表1)。本共识注册编号:PREPARE-2023CN63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和机器人时代保留胰腺实质手术的机遇和挑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胰腺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上升和早期诊断给胰腺外科医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外科技术的进展提高了胰腺手术的安全性,手术适应证逐步扩大。术后患者的长期生存使胰腺的功能保护成为热点。对于直径较小,无侵袭性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保留胰腺实质的手术已成为很多医学中心的首选。胰腺局部切除术包括胰腺肿瘤剜除术、胰腺中段切除术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部分或全切术。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胰腺局部切除术后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足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胰腺远段切除术。胰腺肿瘤剜除术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部分或全切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大多为A级胰瘘,安全性较高。胰腺中段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星高于远段胰腺切除术。腹腔镜或机器人的胰腺局部切除术具备微创优势,镜下视野的放大也有利于主胰管的保护,较开腹手术更适合胰腺的局部切除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固定自脱型胰肠吻合引流支架应用于胰肠吻合术的动物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自固定自脱型胰肠吻合引流支架应用于胰肠吻合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动物实验研究。基于胰肠吻合“瘘管愈合”学说创建的洪氏胰肠吻合技术研制自固定自脱型胰肠吻合引流支架,动物实验前已完成10项生物相容性体外试验。实验于2022年2—9月完成。取25只普通级巴马小型猪,采用丝线双重结扎胰腺颈部,使结扎远端主胰管扩张建模。将建模成功的23只巴马小型猪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三组,即支架组(11只)、手工缝合组(8只)、假手术组(4只)。比较支架组和手工缝合组的胰肠吻合时间、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浓度及胰肠吻合口承受的压力值。通过腹部X线片观察自固定自脱型胰肠吻合引流支架脱落时间。通过术后病理学检查观察胰肠吻合口愈合时间、愈合方式和狭窄率。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定量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分类资料。 结果:支架组和手工缝合组的胰管直径和胰腺质地、胰肠吻合时间、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浓度和胰肠吻合口承受压力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腹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引流支架组术后21 d胰肠吻合引流支架逐渐脱落排除体外,术后3个月后支架均脱落。大体和镜下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支架组术后7 d吻合口愈合;手工缝合组术后14 d吻合口愈合。支架组和手工缝合组术后35 d内的吻合口狭窄率分别为2/8和6/8(Fisher确切概率法: P=0.132)。 结论:自固定自脱型胰肠吻合引流支架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巴马小型猪的胰肠吻合术中,与手工缝合法胰肠吻合技术相比,吻合口愈合时间可能更早,狭窄率可能更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腺远端切除术后腹腔引流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胰腺远端切除术是治疗胰腺体尾部良性、恶性、炎症和创伤性病变的首选手术。近几十年来,腹腔引流一直是腹部外科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常见做法。但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论的兴起,术后腹腔引流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争议不断,术中引流的放置和管理受到了质疑。本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就胰腺远端切除术后是否需要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引流方式的选择以及腹腔引流管拔除时机及指征等争议问题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