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在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用于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21年5—10月,前瞻性纳入因肾肿瘤拟行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岁;单发肾肿瘤,肿瘤最大径≤4 cm;体质指数(BMI)18.5~30.0 kg/m 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1~3分;能配合完成方案规定的相关检查和随访;受试者自愿参加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其他恶性肿瘤,或既往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且研究者认为不适合纳入本研究者;既往接受过同类型泌尿系统外科手术治疗,且研究者评估后认为不适合参与本研究者;入组前3个月内以及研究期间计划行其他大型手术者;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有严重全身性疾病,研究者认为不适合行手术治疗者;入组前3个月内参与过其他干预性临床试验者。本研究手术均采用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该系统由远程控制台、手术设备台车、含4个机械臂的操作系统,以及可重复使用的蛇形机械臂构成。蛇形机械臂是具有两段且均可四向弯转的手术器械,末端携带单极剪刀、双极抓钳、持针器等不同的手术器械,靠自身弯曲运动,通过专用单孔多腔道套管进入体内,可避免传统单孔套管的"筷子效应""反向操作"等问题。本研究均行单孔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全麻,患者取健侧卧位,升高腰桥、头低足低位。于脐水平腹直肌外缘取3~4 cm切口,逐层切开进入腹腔,置入配套的单孔机器人专用2.5 cm套管,连接机器人系统,装入高清3D腹腔镜镜头和蛇形机械臂,助手通过专用通道置入普通腹腔镜器械进行辅助,必要时增加1个辅助孔。所有手术均采用经腹腔入路,肿瘤切除和创面重建均采用零缺血方式。记录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围手术期信息。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例患者,男2例,女2例。年龄44~52岁。BMI 26.5~29.0 kg/m 2。2例有高血压病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均为0分。卡氏评分100分3例,90分1例。术前平均血肌酐(76.8±18.8)(70~104)μmol/L。肿瘤位于左侧3例,右侧1例。肿瘤直径1.1~2.8 cm。肿瘤分期均为T 1a期。R.E.N.A.L.评分为4A、7P、6P、4P各1例。首例手术采用纯单孔方式,余3例为保证手术安全性,均增加1个辅助通道。手术时间155~210 min,术中出血量20~170 ml。术后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2例,切缘均阴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术后均未出现出血、漏尿、发热、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术后下床时0间1~3 d,术后住院时间3~9 d。出院前复查血肌酐(71.5±22.0)(54~103)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4)。 结论:采用术锐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可安全、有效地开展单孔腹腔镜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蛇形臂动作灵活、指向性准确,可保障手术的顺利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机器人辅助单孔加一孔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在儿童UPJO中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单孔加一孔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在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福建省立医院诊断为UPJO并行机器人辅助单孔加一孔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的13例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为60.0(1.3,108.0)个月;左侧10例,右侧3例。临床表现为腹痛3例,合并泌尿系感染2例,无症状10例。术前同位素肾图提示患肾功能(28.32±1.82)%,双侧分肾功能相差>10%者7例;机械性梗阻5例;术前超声检查提示患侧肾皮质厚度为(1.98±0.23)cm。术中于脐置入单孔多通道套管并置入机器人系统,于脐上6 cm处置入8 mm套管为加一孔;探查腹膜下扩张的肾盂,经腹壁悬吊牵引肾盂,暴露视野,切开、扩张肾盂,裁剪扩张的肾盂,置入输尿管支架,并吻合肾盂输尿管。结果: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80.0(165.0,190.2)min;术中出血量<5 ml;术后住院时间7.0(7.0,7.0)d,住院费用5.63(5.21,5.65)万元。术后2个月拔除输尿管支架,未出现尿路感染及腰痛等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值12(8,13)个月。复查泌尿系超声提示肾皮质厚度(4.95±0.57)cm,同位素肾图提示分肾功能(38.02±1.76)%,5例机械性梗阻全部转变为不全性梗阻。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单孔加一孔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手术操作较为精细,在更好的伤口愈合及美容效果基础上,患肾功能得到恢复,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一体位单次锚定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62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单一体位单次锚定的方法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11月至2019年1月连续收治并施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的62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和手术相关资料。男性35例,女性27例;中位年龄70岁(范围:30~91岁)。肾盂癌37例,输尿管癌25例(上段12例、中段5例、下段8例)。术中患者侧卧躯干后倾60°~80°,头低脚高约15°,患侧上肢紧贴同侧躯干,机器人手术车从患者背侧垂直推入;采用“W”形套管布局;采用全层袖套状切除、膀胱双层连续缝合处理壁内段输尿管。结果:所有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重新脱机锚定、更改体位,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71.6±54.7)min(范围:60~370 min),术中出血量50(50)ml(范围:20~400 ml),术中输血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2级)11例,其中出血3例,淋巴漏8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范围:17~55个月),发生局部复发3例,远处器官转移11例,其中肿瘤相关死亡5例。术后24个月总体生存率为75.4%(43/57)。结论:单一体位单次锚定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可彻底切除肾输尿管全长,膀胱缝合可靠,淋巴结清扫方便,肿瘤控制效果满意,总体安全性、有效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早期双套管负压冲洗对胰十二指肠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中医医院肿瘤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pancreatoduodenectomy,PD)术后第一天行双套管负压冲洗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出现并发症后开始负压冲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每组30例。研究组术后胰瘘、腹腔感染及出血(16.67%,0,0)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3.33%,23.33%,10.0%),带管时间(7.32±1.82 d)及住院时间(17.51±2.64 d)较对照组[(14.27±3.10) d,(23.07±4.21) 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认为早期负压冲洗能有效减少胰腺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术后带管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冲洗负压引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B级胰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B级胰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持续双套管腹腔冲洗负压引流进行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冲洗引流对术后胰瘘的疗效。使用持续双套管腹腔冲洗负压引流治疗的患者换药次数、治愈时间、平均体温、切口感染率均低于非冲洗组(均 P<0.05)。本研究显示持续双套管腹腔冲洗负压引流对术后胰瘘的治疗有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三制分离法"应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三三制分离法"应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2例,女25例;中位年龄为68岁,年龄范围为21~81岁。患者均施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观察指标:(1)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结果:(1)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57例患者均采用"三三制分离法"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无中转开腹。57例患者中,5例联合行腹腔镜多器官切除术(2例联合胃壁楔形切除术、2例联合十二指肠壁部分切除术、1例联合胆囊切除术)。57例患者术中留置鼻肠管,术后给予肠内营养,十二指肠周围留置双套管持续冲洗吸引。57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10 min(80~23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 mL(10~130 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 d(1~3 d)。57例患者中,术后4例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粘连性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治愈。57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 d(5~17 d)。(2)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57例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1枚(13~27枚);手术切除标本长度为30 cm(25~50 cm),切缘均为阴性。57例患者病理学T分期:pT1期5例,pT2期23例,pT3期24例,pT4期5例;病理学N分期:pN0期17例,pN1期27例,pN2期13例。57例患者均为M0期,无远处转移。57例患者病理学类型:黏液腺癌7例,低分化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18例,高分化腺癌27例。结论:"三三制分离法"应用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腹与经肛双向灌洗负压引流治疗新辅助放化疗后直肠癌手术早期吻合口漏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经腹与经肛双向灌洗负压引流治疗新辅助放化疗后直肠癌手术早期吻合口漏的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数据库中接受过新辅助放化疗的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1 097例,术后发生早期(术后14 d内)吻合口漏46例(4.2%),采用经腹与经肛双向灌洗负压引流治疗。具体方法为:经腹骶前双套管持续冲洗低负压吸引;用32~34号硅胶管与内套管8号硅胶管制作成双套管,经肛灌洗负压引流:经肛双套管负压(-50 mmHg)应超过经腹骶前双套管的负压(-25 mmHg),每1 h间断全速冲洗同时脉冲式挤压防止粪便堵塞,保持引流通畅。总结分析其疗效。结果:46例患者采用经腹与经肛双向灌洗负压引流治疗后,中位随访169 d,保守治愈39例(84.7%);再手术7例(15.2%),其中1例因黏连性肠梗阻行肠粘连松解(治愈),1例因出现直肠阴道瘘行回肠袢式造口和择期修补手术(治愈,造口已关闭),1例行回肠袢式造口(因肝肺转移先行治疗,漏未愈合),2例因弥漫性腹膜炎行急诊剖腹探查、腹腔灌洗引流(1例治愈,1例因肺转移先行治疗,漏未愈合),1例复诊时择期行漏口修补(治愈),1例因造口闭合后再发骶前脓肿而行清创手术及再次转流性肠造口(未愈合)。结论:对于新辅助放化疗后直肠癌手术早期吻合口漏者,经腹与经肛双向灌洗负压引流具有良好的疗效,治愈率接近8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下腔静脉膈上段解剖特征及毗邻关系的尸体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明确腹腔镜手术中下腔静脉膈上段的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方法:2018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选取成人尸体、新鲜尸体各2例。对冰冻尸体进行解剖。沿双侧锁骨中线打开胸腔,翻开心包前壁,解剖分离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沿腹正中线打开腹腔,翻左、右肝叶,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第二肝门,剖开腔静脉裂孔进入心包,观察下腔静脉膈上段的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测量下腔静脉膈上段长度。对新鲜尸体行腹腔镜手术试验,于脐旁、右侧腹直肌旁距脐约4 cm、腹正中线脐上约6 cm、右侧腋前线肝下缘下方约2 cm、左侧锁骨中线肝下缘下方约2 cm置入5个12 mm套管。腹腔镜辅助下翻左、右肝叶,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第二肝门,剖开腔静脉裂孔进入心包,观察下腔静脉膈上段的解剖特点及毗邻关系。结果:2例尸体解剖中可见,下腔静脉经肝的腔静脉沟,穿膈的腔静脉孔进入胸腔,再穿纤维心包注入右心房。测量下腔静脉膈肌至右心房入口的长度分别为1.67 cm和2.57 cm。2例腹腔镜手术试验,可很好地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第二肝门、下腔静脉膈肌入口;沿腔静脉裂孔打开膈肌存在一个相对无血管的脂肪组织解剖层次;心包与右心房之间有较大的解剖间隙,可很好地显露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及右心房,可完整连续地显露整个膈下至右心房入口节段的下腔静脉。结论:下腔静脉旁存在一个相对无血管的解剖层次,腹腔镜手术中经腹腔打开膈肌可较安全地进入心包,很好地显露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及右心房,为经该入路行MayoⅣ级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提供了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目标性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介绍目标性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经验。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9年5月,自行研发"目标性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术式(临床试验注册号:ChiCTR-INR-17010896),选择性应用于102例患者。男54例,女48例。年龄24~72岁,平均45.6岁。肾上腺皮质腺瘤76例,嗜铬细胞瘤12例,囊肿6例,髓质脂肪瘤4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肾上腺皮质增生3例。左侧47例,右侧51例,双侧4例。肿瘤直径0.5~5.8 cm,平均2.8 cm。术中先用超声引导穿刺针经皮穿刺至肾上腺肿瘤或肾上极表面,并用美蓝标记穿刺径路。将一个12 mm套管针(Trocar)穿至后腹腔间隙,利用带操作孔的腹腔镜直视下沿人工标记分离形成一条"隧道"直达或接近目标器官,再沿目标器官分离形成空间,完成手术。术中根据目标器官的具体情况,可个性化设计操作间隙。结果:102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49(31~11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8(0~260)ml。10例用一个穿刺孔完成手术,81例用2个穿刺孔完成手术,11例用3个穿刺孔完成手术,平均每例穿刺孔数为2.0个。无中转开放手术,无术中并发症。术后1~4 d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2~7 d,平均4.1 d。术后98例获随访1~38个月(平均16.5个月),经B超、CT等复查,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目标性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相对于常规后腹腔镜手术,可更直接到达目标器官,个性化设计术野,可以减少穿刺孔数,减少腹壁创伤;也可减少后腹腔内组织的分离损伤及并发症。并且可增加美容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双套管冲洗形成的窦道行内镜下清创术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经双套管冲洗形成的窦道行内镜下清创术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性胰腺坏死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急诊医学科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性胰腺坏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首先接受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ere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 PCD)治疗,PCD后每日间断冲洗引流3~5 d,评估患者一般状况,如一般状况不能改善或出现病情加重的表现,下一步在CT引导下经PCD管道置入导丝,使用一次性经皮扩张套件扩张通道后,置入自制的30 F双套管,每日持续负压冲洗引流。3~5 d后评估患者一般状况,如一般状况不能改善或出现病情加重的表现,下一步经双套管冲洗后形成的窦道行内镜下清创术。内镜下清创术治疗结束后,再次经窦道放入双套管继续行持续负压冲洗引流。根据患者一般情况,3~5 d后评估患者病情,内镜下清创术可反复进行。病程中患者如出现腹腔间隔室综合征、难以控制的出血、无法充分引流的消化道瘘等,则及时行开腹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术。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出院后随访状况。结果:67例患者均在CT引导下行PCD,18例(26.9%)患者经过单纯的PCD治疗后获得治愈,7例(10.4%)患者经过PCD及置入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后获得治愈,25例(37.3%)患者经过PCD、置入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及经窦道的内镜下清创术后获得治愈。15例(22.4%)患者因出血、脓毒性休克、消化道瘘等原因中转开腹。术后新发循环衰竭6例(9.0%),新发呼吸功能衰竭10例(14.9%),新发肾衰竭4例(6.0%),新发多脏器功能衰竭7例(10.4%)。术后34例患者需入住ICU治疗(50.7%),术后入住ICU时间(11±3.5) d。9例(13.4%)患者因脓毒症、难以控制的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原因死亡,18例(26.9%)患者因残余胰腺坏死组织感染、肠梗阻、造口还纳、胰腺包裹坏死等原因再次入院治疗。结论:经双套管冲洗形成的窦道行内镜下清创术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安全可靠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