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司氯胺酮切皮前用药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抑郁情绪与睡眠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切皮前艾司氯胺酮用药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本院LTH患者11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5例.均择期行全麻下LTH治疗,观察组于切皮前予以艾司氯胺酮0.3 mg/kg静脉注射、对照组同时间点予以同剂量生理盐水注射.统计两组各时间点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数字评定量表(NRS)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两组血清神经递质[多巴胺(DA)、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统计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剔除术中转开腹1例、个人因素退出1例,纳入53例;对照组剔除数据不全1例,纳入54例.观察组术后4 h、12 h、24 h、48 h静息时NRS评分(2.27±0.36分、2.53±0.41 分、2.40±0.30 分、2.12±0.32 分)均低于对照组(2.62±0.40 分、3.08±0.46 分、2.85±0.38 分、2.52±0.42 分),术后 2 d 和 5 d HAMD-17 评分(13.24±2.16 分、10.16±2.42 分)、PSQI 评分(12.46±1.84 分、9.35±1.75 分)均低于对照组(15.07±2.33 分、11.59±2.51 分、13.85±2.13 分、10.08±1.92 分),术后 5 d 观察组血清 NE(129.45±17.25ng/L)、E(33.46±5.42ng/L)及 DA(7.37±0.86μ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13.62±13.48ng/L、30.72±4.15ng/L、7.03±0.72μg/L)(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7.0%)与对照组(14.8%)无差异(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切皮前用药可减轻LTH患者术后疼痛,调节神经递质表达水平,改善抑郁、睡眠状态,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肌肉接头(NMJ)传递障碍性疾病,主要由NMJ的乙酰胆碱和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传递受阻、免疫系统障碍、基因等因素所引起.MG患者的主要症状是骨骼肌无力和异常疲劳,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呼吸或吞咽困难,危及生命.MG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治疗周期长且复杂.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提高,相关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尤其是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MG治疗主要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胸腺切除术等.对于MG危象的治疗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方法,以及新型的血浆交换技术和辅助机械通气.随着药物的多样性进展,临床上对于药物的选择也有了更多考量,如经济能力、病情严重程度、疗效持久性、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等.该综述着重介绍了MG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适应证、用药方式和不良反应等内容,以便更好地选择符合病情的药物.该综述也提及部分其他的对MG可能有治疗作用的药物,特别是一些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的新型药物,如靶向生物制剂、补体抑制剂.通过该综述的阐述,可以更精准地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为患者减轻痛苦,同时也为药物研发提供未来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腹膜后单孔与多孔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经腹膜后单孔腹腔镜(LESS)肾上腺肿瘤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5年1月至2023年3月接受多孔腹腔镜及LESS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LESS组50例患者,传统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LA)组80例患者.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合并基础疾病、肿瘤最大径等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 LESS组与LA组手术时间[(95±52)min vs.(101±58)min)]、引流管留置时间[(4.9±1.5)d vs.(6.7±1.0)d]、术后切口满意度、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0.2±13.2)mL vs.(25.6±11.3)mL]、住院时间[(5.9±1.3)d vs.(7.8±1.0)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LA组有1例患者中转开放手术.结论 经腹膜后LESS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切口较多孔腹腔镜更美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肾移植术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肾移植术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肾移植术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例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2例受者在慢性肾脏病期均无明显表现,而在肾移植后出现高血压伴持续性低钾血症,一般降压药物无疗效,口服补钾治疗效果欠佳。排除高血压和低钾血症的常见原因后对受者进行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相关检查。2例受者的血浆醛固酮及醛固酮肾素比大幅升高,血浆肾素活性受到抑制,腹部CT检查显示肾上腺单侧腺瘤。2例受者均接受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术后血钾恢复正常,血压控制明显改善。结论:(1)肾移植术后高血压伴持续性低钾血症应考虑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可能;(2)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能够有效治疗肾移植后单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肿瘤直径及平扫CT值在肾上腺占位良恶性判定中的价值评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肿瘤直径和平扫计算机断层扫描(CT)值肾上腺占位的病理特征分布,并分析肿瘤直径及平扫CT值在肾上腺占位肿瘤良恶性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至南京鼓楼医院就诊并行肾上腺占位切除术的1 367例患者资料。根据肿瘤直径与平扫CT值将占位分为4组,分别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直径和平扫CT值与恶性肾上腺占位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两者在肾上腺占位肿瘤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 结果:肾上腺皮质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所占比例随着肿瘤直径或平扫CT值的增加而升高。校正年龄、性别后,肿瘤直径( OR=1.624,95% CI 1.464~1.803, P<0.001)和平扫CT值( OR=1.108,95% CI 1.079~1.138, P<0.001)是恶性肾上腺占位的预测因素。肿瘤直径和平扫CT值诊断肾上腺恶性占位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8和0.892,最佳切点分别为>3.4 cm和>30 HU时,灵敏度分别为75.5%和83.7%,特异度分别为80.5%和84.4%。肿瘤直径(>3.4 cm)联合平扫CT值(>20 HU)诊断恶性肾上腺占位的AUC为0.927,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90.1%。 结论:肿瘤直径及平扫CT值在肾上腺良恶性占位的评估中有重要价值。肿瘤直径(>3.4 cm)联合平扫CT值(>20 HU)具有最佳的诊断效率,该联合指标的临床应用在有效诊断恶性肾上腺占位的同时避免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或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开腹和腹腔镜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开腹和腹腔镜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3月—2015年11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Glisson蒂横断式肝段切除术的138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45例行腹腔镜手术者设为腹腔镜组,93例开腹手术者并根据倾向性评分最临配比法选取其中45例设为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情况、应激指标、肝功能指标以及术后生存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5年预后的影响因素。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Mean± 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病例、并发症病例、术后进食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19.48±53.61) min、(208.53±39.74) mL、2例、3例、(3.62±0.51) d、(4.73±0.85) d、(10.59±1.37) d,开腹组分别为(185.37±46.92) min、(267.49±35.83) mL、8例、10例、(4.56±0.73) d、(5.29±0.94) d、(13.87±1.68) d,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腹腔镜组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C反应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58.39±30.76) ng/mL、(66.78±7.31) ng/mL、(28.39±3.45) μg/mL、(66.51±7.14) U/L、(73.39±7.85) U/L、(20.67±2.74) μmol/L、(37.52±6.48) g/L,开腹组分别为(316.92±37.51) ng/mL、(75.63±8.39) ng/mL、(38.47±4.56) μg/mL、(82.39±9.06) U/L、(94.05±9.74) U/L、(22.93±3.18) μmol/L、(34.65±5.87) g/L,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术后1、3、5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HBsAg阳性、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肿瘤直径是影响患者5年预后的危险因素( HR=6.627、7.518、5.143、4.881;95% CI:1.516~9.738、2.382~12.495、3.078~6.249、1.925~7.723; P<0.05)。 结论:在选择性肝细胞癌病例中采用开腹和腹腔镜Glisson蒂横断式肝段切除术的远期疗效一致,但腹腔镜手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输血病例及并发症,利于及早拔除引流管和进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应激反应,促进肝功能恢复,因而近期疗效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胸腔镜下肺段及肺叶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后创伤应激及肺功能指标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及肺叶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对创伤应激及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110例肺小结节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肺段切除术组(62例)与肺叶切除术组(4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数目、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3 d的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2组术后1 d、3 d、7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3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的改变值ΔFEV 1%pred、ΔFVC% pred、ΔMVV% pred,2组术后并发症。 结果: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肺段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肺叶切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3 d 2组Cor、ACTH、IL-6、CRP水平均高于术前,肺段切除术组Cor、ACTH、IL-6、CRP水平均低于肺叶切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组术后1 d、3 d、7 d的VAS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但肺段切除术组VAS评分降低得更多,2组的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肺段切除术组ΔFEV 1%pred、ΔFVC%pred、ΔMVV%pred均低于肺叶切除术组[(8.89±2.52)%比(18.53±2.62)%、(8.21±2.15)%比(15.53±2.10)%、(9.37±2.71)%比(16.98±2.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9.56、17.89、15.27,均 P<0.001)。2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4%(3/62)比12.50%(6/48), χ2=2.11, P>0.05]。 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及肺叶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均安全有效。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在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缩短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创伤应激反应和疼痛程度,减少肺功能损伤等方面效果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肾上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肾上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例肾上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3例;年龄平均46.7(40~57)岁。1例临床表现为右上腹包块,1例腰背部胀痛,余无显著症状;1例合并高血压,1例合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活性(立位)降低,其余病例激素未见异常。2例行腹部B超检查示肾上腺区强回声团;5例均行腹部增强CT检查,示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具体表现为脂肪、血管、肌肉等混杂密度的肿瘤。肿瘤直径平均5.8(2.3~9.1)cm,其中左侧2例,右侧3例;合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5例均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总结患者术后情况及预后。结果: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肾上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水平无明显变化。随访时间2~7年,5例肿瘤均无复发。结论:肾上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良性疾病,多于中年发病,患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肿瘤通常不分泌有临床意义的激素,结合CT等影像学检查可基本诊断,确诊依赖于病理;术后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息影像3D可视化技术在肾上腺肿瘤手术治疗和术前沟通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全息影像3D可视化技术辅助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和有效性,并评估其在医患沟通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肾上腺肿瘤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共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肾上腺良性病变、体重指数(BMI)<30 kg/m 2、肿瘤最大直径<8 cm、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其中32例术前采用全息影像3D可视化技术(观察组),40例术前未行全息影像3D可视化技术(对照组)。术前两组均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薄层平扫+增强扫描,观察组将CT影像检查图像重建3D可视化数字模型及全息影像,用于术前规划、医患沟通及术中导航。两组患者皆完成疾病认知度和术前沟通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的填写。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 χ2检验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患者疾病认知度和术前沟通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得分。 结果:本研究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肿瘤破裂例数、术区引流管留置时间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3.5±17.9) min和(63.9±19.2) min( F=5.552)、(45.8±7.2) ml和(49.4±6.6) ml( F=4.623)、0例和5例、(2.5±0.4) d和(2.8±0.6) d]( F=6.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1.5±0.7) d和(1.6±0.8) d]、留置尿管时间[(1.8±0.4) d和(1.9±0.5) d]、术后卧床时间[(1.6±0.4) d和(1.7±0.4) d]、病理类型、住院时间[(4.6±0.5) d和(4.7±0.6) d]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前谈话时签同意书所用时间[(23.9±1.1) min和(25.2±2.6) min]、对肿瘤病情了解程度[(7.8±0.4)分和(7.6±0.3)分]、对手术方案和并发症了解程度[(7.9±0.5)分和(7.5±0.4)分]以及对医生术前谈话效果满意程度[(7.9±0.4)分和(7.6±0.2)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全息影像3D可视化技术辅助肾上腺肿瘤手术治疗和医患沟通,可以降低手术时间,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理解度,增加医患沟通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ion with volume guarantee, PCV-VG)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 PPC)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胸腔镜下肺段、肺叶切除术,年龄60岁以上,PPC中高风险的患者1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按1∶1分为两组(每组73例):PCV-VG组(P组)与容积控制通气(volume controlled ventilation, VCV)组(V组)。P组压力上升时间设置为0.5 s,V组不设吸气暂停时间。收集术后1~3 d PPC发生情况、术后简易咳嗽程度评分以及6 min步行试验Borg呼吸困难评分。记录:单肺通气前即刻(T 1)、单肺通气30 min (T 2)、单肺通气结束前即刻(T 3)、单肺通气结束15 min (T 4)时的MAP; T 1~T 4时的潮气量和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 P peak),计算肺动态顺应性(峰值气道压力顺应性);T 1、T 2时的PaO 2。记录术中补液量、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术后第1天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手术至出院时间。 结果:与V组比较:P组术后1、2 d轻度PPC发生率,简易咳嗽程度评分,6 min步行试验Borg呼吸困难评分,T 1~T 4时P peak,术后第1天CRP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 P<0.05);T 2、T 3时MAP及T 1~T 4时峰值气道压力顺应性升高( P<0.05);术中补液量及去氧肾上腺素用量减少( P<0.05);手术至出院时间缩短( P< 0.05)。两组患者T 1、T 2时PaO 2及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接受胸腔镜肺段、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PCV-VG可改善术后早期咳嗽及呼吸困难症状,并降低早期轻度PPC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