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不容忽视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致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常见消化道疾病,根据胃镜下食管黏膜有无破损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及反流性食管炎。目前胃食管反流病尤其是非糜烂性反流病及轻度反流性食管炎多采用以质子泵抑制剂为主的内科治疗,但质子泵抑制剂不能改变此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或减少反流次数。药物疗效欠佳且合并结构性改变时,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是有效治疗方法,在主观症状、客观检查、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内科治疗,但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常用的3种抗反流手术方式的优劣尚有争议,需根据患者临床分型、发病机制、年龄、精神状态及食管运动功能选择最佳术式。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内、外科治疗均有一定风险,选择治疗方案时需充分考虑患者的意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自牵引后离断技术在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自牵引后离断(SPLT)技术在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3例临床分期Ⅰ~Ⅱ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Siewert Ⅱ型)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5例,女38例;中位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45~79岁。103例患者中,49例行SPLT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设为SPLT组;54例行传统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设为传统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或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结果:(1)术中情况:SPLT组患者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辅助分别为(261±48)min、(26±4)min、(114±42)mL、8.0(6.5,9.5)枚、1例;传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44±42)min、(30±6)min、(118±46)mL、5.5(4.0,8.0)枚、9例;两组患者消化道重建时间、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辅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34, Z=-4.05, χ2 =4.72, 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87,-0.47, P>0.05)。(2)术后情况:SPLT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分别为(11.5±2.7)d、4例;传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2.5±4.3)d、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47, χ2=1.68, P>0.05)。103例患者中,1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左侧胸腔积液5例、吻合口漏4例、轻度肺炎2例、切口感染1例、乳糜漏1例。4例患者发生吻合口漏,位置均在食管-空肠吻合口处,腹段食管受侵犯均>1 cm,术中均放置纵隔引流管经腹壁引出,通过肠内、外营养支持和充分引流后全部治愈。其余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治愈。(3)随访情况:49例SPLT组患者中,4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4)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33%(1/43)。54例传统组患者中,5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7±4)个月。随访期间,4例患者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7.55%(4/53)。两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7, P>0.05)。 结论:SPLT技术可用于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与传统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比较,可降低中转辅助情况,增加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缩短消化道重建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腹腔镜肾折叠术在儿童极重度肾积水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折叠术在儿童极重度肾积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5例极重度肾积水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5.1岁,年龄范围为7个月至8岁;患侧为左侧10例,右侧5例。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个治疗组,A组8例,采取的手术方式为腹腔镜肾盂成形术,B组7例,采取的手术方式为腹腔镜肾盂成形术联合肾皮质折叠缝合术。所有患儿的肾盂分离距离均>40 mm,术前检查提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致肾积水,其中1例合并肾外伤。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均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管、肾周引流管和导尿管。观察术后患儿恢复情况,了解其尿路感染、肾功能恢复情况和肾脏形态恢复情况。所有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范围为110~195 min,术后2~3 d拔出肾周引流管,7~10 d拔出导尿管,6~8周拔出输尿管内支架管。A组患儿中5例术后出现反复尿路感染;5例中的2例经抗感染治疗痊愈,肾脏体积较大;5例中的3例行肾造瘘术,术后1例感染治愈后行顺行肾脏输尿管造影检查提示肾脏排泄基本通畅,拔出造瘘管后恢复顺利,但肾脏形态较大,另2例经顺行肾脏输尿管造影检查提示肾脏容积较大,排泄缓慢,夹闭肾造瘘管后患侧腰部疼痛,提示局部梗阻,再次行腹腔镜肾盂成形并肾脏折叠术,术后恢复顺利,术后未再出现反复尿路感染。B组患儿中的3例在留置内支架管期间出现暂时性的尿路感染,经拔出支架管并积极抗感染后治愈。所有患儿复查核素肾动态显像显示分肾功能较前好转,肾小球滤过率提高,排泄曲线有下降段,B组患儿肾小球滤过率恢复程度较好于A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在肾脏形态及肾皮质厚度方面,B组优于A组。结论:腹腔镜肾折叠术联合肾盂成形术适用于儿童极重度肾积水肾脏形态和功能的修复,有助于肾内尿液的排空和尿路感染的控制,肾脏形态恢复好,极重度肾积水合并肾皮质较薄时,肾折叠术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食管胃吻合双肌瓣成形在全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食管胃吻合双肌瓣成形在全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12月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5例行全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5例均为男性;中位年龄为65岁,年龄范围为57~72岁。5例病人均行全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食管胃吻合双肌瓣成形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吻合口情况、食管反流情况、营养状态、生命质量、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结果:(1)手术情况:5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316±41)min,食管胃吻合双肌瓣成形术时间为(109±11)min,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6±4)枚,术中出血量为(48±12)mL,切口长度为(3.4±0.4)cm,术中食管切缘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阴性。(2)术后情况:5例病人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4.8±1.5)d,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为(5.8±1.5)d,术后住院时间为(11.6±2.1)d,治疗费用为(5.5±0.4)万元。5例病人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胃腺癌(中低分化腺癌4例、高分化腺癌1例),均为pT1a~3N0~1M0期。5例病人中,1例术后发生轻度肺炎,经抗感染、促进排痰等保守治疗后痊愈。(3)随访情况:5例病人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范围为2~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5例病人中,4例吻合口通畅,1例吻合口轻度狭窄,经内镜治疗后症状改善。5例病人均未发生反流性食管炎。5例病人术后1个月体质量指数为21 kg/m 2(19~27 kg/m 2)、营养风险筛查评分为2分(1~2分)、病人主观整体评估评分为2分(1~3分)、肿瘤病人生命质量评分为47分(42~52分)。5例病人均未发生肿瘤复发、转移。 结论:食管胃吻合双肌瓣成形可用于全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在小儿泌尿生殖系统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初步探讨达芬奇Xi机器人系统辅助单孔腹腔镜在小儿泌尿生殖系统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小儿外科施行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手术的29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为(5±3.5)岁,范围在1个月至10.5岁。所有患儿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16例,重复肾5例,卵巢畸胎瘤3例,发育不良肾2例,膀胱输尿管反流2例,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梗阻1例,肾囊肿1例。所有患儿均采用多通道单孔腹腔镜手术穿刺器,经脐单部位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总结分析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9例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中转开放手术。18例行肾盂成形术,4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行输尿管输尿管端侧吻合术,2例行发育不良肾切除,1例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3例行卵巢肿瘤剔除术;其中15例患儿合并内环口未闭,同时行内环口高位结扎。肾盂成形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和卵巢肿瘤剔除术手术时间分别为(168.5±42.3)min、(152.8±51.7)min、(146.3±32.0)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3±3.5)d、(7.3±2.6)d、(4.7±2.1)d。肾盂成形术后1例并发尿外漏,充分引流保守9 d后治愈;1例术后2周并发泌尿系感染,口服抗生素治愈。术后随访时间为(18.7±2.5)个月,无其他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所有患儿脐部切口隐匿,术后外观满意。结论:经脐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应用于小儿泌尿生殖系统的治疗安全可行,切口隐匿美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近端胃切除改良肌瓣吻合手术方式的现状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近年来,近端胃癌及早期胃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近端胃切除的比例也逐年升高。但近端胃切除会导致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影响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因此,抗反流手术方式的研究成为近年国内外研究热点。双肌瓣吻合因其更接近正常贲门生理结构,在近端胃切除手术方式中有较好的抗反流效果,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因传统双肌瓣吻合具有操作复杂、学习曲线较长、吻合口狭窄率高等缺点,国内外研究者对各种肌瓣吻合进行改良。其中,基于双倒刺线的改良双肌瓣吻合展现出良好优势,同时,腹腔镜下经左侧膈肌左侧胸腔内的双肌瓣吻合也将双肌瓣吻合适应证进一步扩大。笔者查阅相关研究,重点探讨各种改良肌瓣吻合手术方式用于近端胃切除的现状及展望,旨在促进肌瓣吻合手术方式得到更好的普及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3D打印干实验室模型在腹腔镜抗反流手术训练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构建3D打印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干实验室模型,探讨其在外科医师手术训练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8位无手术经验的外科医师随机均分成3组,A组和C组分别采用基础硅胶模型和3D打印模型进行手术训练,B组先后采用上述两种模型进行手术训练。应用手术技能客观结构化评估(OSATS)和5分制李克特(Likert)量表分别对训练表现和模型效能进行评分。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所有外科医师均完成了相应手术训练和模型评分。3D打印模型和基础硅胶模型的整体印象评分为(4.28±0.67)分比(3.61±0.61)分( t=3.129, P<0.05),仿真度评分为(4.22±0.81)分比(3.39±0.50)分( t=3.716,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用性评分为(4.33±0.69)分比(3.89±0.76)分( t=1.844, P<0.05),触觉评分为(4.06±0.64)分比(3.94±0.80)分,美学评分为(3.94±0.73)分比(3.27±0.57)分( t=3.057,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D打印模型的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基础硅胶模型,训练后OSATS评分C组[(14.17±1.81)分]>B组[(11.00±1.76)分, t=3.074, P<0.05]>A组[(9.08±1.50)分, t=2.031, P<0.05],完成时间C组[(73.17±5.23) min]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第505例——顽固性腹腔积液、M蛋白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患者女,52岁,因反复腹胀、腹围增大半年余就诊。病初行腹腔积液穿刺及腹腔镜手术均无感染、实体瘤证据,同期诊断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后因顽固性腹水、门静脉高压,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效果欠佳。最终腹水流式细胞术发现异常单克隆浆细胞,进行性贫血,诊断多发性骨髓瘤。采用BCD方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抗浆细胞治疗后腹腔积液消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患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DEX)对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患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妇科恶性肿瘤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小剂量DEX组(D1组)和大剂量DEX组(D2组)各20例。D1和D2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0.5、1.0 μg/kg DEX,10 min输注完成,并在麻醉维持期间分别泵注0.5、1.0 μg·kg -1·h -1 DEX,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停药;对照组泵注等量0.9% NaCl溶液。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 min(T 1)、解除气腹后1 h(T 2)、解除气腹后24 h(T 3)后抽取外周静脉血10 ml进行检测,比较3组患者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和CD4 +细胞比例、CD8 +细胞比例、CD4 +/CD8 +变化,记录围术期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情况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 结果:在T 1、T 2、T 3时刻,对照组IL-6表达水平分别为(7.95±0.26)pg/ml、(8.30±0.24)pg/ml、(8.35±0.2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4.14, P<0.001);IL-10表达水平分别为(38.9±2.6)pg/ml、(44.5±6.6)pg/ml、(46.3±4.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45, P<0.001);CD4 +细胞比例分别为(38.5±2.1)%、(29.5±4.6)%、(29.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0.82, P<0.001);CD8 +细胞比例分别为(30.1±3.7)%、(35.1±6.3)%、(40.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3.02, P<0.001);CD4 +/CD8 +分别为1.29±0.14、0.84±0.09、0.75±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99.94, P<0.001)。D1、D2组T 2时IL-6表达水平分别为(8.10±0.32)pg/ml、(8.01± 0.30)pg/ml,T 3时分别为(8.12±0.35)pg/ml、(8.05±0.34)pg/ml,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T 2时D2组IL-10表达水平为(40.6±3.5)pg/ml,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 3时D1、D2组IL-10表达水平分别为(43.7±3.5)pg/ml、(42.4±3.9)pg/ml,较对照组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T 2时刻D2组CD4 +细胞比例为(34.5±4.3)%,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 3时D1、D2组CD4 +细胞比例分别为(32.1±4.2)%、(33.7±2.8)%,较对照组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T 2时D2组CD8 +细胞比例为(30.7±5.5)%,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 3时D1、D2组CD8 +细胞比例分别为(35.4±5.8)%、(32.5±5.1)%,较对照组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D1、D2组T 2时CD4 +/CD8 +分别为0.99±0.17、1.14±0.16,T 3时分别为0.93±0.19、1.05±0.16,较对照组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照组和D1组发生低血压各1例,D2组出现心动过缓3例,低血压2例。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晚于D1组和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DEX可以抑制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手术的炎症反应,减轻患者的免疫损伤。高剂量DEX比低剂量DEX的抗炎作用和免疫保护作用明显,但高剂量DEX更易引起围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波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袖状胃切除同期食管裂孔疝修补防止胃食管反流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袖状胃切除同期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在减重和抗反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减重代谢中心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21例肥胖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同期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分为单纯减重手术组(9例)和同期联合手术组(12例)。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重、腰围、BMI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5.154 P=0.013; F=14.319, P<0.001; F=6.725, P=0.004),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多余体重减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927, P<0.001; t=8.926, P<0.001)。单纯减重手术组患者术后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891, P=0.507; t=0.629, P=0.298)。同期联合手术组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较术前明显减低,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539, P<0.001; t=5.066, P=0.038)。同期联合手术组术后发生1例胃漏。 结论: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的患者行联合手术与单纯减重手术均有较好的减重效果,但前者的抗反流效果更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