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步法"大功率绿激光汽化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180 W XPS绿激光"五步法"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PVP)治疗大体积(≥80 ml)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采用180 W XPS绿激光"五步法"PVP治疗的240例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0.18±7.71)岁,其中年龄≥70岁者129例;体质指数(24.91±2.98)kg/m 2,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3(20,26)分,生活质量评分(QOL)5(4,5)分,前列腺体积98.29(86.49,116.32)ml,最大尿流率(Q max)6(4,8)ml/s,残余尿量120(30,200)ml。240例均行180W XPS"五步法"PVP:按顺序汽化左侧叶1~2点、右侧叶10~11点,建立工作通道;由腹侧至背侧分别逐层斜行汽化左侧叶与右侧叶;分别汽化5、7点前列腺组织,建立"中叶旁沟"工作通道;侧向汽化前列腺中叶;汽化修整两侧叶及前列腺尖部。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数据,并评估患者术后12个月IPSS、QOL、Q max、残余尿量变化。 结果:24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9(59,85)min,激光手术时间52(46,62)min。术中包膜穿孔3例(1.25%),均出现在创面修整阶段;联合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止血9例(3.75%),无围手术期输血病例。术后22例(9.17%)行膀胱冲洗6~24 h;术后尿管留置时间3(3,4)d,术后住院时间4(3,5)d。术后26例(10.83%)出现尿失禁,其中急迫性尿失禁22例,压力性尿失禁4例,无真性尿失禁。术后2周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控尿。术后无严重血尿、严重膀胱刺激征患者;术后12个月IPSS 5(4,7)分,QOL 1(1,2)分,Q max 18(15,20)ml/s,残余尿量10(0,30)ml,均较术前显著改善( P<0.01),无二次手术患者。 结论:180W XPS绿激光"五步法"PVP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显著,是一种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的微创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诊断胎儿肠穿孔致胎粪性腹膜炎和睾丸鞘膜腔胎粪性积液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孕妇43岁,孕1产0,孕37 +5周,既往体健,无特殊遗传病史,孕妇于孕19周、24周及32周分别在我院产检,超声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肠管未见扩张(图1)。孕37周超声检查发现羊水最大深度83 mm,羊水指数237 mm。胃泡大小30 mm×17 mm,膀胱大小40 mm×32 mm。胎儿腹腔内大量积液,范围约73 mm×71 mm×43 mm,肠管未见扩张,呈团状分布(图2)。腹腔下方(相当于阴囊部位)测及巨大囊性包块,大小约90 mm×76 mm×79 mm,向外膨出,囊壁完整,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透声较差,可见密集光点沉积后壁(图3),并通过一纤细交通口与腹腔相通,周边可见椭圆形实质等回声(考虑为睾丸)(图4)。超声会诊意见:①胎儿胎粪性腹膜炎(meconium peritonitis,MP),腹腔大量积液,肠穿孔? ②胎儿会阴部巨大囊性包块,考虑睾丸鞘膜腔大量胎粪性积液;③羊水增多。产后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明显异常。产后外观显示腹部膨隆如鼓,阴囊肿胀如球,阴茎无法分辨(图5)。X线片可见大量腹腔积液,膈肌膨升。术中见腹腔大量暗绿色胎粪性腹水,吸净后探查见回盲部盲袋处1 cm 2大小的穿孔,周边有胎粪溢出,远端肠管空虚,肠壁弹性尚可。探查双侧内环口均未闭合与阴囊相通,可见胎粪液体蓄积在阴囊内,将胎粪吸净,大量温盐水冲洗腹腔及阴囊,切除坏死肠管,行端端吻合。术后恢复良好。术后诊断:胎儿回盲部肠闭锁,肠穿孔,MP,合并双侧睾丸鞘膜腔大量胎粪性积液。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202200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与双极等离子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与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剜除术(PK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of Library、Web of Science、Scopus、ScienceDirector、Wiley Online Library、CBM、CNKI、VIP、万方数据库,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检索从各数据库建库开始至2020年10月25日为止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RevMan 5.1和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篇文献,共1 140例患者。与PKEP相比,HoLEP的术中出血量较少( WMD=-27.07,95% CI:-39.72~-14.42, P<0.001)、切除腺体量较多( WMD=-1.00,95% CI:-1.08~-0.91, P<0.001)、膀胱冲洗时间较短( SMD=-1.71,95% CI:-1.89~-1.52, P<0.001)、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较短( SMD=-0.92,95% CI:-1.42~-0.42, P<0.001)、住院时间较短( SMD=-0.79,95% CI:-1.22~-0.36, P<0.00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血红蛋白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3、6个月HoLEP和PKEP的有效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与PKEP术式相比,HoLEP切除腺体更干净彻底,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更高,但需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两种膀胱冲洗液温度对肾移植术后出血和膀胱痉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两种膀胱冲洗液温度对肾移植术后出血和膀胱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行肾移植术治疗的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25℃的膀胱冲洗液对膀胱进行冲洗,研究组则采用温度与患者体温相近的膀胱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分别比较两组术后冲洗液量、冲洗时间、术后出血量、膀胱痉挛发生率、冲洗前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值和术后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术后冲洗液量、术后出血量、膀胱痉挛发生率和冲洗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冲洗前后心率变化值、收缩压变化值、舒张压变化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后各项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肾移植术后采用温度与体温相近的膀胱冲洗液可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后出血量,降低膀胱痉挛发生风险,同时有效减轻患者应激反应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绿激光各术式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差异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绿激光各种术式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本院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2年内绿激光各种术式,包括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GL-PVP)、绿激光前列腺汽化切割术(GL-PVRP)、绿激光前列腺剜除术(GEL-EP)治疗前列腺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等近期临床指标。对于术后3个月随访的尿流动力学数据、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改变值、术后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改变值、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调查表评分(IIEF评分)差值、术后并发症等远期临床指标进行组间分析。结果:GL-PVP组、GL-PVRP组、GEL-EP组患者的术前一般数据[年龄、术前前列腺体积、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术前IPSS评分、术前QOL评分、术前最大尿流率(Q max)、术前膀胱残余尿(PUR)、IIEF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相比术前,患者在术后最大尿流率(Q max)、术后膀胱残余尿(PUR)、术后IPSS评分、术后QOL评分改善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组间比较中,PVP、PVRP、EP三种术式治疗BPH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持续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术后IPSS改变值、术后QOL改变值、尿流率改变值、膀胱残余尿改变值、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调查表评分差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绿激光可以有效地、安全地治疗前列腺增生,相比PVRP及GL-EP术,PVP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更短,留置尿管时间更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种膀胱冲洗装置的设计及介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膀胱冲洗技术是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等疾病术后常用的治疗手段。护理工作重点是合理调节冲洗速度,记录尿量,警惕引流不畅。但不合理的冲洗速度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增加堵管率和住院时间。依靠人力观察出量和更换液体,会影响患者及家属的休息。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膀胱冲洗装置,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尿道半导体激光汽化术与经尿道电凝术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并比较经尿道半导体激光汽化术与经尿道电凝术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诊断为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分别行经尿道半导体激光汽化术和经尿道电凝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总有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半导体激光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电凝组( 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电凝组治疗有效率为52.4%(11/21),半导体激光组治疗有效率为85.7%(18/21),半导体激光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电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尿道半导体激光汽化术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犁形电极(大禹刀)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犁形电极(大禹刀)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大体积(前列腺体积>80 ml)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75.9±8.1)岁,前列腺体积(108.5±15.3)ml,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4.9±4.5)分,生活质量评分(QOL)4.5(4.1,4.9)分,最大尿流率(Qmax)(6.7±2.1)ml/s,残余尿量(PVR)102.5(62.1,184.9)ml。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尿道犁形电极前列腺剜除术。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术后3个月再次评估IPSS、QOL、Qmax及PVR等指标,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剜除时间(65.6±8.1)min,组织粉碎时间(11.2±7.6)min。术中及术后血红蛋白降低值(9.7±2.3)g/L,术后膀胱冲洗时间(1.2±0.3)d,尿管留置时间(3.4±0.8)d。术后3个月时Qmax较术前明显提高,IPSS、QOL、PVR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手术并发症包括压力性尿失禁3例,尿潴留2例,尿道狭窄1例,泌尿道感染1例,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犁形电极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症状评分改善明显、恢复更快等优点,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6字口诀"在经尿道等离子杆状电极前列腺剜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精阜画圈、侧方隧道、平面推行、保留颈口"16字口诀在经尿道等离子杆状电极前列腺剜除术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本院手术治疗的8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年龄(67.0±8.6)岁;前列腺体积(51.0±27.3)ml。所有患者均按上述16字口诀行经尿道等离子杆状电极前列腺剜除术,统计分析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及术后3个月时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9.7±17.7)min,其中腺体剜除时间(16.8±6.7)min,组织切除时间(33.0±12.3)min,剜除组织重量(45.5±24.4)g,术中出血量(10.2±2.9)ml,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时间(1.9±0.8)d,术后住院时间(4.1±0.7)d。术后2 h血红蛋白及血钠浓度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 P>0.05)。术后3个月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及膀胱残余尿均较术前显著改善( P<0.05)。术后随访3~14(6.8±2.3)个月,发生Clavien Ⅰ级并发症6例,Clavien Ⅱ级并发症1例,Clavien Ⅲ级并发症1例,未出现Clavien Ⅳ-Ⅴ级并发症。 结论:按"精阜画圈、侧方隧道、平面推行、保留颈口"16字口诀行经尿道等离子杆状电极前列腺剜除术操作简单、剜除效率高、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排尿困难症状改善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Bricker术中体内与体外尿流改道的疗效和并发症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Bricker术中采用体内与体外尿流改道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04例膀胱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接受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Bricker术,其中采用体外尿流改道(ECUD组)82例,采用全腔内尿流改道(ICUD组)122例。ECUD组男67例(81.7%),女15例(18.3%);中位年龄70(61,76)岁;有吸烟史35例(43.2%);既往有高血压病31例(37.5%),糖尿病17例(21.3%),心脏病13例(15.7%),腹部手术史15例(17.8%);中位体质指数(BMI)为26.1(24.3,28.5)kg/m 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2分67例(81.7%),≥3分15例(18.3%);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5例(18.3%),肌层浸润性膀胱癌67例(81.7%);接受新辅助化疗16例(19.5%)。ICUD组男95例(77.9%),女27例(22.1%);中位年龄68(62,75)岁;有吸烟史58例(47.3%);既往有高血压病40例(32.6%),糖尿病33例(22.8%),心脏病28例(26.7%),腹部手术史17例(14.2%);中位BMI 25.6(23.4,27.8)kg/m 2;ASA评分≤2分105例(86.1%),≥3分17例(13.9%);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9例(24.9%),肌层浸润性膀胱癌93例(75.1%);接受新辅助化疗22例(18.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ICUD组回肠膀胱制作及输尿管种植方法:距回盲部15 cm处用切割闭合器截取约15 cm回肠制备回肠膀胱通道并恢复回肠的连续性;将取好的回肠膀胱近心端封闭,将双侧输尿管间距3 cm分别种植在回肠膀胱通道上;双侧输尿管内均置入F6单J管引流尿液。ECUD组方法:取脐下5 cm切口,进入腹腔,找到回盲部,将回肠末段提出体外,距盲肠15 cm处切开肠系膜,结扎血管至动脉弓,于回肠上做一小切口;自断端向上15 cm处同法处理肠系膜、肠管;用直线切割吻合器截取所需肠段并恢复延续性,冲洗游离肠段,将双侧输尿管置入单J管并与游离肠管吻合,间距3 cm。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固体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疼痛(评分>5分)例数、术后再入院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等。 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普通腹腔镜手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ICUD组与ECUD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0(230,310)min与235(220,290)min, P=0.078]。ECUD组术中出血量多于ICUD组[300(200,400)ml与150(100,300)ml, P=0.037],但两组输血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例(8.6%)与9例(7.4%), P=0.196]。ECUD组的术后排气时间[4(2,6)d与2(1,3)d, P=0.024]和术后进固体食物时间[7(4,9)d与4(3,5)d, P=0.019]长于ICUD组。ECUD组和ICUD组术后住院时间[8(5,11)d与6(5,9)d, P=0.2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UD组术后早期(术后<30 d)总并发症发生率[19.6%(24/122)与34.2%(28/82), P=0.029]、早期轻微(Clavien-Dindo Ⅰ~Ⅱ级)并发症发生率[13.9%(17/122)与25.6%(21/82), P=0.007]、晚期(术后30~90 d)严重(Clavien-Dindo≥Ⅲ级)并发症发生率[4.1%(5/122)与10.1%(8/82), P=0.039]明显低于ECUD组;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5.7%(7/122)与8.5%(7/82), P=0.089]、晚期总并发症发生率[15.6%(19/122)与16.1%(13/82), P=0.345]、晚期轻微并发症发生率[11.5%(14/122)与6.0%(5/82), P=0.085]与ECU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UD组与ECUD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21(14,25)枚与19(15,24)枚]、淋巴结阳性率[10.7%(13/122)和10.0%(8/82)]、切缘阳性率[3.3%(4/122)与4.8%(4/82)]和术后病理分期[T 1期~T is期:25例(20.3%)与14例(17.1%); T 2期~T 3期:97例(79.7%)与68例(8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ICUD组和ECUD组术后切口疼痛分别为43例(35.6%)和46例(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ICUD组术后30 d和90 d再入院率分别为1.6%(2/82)和4.9%(6/82),ECUD组术后30 d和90 d再入院率分别为1.2%(1/122)和9.8%(8/1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死亡病例。 结论: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体内Bricker术治疗肌层浸润性或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安全且可重复的手术方式。腔镜下完全体内重建膀胱切实可行,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肠管功能恢复快、术后早期并发症少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