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支持下器官捐献供体脑死亡判定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A-ECMO)辅助循环支持下脑死亡判定经验,尤其是自主呼吸激发试验(AT)注意事项,为该场景下脑死亡判定提供参考。方法: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自2019年10月至2023年12月行VA-ECMO治疗的患者共78例,其中VA-ECMO支持下进行脑死亡判定的器官捐献供体共8例。收集该8例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数据及AT试验的VA-ECMO数据,总结分析其脑死亡判定过程。结果:8例供体患者中有6例患者符合脑死亡判定,共进行10次脑电图、12次诱发电位和15次AT试验。AT判定过程中的并发症包括低血压、氧合下降、心律失常等,经过及时提高VA-ECMO流量、应用强心及升压药物等治疗后均缓解。结论:AT试验是VA-ECMO供体脑死亡判定的难点,需密切监测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人脑死亡自主呼吸激发试验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自主呼吸激发试验(AT)是判定成人脑死亡的关键步骤,它提供了成人脑死亡患者脑干功能丧失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随着成人脑死亡判定和器官捐献移植的逐步开展,各国在制定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中更加注重AT实施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医务工作者们也针对AT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良。本文现围绕当前AT的实施标准、经典AT的潜在风险及其并发症、AT的改良探索、体外膜肺氧合下的AT实施、AT失败后的对策及辅助检查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加深脑死亡判定医师对AT的认知了解,推动AT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下一例肺出血儿童脑死亡判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2019年5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修订的2018版《中国儿童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规范》发布,使我国儿童脑死亡判定工作更为规范、有序。然而,目前我国缺少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高级生命支持治疗下实施上述脑死亡判定标准的指引。对我院PICU 1例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治疗下的重症脑损伤并肺出血患儿成功完成了脑死亡判定及器官移植(供体),为我国儿童脑死亡判定指南的修订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我们参考2020年8月 JAMA发表的脑死亡判定国际指南,对我院PICU 1例VA-ECMO(血流量720~750 mL/min,气流量600 mL/min,氧浓度65%~70%)治疗下的重症脑损伤并肺出血患儿进行脑死亡判定。 结果:脑死亡判定结果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评分2T,所有脑干反射消失,三项确认试验(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均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自主呼吸激发试验(apnea test,AT)PaCO 2>60 mmHg(1 mmHg=0.133 kPa)且较AT前升高幅度>20 mmHg。先后共进行了2次脑死亡判定,间隔时间>12 h。最终成功完成了该病例的脑死亡判定及器官移植(供体)。 结论:这例VA-ECMO下肺出血儿童脑死亡判定的成功经验,可为我国儿童脑死亡判定指南的修订提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Mimics软件个体化重建咯血模型在呼吸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探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咯血模型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 2020 年 1 月至2021 年 12 月在杭州市某医院实习的 47 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2020 年 1-12 月入科的 25 名实习护生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2021 年 1-12 月入科的 22 名实习护生为试验组,采取基于三维影像辅助的教学模式.评价并比较两组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及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等.结果 试验组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及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 Mimics软件的三维影像辅助教学模式,可激发实习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3分的昏迷患儿脑死亡判定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临床疑似脑死亡患儿在脑死亡判定过程中的临床特点和技术要点.方法 对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24例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为3分且自主呼吸消失的患儿进行脑死亡判定,所有患儿均接受至少1项确认试验.根据中国儿童脑死亡判定标准分为脑死亡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分析其临床判定特点,计算脑电图(EEG)、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果 24例患儿中男16例,女8例;年龄5.6(2.0,8.8)岁,其中10例完全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12例(50%,12/24例)患儿进行了自主呼吸激发试验,共25人次,成功21人次.EEG、TCD和SLSEP的完成率分别为100.0%(24/24例)、83.3%(20/24例)和54.2%(13/24例);其中EEG灵敏度(100%)和特异度(79%)最高;SLSEP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仅为40%.EEG与SLSEP组合时特异度、灵敏度最高,均为100%,且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为0.结论 做好脑死亡判定前的准备工作、接受正规专业培训及规范操作是正确判定脑死亡的关键.儿童脑死亡判定时,单项确认试验中EEG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优选项目;确认试验组合时以SLSEP和EEG最具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规范(第二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第一部分脑死亡判定标准一、判定先决条件(一)昏迷原因明确(二)排除了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二、临床判定标准(一)深昏迷(二)脑干反射消失(三)无自主呼吸依赖呼吸机维持通气,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以上三项临床判定标准必须全部符合.三、确认试验标准(一)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EEG显示电静息.(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hort-latenc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LSEP)正中神经SLSEP显示双侧N9和(或)N13存在,P14、N18和N20消失.(三)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TCD显示颅内前循环和后循环血流呈振荡波、尖小收缩波或血流信号消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脑死亡患者的自主呼吸激发试验应用与安全
编辑人员丨2023/8/5
脑死亡是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的不可逆转丧失,其判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强烈的呼吸刺激(呼吸性酸中毒)下促发自主呼吸是脑干功能的重要标志,因此自主呼吸激发试验( AT)是脑死亡判定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由于试验期间所有呼吸机支持暂时被移除且允许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所以该过程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虽然AT已被广泛应用,但目前仍缺乏可用于预防其并发症的实际程序、监测参数和基于证据的安全措施共识,未来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器官捐献脑死亡判定中的护理配合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器官捐献脑死亡判定中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总结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创伤外科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93例患者脑死亡判定的护理配合要点.提前预判脑死亡情况与医生及时沟通,确定脑死亡判定启动时间点;合理布局床旁仪器,预留脑死亡判定操作空间;监测生命体征,调整升压药物使用;快速完成自主呼吸激发试验的动脉血气抽取.结果 脑死亡判定93例,成功捐献89例,完成肝脏移植76例,完成肾脏移植164例.脑死亡判定确认试验完成情况:脑电图89例(95.7%),经颅多普勒超声88例(94.6%),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55例(59.1%).72例(77.4%)完成脑死亡自主呼吸激发试验,其中动脉留置针进行动脉血气抽取病例为12例(16.6%).结论 熟知脑死亡判定流程,优质的护理配合,是保证脑死亡判定快速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脑死亡判定质控指标的建立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脑死亡判定质控指标的建立与应用,提高脑死亡判定质量.方法(1)基于《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建立脑死亡判定技术质量控制指标;(2)经2017年-2020年"医院-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三级质控管理体系质控,对脑死亡病例进行质控指标分析.结果 各项核心质控指标的符合率或合格率逐年提高并达到90% 以上;自主呼吸激发试验实施率大幅度提升,从46.10%提升至94.90%;复评次数合格率从72.40%增加至92.50%.结论 通过质控指标的建立与应用,可以量化脑死亡判定质控质量.质控指标需要持续改进,以推动脑死亡判定规范化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脑死亡判定质量控制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国家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开发了脑死亡判定质量控制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国家质控中心可对省级质控中心和质控示范医院提交的脑死亡判定病例进行监管.2018年-2020年,质控病例总数达2199例,应用平台医院数达94家;脑死亡判定自主呼吸激发试验实施率显著提高,质控反馈问题比例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质控的时效性有改善.依托该平台,能够提高脑死亡判定质量控制工作效率,促进脑死亡判定的同质化和规范化,但平台功能仍需持续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