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钻切除术在治疗胸部多发性瘢痕疙瘩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环钻切除术加浅层X线照射联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胸部多发性瘢痕疙瘩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治疗的胸部多发性瘢痕疙瘩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先进行环钻切除术,术后24 h内照射1次浅层X线,之后每周照射1次,共照射4次,放疗结束1周后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1 ml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0.6 ml氟尿嘧啶注射液+3.4 ml 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制备成5 ml混合液),每月1次,共4次,单次注射终点反应为瘢痕疙瘩变白;对照组不接受环钻切除术,其他治疗与观察组相同。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进行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和治疗有效性评价(治愈、显效、好转、无效),记录治疗前后瘢痕疙瘩总体积、局部注射药物总量和不良反应情况。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 ± 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58例患者,每组各29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2例;年龄18~59岁,平均29岁;每例患者胸部瘢痕疙瘩数量为5~12个。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V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1±1.24)分vs.(12.90±1.21)分, t=0.97, P=0.337]。治疗结束后随访3、6、12个月,观察组VSS评分分别为(4.21±1.26)、(4.34±1.40)、(4.55±1.33)分,对照组VSS评分分别为(5.66±1.32)、(6.07±1.44)、(6.62±1.40)分,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27、-4.63、-5.78, P均<0.001);组内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V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50, P=0.11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VSS评分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0.75, P<0.001)。观察组显效22例,好转7例,显效率为75.86%(22/29);对照组显效6例,好转23例,显效率为20.69%(6/29),2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68, P<0.001)。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瘢痕疙瘩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6±1.71) cm 3 vs.(8.27±1.26) cm 3, t=-1.28, P=0.207];治疗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组瘢痕疙瘩总体积[(2.57±0.59) cm 3]明显小于对照组[(5.51±1.39) cm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47, P<0.001)。观察组局部注射药物总量[(6.45±1.25) ml]明显少于对照组[(11.00±1.73)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48, P<0.001)。2组患者均在进行浅层X线照射后3~5 d出现照射区域一过性色素沉着,6个月内自然消退。除此之外,观察组出现5例不良反应,分别为部分创面延迟愈合2例,毛细血管扩张2例,月经周期异常1例;对照组出现13例不良反应,包括毛细血管扩张7例,月经周期异常2例,皮肤萎缩凹陷4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24%(5/29) vs. 44.83%(13/29), χ2=5.16, P<0.001]。 结论:环钻切除术加浅层X线照射联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胸部多发性瘢痕疙瘩,具有操作简便、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联合眼轮匝肌—上睑提肌双重缝合固定在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联合眼轮匝肌-上睑提肌双重缝合在重睑成形术中的效果。方法: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第九0四医院整形外科对90例患者(女79例,男11例;年龄18~49岁)采用联合眼轮匝肌-上睑提肌双重缝合固定法,适度去除部分肥厚眶隔脂肪,行单睑重睑成形术,术后评估效果。结果:本组90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明显肿胀,瘀血。术后随访3~24个月,所有受术者上睑臃肿均有明显改善,闭眼时上睑皮肤平整、睁眼时睫毛上翘、弧度自然、效果满意。结论:联合眼轮匝肌-上睑提肌固定法切除部分眶脂肪,既可改善上睑臃肿形态,又可形成持久而稳定的生理性重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分层楔状切除法和边缘弧形切除法联合治疗小阴唇肥大23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分层楔状切除法联合边缘弧形切除法治疗小阴唇中、重度肥大的手术效果。方法:2016年8月到2018年8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23例小阴唇肥大患者,年龄17~38岁,均采用分层楔形切除联合边缘弧形切除小阴唇缩小术治疗。术后对切口愈合并发症进行观察,对小阴唇形态进行随诊。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血肿等并发症。术后均随访1~6个月,小阴唇宽度均未超过1.5 cm,外形自然、美观、年轻化,患者均满意。结论:分层楔形切除联合边缘弧形切除小阴唇缩小术具有外观自然年轻化、二次手术修整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是治疗小阴唇中、重度肥大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即刻种植后骨组织引导再生术对骨缺损骨再生的成骨能力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后骨组织引导再生(GBR)术对骨缺损骨再生的成骨能力。方法:选取山西煤炭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单颗上前牙拔除后即刻种植合并唇侧骨缺损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使用Bio-Oss骨粉和海奥生物膜进行GBR术,对照组34例,自然愈合。使用锥形束CT于种植即刻、种植后6个月、种植后12个月测量种植体颈部肩台上方1、4、7、10 mm点处唇侧骨壁的厚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种植即刻至种植后6个月,两组种植体颈部肩台上方1、4、7、10 mm点处唇侧骨壁的厚度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种植后6~12个月,观察组种植体颈部肩台上方1、4、7、10 mm点处唇侧骨壁的厚度变化量分别为(0.12±0.08)mm、(0.11±0.06)mm、(0.10±0.08)mm、(0.08±0.06)mm,对照组分别为(0.51±0.15)mm、(0.40±0.10)mm、(0.39±0.07)mm、(0.25±0.07)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218、4.647、4.007、3.507,均 P<0.05)。两组种植后6个月种植体唇侧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种植后12个月,观察组种植体唇侧骨厚度为(2.87±0.49)mm,对照组为(1.51±0.41)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779, P<0.05)。 结论:GBR术能够保证成骨性细胞的优先迁移生长空间,以良好的成骨能力提供足够骨量完成骨缺损的结构性重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5年随访发现32周以下早产儿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自然愈合率较高且持续上升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本研究主要评估早产儿动脉导管开放的愈合率,明确与动脉导管自然闭合率有关的因素。方法:该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的167例32周以下早产儿。使用Kaplan-Meier法评估动脉导管未闭的自然愈合率。结果:生后第1年,自然愈合率为66%(95%置信区间58%~73%),生后5年上升至80%(95%置信区间72%~86%)。粗大动脉导管( OR值:0.16,95%置信区间0.05~0.52)、左心房扩大( OR值:0.16,95%置信区间0.05~0.51)、肺动脉高压( OR值:0.16,95%置信区间0.07~0.74)的患儿自然愈合率较低。 结论:23周~32周早产儿动脉导管开放的自然愈合率较高,并在5年随访期间持续上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早期包容手术对Perthes病自然史的改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比较Perthes病患儿早期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病程演变,探讨早期手术治疗Perthes病的意义。方法:收集自199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7例Perthes病患儿资料,分为手术组(35例)和保守组(32例)。手术组35例,男32例,女3例,年龄(8.3±1.0)岁(范围7.0~11.8岁),左侧21例,右侧14例;保守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8.4±1.4)岁(范围7.1~12.0岁),左侧22例,右侧10例。每3个月摄取骨盆正位及蛙式位X线片,参照改良Waldenstr?m分期评估Perthes病的病程演变,在系列观察未发现改良Waldenstr?mⅡb期视为跳过碎裂期。在愈合期后的骨盆正位及蛙式位X线片根据Stulburg分级评估结果,并且测量患侧与健侧干骺端宽度比值和股骨头骺高度比值。结果:35例手术组进入Ⅲa期所需时间(0.58±0.33)年(范围0.1~1.5年),32例保守组(0.96±0.30)年(范围0.4~1.8年),进入修复期所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259, P<0.05);手术组病程跳过碎裂期共11例(31%),保守组5例(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2.626, P<0.05);手术组干骺端患侧与健侧比为108.0%±6.0%(范围101%~123%),保守组115.8%±11.2%(范围10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50, P<0.05)。手术组股骨头骺高度患侧与健侧比为82.5%±8.2%(范围61%~96%),保守组74.7%±1.3%(范围3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21, P<0.05)。手术组改良Stulberg分级为Ⅰ类髋关节29髋,Ⅱ类髋关节6髋,Ⅲ类髋关节0髋;保守组Ⅰ类髋关节16髋,Ⅱ类髋关节10髋,Ⅲ类髋关节6髋。两者进入Ⅳ期后Stulberg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386, P<0.05)。 结论:早期手术改变了Perthes病的自然演变,早期手术治疗缩短Perthes病碎裂期病程,使其更早进入修复期,并且有机会跳过碎裂晚期,改变其自然病程,愈合后股骨近端形态改变更接近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侧Gillies扇形瓣结合口周肌群重建修复鳞癌切除术后下唇缺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单侧Gillies扇形瓣结合口周肌群重建修复鳞癌切除术后下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8例下唇鳞状细胞癌患者,男2例,女6例,年龄55~81岁,平均62.9岁,采用单侧Gillies扇形瓣结合口周肌群重建的方法修复鳞癌切除术后下唇中度缺损。设计Gillies扇形瓣所包含的上唇唇红长度为下唇缺损唇红长度的1/3,制备以对侧上唇动脉-同侧上唇动脉-面动脉口角段-同侧下唇动脉供血的轴型复合组织瓣,旋转修复下唇缺损。解剖时留存口周各辐射肌群断端备用,恢复口轮匝肌连续性后,在重建口唇对应处固着各口周辐射肌止点。术后行口周肌群肌力训练,待口唇唇长和形态趋于稳定后,进行测量、计算,评价唇外观、张口功能、闭合功能。结果:本组8例患者上、下唇唇红长度平均52.4 mm(46.0~60.0 mm);口唇唇红周长平均104.8 mm(92.0~120.0 mm),下唇缺损范围平均27.6 mm(21.0~35.0 mm),占下唇唇红52.5%(42.0%~67.3%),使用右侧Gillies扇形瓣6例,左侧2例,包含唇红长度平均9.5 mm(7.0~12.0 mm)。术后无感染、出血、血肿等手术并发症发生,切口愈合好,瘢痕相对不明显,存在不同程度下唇麻木感;随访6个月,唇癌无局部或远处复发,下唇麻木感逐渐消失。根据术前及术后6个月测量结果进行评价:(1)唇外观:所有病例术后口唇形态自然,居中对称,两侧口角基本水平对称。上、下唇唇长有不同程度延长,上唇平均增加量6.8 mm,增加率15.9%;下唇平均增加量15.4 mm,增加率45.3%;静息时口唇唇红周长较术前平均减少5.5 mm,为术前周长94.9%,基本恢复术前水平。(2)张口功能:所有病例术后1周张口形为偏斜类圆形,张口度约1.5横指,术后6个月,张口形呈基本对称类圆形,张口度3横指;最大张口时口唇唇红周长较术前平均减少46.5 mm,为术前最大张口周长73.1%,基本满足生理需要。(3)闭口功能:所有病例均能完全闭口,言语功能完整,发闭唇音、吹口哨时无漏气现象;咀嚼、吞咽时无口角歪斜、下唇流涎现象。所有患者均对口唇动、静态外形和张、闭口功能表示满意。结论:单侧Gillies扇形瓣结合口周肌群重建是一种良好的一期修复唇癌切除术后下唇中度全层缺损的方法,再造口角形态自然,口唇对称性良好,可获得充足的张口度和良好的张口形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癌缺损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股前内侧皮瓣修复口腔癌缺损、供区采用股前区接力皮瓣修复的优势和经验。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13例口腔肿瘤患者,男11例,女2例;年龄28~74岁,平均49.5岁;其中舌癌8例、口颊癌5例。全部采用游离股前内侧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缺损。结果:13例患者游离股前内侧穿支皮瓣都顺利切取成功,皮瓣面积7.0 cm×4.0 cm~14.0 cm×7.5 cm,皮瓣供区采用股前外侧接力穿支皮瓣(10例)或股前内侧接力穿支皮瓣(3例)转移修复,接力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面积为8.5 cm×5.0 cm~18.0 cm×7.0 cm,接力股前内侧穿支皮瓣面积为7.5 cm×4.0 cm~15.0 cm×7.0 cm。术后所有皮瓣全部顺利成活,愈合良好,未发生血管危象和伤口裂开感染等情况。术后随访12~28个月,皮瓣全部成活良好,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颜色及外观轮廓自然,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结论:当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切取困难时,用游离股前内侧皮瓣修复口腔肿瘤缺损,皮瓣供区直接闭合张力较大时以股前区接力皮瓣修复,可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手术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眼轮匝肌-眶隔腱膜联合增厚区固定技术在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眼轮匝肌-眶隔腱膜联合增厚区(OOM-SAJT)固定技术在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采用OOM-SAJT固定技术行重睑成形术的患者资料,均为有重睑成形术需求的初次手术患者或埋线法重睑术后患者。术中均打开眶隔,对眶隔残端进行修剪,暴露眶隔腱膜联合增厚区(SAJT)。将切口下唇真皮深层与眼轮匝肌层固定在SAJT上。术后观察重睑的对称性、流畅度、是否脱落或变浅、伤口的愈合情况、瘢痕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 384例,其中男136例,女1 248例,年龄17~45岁。初次重睑术患者1 173例,二次修复患者211例。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明显淤血肿胀。术后随访时间4~22个月,平均10个月。重睑脱落或变浅12例,重睑皱襞不对称8例,重睑皱襞不流畅9例,其余患者重睑线弧度自然流畅,睁眼睫毛自然上翘,闭眼上睑皮肤平整,无明显凹陷、瘢痕及肉条现象。结论:OOM-SAJT固定技术可形成接近生理性重睑的解剖结构,具有术式易于操作、解剖结构辨识清晰、重睑线成形稳定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音乐疗法及其在烧伤救治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异于其他外伤,烧伤创面愈合后所形成的瘢痕及色素沉着不仅有碍美观,而且极易引发抑郁、焦虑等一系列序贯性心理问题。音乐疗法,现今作为一种补充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心理调节等多个领域。然而受医疗资源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国烧伤救治工作者对音乐疗法的认知及接纳程度仍旧较低。本文基于烧伤的临床特点将音乐疗法的适用性与之匹配,总结音乐疗法在烧伤救治领域的补充应用,对这门兼具科学与美学的自然科学进行阐述,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