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发生暴发疫情。每年季节性流感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2023年2月中旬至4月底,我国呈现一波以甲型H1N1亚型为主的流感流行季,强度略高于新冠疫情前的自然流行年份,今冬明春可能会面临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风险。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挤兑。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3),其中IIV3和IIV4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LAIV3为减毒疫苗。流感疫苗在我国属于非免疫规划类疫苗,居民自愿接种。自2018年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每年流感流行季之前均更新并印发当年度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年9月以来,新的研究证据在国内外发表,新的流感疫苗在我国上市,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流感预防控制和疫苗使用工作,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2022年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和修订,形成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本指南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增加了新的研究证据,尤其是我国的研究结果,包括流感疾病负担、疫苗效果、疫苗安全性监测、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果等;第二,更新了一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流感防控有关政策和措施;第三,更新了2023-2024年度国内上市使用的流感疫苗种类;第四,更新了本年度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组分;第五,更新了2023-2024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本指南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18岁人群可在一次接受免疫服务时,在两侧肢体分别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18岁人群,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接种间隔>14 d。对可接种不同类型或不同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可由受种者自愿选择接种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结合流感疫情形势和多病共防的防控策略,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①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②≥60岁的老年人;③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④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⑤孕妇;⑥6~59月龄儿童;⑦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⑧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对于接种灭活流感疫苗,6月龄~8岁儿童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2022-2023年度或以前接种过1剂次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次;≥9岁儿童和成年人仅需接种1剂次。对于接种减毒活流感疫苗,无论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仅接种1剂次。建议各地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早开展接种工作,尽量在当地流感流行季前完成接种。同一流行季,已按照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员,无需再次接种。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灭活流感疫苗。接种单位在整个流行季都可以提供接种服务。本指南适用于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接种单位等从事流感防治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亦将定期更新、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硬化研究进展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肝硬化是多种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其疾病负担仍然较重。现对肝硬化的流行病学特征变化、自然史观念更新、诊断评估手段和治疗措施进行综述。乙型肝炎病毒所致肝硬化比例在下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所致肝硬化比例在上升。多个预测模型和肝脏瞬时弹性测定等技术已用于早期无创性评估肝硬化。有效病因治疗和并发症管理是肝硬化治疗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肝硬化肝功能逆转和再代偿成为可能。近年来抗乙型肝炎病毒和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有效性和可及性明显提高,为肝硬化有效的病因治疗提供了基础,但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治疗措施仍然缺乏。管理并发症时除了重视常见并发症,也要管理"少见"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经肛腔镜手术专家共识及操作指南(2023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尽管经肛腔镜手术已经发展了40多年,但对国内大部分同行来说,相对仍显陌生。2019年,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专业委员会联合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撰写并发布了《中国经肛腔镜手术专家共识(2019版)》,详细阐述了经肛腔镜手术的定义、手术方式、适应证、禁忌证、基本原则、关键问题及并发症,为国内经肛腔镜手术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四年来,经肛腔镜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得到拓展,众多前瞻性或回顾性临床研究结果的发表,对其疗效也提供了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因此,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经肛腔镜外科专家工作组再次组织国内部分专家,撰写了《中国经肛腔镜手术专家共识及操作指南(2023版)》,针对经肛腔镜手术的定义、适应证、并发症及学习曲线等专家共识意见进行更新,并增加操作指南,期望能够推动经肛腔镜手术规范化开展并缩短学习曲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1年急诊医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2021年是全球格局变化最大的一年,全世界人民继续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变化。急诊医学作为以时间维度设立的临床学科,急诊工作者们一直奋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由此催生了一些特殊环境下急诊救治的概念更新,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传统领域的深度思考。急诊专业的涉及面较广,本着拾遗补阙的原则,将介绍与急诊医学相关的一些新近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宫腔镜诊断与手术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宫腔镜手术以其对子宫腔病变定位诊断和精准治疗等优势,被誉为经自然腔道微创手术的“典范”;其在保留子宫、去除病变组织同时,恢复子宫腔形态与功能,实现子宫腔整复手术治疗目的。近年来,随着临床应用的普及开展、手术器械的研发完善、诊疗方法的推陈创新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的细化规范,使宫腔镜子宫腔整复手术得到了长足发展。2012年“妇科宫腔镜诊治规范”距今已经十余年,为了更好适应当今临床诊疗与发展需求,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镜学组结合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我国宫腔镜子宫腔整复手术临床实践,对宫腔镜手术指征、施术前准备、新设备器械的进展、操作要点、术中与术后监护以及手术并发症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更新完善,旨在规范宫腔镜子宫腔整复手术临床应用,提高诊疗效果,造福广大病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临床试验视觉功能评估及终点指标推荐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以基因治疗为代表的新兴精准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等过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的罕见致盲性眼病带来了治疗的希望。虽然过去十年内IRD相关药物临床试验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发展,但由于IRD存在基因及临床表型高度异质性,同时流行病学及疾病自然病程等研究有限,多数患者就诊时视觉功能损伤严重,传统视觉功能评价指标难以在上述研究中应用,导致此类临床试验缺乏公认的视觉功能评估及研究终点指标及评价方法,这对研究设计、有效性评价和临床实践应用等方面提出了重大挑战。目前针对IRD药物临床试验安全性及视觉功能等疗效终点指标及评价方法尚未形成系统的规范化指导意见。因此,为了规范和统一IRD临床试验有效性评价及终点指标选择,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以及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底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经过反复讨论,提出了我国IRD药物临床试验疗效终点及评价指标的共识性推荐意见,供临床医师在临床研究和实践中参考应用,旨在促进我国IRD临床试验及自然病程研究设计水平的提高和有效地评估疾病进展及干预疗效。相信随着医学科学和临床试验发展,相关内容将不断完善与更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积极推进中国式乙型肝炎"全治"——对进一步修改我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建议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我国自2005年发布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下简称《乙肝指南》)以来,分别于2010年、2015年、2019年和2022年4次发布修订版,及时根据国内外乙型肝炎防治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更新乙型肝炎防治理念与策略,对指导我国乙型肝炎科学防治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功不可没。纵观刚颁布的2022年《乙肝指南》就有不少新的亮点,例如将乙型肝炎的自然史4期更新为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和HBeAg阴性慢性CHB,并增加了"不确定期"的描述,既与国际接规,又符合客观实际。尤其关于扩大抗病毒治疗适应证方面迈出了较大一步,明确了部分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在符合相关条件下也要抗病毒治疗。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更积极治疗的理念。所以,作者通过多次学习新版《乙肝指南》,并聆听多位专家对新指南的解读,深感受益匪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版)》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分期及其内涵的再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最近,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并发布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版)》 [1]。其中,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自然史部分是更新较大的内容之一。新版指南关于自然史分期借鉴了欧洲肝病学会(EASL)指南(2017版)的命名法 [2],即分为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和HBeAg阴性CHB,体现了与国际指南的接轨;同时,新版指南仍然保留了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或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或免疫控制期和再活动期的命名。此外也保留了慢性HBV携带状态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的命名。各大指南关于自然史分期名称不完全相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述自然史特征,也体现了学术界对自然史内涵理解的演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厘清不同自然史概念之间的关系,简化分期名称,可有助于基层医生临床实践(表1) [1,2,3,4,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股沟疝微创手术在西藏地区的推广应用及历史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位于祖国边疆,自然环境恶劣,平均海拔>4 000米,目前常住人口约365万,分布在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广人稀,医疗资源配置难度异常艰难。上述客观原因使西藏地区患者及时就医难度大,就诊时合并多种并发症。单从腹股沟疝疾病而言,腹股沟疝嵌顿患者比例较高。因基层就医条件差,患者就医意识欠佳,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因此,常发生腹股沟疝嵌顿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伴随临床指南的发布、器械与材料的进步、治疗理念和解剖认识的更新,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得到大力推广。西藏地区医疗新技术推广较为滞后。近年来在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的大力支持下,自2016年开始在西藏拉萨推广疝相关的微创治疗,特别是腹股沟疝的微创治疗。目前微创技术治疗腹股沟疝已广泛推广至西藏各地区三级医院,通过宣传,广大患者能够及时就医,显著降低腹股沟嵌顿疝发生率。笔者查阅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探讨腹股沟疝微创手术在西藏地区的推广应用及历史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季节性流感疫苗免疫效果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季节性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在不同的流感季节存在很大变化。尽管WHO每年会对流感疫苗株进行评估和更新,但疫苗免疫效果有时仍不可避免的不理想。本文对有关影响季节性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文献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季节性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为季节性流感的预防接种提供科学依据。综述结果显示流行株与疫苗株的匹配程度,免疫前暴露(自然感染或疫苗接种)、年龄以及自身免疫功能状况都会影响季节性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