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流产史与死胎死产的关系:云南17万妇女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发生死胎死产的影响。方法:基于2010至2017年云南省“国家免费孕前优生检查”项目登记计划妊娠妇女的基本信息、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他检查结果,追踪随访妊娠结局。运用SPSS20.0和SAS9.4描述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死胎死产发生率,并进行分层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174 782例,死胎死产发生率为0.64%(1119/174 782);人工流产组(暴露组)的死胎死产发生率为0.83%(333/40 216),显著高于无人工流产组(非暴露组)发生率为0.58%(786/134 566)。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非暴露组相比,暴露组人工流产1次和≥2次者死胎死产发生率高20%~40%( OR=1.22,95% CI=1.05~1.41; OR=1.33,95% CI=1.08~1.64)。2011至2016年死胎死产率低于2010年( OR=0.66,95% CI=0.51~0.85)。此外,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胎死产发生率与民族、年龄、学历、产次、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有关,与母亲职业、自然流产史、早产史、死胎死产史无统计学关联。 结论:既往人工流产将增加其后妊娠死胎死产的风险,民族、年龄、文化程度、产次、孕前BMI与死胎死产发生的风险有关,孕前超重和肥胖是发生死胎死产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免疫重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治疗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免疫重建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北京陆道培医院接受CAR-T细胞桥接allo-HSCT治疗的所有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年龄14(7,30)岁,其中男39例,女22例。CAR-T细胞免疫治疗 32例,非CAR-T细胞免疫治疗 29例。随访时间561(235,784)d。用多色流式检测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1、2、3、6、8、10、12个月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即总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reg细胞计数,以评估患者在移植后免疫重建表现。结果:移植前血清球蛋白:CAR-T组IgA水平0.18(0.06,0.49)g/L低于非CAR-T组1.03(0.63,1.56)g/L患者( U=103.5, P<0.001)。CAR-T组IgG水平5.54(4.04,7.09)g/L低于非CAR-T组6.78(5.27,9.26)g/L( U=1 298.5, P=0.017),CAR-T组IgM水平0.18(0.05,0.30)g/L低于非CAR-T组0.40(0.26,0.71)g/L( U=166.0, P<0.001)。CAR-T组移植前外周血免疫细胞总淋巴细胞计数833.00(335.00,1 727.5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1 052.00(545.75,1 812.50)个/μl( U=404.0, P<0.001)。移植前CAR-T组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686.00(233.00,1 307.0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860.00(391.00,1 419.75)个/μl( U=406.0, P<0.001)。CAR-T组辅助性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146.00(40.50,327.5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162.50(66.00,384.75)个/μl,( U=494.0, P=0.002)。CAR-T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343.00(56.50,924.0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478.00(143.50,992.25)个/μl( U=483.5, P=0.001)。CAR-T组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 22.00(6.00,186.0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33.00(8.00,220.00)个/μl( U=498.0, P=0.002)。而2组患者移植后监测时间点上述各免疫细胞亚群细胞绝对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2组患者临床特征,CAR-T组患者移植前病史981.00(368.50,1 514.75)d比非CAR-T组323.00(167.50,450.50)d长( U=263.0, P=0.004),CAR-T组患者预处理方案中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用量5.00(5.00,7.50)mg/kg比非CAR-T组患者7.00(5.00,7.50)mg/kg低( U=288.5, P=0.018),CAR-T组移植物CD34 +回输剂量5.91(4.23,6.02)×10 6/kg比非CAR-T组患者高 4.51(4.00,5.93)×10 6/kg( U=291.0, P=0.012),CAR-T组移植后环孢素应用时间167.00(119.25,299.50)d,比非CAR-T组患者197.00(102.50,450.50)d短( U=421.0, P=0.001)。 结论:对于移植前免疫功能偏低的CAR-T患者,可通过降低预处理ATG剂量、增加移植物CD34 +输注剂量、移植后尽早停用环孢素等方式,使其与非CAR-T患者达到相似的免疫重建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趋势与疾病负担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和发病率不断攀升,并且儿童和青少年(年龄≤21岁)、瘦人(体重指数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以及慢性乙型肝炎等其他慢性肝病患者并发NAFLD也较常见。NAFLD现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慢性肝病,也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越来越常见的病因,并与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互为因果,共同增加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和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综合健康管理对Ⅰ型脊髓性肌萎缩患儿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综合健康管理对Ⅰ型脊髓性肌萎缩(SMA)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神经内科、遗传研究室就诊的80例Ⅰ型SMA患儿(男39例、女41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按照是否进行健康管理将研究对象分为健康管理组和自然史组。分析并对比两组患儿人口统计学、生存时间、2年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等主要指标,每3~6个月评估1次。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χ 2检验,生存分析以Kaplan-Meier法进行,组间生存率比较应用Log-rank法检验。 结果:80例SMA患儿中,健康管理组14例(男7例、女7例),自然史组66例(男32例、女34例),两组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1, P=0.918)。健康管理组与自然史组患儿发病年龄分别为2(0~8)和1(0~14)月龄、死亡年龄分别为11(5~17)和6(1~60)月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91、1.19, P=0.386、0.116)。截至2019年6月随访结束,健康管理组患儿死亡10例,存活4例,自然史组死亡62例(94%),存活4例(6%),两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50, P=0.011)。健康管理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55%、34%;自然史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9%,15%、8%,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11, P=0.003)。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发病率等指标,健康管理组较自然史组下降。 结论:积极健康管理能够提高Ⅰ型SMA患儿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蔡氏套管器在胃肠道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中的应用:234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蔡氏套管器在胃肠道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经术前病理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或胃癌,或术前钡灌肠造影提示乙状结肠冗长或横结肠冗长;(2)具备传统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3)体质指数<30 kg/m 2(经肛门手术)和35 kg/m 2(经阴道手术);(4)女性患者经阴道取标本者无阴道狭窄或粘连;(5)结肠冗长症患者年龄为18~70岁,具有顽固性便秘病史且病程10年以上者。排除标准:(1)合并肠穿孔、梗阻的结直肠癌,或合并胃穿孔、胃出血、幽门梗阻的胃癌;(2)合并肺、骨远处转移或无法同期切除的肝转移;(3)有腹部大手术史或存在肠粘连;(4)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按照上述标准,2014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应用蔡氏套管器行NOSES手术共治疗209例胃肠肿瘤和25例结肠冗长症患者,其中中低位直肠癌14例,行外翻拖出式NOSES直肠癌根治术;左结直肠癌171例,行NOSES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右结肠癌12例,行NOSES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胃癌12例,行NOSES系统性胃系膜切除术;结肠冗长症25例,行NOSES结肠次全切除术。均采用自制免辅助切口肛门套管器——蔡氏套管器(中国发明专利号:ZL201410168748.2)取标本。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1年无复发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全组234例患者中,男性116例,女性118例;年龄(56.6±10.9)岁。所有患者均顺利施行NOSES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无手术相关死亡者。术后环周切缘阴性率为98.8%(169/171),仅2 例阳性,均为左结直肠癌组患者。术后37例(15.8%)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出现吻合口漏11例(4.7%),吻合口出血3例(1.3%),腹腔内出血2例(0.9%),腹腔感染4例(1.7%),肺部感染8例(3.4%)。术后再手术7例(3.0%),均为吻合口漏后行回肠造口术。术后30 d内总再入院率为0.9%(2/234)。随访(18.3±3.6)个月,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4.7%。209例胃肠肿瘤患者有5例(2.4%)局部复发,均为吻合口复发;16例(7.7%)远处转移,其中肝转移8例,肺转移6例,骨转移2例。结论:蔡氏套管器辅助的NOSES手术在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及结肠冗长症行结肠次全切除术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自然史与免疫学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严重传染病之一,全球约2.96亿人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而HBsAg阴性的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者(OBI)尚未引起重视。传统观念认为OBI患者肝脏几乎无炎症反应、是“安全的”,但近年研究发现,OBI不仅可以引起肝炎,而且可以引起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病变。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这种疾病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正确认识与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就OBI的最新定义、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免疫学、治疗学等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与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足踝畸形诊疗现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儿童足踝部结构复杂,功能重要,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诸多先天性、发育性或者后天获得性疾病均可以改变足踝部的结构与功能,导致儿童足踝畸形。儿童足踝畸形有其特殊性,诊疗方法复杂,与成人足踝疾病的治疗原则及手术方式有很多不同。正确掌握儿童足踝生长发育特点以及儿童足踝畸形的自然病史,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干预。目前国内在儿童足踝畸形的诊疗上虽然存在区域性差异,但其规范化诊治正在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阐述儿童足踝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目前儿童青少年常见足踝畸形的诊疗现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直肠癌经直肠取标本手术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直肠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经直肠取出标本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检索上海市东方医院直肠癌患者的数据库,收集2017年1—12月期间,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经直肠取出标本成功和未成功患者的病例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盆腔MRI评估肿瘤≤7 cm;(2)体质指数(BMI)≤30 kg/m 2;(3)未接受过新辅助放化疗;(4)无肛门狭窄。分析经直肠取标本成功情况,并收集年龄、性别、BMI、肿瘤梗阻、肿瘤距肛缘距离、腹部手术史,盆腔MRI测量的肿瘤最大直径和直肠系膜前后径厚度(AP)等临床资料,采用χ 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s模型分析与经直肠取标本有关的临床因素。 结果:共208例直肠癌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132例,女性76例。年龄(63±11)岁,肿瘤最大直径中位数为3.8( P25, P75:3.0,5.0)cm。66例(31.7%)成功经直肠标本取出标本。单因素分析显示,BMI≤25.0 kg/m 2(χ 2=7.420, P=0.006)、无肿瘤梗阻(χ 2=8.972, P=0.003)、肿瘤距肛缘距离<5.0 cm(χ 2=14.960, P<0.001)、肿瘤最大直径≤5.0 cm(χ 2=18.495, P<0.001)以及AP≤6.0 cm(χ 2=34.612, P<0.001)与标本经直肠取出成功有关(均 P<0.05)。而性别、年龄、腹部手术史等与标本经直肠取出成功与否无关(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MI≤25.0 kg/m 2( OR=2.32,95% CI:1.06~5.06, P=0.034)、无肿瘤梗阻( OR=3.01,95% CI:1.82~6.69, P<0.001)、肿瘤距肛缘距离<5.0 cm( OR=3.73,95% CI:1.22~11.43, P=0.021)、肿瘤最大直径≤5.0 cm( OR=4.43,95% CI:1.39~14.09, P=0.012)、AP≤6.0 cm( OR=4.30,95% CI:2.02~9.18, P<0.001)是直肠前切除术经直肠标本取出成功的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术前综合评估BMI、肿瘤梗阻、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最大直径和AP等临床因素,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直肠癌病例进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母源性平衡易位致14号染色体长臂部分三体伴父源性罗氏易位胎儿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年龄为34岁,G 5P 0,因"孕17周血清学筛查提示21三体临界风险,超声检查未见胎儿异常"于2020年5月13日至我院就诊。曾于孕70 + d发生胚胎停育3次,孕40 + d发生自然流产1次,流产物均未进行检测。夫妇双方表型及智力均正常,否认近亲结婚与家族遗传病史。外周血染色体分析孕妇核型为46,XX,t(10;14)(q26.3;q32.1)(图1A),其丈夫为45,XY,rob(13;14)(q10;q10)(图1B)。孕18周时通过羊膜腔穿刺术采集胎儿羊水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5,X?,der(10),t(10;14)(q26.3;q32.1)mat,rob(13;14)(q10;q10)pat(图1C),提示胎儿10号染色体长臂的衍生片段源自14号染色体q32.11q32.33片段的重复;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结果为14q32.11q32.33(90280000_107300000)×3,提示胎儿染色体14q32.11q32.33区存在17.02 Mb重复(图2)。本研究通过了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KS-2018-KY-36),夫妇双方均签署了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TaqMan-MGB荧光探针的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玉树藏族自治州鼠疫耶尔森菌rpsL基因耐药突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以下简称鼠疫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且病死率极高。历史上发生过3次鼠疫大流行,导致上亿人口死亡。近20年来全球鼠疫疫情呈上升趋势,2000 -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共收到来自美洲、非洲和亚洲21个国家报告的2万多起鼠疫病例 [1]。我国动物间鼠疫一直较为活跃,且除个别年份外,几乎每年都有人间鼠疫发生。2019年11月,北京市首先出现2例内蒙古自治区输入性肺鼠疫病例,随后内蒙古自治区又报道2例腺鼠疫病例,提示这一甲类传染病仍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具有极大的潜在威胁 [2,3,4]。链霉素是WHO鼠疫手册 [5]和我国《鼠疫诊疗方案(试行)》(卫办应急发[2011]第18号) [6]中治疗鼠疫的首选药物。但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Dai等 [7]发现国内1株鼠疫菌因编码核糖体蛋白S12的rpsL基因第128 bp位点的碱基发生了突变,从而产生了对链霉素的高度耐药性。为此,本研究应用基于TaqMan-MGB荧光探针的实时荧光PCR法(简称MGB荧光探针法),选取鼠疫流行较为严重的玉树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玉树州)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分离的鼠疫菌,检测链霉素耐药位点rpsL基因第128 bp位点碱基的突变情况,判断当地菌株的耐药情况,为鼠疫疫情的防控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