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臭椿酮抑制ENST00000441270/miR-149轴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臭椿酮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根据检测结果实施分组,采用低(0.2 μmol/L)、中(0.4 μmol/L)、高剂量(0.6 μmol/L)的臭椿酮干预结直肠癌SW1116细胞24 h,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力,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克隆形成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ENST00000441270和微小RNA-149(miR-149)的表达水平。转染ENST00000441270小干扰RNA(si-ENST00000441270)至SW1116细胞,采用上述方法检测干扰ENST00000441270表达对SW1116细胞活力、克隆形成以及凋亡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ENST00000441270与miR-149之间靶向关系。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 t检验。 结果:臭椿酮低剂量组SW1116细胞的活力[(0.84±0.05)比(0.84±0.05), t=0.529, P>0.05]、克隆形成数[(110.00±3.56)个比(111.33±3.86)个, t=0.499, P>0.05]、凋亡率[(7.56±0.80)%比(7.35±0.63)%, t=0.307, P>0.05]、ENST00000441270[(0.98±0.06)比(0.99±0.06), t=0.238, P>0.05]和miR-149[(1.01±0.07)比(0.99±0.07), t=0.303, P>0.05]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臭椿酮中、高剂量组SW1116细胞的活力(0.63±0.04、0.40±0.03比0.84±0.05, t=7.667、12.667, P<0.05]、克隆形成数[(85.67±2.87)个、(58.33±2.62)个比(111.33±3.86)个, t=9.487、24.666, P<0.05]、ENST00000441270表达[(0.69±0.05)、(0.41±0.03)比(0.99±0.06), t=7.138、13.799, P<0.05]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凋亡率[(12.61±0.91)%、(21.66±0.97)%比(7.35±0.63)%, t=7.715、12.036, P<0.05]、miR-149表达[(1.48±0.08)、(1.92±0.10)比(0.99±0.07), t=7.415、14.074, P<0.05]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i-ENST00000441270组SW1116细胞活力[(0.35±0.02)比(0.88±0.05), t=17.047, P<0.05]、克隆形成数[(49.67±2.87)个比(112.67±3.40)个, t=24.525, P<0.05]低于阴性对照(si-NC)组,细胞凋亡率[(22.62±0.82)%比(7.58±0.65)%, t=24.896, P<0.05]高于si-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iR-149是ENST00000441270的靶基因。 结论:0.4、0.6 μmol/L的臭椿酮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细胞SW1116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NST00000441270/miR-149分子轴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寄主植物对美国白蛾幼虫取食行为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明确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对常见寄主植物的取食偏好,依据寄主植物中次生物质的含量及美国白蛾幼虫乙酰胆碱酯酶和解毒酶活性来探明美国白蛾对寄主植物的取食策略.[方法]以北京地区美国白蛾危害程度不同的8种植物(桑Morus alba、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白榆Ulmus pumila、黑杨Populus nigra、垂柳Salix babylonica、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和金银木Lonicera maackii)为寄主,通过室内饲养,测定美国白蛾4龄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叶片的取食量、选择率及营养效应指标,划分其对寄主植物的取食偏好.对8种寄主植物中类黄酮、总酚、单宁含量以及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叶片的美国白蛾4龄幼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和解毒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美国白蛾4龄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具有选择差异,选择率大小则为洋白蜡和臭椿>桑>白榆>西府海棠、垂柳和金银木>黑杨.寄主植物叶片中类黄酮的含量与幼虫的取食量呈显著负相关(r=-0.657,P=0.017).不同寄主植物对美国白蛾具有不同的营养效应.金银木饲喂组近似消化率(0.97%±0.01%)最高,相对取食量(2.92±0.49 g/g·d)也较高,但食物利用率(0.005%±0.01%)、食物转化率(0.005%±0.008%)和相对生长率(0.007±0.02 g/g· d)最低;西府海棠饲喂组相对生长率(0.34±0.04 g/g·d)最高,近似消化率(0.72%±0.10%)、食物利用率(0.16%±0.叭%)、食物转化率(0.24%±0.06%)和相对取食量(2.19±0.38 g/g·d)均处于较高水平.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美国白蛾幼虫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和昆虫细胞色素P450 (P450)的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o.o1).[结论]美国白蛾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存在取食选择和营养效应差异,幼虫灵活的取食策略以及解毒代谢调节能力可能是其适应不同寄主的主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传统中药萃取物抗神经胶质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神经胶质瘤具有生长迅速、侵袭性强、复发率高及病死率高的特性.其常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放化疗等.为了提高胶质瘤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减少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传统中药由于较低的不良反应及较全面的抗肿瘤特性逐渐被用于基础及临床试验.随着医疗生物技术的进展,学者们从越来越多的中药中萃取出天然活性物质单体,它们中有很多被证实具有抗胶质瘤作用,如牛蒡子素、二氢臭椿苦酮、绿原酸等.这不仅拓宽了传统中药的应用前景,还为胶质瘤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响应面法优化椿皮中铁屎米-6-酮生物碱超声辅助提取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椿皮中铁屎米-6-酮生物碱的工艺条件.方法 以铁屎米-6-酮生物碱提取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考察乙醇提取铁屎米-6-酮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优选提取工艺参数.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8%,液固比32 mL·g-1,超声温度54℃,超声时间38 min,铁屎米-6-酮生物碱提取量为26.19 μg·g-1,接近于模型预测值(26.31 μg·g-1).结论 优选的超声提取工艺合理可靠,可为臭椿的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反向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的臭椿酮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利用反向分子对接技术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建立臭椿酮抗肿瘤的“化合物-靶标-通路-疾病”网络,并探究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于PharmMapper服务器寻找臭椿酮抗肿瘤的潜在靶蛋白,并通过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数据库对获取的靶点进行相关通路分析,进一步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臭椿酮的“化合物-靶点-通路-疾病”相互关联网络.结果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臭椿酮对人源靶蛋白的102个潜在活性靶点、17条KEGG通路的作用与肿瘤相关.臭椿酮抗肿瘤作用于MAP2K1、PI3KR1、EGFR、GRB2、MDM2、MET等靶蛋白,其中有18、14和11个靶蛋白基因分别富集在肿瘤通路、蛋白多糖肿瘤通路、前列腺癌通路中,有6个靶蛋白基因分别富集在胶质瘤、黑色素瘤、子宫内膜癌、非小细胞肺癌通路中,主要通过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等起到抗肿瘤的作用.结论 臭椿酮有望作为治疗前列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胶质瘤、黑色素瘤等多种肿瘤的一个新的潜在药物,该研究为臭椿酮治疗肿瘤的靶标研究、药理活性与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臭椿酮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臭椿酮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并研究泛素-蛋白酶体通路 (UPP) 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含不同浓度的臭椿酮培养基干预人肺癌细胞系A549, 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 法检测不同浓度臭椿酮不同培养时间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 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臭椿酮对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Real-time PCR) 法、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A549细胞中泛素 (Ub) 、20S蛋白酶体及泛素-蛋白酶体相关基因NF-κB、cyclinE、cyclinA、Skp2、p27、p53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构建肺癌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40只,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1 mg/kg臭椿酮组、5 mg/kg臭椿酮组、10 mg/kg臭椿酮组, 每组各10只, 分别予0.9%氯化钠注射液及相应浓度的臭椿酮0.5 mL腹腔注射干预, 3 d 1次, 共注射14次, 每周测量裸小鼠体质量, 6周后摘取肿瘤, 测量肿瘤直径.结果 0.4μmol/L臭椿酮组、0.8μmol/L臭椿酮组和1.0μmol/L臭椿酮组各时间点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且随着臭椿酮浓度的增加, 其抑制率呈浓度依赖性增加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0.4μmol/L臭椿酮组、0.8μmol/L臭椿酮组和1.0μmol/L臭椿酮组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明显减少 (P<0.05), 且随着臭椿酮浓度的增加, 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逐渐减少 (P<0.05) .臭椿酮组A549细胞Ub、20S蛋白酶体、NF-κB、cyclinE、cyclinA、Skp2 mRNA和蛋白表达强度均低于对照组 (P<0.05), p27、p53 mRNA和蛋白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 (P<0.05) .1 mg/kg臭椿酮组、5 mg/kg臭椿酮组及10 mg/kg臭椿酮组裸小鼠体质量均较对照组同期无明显变化 (P>0.05), 肿瘤直径减小 (P<0.05), 且随着臭椿酮剂量的增加, 裸小鼠肿瘤直径逐渐缩小 (P<0.05) .结论 臭椿酮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成瘤能力,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UPP, 进而影响癌细胞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臭椿酮诱导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研究臭椿酮(Ailanthone,AIL)诱导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凋亡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以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测定AIL对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AIL对A375细胞形态的影响,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Hoechst 33258染色后AIL对A375细胞核的影响,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AIL诱导A375细胞凋亡的作用,用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p-PI3Kβ(Ser1070),PI3Kβ,p-Akt(Ser473)和Akt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接着用PI3K抑制剂LY294002进行干预,进一步验证AIL对PI3 K/Akt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IL能够明显抑制A375细胞增殖,使A375细胞数目变少、附着力和透光性减弱,AIL能够诱导A375细胞凋亡,使其细胞核染色质发生固缩并呈现高亮,且使A375细胞早期及晚期凋亡率均增加,AIL作用后能够使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增加,AIL能够抑制PI3K和Akt蛋白磷酸化,从而使PI3K/Akt信号通路失活.较AIL单独作用,AIL和LY294002共同作用后对PI3K和Akt蛋白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增强且诱导凋亡作用增加,进一步说明AIL通过失活PI3K/Akt信号通路来诱导A375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臭椿生物碱canthin-6-one对小鼠镇静催眠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臭椿生物碱canthin-6-one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选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地西泮阳性药物组、canthin-6-one低、中、高给药组(5、10、20 mg·kg-1),采用阈上剂量和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记录入睡小鼠比例、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此外,酶联免疫法测定小鼠脑组织中5-HT、NE、DA和GABA含量.结果:中、高剂量canthin-6-one可使小鼠的站立次数和自主活动次数均明显减少(P<0.05),可使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的睡眠潜伏期缩短(P<0.05);各剂量组可使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入睡率提高(P<0.05).此外,中、高剂量canthin-6-one也可降低小鼠脑组织中5-HT和NE含量,增加GABA含量(P<0.05),对DA的含量有影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nthin-6-one有明显的协同戊巴比妥钠改善睡眠作用,其作用与相关神经递质(5-HT、NE、GABA)具有密切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臭椿酮抑制PI3 K/AKT/mTOR通路调节MDA-MB-231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臭椿酮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节MDA-MB-23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机制.方法 将正常培养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 臭椿酮低、 高剂量组(终浓度分别为0.5μmol/L和1μmol/L)和阳性对照组(阿那曲唑,终浓度为0.1 mg/kg).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生长、侵袭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Western印迹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 转化生长因子(TGF)-β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臭椿酮高、低剂量组MDA-MB-231细胞数量、克隆形成率、侵袭细胞数均下降(P<0.05),Bcl-2、TGF-β、VEGF、N-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P<0.05),Bax、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P<0.05),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下调(P<0.05).结论 臭椿酮可能通过抑制MDA-MB-231细胞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臭椿酮对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臭椿酮对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CCK-8实验检测臭椿酮对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活力的影响;侵袭实验评估臭椿酮对A375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考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表达变化;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肺转移模型考察臭椿酮在体抑制黑色素瘤转移和对主要脏器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肺转移结节中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 臭椿酮可抑制A375细胞活力;侵袭实验结果显示臭椿酮显著抑制A375细胞侵袭,同时抑制MMP-2和MMP-9的表达;臭椿酮显著降低肺转移结节数,并抑制MMP-2和MMP-9的表达,但对小鼠体重和重要脏器无明显影响.结论 臭椿酮可抑制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