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套袋遮光对欧李果实糖、酸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考察不同光照强度及时间对欧李果实糖、酸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为后期深入探讨光照影响果实品质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欧李品种'农大6号'和'农大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3种不同遮光率(30%、55%和100%)的果袋分别在果实膨大期和转色期进行套袋处理,测定其果实单果质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类黄酮含量.[结果](1)两品种单果质量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表现为果实膨大期处理低于果实转色期处理,且均随果袋遮光率升高而逐渐降低.(2)'农大6号'可滴定酸含量在套袋处理下均明显降低,且果袋遮光率越高、套袋时间越长,降酸效果越明显,而'农大7号'可滴定酸含量受影响较小.(3)套袋'农大6号'类黄酮含量均高于对照,并随果袋遮光率的增加先升后降,且膨大期处理高于转色期处理.套袋'农大7号'类黄酮含量仅在果袋遮光率30%时显著高于对照,且膨大期处理显著低于转色期处理.[结论]套袋能有效改善欧李果实糖、酸和类黄酮含量,'农大6号'以膨大期套袋为宜,'农大7号'则以转色期套袋效果更好,且均以55%遮光率果袋对两品种糖、酸和类黄酮含量综合改善效果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SIRT1/FoxO1信号通路在三叶苷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框蛋白O1(FoxO1)信号通路在三叶苷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6~8周龄,体质量23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20):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CIR组)、三叶苷+脑缺血再灌注组(T组)和三叶苷+脑缺血再灌注+SIRT1/FoxO1信号通路抑制剂EX527组(E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组和E组大鼠于缺血前3 d时开始灌胃给予三叶苷15 mg/kg,2次/d,连续3 d;E组大鼠每次灌胃前腹腔注射EX527 5 mg/kg。于再灌注24 h时采用改良Long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随后处死大鼠取全脑组织,采用TTC染色确定脑梗死体积,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和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及乙酰化FOXO1(Ac-FOXO1)表达,ELISA法检测SOD和MDA含量,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学结果。 结果:与S组比较,CIR组Longa评分、脑梗死体积、海马神经元凋亡率、ROS和MDA水平升高,SOD含量降低,SIRT1表达下调,Ac-FOXO1表达上调( P<0.05);与CIR组比较,T组Longa评分、脑梗死体积、海马神经元凋亡率、ROS和MDA水平降低,SOD含量升高,SIRT1表达上调,Ac-FOXO1表达下调( P<0.05);与T组比较,E组Longa评分、脑梗死体积、海马神经元凋亡率、ROS和MDA水平升高,SOD含量降低,SIRT1表达下调,Ac-FOXO1表达上调( P<0.05)。 结论:三叶苷可能通过激活SIRT1/FoxO1信号通路,抑制海马氧化应激反应和神经元凋亡,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阳和汤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阳和汤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BATMAN-TCM数据库和相关文献筛选阳和汤组方药物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OMIM、DisGeNET、PharmGKB等数据库预测慢性骨髓炎的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及STRING数据库构建“中药-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PPI网络,采用拓扑学参数筛选网络中核心成分及hub基因。采用MCODE插件对PPI网络进行蛋白模块聚类分析。采用KOBAS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tool平台进行分子对接,验证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活性。结果:获得阳和汤活性成分120个,作用靶点402个;慢性骨髓炎靶点1 464个,阳和汤和慢性骨髓炎交集靶点103个,与交集靶点相关的活性成分110个,包括槲皮素、山柰酚等类黄酮化合物和β-谷甾醇、豆甾醇等植物甾醇;筛选出TNF、IL6、AKT1等9个hub基因,得到4个关键蛋白模块,涉及免疫炎症反应调控、血管微循环调节、骨的发育与形成、物质合成代谢等生理过程。通过富集分析得到193条信号通路,1 552条GO条目。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阳和汤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最低结合能均小于-5 kcal/mol,具有较好结合活性。结论:阳和汤治疗慢性骨髓炎与多种成分、靶点、信号通路协同调控有关,主要通过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等通路调控TNF、IL6、CXCL8、VEGFA、AKT1等靶点,参与慢性骨髓炎局部的炎症反应、微循环、骨细胞代谢并干预致病菌的免疫逃逸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脱水淫羊藿素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异戊烯基类黄酮化合物脱水淫羊藿素(AHI)对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的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及人正常肝细胞株L02,分别用0、20、40、80、120、160、200 μg/ml浓度的AHI处理MHCC-97H细胞,用0、25、50、100、150、200、400、500 μg/ml浓度的AHI处理L02细胞。采用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Hoechst33342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经0、20、40、80、120、160、200 μg/ml AHI处理24 h后,MHCC-97H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100.00±0.00)%、(97.41±2.10)%、(96.58±3.23)%、(87.72±4.85)%、(78.33±3.76)%、(56.97±2.61)%、(15.25±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29.20, P<0.001);80、120、160、200 μg/ml AHI与0 μg/ml AHI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经0、25、50、100、150、200、400、500 μg/ml AHI处理24 h后,L02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0±0.00)%、(96.82±3.79)%、(95.36±3.43)%、(90.79±5.75)%、(77.67±5.66)%、(63.98±5.22)%、(34.22±4.01)%、(33.84±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33.20, P<0.001);100、150、200、400、500 μg/ml AHI与0 μg/ml AHI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AHI处理L02细胞24 h半抑制浓度(IC 50)为(300.20±17.10) μg/ml,明显大于MHCC-97H细胞IC 50(158.60±5.50) 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65, P<0.001)。经0、120、160、200 μg/ml AHI处理24 h后,MHCC-97H细胞克隆数分别为1 993.00±46.29、1 355.00±54.84、998.33±21.03、218.33±3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954.80, P<0.001);120、160、200 μg/ml AHI与0 μg/ml AHI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经0、120、160、200 μg/ml AHI处理24 h后,MHCC-97H细胞愈合率分别为(51.68±1.93)%、(16.04±0.73)%、(8.88±0.31)%、(-6.94±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 616.00, P<0.001);120、160、200 μg/ml AHI与0 μg/ml AHI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Hoechst33342实验显示,经0 μg/ml AHI处理的MHCC-97H细胞于倒置显微镜下显示出均匀的暗蓝色,并呈现出完整的细胞核状态;相较于0 μg/ml,120、160、200 μg/ml AHI处理的细胞出现皱缩、破碎的现象,细胞核形态异常,部分细胞核被染为亮蓝色,且该情况随着浓度的增加愈为明显。经0、120、160、200 μg/ml AHI处理24 h后,MHCC-97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51±0.56)%、(42.23±0.87)%、(61.92±0.52)%、(72.05±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 677.00, P<0.001);120、160、200 μg/ml AHI与0 μg/ml AHI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经0、120、160、200 μg/ml AHI处理的MHCC-97H细胞Bax、Cleaved Caspase-3/Caspase-3、Cleaved Caspase-9/Caspase-9、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0.43, P<0.001; F=212.80, P<0.001; F=475.30, P<0.001; F=10.75, P=0.004);160、200 μg/ml AHI Bax蛋白表达与0 μg/ml AHI相比,均显著升高(均 P<0.001);120、160、200 μg/ml AHI Cleaved Caspase-3/Caspase-3、Cleaved Caspase-9/Caspase-9蛋白表达与0 μg/ml AHI相比,均显著升高(均 P<0.001);120、160、200 μg/ml AHI Bcl-2蛋白表达与0 μg/ml AHI相比,均显著降低(均 P<0.05)。 结论:AHI可抑制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的增殖、迁移,并促进其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柚皮苷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及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增敏作用的预测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柚皮苷是一种天然的类黄酮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葡萄柚、酸橙及其变种的果皮中,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科学、化学等方面.柚皮苷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调血脂、抗糖尿病、神经保护等,并在282 nm处有强烈的紫外吸收峰,柚皮苷在自然界中来源丰富,药理作用极其广泛.诸多研究表明,柚皮苷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介绍黄酮类药物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结合DNA损伤机制,进一步阐述DNA依赖性蛋白激酶(DNA-PK)的基本结构及相关功能,总结柚皮苷在多种肿瘤及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从理论角度推测柚皮苷能够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增敏作用的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小兴安岭三种槭树叶性状随植株大小和林冠条件的变异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叶性状受植株大小的影响,但也会因成年树和幼树所处林冠条件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因此植物可通过调整叶性状进而选择不同的生存策略.该研究测量了小兴安岭阔叶红松(Pinus korainesis)林中花楷槭(Acer ukurunduense)、青楷槭(A.tegmentosum)、五角槭(A.pictum subsp.mono)3种槭树的林隙成年树、林隙幼树和林内幼树的叶经济谱性状: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片厚度(LT)、叶绿素(Chl)含量、净光合速率(Aarea)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及防御性状:总酚(TP)含量和类黄酮(FLA)含量,通过研究植株大小和林冠条件对叶性状变异及相关性的影响,阐述林隙如何通过影响叶性状进而影响林分更新以及不同生境下植株所选生存策略的差异.结果表明:林隙成年树的LDMC、Chl含量、FLA含量和NSC含量显著高于林隙幼树,SLA则显著低于林隙幼树;而林隙幼树的LDMC、LT、Chl含量和Aarea均显著高于林内幼树;成年树SLA和LDMC相关性斜率的绝对值显著大于林隙幼树,林内幼树两者间的斜率的绝对值又显著小于林隙幼树.林隙成年树表现为"保守型"策略,林内幼树表现为"获取型"策略;林隙幼树则表现为两种策略之间的过渡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当幼树不再受到林内环境光照条件限制时,植株大小对叶性状的影响可能发生改变.另外,林隙可以通过提高幼树光合速率,提高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等方式促进林分更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白木香不同抗黄野螟植株代谢物质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为国家濒危保护植物,在其受创伤后产生的沉香是一种珍贵药材和香料,而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虫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沉香产业的发展.为了探究白木香对黄野螟的抗虫生理机制,本研究利用指标含量测定、GC-MS分析及非靶向性代谢组学分析等方法,对6种不同抗虫性植株叶片的理化性质、挥发性物质及差异代谢产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抗虫植株(A01)的单宁酸含量(0.39 mg/g)、类黄酮含量(1.48 mg/g)最高,而可溶性蛋白含量(4.5mg/g)和可溶性糖含量(6.7mg/g)最低.白木香感虫植株(S)诱虫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5个植株,而驱虫成分含量显著低于其它5个植株.白木香抗虫植株叶片中的营养物质和挥发性成分与普通感虫植株具有明显差异,抗虫植株叶片中的营养物质和诱虫活性挥发性成分偏低而驱虫活性挥发性成分普遍偏高.抗虫植株与普通感虫植株的差异代谢产物主要集中在黄酮与黄酮醇生物合成、苯丙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和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通路.本研究可为确定白木香的抗虫机制及今后发掘新型无公害的黄野螟防控方法提供理论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代谢组与转录组联合解析赤皮青冈叶片黄化变异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揭示赤皮青冈叶色黄化变异机制,该研究以赤皮青冈叶色变异植株和正常植株的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高通量RNA测序技术分别进行代谢组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1)代谢组在正离子(POS)、负离子(NEG)模式下分别检测出正常植株和突变体之间存在 257 个和 357 个显著差异代谢物(SCMs),其中槲皮素、白矢车菊素、杨梅素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糖苷衍生物(吡喃酮啡肽A、异鼠李素 3-葡糖苷酸等)在突变体中显著上调,而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含量则显著下降.(2)转录组测序检测出 4 146 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 1 711 个基因上调表达,2 435 个基因下调表达.(3)KEGG富集分析表明,SCMs和DEGs显著富集到光合作用、卟啉与叶绿素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等途径.综上表明,突变体叶色黄化可能是受到叶绿素合成受阻、叶绿体发育异常及黄酮物质合成增加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此外,MYB和bHLH家族基因在突变体中显著上调,证实该两类转录因子参与调控类黄酮生物合成.该研究结果为植物黄化突变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叶色功能基因挖掘与园林植物育种工作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汉黄芩素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平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汉黄芩素(Wog)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 2022年8-12月,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odel组、低剂量Wog组(Wog-L组,50 mg/kg)、高剂量Wog组(Wog-H组,100 mg/kg)、阳性药物氨茶碱组(Ami组,2.3 mg/kg)、IGF-1(PI3K激活剂)组(1.33 mg/kg)、Wog-H+IGF-1组(100 mg/kg+1.33 mg/kg)、对照组(CK组),每组12只.除CK组外,其他组大鼠均需利用烟熏法联合气管滴注脂多糖(LPS)的方法构建COPD模型,建模成功24 h后,进行给药处理,每天1次给药,持续4周.检测呼气峰流量(PEF)、每分钟通气量(MV)、吸气峰流量(PIF);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Treg;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7、IL-10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叉头框蛋白P3(Foxp3)、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结果 与CK组比较,Model组大鼠PEF(12.56±0.47比8.72±0.39)、PIF(9.35±0.32比7.24±0.17)、MV(132.26±5.78比96.63±3.28)、Treg(31.18±2.62比15.52±1.01)比例、IL-10(23.35±1.16比8.85±0.27)明显降低(均P<0.05);Th17(3.14±0.13比18.86±1.67)比例、Th17/Treg(0.10±0.01比1.22±0.11)、肺泡间隔(33.36±1.48比49.78±1.73)、气道炎症评分(0比4.56±0.23)及IL-17(75.83±3.60比185.56±8.62)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Model组比较,Wog-L组、Wog-H组PEF(9.66±0.40,11.49±0.51)、PIF(8.28±0.19,9.03±0.22)、MV(105.54±4.11,126.67±5.72)、Treg(19.93±1.18,27.73±2.05)比例、IL-10(11.56±0.33,20.72±0.59)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Th17(3.14±0.13比18.86±1.67)比例、Th17/Treg(0.10±0.01比1.22±0.11)、肺泡间隔(43.45±1.26,35.78±1.12)、气道炎症评分(3.75±0.17,0.86±0.07)、IL-17(162.27±7.14,103.35±4.33)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与CK组比较,Model组大鼠RORγt(0.15±0.01比1.34±0.11)、p-PI3K(0.22±0.01比0.86±0.07)、p-Akt(0.18±0.01比0.75±0.06)、p-NF-κB p65(0.11±0.01比0.69±0.06)蛋白表达升高,Foxp3(1.45±0.27比0.35±0.02)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与Model组相比,Wog-L组、Wog-H组RORγt(1.08±0.10,0.36±0.02)、p-PI3K(0.71±0.06,0.35±0.03)、p-Akt(0.62±0.06,0.28±0.02)、p-NF-κB p65(0.52±0.05,0.26±0.0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Foxp3(0.57±0.04,1.13±0.09)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Wog-H组与Ami组大鼠上述各指标水平近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F-1逆转了高剂量Wog对COPD大鼠Th17/Treg的影响.结论 Wog促进COPD大鼠Th17/Treg平衡的机制可能与下调PI3K/Akt/NF-κB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叶面喷水影响芒果叶片"午休"的转录组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通过组学技术研究持续喷水处理对芒果叶片产生的影响,揭示喷水处理影响"午休"的分子机制,进一步优化喷水处理条件,为达到最佳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并对提高芒果产量和品质以及响应国家减肥增效政策具有理论意义.[方法]以元江"台农一号"芒果为材料,对坐果期芒果在"午休"时段(12:30-14:10)喷水3次,每次喷水20 min,间隔20 min,以不喷水为对照,并以2组3个不同时期叶片进行Illumina Hi SeqTM 6000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分析,用GO和KEGG数据库分析"午休"时段喷水和不喷水处理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用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工具(DESeq)对基因表达进行差异分析,以|log2αFC|>1,P<0.05为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的条件.[结果]3个时期分别获得3 789,2 885,1 667个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与细胞组分分类中的膜、膜的固有成分、膜的组成成分等密切相关,KEGG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MAPK信号通路、植物昼夜节律、氨基糖和核苷酸糖的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光合生物碳固定、角质和亚硫酸盐及蜡的生物合成、卟啉和叶绿素的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以及甘油酯质代谢等途径.根据富集结果筛选8个差异表达基因,经实时荧光定量验证,基因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符.[结论]CAO和POR基因表达延后,表明喷水处理可延长叶绿素的合成时间;FBP和SBP的基因表达略微降低,表明叶面喷水调控基因的表达量降至缓解芒果"午休"的最适范围内,有利于树体积累碳同化物,从而提高光合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