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共病研究现状及对共病管理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老年人共病是目前全球医疗关注的热点之一,也是当前老年医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共病与死亡率增加、致残率增加、功能状态下降和生活质量下降相关.老年人共病情况普遍存在.在临床实践中,对老年人共病的评估有助于从基于单一疾病的管理模式转向基于个人整体的管理模式,从疾病的治疗转向预防治疗一体化的管理理念,提高生命质量,改善预后.目前对共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共病的存在模式,我国最主要共病模式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模式(包括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和高血压).地域、年龄、性别、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共病的组成模式.目前我国关于老年共病的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研究就老年人共病概况、共病模式、不同因素对共病的影响、共病的管理策略等方面作一综述,旨在为老年共病研究和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减重步行训练联合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走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该病致残率较高,患者多以偏瘫等肢体功能障碍为主要后遗症。如何帮助脑卒中患者最大程度恢复肢体功能是当前康复研究热点,步行训练是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行走能力的重要措施 [1];但在实际治疗中发现患肢往往因支撑力不足而无法完成既定训练计划,不利于患者正确行走模式及肢体功能恢复 [2]。减重步行训练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下肢训练方法,已在康复领域中广泛应用,并被证实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疗效 [3]。运动想象疗法则是通过在大脑中反复模拟、演练某一运动过程,根据运动记忆激活大脑特定区域神经功能,从而促进患者受损运动功能恢复 [3]。基于此,本研究联合采用减重步行训练及运动想象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获得满意康复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卒中后抑郁和睡眠障碍的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卒中是神经内科医生在临床中最常遇到的疾病,它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在《卒中后吞咽障碍和认知障碍的评估》一文中已经有所阐述 [1],本文将继续探讨卒中后容易被临床医生忽略的相关身体功能障碍:卒中后抑郁和卒中相关睡眠障碍的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治疗急性期椎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相对少见,年发病率为(1.0~1.5)/10万,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1]。急性期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生再破裂出血的风险高且常累及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若未得到及时救治,可能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受压、脑梗死甚至死亡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2,3]。对于这种急性期后循环动脉瘤,常规治疗手段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应用极少。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近期应用Pipeline治疗1例处于急性破裂期且累及PICA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现将其诊治过程报道如下,以分享该疾病的一种超适应证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在骨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靶向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关节炎(OA)是一种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影响着全球约5亿人,但目前对该疾病的病理机制仍缺乏全面了解,尚无有效治愈方案阻止或延缓疾病进展。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近年来逐渐被证实参与OA发生和进展。本文主要从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关节炎症反应、软骨细胞外基质和微小RNA方面综述Wnt/β-连环蛋白通路在OA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该通路的潜在靶向治疗方案,以期为探究OA发病机制及诊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诊治中的几个问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仍然是一种严重危及新生儿生命的常见疾病,致死和致残率高。近年来虽然其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其严重后遗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变化。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极不典型,需做脑脊液检查明确诊断。早期发现和及时有效抗生素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新生儿脑膜炎时还极易发生脑水肿与颅内高压,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因此,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在强调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还需要关注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的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精准诊断策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与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HLA)-B 27相关、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早期一般仅表现为慢性腰背痛,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和中轴骨,亦可出现外周关节受累,晚期可因脊柱和外周关节的骨化而导致驼背或跛行。AS是一种全身性炎性疾病,可伴有前葡萄膜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传导阻滞、肺上叶纤维化、神经系统受累或肾淀粉样变(继发性)等。因此内科医生应予足够重视,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压氧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与致残率。本综述就高压氧(HBO)在SAH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基础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推动HBO对SAH基础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QP4在创伤性脑损伤中作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指由外力所致的脑组织损害或者功能障碍 [1]。全球每年约5000-6000万新增病例,TBI患者占外伤导致死亡人数的30%,每年约530万患者因TBI致残 [2]。TBI对个人、家庭及社会产生巨大的经济负担,据统计全球每年因TBI耗费约4000亿美元 [3]。因此,探究TBI后损伤的机制,并发现有效干预措施,可从一定程度上降低TBI引起的致残和致死率,减轻社会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5G网络医联体联动模式在严重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严重创伤是45岁以下青壮年主要的死亡原因。基层医院严重创伤救治经验的匮乏、医联体间缺乏快速有效的转诊模式均导致严重创伤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增加。而5G网络信息高速率、低延时实现多学科会诊前置基层医院、诊疗早期共同决策,弥补了基层医院救治经验的不足。医联体间依托信息联动的精简诊疗流程,可缩短创伤急救时间。为此,笔者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收治的128例基层医院转诊严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初步分析5G网络医联体联动救治模式在严重创伤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