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舌肌力量及吞咽功能康复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舌压抗阻反馈训练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舌肌力量及吞咽功能康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训练干预2 w。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舌肌力量(舌压峰值、舌压平均值、舌压持续时间)、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舌骨前移、舌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吞咽功能〔吞咽障碍程度评分(VGF)〕、误吸风险〔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PAS)〕、生活质量〔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结果:干预2 w后,两组患者舌压峰值、舌压平均值、舌压持续时间和舌骨前移、舌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度以及VGF、SWAL-QO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PA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干预可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舌肌力量、舌骨喉复合体动度,促进其吞咽功能恢复,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神经性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神经性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抗阻训练组、电刺激组、综合治疗组,每组10例。4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包括冷刺激、吞咽肌肉相关训练等,抗阻训练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舌压抗阻训练系统治疗,电刺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综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舌压抗阻反馈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渗透-误吸评分(PAS)及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FOIS)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VFSS、PAS、FO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4组患者治疗后VFSS、PAS、FOIS评分均有所改善( P<0.05)。治疗后,抗阻训练组、电刺激组、综合治疗组VFSS、PAS、FO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VFSS[(8.9±1.4)分]、PAS[(1.6±0.9)分]、FOIS[(6.7±0.6)分]评分优于抗阻训练组、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改善神经性吞咽障碍,减少误吸,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治疗。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行吞咽造影检查,并使用MBSImp分析方法和Rosenbek渗漏/误吸量表进行量化分析,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吞咽相关指标。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口腔期、咽期吞咽功能评分及误吸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实验组咽期吞咽功能评分[(5.70±2.02)分]降低,误吸情况[(1.87±1.36)分]显著改善(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指标比较,实验组误吸较少。 结论: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咽期吞咽情况,减少吞咽后误吸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针刺联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观察通关利窍针刺法联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12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舌压抗阻反馈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加用通关利窍针刺法.两组治疗4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总结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藤岛一郎吞咽困难分级量表(FILS)评分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SWAL-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FILS及SWAL-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关利窍针刺法联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舌压在吞咽障碍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通过对舌压测量工具、舌压在疾病中的相关研究及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在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干预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从增加舌压方面预防吞咽障碍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摄食训练结合舌压抗阻反馈锻炼康复方案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摄食训练结合舌压抗阻反馈锻炼康复方案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 1 日~2022 年12 月 31 日收治的 108 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4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摄食训练结合舌压抗阻反馈锻炼康复方案,两组均治疗 6 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采用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PAS)]、吞咽障碍程度(VGF)、生活质量[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肺炎发生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神经功能指标[采用国际协作性脑卒中试验(ISS)]及生活质量[采用 36 项健康调查问卷(SF-36)].结果:治疗后,两组PAS、VGF评分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WAL-QOL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DL评分、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肺炎发生率、I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摄食训练结合舌压抗阻反馈锻炼康复方案能有效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减轻吞咽障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肺炎发生率,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促进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究肌电生物反馈和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康复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3 月接受康复治疗的 106 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病历资料,根据康复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将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舌压抗阻反馈训练的 53 例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肌电生物反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的 53 例患者资料纳入观察组.比较 2 组康复效果、干预前后舌骨活动度、吞咽功能[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后,2 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较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 1 级与 2 级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 组患者舌骨向上及向前移位均有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 组患者SSA评分及SWAL-QOL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2 组患者FOI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2 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可以缓解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障碍症状,提高舌骨活动度,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在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探讨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在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4例,随机分为抗阻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抗阻组在对照组康复的基础上给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两组康复时间为3个月.结果 抗阻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后两组的血清前白蛋白与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康复前,且抗阻组更高(P<0.05);两组舌压平均值与舌压持续时间均高于康复前,且抗阻组更高(P<0.05).结论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在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可提高患者的舌压平均值与舌压持续时间,有效提高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Vitalstim吞咽治疗仪及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舌骨运动度及吞咽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探讨Vitalstim吞咽治疗仪及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舌骨运动度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8 月至 2022 年 8 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 81 例,随机分为 3 组:对照A组、对照B组、联合组,每组各 27 例.对照 A组采取Vitalstim吞咽治疗仪,对照B 组采取舌压抗阻反馈练习,联合组采取 Vitalstim 吞咽治疗仪及舌压抗阻反馈练习.统计 3 组干预效果、干预前后舌骨运动度、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1)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 均<0.05),对照A组、对照B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 3 组舌骨上、下移动度较干预前增大,且联合组舌骨上、下移动度大于对照A组、对照B组(P 均<0.05),干预后对照A组、对照B组舌骨上、下移动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3)干预后 3 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表(SSA)分值较干预前下降,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分值、吞咽障碍的结局与严重度量表(DOSS)分值较干预前增高,且联合组SSA分值较对照A组、对照B组低,MMASA及DOSS分值较对照 A 组、对照 B 组高(P 均<0.05),干预后对照 A 组、对照 B 组的 SSA、MMASA、DOSS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4)干预后 3 组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表(SW-AL-QOL)分值较干预前增高,且联合组 SWAL-QOL 分值高于对照 A 组、对照 B 组(P 均<0.05),干预后对照A组、对照B组SWAL-QOL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联合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 均<0.05),对照A组、对照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Vitalstim吞咽治疗仪及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系统联合球囊扩张术在环咽肌失弛缓症治疗上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舌压抗阻反馈训练系统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将环咽肌失弛缓患者30例,随机分为舌压抗阻反馈训练组、球囊扩张组以及联合组,每组10例.3组患者均予神经科药物治疗和常规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包括冷刺激以及吞咽肌肉相关训练,门德尔松法为主的吞咽训练手段等.舌压抗阻组在此基础上应用IOPI舌压抗阻训练系统给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球囊扩张组予以球囊扩张术,联合组予以舌压抗阻训练联合球囊扩张训练.以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FOIS)评分做为评估手段,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作出功能评价,同时评估其进食方式的改变.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VFSS及FOI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VFSS评分、FOIS评分均高于舌压组以及球囊扩张组(均P<0.05),球囊扩张组VFSS评分以及FOIS评分高于舌压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舌压组和球囊扩张组患者治疗后经口进食比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联合组与球囊扩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经口进食比例均明显高于舌压组(均P<0.05).结论: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球囊扩张可以改善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